一种室内陈设艺术花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595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陈设艺术花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陈设艺术花架,属于花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花架可以用来摆放各种盆栽花卉植物,可以应用于许多地方,比如室内、园林或者家庭院子里,现代花架的设计理念受到现代思潮的影响,除了具有实用性还要兼具审美性,主要体现如下一些方面:设计观、审美观、造型观、生产观、科学观,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室内花架大多为一个架子上只能摆放一盆花,或者由于花架上花托相对固定,不能移动,从而也限定了花架整体的排放位置,一方面占用的空间较大,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室内有限的空间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内陈设艺术花架。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陈设艺术花架,它包含中空立柱1、限位环2、花盆托架3、花盆托环3-1、横杆3-2、环套3-3、锁紧旋钮3-4、环形中转水槽4、补水管5、花盆6、溢流管7、环形集水槽8、给水管9、给水支管9-1、回水管10、储水箱11、水泵12、水位计13和控制器14,中空立柱1上设有限位环2,限位环2的上方设有花盆托架3,所述的花盆托架3包括环套3-3、锁紧旋钮3-4、横杆3-2和花盆托环3-1,环套3-3上设有锁紧旋钮3-4并可转动地套接在中空立柱1上,横杆3-2的一端与环套3-3固接、另一端与花盆托环3-1固接,花盆6放置在花盆托环3-1内,花盆托架3上固定有可转动地套接在中空立柱1上的环形中转水槽4,环形中转水槽4的底部设有补水管5,补水管5的下端与花盆6的顶部连通,花盆6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7,中空立柱1上限位环2的下方固定有环形集水槽8,溢流管7的下端与环形集水槽8的顶部连通但不接触,环形集水槽8的底部与设置在中空立柱1内的回水管10连通,回水管10的下端穿过中空立柱1的侧壁并与固定在中空立柱1底部的储水箱11的顶部连通,储水箱11内设有水泵12和水位计13,水泵12的出水口穿过中空立柱1的侧壁与设置在中空立柱1内的给水管9的下端连接,给水管9上设有给水支管9-1,给水支管9-1穿过中空立柱1的侧壁与环形中转水槽4的顶部连通但不接触,储水箱11上设有带计时器14-1的控制器14,水泵12、水位计13分别与控制器1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的结构设计新颖合理,本花架可同时摆放多个花盆,花盆摆放具有层次感,花盆的位置可以水平自由调节,在室内使用能有效合理地利用室内有限的空间位置,并且增加室内家居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侧视结构剖面图;

图3为花盆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与水泵和水位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空立柱1、限位环2、花盆托架3、花盆托环3-1、横杆3-2、环套3-3、锁紧旋钮3-4、环形中转水槽4、补水管5、花盆6、溢流管7、环形集水槽8、给水管9、给水支管9-1、回水管10、储水箱11、水泵12、水位计13、控制器14、计时器14-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中空立柱1、限位环2、花盆托架3、花盆托环3-1、横杆3-2、环套3-3、锁紧旋钮3-4、环形中转水槽4、补水管5、花盆6、溢流管7、环形集水槽8、给水管9、给水支管9-1、回水管10、储水箱11、水泵12、水位计13和控制器14,中空立柱1上设有限位环2,限位环2的上方设有花盆托架3,所述的花盆托架3包括环套3-3、锁紧旋钮3-4、横杆3-2和花盆托环3-1,环套3-3上设有锁紧旋钮3-4并可转动地套接在中空立柱1上,横杆3-2的一端与环套3-3固接、另一端与花盆托环3-1固接,花盆6放置在花盆托环3-1内,花盆托架3上固定有可转动地套接在中空立柱1上的环形中转水槽4,环形中转水槽4的底部设有补水管5,补水管5的下端与花盆6的顶部连通,花盆6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7,中空立柱1上限位环2的下方固定有环形集水槽8,溢流管7的下端与环形集水槽8的顶部连通但不接触,环形集水槽8的底部与设置在中空立柱1内的回水管10连通,回水管10的下端穿过中空立柱1的侧壁并与固定在中空立柱1底部的储水箱11的顶部连通,储水箱11内设有水泵12和水位计13,水泵12的出水口穿过中空立柱1的侧壁与设置在中空立柱1内的给水管9的下端连接,给水管9上设有给水支管9-1,给水支管9-1穿过中空立柱1的侧壁与环形中转水槽4的顶部连通但不接触,储水箱11上设有带计时器14-1的控制器14,水泵12、水位计13分别与控制器14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