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091阅读:1378来源:国知局
锅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锅,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可掀开地盖设于一个锅体上的锅盖。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食物在短时间内冷却,一般会将食物容装在一个具有保温效果的保温锅中,以便在暂存食物或携带食物外出食用时,使食物保持于一预定热度,而能在食用时具有较佳的口感与美味。

目前市面上已见各式各样有关于保温锅的设计,其大致上包含一个中空且用于容装食物的锅体,及一个可掀开地盖设于该锅体上的锅盖,各种锅体与锅盖的构造,通常会随着不同的使用需求而有不同的设计,消费者可就性能、价格或其他因素来斟酌考虑,借以选购自己认为适当的产品。

而本实用新型即为一种构造创新的锅盖,于使用时可依需要来操控该锅盖卡掣或不卡掣该锅体,能提供消费者另一项选择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创新的锅盖。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适用于安装在一个保温锅上,该保温锅包含一个锅体,该锅盖包含一个用于能掀开地盖合在该锅体上的盖体单元,该盖体单元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该锅盖还包含至少一个可内外横向移动地设置在该盖体单元的该容装空间中的卡掣单元,及一个可上下直向移动地设置在该盖体单元的控制单元;该至少一个卡掣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内侧的第一连动部,及一个设置在外侧且用于可离开地卡掣结合该锅体的卡掣部,该第一连动部具有一个第一斜面;该控制单元包括一个向上突伸出该盖体单元的顶部的操控部、数量相同于该至少一个卡掣单元且与该操控部连接,并用于连动相对应的该第一连动部的第二连动部,及一个具有使该操控部移动后复位的弹力的弹性部,该第二连动部具有一个可相对滑移地贴靠于相对应的该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第一连动部的该第一斜面由上向下逐渐往外倾斜延伸,该第二连动部的该第二斜面位于该第一斜面内侧且斜度配合该第一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第一连动部为一个界定出一个开口位于顶面的插槽的中空块体,该第一斜面是界限出该插槽的外侧面,该第二连动部为一个可移动地插入相对应的该插槽内的插杆,该第二斜面形成于该第二连动部面向该第一斜面的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控制单元的该弹性部位于该操控部下方与该盖体单元间。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盖体单元包括数量相同于该至少一个卡掣单元且内外长向设置的导轨部,该至少一个卡掣单元还包括一个连接该第一连动部及该卡掣部且可滑移地设置在该导轨部上的滑块部。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盖体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顶部且可供该操控部向上突出的握把。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盖体单元包括彼此相连接且相配合界定出该容装空间的一个上盖壳与一个下盖壳,该至少一个卡掣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在该下盖壳上,该控制单元的该操控部为一支可移动地穿伸于该上盖壳的立柱,该操控部具有一个基杆段、一个形成于该基杆段顶部且向上突伸出该上盖壳的上突段,及一个形成于该基杆段底部且界定出一个供该弹性部伸入的凹槽的下底段,该控制单元还包括一个套设在该操控部顶部且可供按压的凸钮部,该弹性部为一个设置在该操控部的该下底段与该下盖壳间的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盖体单元包括数量相同于该至少一个卡掣单元且由该容装空间横向往外连通的通孔部,该通孔部可供相对应的该卡掣部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锅体具有两个左右相对的卡槽部,该锅盖包含两个左右间隔地设置在该盖体单元内且分别用于可脱离地卡掣于所述卡槽部的该卡掣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锅盖,该锅体的每一个卡槽部具有两个卡槽,该锅盖的每一个该卡掣部具有两个分别可脱离地卡掣于所述卡槽的卡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的斜面式连动设计,使得上下移动的该第二连动部能带动该第一连动部内外移动,而使该卡掣部突出卡掣该锅体或缩回不卡掣该锅体,本实用新型确为一创新构造。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锅盖的一实施例用于可离开地盖合于一个锅体上;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

图3是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放大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控制单元位于一个卡掣位置;及

图4是类似图3的一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控制单元位于一个未卡掣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锅盖2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个保温锅上,该保温锅包含一个锅体1,该锅体1具有两个形成于一个内壁面的顶部且左右相对的卡槽部11,每一个卡槽部11具有两个卡槽111。当然所述卡槽部11的数目不限于两个,所述卡槽111的数目也不限于两个,例如该锅体1可以仅设有一个该卡槽部11,或是每一个卡槽部11可以仅设有一个该卡槽111。该锅盖2包含一个盖体单元3、两个卡掣单元4,及一个控制单元5。

该盖体单元3用于能掀开地盖合在该锅体1上,并包括一个下盖壳31、一个连接该下盖壳31且与该下盖壳3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35的上盖壳32、一个设置在该上盖壳32的顶部中央且可供人手提握的握把33,及两个左右间隔地设置在该下盖壳31上方的导轨部34。每一个导轨部34具有两支平行间隔且内外长向设置的轨条341,要注意的是所述轨条341的数目不限于两条,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也可以是一条。该盖体单元3还包括一个上下延伸地贯穿该握把33及该上盖壳32的穿孔36,及两个设在上盖壳32且分别对应所述卡槽部11的通孔部37。每一个通孔部37具有两个分别由该容装空间35横向往外连通至所述卡槽111的通孔371,当然在其他变化例中,所述通孔部37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改变,例如设置在该下盖壳31,或是位于该上盖壳32与该下盖壳31间。

所述卡掣单元4左右间隔地安装在该盖体单元3的该容装空间35中,分别可内外横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部34上,并分别用于可脱离地卡掣于该锅体1的所述卡槽部11。每一个卡掣单元4包括一个设置在内侧的第一连动部41、一个设置在外侧且用于可离开地卡掣结合相对应的该卡槽部11的卡掣部42,及一个连接该第一连动部41及该卡掣部42,且可沿着该导轨部34的长向直线滑移地设置在相对应的该导轨部34上的滑块部43。该第一连动部41为一个界定出一个开口位于顶面的插槽411的中空块体,并具有一个界限出该插槽411的外侧面的第一斜面412,该第一斜面412由上向下逐渐往外倾斜延伸,也就是所述第一连动部41的所述第一斜面412间的距离由上向下逐渐变大。该卡掣部42具有两个分别用于穿过所述通孔371且可脱离地卡掣于所述卡槽111的卡舌421。该滑块部43具有两个形成于底面且分别供所对应的该导轨部34的所述轨条341可滑移地嵌设的轨槽431,要注意的是所述轨槽431的数量相同于所述轨条341,会随着所述轨条341的数目而变化。

该控制单元5可上下直向移动地设置在该盖体单元3,并包括一个向上突伸出该盖体单元3的操控部51、两个与该操控部51连接且分别用于连动所述第一连动部41的第二连动部52、一个具有使该操控部51移动后复位的弹力的弹性部53,及一个套设在该操控部51顶部且可供按压的凸钮部54。该操控部51为一支可移动地穿伸于该穿孔36的立柱,该操控部51具有一个基杆段511、一个形成于该基杆段511顶部且向上突伸出该上盖壳32的上突段512,及一个形成于该基杆段511底部且界定出一个供该弹性部53伸入的凹槽514的下底段513。每一个第二连动部52为一个可移动地插入相对应的该插槽411内的插杆,并具有一个形成于外侧面且位于该第一斜面412内侧的第二斜面521,该第二斜面521的斜度配合该第一斜面412,可相对滑移地贴靠于该第一斜面412,而且所述第二连动部52的所述第二斜面521间的距离由上向下逐渐变大。该弹性部53为一个设置在该操控部51的该下底段513与该下盖壳31间的压缩弹簧。该凸钮部54套设于该操控部51的上突段512,且可上下移动地穿伸于该穿孔36,并会受到该握把33限位而不能向上脱离。在本实施例中,该凸钮部54与该握把33都是用耐热且低导热系数的材质制成,可避免烫伤使用者,当然设计上不以此为限。

须说明的是,该控制单元5的所述第二连动部52、所述卡掣单元4、该盖体单元3的所述导轨部34与所述通孔部37的数量,都相同于该锅体1的所述卡槽部11的数量,并会随着所述卡槽部11的数目而改变,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也可以是一个、三个…等。每一个卡掣单元4的该卡掣部42的所述卡舌421与每一个通孔部37的所述通孔371的数量,都相同于每一个卡槽部11的所述卡槽111的数量,并会随着所述卡槽111的数目而改变,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也可以是一个、三个…等。

使用时,该控制单元5可被操控而相对于该盖体单元3在一个如图3所示的卡掣位置及一个如图4所示的未卡掣位置间上下移动。参阅图3,一般在该使用者未按压该凸钮部54的情况下,该控制单元5是位于该卡掣位置,此时,该操控部51未向下抵压该弹性部53,所述第二连动部52也相对位于上方,使得所述第一连动部41向外移动,让所述卡掣部42向外突出该盖体单元3。

而当想要将该锅盖2盖在该锅体1上时,必须先将该控制单元5由该卡掣位置移向该未卡掣位置,此时需如图4所示,向下按压该凸钮部54,使得该操控部51向下抵压该弹性部53,而连动所述第二连动部52一起向下移动,同时会将所述第一连动部41往内拉回,并带动所述卡掣部42向内缩回,直至该控制单元5移至该未卡掣位置,使所述卡掣部42不突出该盖体单元3,此时即能将该锅盖2移向该锅体1并盖置在该锅体1上。须说明的是,此时该弹性部53是处于受到抵压而蓄积弹力的状态。

当该锅盖2已盖置在该锅体1上,而欲进一步卡掣闭合该锅体1时,只要如图3所示放开该凸钮部54,使该操控部51不抵压该弹性部53,即能通过该弹性部53所释放的弹力,顶抵使该操控部51向上升高,同时所述第二连动部52也会上移,而将所述第一连动部41一起往外推开,带动所述卡掣部42向外突出,直至该控制单元5移至该卡掣位置,即能使所述卡掣部42卡掣于该锅体1的所述卡槽部11,将该锅盖2与该锅体1结合在一起。

而在该锅盖2已盖合于该锅体1上的状态下,当该使用者准备将该锅盖2掀离该锅体1时,也只要将该控制单元5由图3的该卡掣位置移向图4的该未卡掣位置,也就是向下按压该凸钮部54,驱使所述卡掣部42向内缩回,离开所述卡槽部11而不卡掣该锅体1,就能将该锅盖2掀离该锅体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锅盖2,通过所述卡掣单元4及该控制单元5的设置,采用所述第一斜面412与所述第二斜面521的斜面式连动设计,使得上下移动的所述第二连动部52能带动所述第一连动部41内外移动,进而能达到使所述卡掣部42突出卡掣该锅体1或缩回不卡掣该锅体1的功能,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确为一创新构造,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