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320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具体地,吸尘器主要具有起尘、吸尘、滤尘三部分功能,一般包括串激整流子电动机、离心式风机、滤尘器(尘杯)和吸尘附件。一般吸尘器的功率为400W-1000W或更高,便携式吸尘器的功率一般为250W及以下。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尘杯内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的转轴上有风叶轮,通电后,抽风机会以每秒500圈的转速产生极强的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

现有的吸尘器,如公开号为CN101053500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直立式吸尘器,其通常具有两种吸尘方式,一种为采用地拖端进行吸尘,一种是采用喉管进行吸尘。但是,由于机体内部结构的限制,使得现有技术中用户在切换除尘方式时只能手动切换,切换过程复杂。且同样由于机体内部结构的限制,常使得地拖端与尘杯间的吸尘气路较长,导致吸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切换吸尘方式的吸尘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具有一腔室的机体以及与所述腔室均相连通的地拖组件、喉管和尘杯,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活塞,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活塞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

动力机构,其用于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腔室内移动,所述活塞具有截断所述地拖组件与所述腔室的连通的第一位置和截断所述喉管与所述腔室的连通的第二位置,当所述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导通所述喉管和尘杯,当所述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通道导通所述地拖组件和尘杯。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设置活塞和动力机构使得尘杯与地拖组件、喉管间的气路的连通可通过活塞进行切换,从而达到切换吸尘方式的效果,切换操作简单方便,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操作手柄,其具有能够伸入所述腔室内的柄杆;

传动组件,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柄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活塞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

复位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组件和活塞相作用,所述复位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相同,以用于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活塞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操作手柄间接带动活塞移动以完成吸尘方式的切换,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腔室内设有能够在其内部移动的顶推件,所述柄杆通过顶推所述顶推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和顶推件相连。该顶推件的设置可使柄杆更好的向传动组件传输动力,以为活塞的稳定移动提供基础。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第一齿条,其固定设于所述顶推件朝向所述活塞的一侧;

第二齿条,其固定设于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顶推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平行;以及

齿轮,其固定设于所述腔室内,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啮合。通过齿轮齿条传动不仅结构简单,传动效果稳定,且同时能够对活塞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齿条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腔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挡所述第一限位部,以限位所述活塞防止其继续移动,避免活塞的移动距离超出行程而导致不能导通尘杯与喉管的现象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柄杆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腔室的侧壁上设有第四限位部,当所述柄杆带动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限位部抵挡所述第三限位部,以限位所述柄杆防止继续移动,以避免柄杆继续带动活塞移动,使活塞的移动距离超出行程而导致不能导通尘杯与地拖组件的现象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柄杆具有贯穿其末端的吸尘通道,所述喉管与所述吸尘通道的上部相连通,使用时,用户可将柄杆自机体内取出,并通过操作手柄利用喉管进行吸尘,方便用户的吸尘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远离所述顶推件的一侧的外周设有密封圈,以避免带有灰尘的空气进入腔室。

作为优选,所述尘杯与所述腔室连通的接口为第一接口,所述喉管与所述腔室连通的接口为第二接口,所述地拖组件与所述腔室连通的接口为第三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通道为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一字型通道;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下方,所述第二通道为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第一接口的扇形通道,上述设置方式可大大缩减吸尘气路的长度,保证吸尘器输出的吸力满足用户的需要,提升吸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活塞和用于驱动活塞移动以导通不同气路的动力机构,使得用户在使用吸尘器时能够根据需要自由更换吸尘方式,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后视图(图中未示出地拖组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中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中活塞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地拖组件)。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中活塞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地拖组件)。

附图标记:

1-机体;2-地拖组件;3-喉管;4-活塞;5-柄杆;6-尘杯;7-顶推件;8-复位弹簧;9-连接杆;10-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吸尘通道;13-第一齿条;14-第二齿条;15-齿轮;16-第一限位部;17-密封圈;18-环形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其包括具有一腔室的机体1以及与该腔室均相连通的地拖组件2、喉管3和尘杯6,吸尘器还包括:

活塞4,其设于腔室内,该活塞4具有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11;以及

动力机构,其用于驱动活塞4沿腔室移动,活塞4具有截断地拖组件2与腔室的连通的第一位置,和截断喉管3与腔室的连通的第二位置,当活塞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通道10导通喉管3和尘杯6,当活塞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通道11导通地拖组件2和尘杯6。也就是当活塞4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地拖组件2与腔室不连通,喉管3与第一通道10连通使得喉管3与尘杯6连通,此时用户可使用喉管3进行吸尘操作;当活塞4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喉管3与腔室间不连通,地拖组件2与第二通道11连通,并通过第二通道11与尘杯6连通,此时用户可使用地拖组件2进行吸尘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设置动力机构,使得用户可通过动力机构带动活塞4移动以选择性导通喉管3与尘杯6的第一通道10或地拖组件2与尘杯6间的第二通道11,从而达到切换吸尘方式的效果,切换过程简单方便,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动力机构包括:

操作手柄,其具有能够伸入腔室内的柄杆5以及位于柄杆5一端的环形手柄18(也可为其他形状的手柄),具体使用时用户可通过环形手柄18将柄杆5插入腔室内;

传动组件,其设于所述腔室内,柄杆5位于腔室内的一端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活塞4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

复位弹簧8,其两端分别作用于传动组件和活塞4,其中,复位弹簧8的伸缩方向与活塞4的移动方向相同以用于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活塞4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优选地,为了方便柄杆5推动活塞4,本实施例中的腔室内设有能够沿其移动的顶推件7。柄杆5通过顶推该顶推件7来推动活塞4移动。而为使二者相互抵顶时相对位置稳定,可在顶推件7上设置一与柄杆5末端外形匹配的凹槽,使柄杆5末端伸入凹槽内继而顶推该顶推件7。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顶推件7和活塞4相连,具体可在活塞4与该顶推件7上均设置连接杆9,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套设于对应的连接杆9外。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尘杯6与腔室连通的接口为第一接口,喉管3与腔室连通的接口为第二接口,地拖组件2与腔室连通的接口为第三接口。其中,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相对设置,第三接口位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下方。也就是活塞4的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方。其中,第一通道10为一字型通道,当活塞4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对应,以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二通道11为扇形通道,当活塞4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通道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对应,以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另外,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活塞4远离顶推件7的一侧的外围设有密封圈,以避免带有灰尘的空气进入位于活塞4下部的腔室内,使灰尘沉积在腔室底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柄杆5具有一吸尘通道12,该吸尘通道12的上通道口可设于柄杆5的顶部,也可设于柄杆5的侧壁上,吸尘通道12的下通道口贯穿柄杆5的末端。本实施例中的吸尘通道12,其上通道口设于柄杆5的侧壁上环形手柄18,喉管3未与腔室相连的一端与吸尘通道12的上通道口相连通。也就是操作手柄可作为喉管3的操作端,用户在利用喉管3吸尘时,可通过环形手柄18将柄杆5自机体1中取出,通过握持操作手柄进行吸尘,以方便吸尘操作。

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得活塞4移动的更加稳定,移动位置更加精准,本实施例中的传动组件为能够同时起到传动和导向作用的齿轮齿条传动组件,其具体包括:

第一齿条13,其固定设于顶推件7朝向活塞4的一侧;

第二齿条14,其固定设于活塞4朝向顶推件7的一侧,以及

齿轮15,其固定设于腔室内,并与第一齿条13和第二齿条14相啮合。

当操作手柄向下推顶顶推件7时,如图6所示,复位弹簧8压缩,第一齿条13带动齿轮15移动,之后齿轮15带动第二齿条14向下移动,即,带动活塞4下移,使其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导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当操作手柄不再向顶推件7施压时,如图7所示,复位弹簧8做复位运动,向上顶推顶推件7,第一齿条13带动齿轮15移动,齿轮15相继带动第二齿条14向上移动,即,带动活塞4上移,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导通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复位弹簧8带动活塞4移动时超出其行程,使得活塞4的移动距离出现偏差,导致其不能导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致使吸尘方式切换失败。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16,其设于第二齿条14的自由端;

第二限位部,其设于腔室的侧壁上,当复位弹簧8带动活塞4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16相抵挡,以限位活塞4,避免活塞4继续下移。

同理,为了避免柄杆5带动活塞4移动时超出其行程,使得活塞4的移动距离出现偏差,导致其不能导通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致使吸尘方式切换失败,本实施例中的吸尘器还包括:

第三限位部,其设于柄杆5上;

第四限位部,其设于腔室的侧壁上,当柄杆5带动活塞4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四限位部抵挡第三限位部,以限位柄杆5,避免柄杆5继续下移。

上述各限位部的具体设置位置以及具体结构并不唯一,只要能够保证起到所需的限位作用即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部16为一卡勾,第二限位部为一能够与该卡勾相卡接的凹槽。第三限位部为设置在柄杆5邻近环形手柄18处的一圈凸棱,第四限位部亦为一圈凸棱。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