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用炸篮及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109阅读:2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用炸篮及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用炸篮及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的把手均通过五金片与螺钉或铆钉连接到炸锅或炸篮上,螺钉或铆钉连接可将把手可靠的固定在炸锅或者炸篮上,使得炸锅可轻松提取、移动。但是螺钉固定结构使得把手不可拆卸,在清洗时需要将整个组件放置水池内清洗,一方面给清洗带来了不便利性,另一方面,把手内部五金连接结构件,如:轴、弹簧、卡扣等,触水易生锈,长期使用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易清洗且耐用的空气炸锅用炸篮及空气炸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用炸篮,炸篮包括篮身和篮底,篮身上设有手柄,其中,所述手柄与篮身可拆卸连接,手柄包括卡钩及控制卡钩动作的按钮,篮身上设有与卡钩对应的钩槽,操作按钮以使卡钩开合并与钩槽配合以将手柄与炸篮固定或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篮身的上边缘设有连接片,连接片与篮身一体成型,钩槽设于连接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钩包括上限位片和下限位片,下限位片与按钮连接,拨动按钮以使下限位片收缩并将上限位片插入钩槽中,松开按钮以使下限位片伸出,下限位片与上限位片配合将连接片夹持以将手柄和篮身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片包括前段、后段和连接前段和后段的连接段且上限位片的纵截面呈阶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下限位片伸出时下限位片的前端与连接段抵触;或者,所述下限位片伸出时下限位片的前端与上限位片的前段的前端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片的前段长度为L1,2mm≤L1≤18mm。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设有可遮盖按钮的防护盖。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防护盖可沿手柄滑动,所述手柄还设有用于自动复位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设在防护盖上,弹性件的另一端固设在手柄上。

进一步的,所述钩槽的长度为L2,8mm≤L2≤40mm,钩槽的宽度为W,4mm≤W≤25m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炸篮,其中,所述炸篮为上述任意技术方案所述的炸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将手柄与炸篮可拆卸连接设置,这样在清洗炸篮时,手柄可直接拆卸下来,方便炸篮的清洗,且不会存在清洗死角,使得炸篮清洗的更干净;同时,在清洗完毕后,手柄与炸篮的连接处的水会很快干掉,不会造成生锈,提升了炸篮耐用性和长久性;还有,手柄包括卡钩及控制卡钩动作的按钮,篮身上设有与卡钩对应的钩槽,这样通过操作按钮来使卡钩与钩槽配合以完成手柄与炸篮的固定或分离,既方便手柄与炸篮之间的拆卸,且炸篮与手柄固定可靠,不易松脱。

2、通过在篮身上设置连接片,并将钩槽设于连接片上,这样既便于手柄的连接固定,且固定可靠、稳定。

3、通过将连接片与篮身一体成型,这样便于炸篮的加工成型,提高了炸篮的生产效率高。

4、卡钩包括上限位片和下限位片,下限位片与按钮连接,这样动按钮以使下限位片收缩并将上限位片插入钩槽中,松开按钮以使下限位片伸出,下限位片与上限位片配合将连接片夹持以将手柄和篮身固定,既方便手柄与炸篮之间的拆卸,且炸篮与手柄固定可靠,不易松脱。

5、上限位片包括前段、后段和连接前段和后段的连接段,且上限位片的纵截面呈阶梯形,这样既便于上限位片插入到钩槽中,且上限位片与钩槽配合可靠,使得手柄固定可靠且稳定。

6、通过将上限位片的前段的长度L1设定在2mm至18mm之间,这样既保证上限位片与钩槽的支撑长度足够,使得上限位片的支撑力足够,且长度适宜,便于上限位片插入到钩槽中,方便手柄与炸篮的固定。当L1小于2mm时,上限位片的前段的长度太短,支撑长度过小,使得手柄的支撑力不够,在拿取炸篮时不稳定;当L1大于18mm时,限位片的前段的长度太长,不便于上限位片插入钩槽中。

7、通过设置按钮防护盖,这样可起到对按钮进行遮挡和防护的作用,在操作炸篮时,防止不小心触碰到按钮所造成的的炸篮意外脱落而引起砸伤、烫伤等危险,且防护盖滑动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翻盖式防护盖操作时,动作行程过长,两次动作等操作不便的问题。

8、通过在防护盖上设置弹性件,用于实现防护盖的自动复位,避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忘记复位上述防护盖的风险,更安全,更人性化。

9、通过将钩槽的长度L2设定在8mm至40mm之间,且钩槽的宽度W设定在4mm至25mm之间,这样既便于上限位片插入钩槽中,且上限位片与钩槽配合长度适宜,保证上限位片的支撑力,从而方便取放炸篮。当L2小于8mm时,使得上限位片与钩槽配合长度过小,降低了上限位片的支撑力,从而降低了手柄的支撑力;当L2大于40mm时,使得手柄尺寸较大,不方便收纳。当W小于4mm时,钩槽的宽度太小,不便于上限位片插入钩槽中;当W大于25mm时,使得炸篮的尺寸较大,从而增加了空气炸锅整体的外观尺寸,使得空气炸锅整体偏重、不轻巧。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炸篮,使得空气炸锅在烹饪完食物后,通过手柄将炸篮取出,这样方便炸篮的清洗,且炸篮与手柄连接处不会存在清洗死角,也不会因残留水而生锈,提升了炸篮的耐用性和长久性,进而提升了空气炸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炸篮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炸篮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炸篮实施例一中篮身与篮底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炸篮实施例一中篮身与篮底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炸篮实施例一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炸篮实施例二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炸篮;11、篮身;111、连接片;112、钩槽;12、篮底;2、手柄;3、卡钩;31、上限位片;311、前段;312、后段;313、连接段;32、下限位片;4、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用炸篮1,炸篮1包括篮身11和篮底12,篮身11和篮底12一体成型且均为不锈钢材质,篮底12的底部设有漏油孔,漏油孔设有多个且均布设于篮底12的底部,篮身11的上端边缘设有手柄2,手柄2竖直设置,手柄2为塑料手柄且呈“L”形,具体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这样既能隔热,起到防烫作用,且便于手柄的加工成型;当然,也可以为PP(聚丙烯)或PC(聚碳酸酯)等。

本实施例中,手柄2与篮身11可拆卸连接,这样在清洗炸篮时,手柄可直接拆卸下来,方便炸篮的清洗,且不会存在清洗死角,使得炸篮清洗的更干净;同时,在清洗完毕后,手柄与炸篮的连接处的水会很快干掉,不会造成生锈,提升了炸篮耐用性和长久性。

具体的,手柄2包括卡钩3及控制卡钩3动作的按钮4,篮身11的上端边缘设有与卡钩3对应的钩槽112,操作按钮4以使卡钩3开合并与钩槽112配合以将手柄2与炸篮固定或分离,这样既方便手柄与炸篮之间的拆卸,且炸篮与手柄固定可靠,不易松脱。

篮身12的上边缘设有连接片111,连接片111与篮身12一体成型,这样既便于手柄的安装固定,且固定可靠、稳定,还便于篮身的加工成型,进而便于炸篮的加工成型,提高了炸篮的生产效率。

卡钩3包括上限位片31和下限位片32,下限位片32与按钮4连接,拨动按钮4以使下限位片32收缩并将上限位片31插入钩槽112中,松开按钮4以使下限位片32伸出,下限位片32与上限位片31配合将连接片111夹持以将手柄2和篮身11固定,这样通过上、下限位片将连接片夹持在中间,从而将手柄固定在篮身上,此方式不仅便于固定,且固定可靠、稳定,方便炸篮的取放。

上限位片31包括前段311、后段312和连接前段311和后段312的连接段313,且上限位片31的纵截面呈阶梯形,这样既便于上限位片插入到钩槽中,且上限位片与钩槽配合可靠,使得手柄固定可靠且稳定。

常态时,下限位片32为伸出状态,且下限位片32的前端与连接段313抵触,这样下限位片32与连接段313、后段312及手柄2的前端面将连接片111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固定,从而将手柄与炸篮固定,此方式固定可靠且稳定。

上限位片的前段长度为L1,2mm≤L1≤18mm,本实施例中,L1具体为10mm,这样既保证上限位片与钩槽的支撑长度足够,使得上限位片的支撑力足够,且长度适宜,便于上限位片插入到钩槽中,方便手柄与炸篮的固定。当然,可选的,L1为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等。

手柄2上设有可滑动的且可遮盖按钮4的防护盖(图中未示出),这样可起到对按钮进行遮挡和防护的作用,在操作炸篮时,防止不小心触碰到按钮所造成的的炸篮意外脱落而引起砸伤、烫伤等危险,且防护盖滑动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翻盖式防护盖操作时,动作行程过长,两次动作等操作不便的问题。

此外,防护盖还设有用于自动复位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设在防护盖上,弹性件的另一端固设在手柄2上,这样可实现防护盖的自动复位,避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忘记复位上述防护盖的风险,更安全,更人性化。

钩槽的长度为L2,8mm≤L2≤40mm,钩槽的宽度为W,4mm≤W≤25mm,本实施例中,L2具体为25mm,W具体为15mm,这样这样既便于上限位片插入钩槽中,且上限位片与钩槽配合长度适宜,保证上限位片的支撑力,从而方便取放炸篮,还使得手柄和炸篮的尺寸适宜,不过大,提升空气炸锅整体的外观性。当然,可选的,L2为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4mm、26mm、28mm、30mm、32mm、34mm、35mm、36mm、38mm、40mm等;可选的,W为4mm、5mm、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4mm、25mm等。

可以理解的,下限位片的前端向下弯折再向前伸出并与上限位片的前段的前端平齐,这样既保证下限位片与上限位片的后段能很好的将连接片夹持住,且上、下限位片与连接片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手柄不会上下晃动。

可以理解的,连接片与篮身分体设置并通过二次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可通过螺钉连接或铆接或焊接或粘贴固定在一起。

可以理解,所述防护盖也可以设置成铰接的形式,当防护盖打开时,用户可以按动按钮,当防护盖闭合时,防止用于误操作按动按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手柄设置方式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手柄2横向设置,即手柄2水平设置。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使得在操作炸篮时像拿取炒锅一样取放炸篮,方便炸篮的取放,且省力。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炸篮的空气炸锅,如图9所示,具体为一种抽屉式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位于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和炸锅,上壳体内设有产生热流的热风装置,下壳体内设有空腔,炸锅可抽动装设于空腔内,炸锅包括具有内腔的金属的锅体,具体为不锈钢锅体,且锅体的内表面涂覆有防粘涂层,锅体内设有炸篮1,炸篮1用于容纳食物,热风装置产生的热流向炸篮1和锅体内流动以烹饪炸篮1内的食物;具体的,热风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及风扇,加热装置具体为加热管,其结构简单,为标准件,方便安装更换;风扇设置于上壳体的中心区域,便于风扇的安装及布线,使得结构分布合理,便于空气炸锅整体装配,还提升了空气炸锅整体的外观,且吹出的热风均匀、稳定;加热管围绕风扇设置,这样风扇在转动时,产生的冷风能很好的将加热装置上的热量吸收,使得产生的热风的热量稳定,且热风从上盖的四周吹出,热风与锅体的底部配合对食物进行翻动,避免食物局部受热过大,导致食物炸焦,从而使得食物受热均匀,进而使得加工出的食物酥脆、口感好。

还有,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另一种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炸篮的空气炸锅,如图10所示,具体为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盖体、驱动机构和热风装置,盖体铰接于锅体一侧,以使盖体的上下翻转,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轴,电机为同步电机,电机设有电机轴,热风装置产生热风并给锅体内的食物加热,锅体包括腔体,电机位于腔体下方,锅体内设有内锅,内锅内设有炸篮1,热风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及风扇,加热装置具体为环形的加热管,且结构简单,为标准件,方便安装更换;风扇设置于盖体的中心区域,便于风扇的安装及布线,使得整体结构分布合理,便于空气炸锅的整体装配,还提升了空气炸锅整体的外观,且吹出的热流均匀、稳定;加热管围绕风扇设置,这样风扇在转动时,产生的冷风能很好的将加热装置上的热量吸收,使得产生的热流的热量稳定,且在风扇的作用下热流从加热装置的四周斜向下射出,热流与锅体的底部配合对食物进行翻动,从而烹调炸篮内的食物;当烘烤食物时,将食物放入内锅中,盖合盖体,启动空气炸锅,热风装置产生热风并对食物进行烘烤加热,烘烤一定时间后,从而完成了的食物的烘烤加工。

空气炸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炸篮,使得空气炸锅在烹饪完食物后,通过手柄将炸篮取出,这样方便炸篮的清洗,且炸篮与手柄连接处不会存在清洗死角,也不会因残留水而生锈,提升了炸篮的耐用性和长久性,进而提升了空气炸锅的使用寿命。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