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控水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3227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房控水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架,具体的说是一种厨房控水置物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对日常卫生领域也是一样。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使用置物架放置各种物品,碗盘和筷子等物品经清洗后放置在置物架上,但是由于碗盘和筷子等物品残留的水分常会流入到厨房的桌面上,影响厨房的整洁。

在置物架的使用过程中,长时间的使用会有水诟的形成,这些水诟常会滋生细菌,由于目前置物架的构造常是一体成型制造的,不方便对其进行清洗消毒,不全面的杀灭病菌,长期使用影响人们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厨房控水置物架,方便放置物品的同时,还可以拆卸清洗,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厨房控水置物架,包括收集箱、挡板和挡架,所述的收集箱的开口处为斜面,所述开口处设有滑槽,所述的挡板两侧设有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的挡板的上端开有一置物槽,所述的挡板设有若干螺孔,所述的挡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与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相连通的连接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有配合螺孔使用的螺纹,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若干楔形凹孔,所述的连接杆为可伸缩的中空连接杆。

所述的收集箱内部拐角均为弧形角。

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均为中空,并且高度均可调节。

所述的置物槽的槽体设有若干通气孔。

所述的挡板上可拆卸设有紫外杀菌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厨房控水置物架,收集箱和挡板通过滑槽和滑块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收集箱的内部的拐角均为弧形角,这样方便对收集箱的清洗,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螺孔,在进行固定挡架的同时,也让收集箱和挡板之间形成空气的流通交换。

挡板的上端开有一置物槽,置物槽内可以放置筷子、勺子等物品,置物槽的槽体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方便空气流通。

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连接杆进行连通形成挡架,可以对放置的物品进行支撑,挡架内部为中空,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设有楔形凹孔,在这样就能对物品卡置固定的同时,还可与收集箱进行空气交换;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下端的螺纹可以通过物品的大小薄厚等要求随意选择螺孔进行固定,这样就能合理利用置物架的面积,并且挡架的高度和宽度均可通过放置物品的形状进行调节,使用方便。

所述的挡板上可拆卸设有紫外杀菌灯,可以对置物架进行杀菌消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箱,11-滑槽,2-挡板,21-滑块,22-置物槽,23-螺孔,3-挡架,31-第一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33-连接杆,34-楔形凹孔,4-紫外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厨房控水置物架,包括收集箱1、挡板2和挡架3,所述的收集箱1的开口处为斜面,所述开口处1设有滑槽11,所述的收集箱内部拐角均为弧形角,所述的挡板2两侧设有与滑槽11配合使用的滑块21,所述的挡板2的上端开有一置物槽22,所述的置物槽22的槽体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的挡板2设有若干螺孔23,所述的挡架3包括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以及与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上端相连通的连接杆33,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有配合螺孔使用的螺纹,所述的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上设有若干楔形凹孔34,所述的连接杆33为可伸缩的中空连接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均为中空,并且高度均可调节,所述的挡板2上可拆卸设有紫外杀菌灯4。

本实用新型一种厨房控水置物架,收集箱和挡板通过滑槽和滑块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收集箱的内部的拐角均为弧形角,这样方便对收集箱的清洗,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螺孔,在进行固定挡架的同时,也让收集箱和挡板之间形成空气的流通交换。

挡板的上端开有一置物槽,置物槽内可以放置筷子、勺子等物品,置物槽的槽体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方便空气流通。

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连接杆进行连通形成挡架,可以对放置的物品进行支撑,挡架内部为中空,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设有楔形凹孔,在这样就能对物品卡置固定的同时,还可与收集箱进行空气交换;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下端的螺纹可以通过物品的大小薄厚等要求随意选择螺孔进行固定,这样就能合理利用置物架的面积,并且挡架的高度和宽度均可通过放置物品的形状进行调节,使用方便。

所述的挡板上可拆卸设有紫外杀菌灯,可以对置物架进行杀菌消毒。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