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米结构及自动进米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3153阅读:1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米结构及自动进米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米结构及自动进米电饭煲。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取米是直接用工具从盛米容器(袋、箱)中取出使用。为了满足美观和密封的需要,今年来市面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储米箱,但是目前市面上上的储米箱仅是简单的带有一定容置空间的箱体,仅用于存储大米,不能自动取米,取米之后需要用另置的电饭煲来煮饭,不能自动向电饭煲中进米,使用起来不方便,无法满足智能家居的需要。

电饭煲是一种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安全,清洁卫生,能够对多种食品进行加热,已经成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现有技术的电饭煲是一种简单的煮饭工具,仅具有做米饭、煮粥等常用功能。另有智能电饭煲系统,是将米箱和水箱设置在电饭煲外部,不能直接向电饭煲中自动进米,且这种结构设计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放置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能自动取米、自动进米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进米结构及自动进米电饭煲,能够自动取米、自动进米,提高了电饭煲的智能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米结构,包括:螺旋上米单元、送米单元、推杆单元和漏米口单元;

所述螺旋上米单元设置在米箱中,包括电机(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6)、螺旋杆(4)和螺旋杆壳(5),所述电机(8)的转轴上套有第一齿轮(9);所述螺旋杆(4)外套设螺旋杆壳(5),螺旋杆(4)的底部穿过第二齿轮(6)的中心;所述第一齿轮(9)的齿与第二齿轮(6)的齿啮合;

所述送米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风扇(2)、送米口(3)和进米管(11),所述送米口(3)与螺旋杆(4)顶部对应且与进米管(11)连通,所述风扇能够将米吹入进米管(11)中;

所述漏米口单元与进米管(11)出口对应设置,所述漏米口单元包括转动件(16)、支撑圆盘(13)和开口塞(14),所述开口塞(14)上设置支柱,支柱从下向上依次套有支撑圆盘(13)和弹簧,支柱的顶端与转动件(16)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推杆单元包括直线电机(19)和主推杆(17),所述直线电机(19)的伸缩轴与主推杆(17)固定连接,所述主推杆(17)与转动件(16)对应设置,当主推杆(17)伸出时,能够推动转动件(16)转动;

所述电机(8)、风扇(2)和直线电机(19)分别通过外部控制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主推杆(17)上设置限位件(18)。

进一步的,所述进米管(11)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塞(14)上还套有垫圈(15)。

对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进米电饭煲,包括:壳体、米箱、内胆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进米结构;

所述进米结构、米箱和内胆分别设置在壳体内,且进米结构的螺旋上米单元设置在米箱中,进米结构的漏米口单元设置在内胆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进米结构及自动进米电饭煲,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米结构设置在米箱中,能够实现自动取米,并结合电饭煲,能够实现自动进米,大大提高了电饭煲的智能化程度。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推广、应用。

3、本实用新型进米结构不仅可以应用在电饭煲上,也可应用上智能米桶上作为米桶的出米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米结构关键部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主体支撑件;2、风扇;3、送米口;4、螺旋杆;5、螺旋杆壳;6、第二齿轮;7、螺旋上米单元支撑件;8、电机;9、第一齿轮;10、第一夹紧件;11、进米管;12、第二夹紧件;13、支撑圆盘;14、开口塞;15、垫圈;16、转动件;17、主推杆;18、限位件;19、直线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米结构关键部件的爆炸图。图1、图2是进米结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米结构,包括:螺旋上米单元、送米单元、推杆单元和漏米口单元。

所述螺旋上米单元设置在米箱中,包括电机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6、螺旋杆4和螺旋杆壳5,所述电机8的转轴上套有第一齿轮9;所述螺旋杆4外套设螺旋杆壳5,螺旋杆4的底部穿过第二齿轮6的中心;所述第一齿轮9的齿与第二齿轮6的齿啮合。

所述送米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风扇2、送米口3和进米管11,所述送米口3与螺旋杆4顶部对应且与进米管11连通,所述风扇能够将米吹入进米管11中;所述进米管11可斜向下设置,利用重力加速米的输送。

所述漏米口单元与进米管11出口对应设置,所述漏米口单元包括转动件16、支撑圆盘13和开口塞14,所述开口塞14上设置支柱,支柱从下向上依次套有垫圈15、支撑圆盘13和弹簧,支柱的顶端与转动件16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推杆单元包括直线电机19和主推杆17,所述直线电机19的伸缩轴与主推杆17固定连接,所述主推杆17与转动件16对应设置,当主推杆17伸出时,能够推动转动件16转动;其中,所述主推杆17上设置限位件18。

所述电机8、风扇2和直线电机19分别通过外部控制器进行控制。

另外,本实施例还设置用于将进米结构主体进行固定的主体支撑件1,用于将螺旋上米单元固定在米箱中的螺旋上米单元支撑件7,以及用于对进米管11进行固定的第一夹紧件10和第二夹紧件12。

本实施例进米结构的工作过程:螺旋上米单元设置在米箱中,米箱中的米从螺旋杆壳5的下部分开口进入到螺旋杆4中,外部控制器电信号中的上米命令控制电机8进行旋转,电机8旋转能够带动第一齿轮9旋转,第一齿轮9带动第二齿轮6旋转,第二齿轮6带动螺旋杆4旋转,使米由下自上进入到送米口3中,此时完成上米过程;进米过程中,米进入到送米口3中后,外部控制器电信号控制风扇2旋转,侧面出风,使送米口3中的米带有动量的进入到进米管11中,带有动量的米会有一定的速度,进米管11的另一端有一个出口,出口对着漏米口单元的支撑圆盘13;此时,外部控制器电信号控制直线电机19进行轴向运动,使主推杆17做伸出运动,主推杆17端部有一个连接头(阳头),与转动件16端部的阴槽连接,转动件16与开口塞14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主推杆17的带动下,转动件16绕此支柱进行旋转,使转动件16的另一端压紧弹簧并带动开口塞14向下运动,此时开口塞14脱离支撑圆盘13,支撑圆盘13与开口塞14之间出现可连通到电饭煲内胆的开口,此时,进米管11中带有一定速度的米通过开口进入到内胆中,进米过程完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进米电饭煲,包括壳体、米箱、内胆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进米结构。所述进米结构、米箱和内胆分别设置在壳体内,且进米结构的螺旋上米单元设置在米箱中,进米结构的漏米口单元设置在内胆上方。利用螺旋上米单元将米箱中的米进入到进米结构中,并利用漏米口单元将米漏到内胆中,完成自动进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