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建筑用门窗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98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建筑用门窗框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建筑用门窗框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窗框装设施工中,窗框与建筑物之间本来就无法达到100%密合,即窗框跟与之嵌接的结构墙壁间必定存在缝隙,纵使再加上一道防水施工程序于结构墙所对应的窗框周围,也常因界面因素以致防水工序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建筑用门窗框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建筑用门窗框结构,适用于设置在一墙壁上,所述墙壁具有一由内环壁面围成的开口,所述门窗框结构包括:一门窗框体,固定在所述开口,并具有一面向所述开口的内环壁面的嵌缝空间;以及一抗渗填缝体,填充设在所述嵌缝空间;所述门窗框体具有一内框边、一连接所述内框边的工型框架、一由所述工型框架用以与所述内框边连接且面对室外方向的外框侧边、一由所述工型框架与所述内框边连接且面对室内方向的内框侧边、一夹设于所述外框侧边与所述内框侧边之间且用来嵌装玻璃板的嵌槽。

所述外框侧边具有多个与所述嵌缝空间连通的穿孔,各所述穿孔分布于所述外框侧边的相对地端侧,所述门窗框体具有对应数量并用以堵塞所述穿孔的孔塞。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抗渗填缝体与内环壁面紧密贴合,达到固接以及防渗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结构墙上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实施状态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嵌接于墙面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还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建筑用门窗框结构,适用于设置在一结构墙X上,所述结构墙X具有一由内环壁面围成的开口Z,所述门窗框结构包括:一门窗框体,固定在所述开口,并具有一面向所述开口的内环壁面的嵌缝空间;以及一抗渗填缝体,填充设在所述嵌缝空间。

一门窗框体20,固定在所述开口Z,并具有一面对所述开口Z的内环壁面形成嵌缝空间S,所述嵌缝空间S由一位于所述嵌缝空间S底侧的内框边21、一面对室外方向的外框侧边22与一面对室内方向的内框侧边23围绕所构成,形成具有单向开口的嵌缝空间S,在所述内框边21相对所述嵌缝空间S的另一侧设有一工型架体24,所述外框侧边22与所述内框侧边23各自往所述嵌缝空间S内垂直凹折形成一第一勾座221与一第二勾座231,所述第一勾座221与所述第二勾座231与所述开口Z的内环壁面抵接,在相对于所述所述嵌缝空间S方向,还具有一由所述工型架体24与一自所述外框侧边22延伸的倒勾边25所围成的嵌槽26,以此作为门窗框中的玻璃镶嵌结构。

一抗渗填缝体30,填充设在所述嵌缝空间S中,所述抗渗填缝体30为现有技术,不在此赘述。

二个穿孔40,其分别为一第一穿孔41与一第二穿孔42,均设于所述外框侧边22上且与所述嵌缝空间S连通,所述第一穿孔41与所述第二穿孔42分别设于所述外框侧边22的相对两端侧,所述第一穿孔41与所述第二穿孔42的直线距离须尽量跨越整个嵌缝空间S,其用来侦测所述抗渗填缝体30是否已完全充满于所述嵌缝空间S中,具体侦测的施工方法如下:(a)打气步骤:在所述第一穿孔41打入气体进入所述嵌缝空间S,并判断所述气体是否由所述第二穿孔喷出;(b)注入发泡剂步骤:当所述气体由所述第一穿孔41进入由第二穿孔42喷出时,在所述第一穿孔41注入所述发泡性抗渗填缝体30至所述嵌缝空间S内,当所述抗渗填缝体30由所述第二穿孔42流出时,即停止所述抗渗填缝体30的注入,并封闭所述第一穿孔41及第二穿孔42;经由上述两步骤,所述抗渗填缝体30将已完全充满于所述嵌缝空间S中,如此可达到增强窗框与墙面之间的结构强度,且同时达到防渗功效;经上述确认程序过后,即可补上相应数量的孔塞50,用以封闭所述第一穿孔41与所述第二穿孔42。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所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