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门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557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门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门套。



背景技术:

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策指出,住宅市场上的新建高层、小高层住宅将淘汰毛坯房。2017年设区城市新建高层住宅实行全装修,2018年新建高层、小高层住宅禁售毛坯房,防止二次装修造成巨大污染和浪费,影响房屋质量。

房屋的装修包括安装室内门,室内门安装前需先在门洞处安装门套以及门套线。门套包括里外两个门框,其可以固定门扇和保护墙角。目前,大部分门套的施工都是经现场勘测后,先将板材计算、放线、锯、刨成料,再逐层贴板安装于墙上,最后正侧面拼缝、包边即完成安装。这种施工方式速度慢、对环境的破坏性大;并且粘合位置容易产生开缝、板层脱落等问题,会影响门套的使用和美观。目前的门套多使用实木或密度板,通过胶粘、钉子等固定方式进行安装,此种安装方法繁琐,费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安装简单的组合门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左门套、右门套、连接左门套和右门套的顶门套,所述左门套、右门套和顶门套分别由板材一体弯折成型,所述顶门套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所述左门套、右门套上对应连接耳开设有插装口,所述连接耳插入插装口后弯折与左右门套贴合实现左门套和右门套的连接。

所述左门套、右门套和顶门套分别弯折形成部分门框和门套线。

所述顶门套的侧部在各水平段处分别设置连接耳,至少其中一个连接耳的弯折方向与其他连接耳的弯折方向相反。

所述左门套和右门套之间还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顶门套之间形成上窗安装口,所述连接套由板材一体弯折成型,所述连接套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所述左门套、右门套上对应连接耳开设有插装口,所述连接耳插入插装口后弯折与左右门套贴合实现连接套与左门套和右门套的连接。

所述连接套的侧部在各水平段处分别设置连接耳,至少其中一个连接耳的弯折方向与其他连接耳的弯折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中左门套、右门套以及顶门套分别由板材一体弯折成型形成安装门扇的门框及门套线,安装时各个门套相互插装成一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在现场快速组装,且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门套沿A-A线剖视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套沿B-B线剖视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组合门套包括左门套1、右门套2、连接左门套1和右门套2的顶门套3,左门套1、右门套2和顶门套3分别由板材一体弯折成型,左门套1弯折成型后形成左门框和左门套1线,右门套2弯折成型后形成右门框和右门套2线,顶门套3弯折成型后形成顶门框和顶门套3线,顶门套3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5,左门套1、右门套2上对应连接耳开设有插装口,连接耳插入插装口后弯折与左右门套贴合实现左门套1和右门套2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顶门套3的侧部在各水平段处分别设置连接耳,至少其中一个连接耳的弯折方向与其他连接耳的弯折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连接耳的弯折方向相反,此种结构可提高顶门套3与左右门套连接的强度及稳定性,防止连接耳窜出。

本实用新型中左门套1和右门套2之间还可设置连接套4,连接套的断面形状与顶门套的断面形状基本一致,连接套4由板材一体弯折成型,连接套4与顶门套3之间形成上窗安装口,在连接套4和顶门套3之间可安装上窗,连接套4下表面形成门框,连接套4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左门套1、右门套2上对应连接耳开设有插装口,连接耳插入插装口后弯折与左右门套贴合实现连接套4与左门套1和右门套2的连接。连接套4的侧部在各水平段处分别设置连接耳,至少其中一个连接耳的弯折方向与其他连接耳的弯折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连接耳的弯折方向相反,此种结构可提高连接套4与左右门套连接的强度及稳定性,防止连接耳窜出。

本实用新型中左门套1、右门套2、连接套4和顶门套3可选用铝型材或不锈钢型材,或者选用其他强度好、易弯折成型的型材。本实用新型中左门套1、右门套2、连接套4以及顶门套3分别由板材一体弯折成型形成安装门扇的门框及门套线,简化了现有门套需单独安装门框和门套线的安装方式,安装时各个门套相互插装成一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在现场快速组装,且便于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其中左门套1、右门套2、连接套4以及顶门套3具体的断面形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断面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