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2965发布日期:2018-07-10 21:1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杯。



背景技术:

当普通水杯用于盛装热水时,散热效果不好,水降温缓慢,导致从接水到可以饮用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冷却,这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目前现有的可用于快速降温的水杯,一部分水杯在降温过程中降温能力不稳定,性能稳定性差;还有一部分水杯的持续降温的续航能力不足,无法持续高效地进行降温;另一部分水杯的降温效果差,对加速杯内水温下降并不具有明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杯,其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对水杯内的水进行降温,降温效果稳定可靠,降温效果明显且高效,可持续地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杯,其包括杯体、储水装置、供水通道、控制机构和气化部。杯体用于盛水;储水装置具备用于存储水的储水空腔以及将储水空腔与外界连通的开口;供水通道与储水装置的开口连通,并用于向储水空腔供水;控制机构设置于供水通道,并用于控制供水通道的通断或控制从供水通道流入储水空腔的水的流量;气化部设置于杯体的外侧,气化部由可吸水的材料制成,气化部的一部分通过储水装置的开口延伸至储水空腔。

进一步地,供水通道包括出水孔,出水孔开设于杯体。

进一步地,出水孔开设于杯体的底部,控制机构包括浮筒,浮筒容置于储水装置的储水空腔,浮筒用于在浮力作用下封闭供水通道或减小供水通道的流通面积。

进一步地,出水孔开设于杯体的侧壁,供水通道还包括导流管,导流管设于杯体的外侧且与出水孔连通,导流管的出水端朝杯体的底部所在的一侧延伸。控制机构包括浮筒,浮筒容置于储水装置的储水空腔,浮筒用于在浮力作用下封闭供水通道或减小供水通道的流通面积。

进一步地,控制机构还包括出水销,出水销设于供水通道,浮筒用于在浮力作用下推动出水销以封闭供水通道或减小供水通道的流通面积。

进一步地,控制机构还包括杠杆,杠杆的一端铰接于浮筒,杠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杯体或储水装置,浮筒用于在浮力作用下推动杠杆以使杠杆封闭供水通道或减小供水通道的流通面积。

进一步地,控制机构包括阀、手压泵、微孔、渗透网或渗透膜中的至少一者,控制机构设于出水孔。

进一步地,供水通道包括由一壳体形成的主通道,供水通道设于杯体的外侧。控制机构包括阀、手压泵、微孔、渗透网或渗透膜中的至少一者。

进一步地,供水通道还包括导水部件,导水部件用于将从主通道流出的水导向气化部。

进一步地,气化部围绕杯体设置。

进一步地,气化部包括围绕杯体的环形主体以及设置于环形主体外侧的叶片,叶片沿环形主体的轴向延伸或沿环形主体的轴向呈轴螺旋延伸。

进一步地,水杯还包括用于封闭储水装置的开口的防漏盖,气化部的一部分被夹持于防漏盖与储水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水杯还包括风扇,风扇主要用于加快气化部中的水的气化速率。

一种中药保存器,其包括上述的水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杯利用杯体来盛水,而供水通道用于向储水装置供水,当水进入储水装置后,由于毛细作用,水会沿着气化部进行扩散。水沿气化部扩散后,水的气化速率大大提高。储水装置中的水经气化部快速气化吸热,会带走杯体周围的热量,有利于杯体的热量快速散发,使杯体内的水的温度迅速降低,于是水杯对杯体内的水的降温能力大大提高。控制机构可通过控制供水通道的通断或控制从供水通道流入储水空腔的水的流量来实现对储水装置中水量的控制,利用控制机构进行调节,可以使储水装置中水量趋于稳定,气化部则具有稳定的水源供给,有助于使气化部具备持续稳定的降温能力,对杯体中的水的降温效果也能持续、高效且基本稳定。只要储水装置中水量充足,或供水通道能够为储水装置供应充足的水,该水杯即可持续性地进行高效降温,并且能够保证降温能力基本稳定,使整个水杯的性能趋于稳定化和可控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杯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对水杯内的水进行降温,降温效果稳定可靠,降温效果明显且高效,可持续稳定地进行降温,可控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水杯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水杯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水杯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水杯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水杯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的水杯的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水杯的C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的水杯的出水孔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水杯的外壳的承重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水杯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水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第一种水杯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第二种水杯的示意图。

图标:100-水杯;110-杯体;111-杯口;112-翻边;120-储水装置;121-储水空腔;122-开口;123-定位杆;130-供水通道;131-出水孔;132-过滤网;140-控制机构;141-浮筒;141a-推杆;141b-定位孔;142-出水销;142a-缩径段;142b-扩径段;142c-防脱件;143-密封圈;150-气化部;151-环形主体;152-吸水部;160-外壳;161-外壳本体;161a-容置腔;162-口部;162a-外壳开口;163-透气孔;164-承重板;164a-凹槽;165-连接杆;170-防漏盖;171-环形侧壁;171a-过水孔;172-顶盖;173-通孔;180-风扇;200-水杯;224-支撑杆;243-杠杆;243a-推动部;300-水杯;340-控制机构;400-水杯;420-储水装置;430-供水通道;431-主通道;431a-加水口;431b-出水口;432-导水部件;432a-第一端部;432b-第二端部;440-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平行”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平行,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平行”,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平行之外,“大致平行”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100。水杯100包括杯体110、储水装置120、供水通道130、控制机构140和气化部150。

请参阅图3,杯体110用于盛水。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0呈大致的圆柱状。需要说明的是,对杯体110的形状并不作特殊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杯体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请参阅图3和图4,储水装置120具备用于存储水的储水空腔121以及将储水空腔121与外界连通的开口122。

请参阅图3和图5,供水通道130与储水装置120的开口122连通,供水通道130用于向储水装置120的储水空腔121供水。

请参阅图3和图5,控制机构140设置于供水通道130,控制机构140用于控制供水通道130的通断,或控制从供水通道130流入储水空腔121的水的流量,以达到对储水装置120中的水量的控制。

请参阅图3,气化部150则设置于杯体110的外侧,气化部150的一部分通过储水装置120的开口122并延伸至储水空腔121内,以使气化部150可通过毛细作用吸收储水空腔121中的水。需要说明的是,气化部150由可吸水的材料制成,例如:海绵、纤维布、吸水纸等,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可利用毛细作用将水吸入到气化部150使水能够在气化部150进行扩散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气化部150由吸水纸制成。

水杯100利用杯体110来盛水,而供水通道130用于向储水装置120供水。当水进入储水装置120后,由于毛细作用,水会沿着气化部150进行扩散。水沿气化部150扩散后,水的气化速率大大提高。储水装置120中的水经气化部150快速气化并吸热,会带走杯体110周围的热量,有利于杯体110的热量快速散发,使杯体110内的水的温度迅速降低,于是水杯100对杯体110内的水的降温能力大大提高了。控制机构140通过控制供水通道130的通断或控制从供水通道130流入储水空腔121的水的流量来实现对储水装置120中水量的控制,利用控制机构140对储水装置120中的水量进行调节,可以使储水装置120中的水量趋于稳定,气化部150则可以具有稳定的水源供给,有助于使气化部150具备持续稳定的降温能力,对杯体110中的水的降温效果也能持续、高效且稳定。只要储水装置120中水量充足,或供水通道130能够为储水装置120供应充足的水,水杯100即可持续性地进行高效降温,并且能够保证降温能力基本稳定,使整个水杯100的性能趋于稳定化和可控化。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3和图6,水杯100还包括外壳160。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60具有外壳本体161,外壳本体161呈大致的圆筒状并具有用于容置杯体110的容置腔161a,外壳160还具有与外壳本体161同轴连接的口部162,口部162具有用于将容置腔161a与外界连通的外壳开口162a。其中,外壳开口162a的内径略大于杯体110的外径,而容置腔161a的内径大于外壳开口162a的内径。外壳160具有多个贯穿其侧壁的透气孔163,多个透气孔163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2、图3、图6和图7,杯体110容置于外壳160,杯体110的杯口111具有朝杯体110的外侧翻折的翻边112,翻边112翻折至与杯体110的外侧壁相贴合。杯体110的翻边112的外径大于外壳开口162a的内径,于是,本体110的本体可由外壳开口162a进入容置腔161a,而杯体110的翻边112则与外壳160的口部162相抵。如图所示。口部162对翻边112具有支撑和支持作用,即外壳160对杯体110具有支撑和支持作用,杯体110的重量由外壳160来承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翻边并非必须翻折至与杯体110的外侧壁相贴合,只要翻折至可以与口部162相抵即可。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翻边112还可以由凸缘代替。同理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外壳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储水装置120也设于容置腔161a,且储水装置120位于杯体110的远离口部162的一侧。气化部150同样容置于容置腔161a,气化部150设于杯体110的外侧,并沿杯体110的周向围绕杯体11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气化部150包括围绕杯体110设置的的环形主体151以及与环形主体151相连的吸水部152,环形主体151呈大致的圆筒状并套设于杯体110的外侧壁,环形主体151与杯体110的外侧壁相贴合。沿环形主体151的轴向,吸水部152连接于环形主体151的一端部并沿环形主体151的边缘设置,即吸水部152也呈大致的圆筒状并与环形主体151同轴连接,吸水部152连接于环形主体151的远离口部162的一端。吸水部152、环形主体151和杯体110三者大致同轴设置,吸水部152的外径略小于环形主体151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储水装置120的开口122朝向杯体110的底部,储水空腔121以及储水装置120的外壁均呈大致的圆柱状,且储水装置120的外径与杯体110的外径大致相等,储水装置120与杯体110同轴设置。吸水部152容置于储水空腔121。

吸水部152通过毛细作用从储水装置120中将水吸收至环形主体151并使水在整个气化部150内进行扩散。水进入气化部150后,特别是进入环形主体151后,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其气化速率也大大提高。由于环形主体151环设于杯体110的外侧壁并与杯体110的外侧壁相贴合,水在气化部150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可以将杯体110的热量迅速带走,而气化后的水则通过外壳160的透气孔163到达外部,从而实现对杯体110以及杯体110中的水进行降温的目的。相反地,杯体110装入热水后,杯体110的温度升高,杯体110可以为气化部150中的水提供气化所需要的热量,加快气化部150中的水的气化速率,相当于加强了气化部150对杯体110的降温效果。气化部150与杯体110之间具有协同关系,气化部150用于对杯体110以及杯体110中的水进行降温,而杯体110中的水的热量可以通过杯体110传导至气化部150,使气化部150中的水的气化速率大大提高,气化部150中的水的气化速率提高了,那么其在单位时间内所带走的热量也就变多了,气化部150对杯体110以及杯体110内的水的降温效果也就相应的加强了。即:杯体110中的水的热量可以通过气化部150反作用于杯体110以及杯体110中的水本身,使降温效果加强。较优选地,杯体110由热传导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0由铝合金制成,但不限于此。

气化部150与杯体110的外侧壁相贴合,可以大大提高杯体110与气化部15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即更加有利于气化部150中的水对杯体110以及杯体110中的水的热量进行吸收,有助于提高降温效果。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气化部150与杯体110的外侧壁也可以不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例中,透气孔的设置方式可以不同,只要透气孔可以将由气化部150气化后的水传导至外壳160的外部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气化部的环形主体并不一定要是连续的环状,也可以是由多个围绕杯体110间隔设置的气化单元构成。而吸水部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但可以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吸水部可以将储水装置120中的水吸入到气化部即可。当然,吸水部与储水装置120中的水的接触面积越大,吸水部的吸水能力也就越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气化部也可以不具备环形主体,而是直接由设于杯体110的外侧壁的一个或多个的气化单元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气化部的环形主体151还可以设置位于环形主体151外侧并沿环形主体151的轴向延伸的叶片,或者设置位于环形主体151外侧并沿环形主体151的轴向设置的轴螺旋叶片。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气化部的表面积,使水气化速率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水杯的降温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叶片可以将气化部的外周侧划分为多个沿气化部的轴向延伸的子空间,可以减小由于局部温差引起的沿气化部的周向的环流,有助于缩短气化后的水在气化部的周围的滞留时间,便于气化后的水快速离开气化部和容置腔161a。这样能够减小气化部周围气化水的分压,便于气化部中的水的气化速率进一步提高,进而进一步增强水杯的降温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杯体、储水装置与气化部之间是相适应的,各自的形状、大小均是可以灵活多变的,只要气化部能够顺利从储水装置吸水并用于对杯体以及杯体中的水进行降温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水杯100还具有防漏盖170,防漏盖170具有环形侧壁171和顶盖172,环形侧壁171沿顶盖172的周缘设置。防漏盖170盖设于储水装置120的开口122,储水装置120用于防止储水装置120中的水溢漏出来。气化部150的吸水部152夹持于储水装置120与防漏盖170的环形侧壁171之间。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防漏效果,较优选地,吸水部152同时与储水装置120以及环形侧壁171过盈配合,储水装置120中的水不会从吸水部152、储水装置120和环形侧壁171之间溢出。

进一步地,环形侧壁171开设有过水孔171a,过水孔171a用于将储水装置120的储水空腔121中的水引导至吸水部152。较优选地,过水孔171a为多个,多个过水孔171a沿环形侧壁171均匀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防漏盖170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环形侧壁171与储水装置12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吸水部152不仅夹持于储水装置120与防漏盖170的环形侧壁171之间,且吸水部152的远离环形主体151的一端还通过储水装置120与防漏盖170的环形侧壁171之间的间隙延伸至储水空腔121,吸水部152从而实现对储水空腔121中的水的吸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吸水部152可以不夹持于储水装置120与防漏盖170的环形侧壁171之间,而是直接贯穿防漏盖170的顶盖172并延伸至储水空腔121,此时,吸水部152可以仅仅与顶盖172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吸水部152可以不夹持于储水装置120与防漏盖170的环形侧壁171之间,而是直接贯穿储水装置120并延伸至储水空腔121,此时,吸水部152可以仅仅与储水装置120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供水通道130包括出水孔131,出水孔131开设于杯体110的底部。而防漏盖170的顶盖172具有通孔173,通孔173与出水孔131同轴设置且与出水孔13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孔131大致沿杯体110的轴向设置。

控制机构140包括浮筒141和出水销142,出水销142设于出水孔131。出水销142包括缩径段142a和扩径段142b,缩径段142a和扩径段142b均呈大致的圆柱状且二者同轴连接,出水孔131的孔径大于缩径段142a的外径,但出水孔131的孔径小于扩径段142b的外径,缩径段142a的长度大于出水孔131的长度。

缩径段142a容置于出水孔131并可沿出水孔131的轴向滑动,扩径段142b位于出水孔131的远离杯体110的一侧。缩径段142a的远离扩径段142b的一端设置有防脱件142c,防脱件142c由缩径段142a的侧壁凸出形成。防脱件142c位于出水孔131的靠近杯体110的一侧并用于防止缩径段142a从出水孔131中脱出。在本实施例中,防脱件142c为凸块。

当防脱件142c与出水孔131的靠近杯体110一端的边缘相抵时,缩径段142a便无法进一步朝储水装置120所在的一侧滑动,且此时出水孔131处于开启状态,如图8所示。当扩径段142b与出水孔131的远离杯体110一端的边缘相抵时,扩径段142b便无法进一步朝远离储水装置120的一侧滑动,且此时出水孔131被扩径段142b封堵,处于断开状态,如图5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浮筒141容置于储水装置120的储水空腔121,浮筒141呈大致的圆饼状,浮筒141的靠近出水销142一侧凸设有用于推动出水销142的扩径段142b的推杆141a。

在本实施例中,水杯100在使用过程中,当储水空腔121中的没有水或者水较少时,沿杯体110的轴向,浮筒141的高度较低,此时,出水销142受杯体110中的水的压力作用而朝储水装置120所在的一侧滑动,扩径段142b与出水孔131分离,出水孔131处于开启状态,杯体110中的水由出水孔131进入储水装置120,储水空腔121中水位逐渐上升。随着储水空腔121中水位逐渐上升,浮筒141的高度随水位逐渐上升,于是浮筒141的推杆141a推动扩径段142b使出水销142逐渐朝远离储水装置120的一侧滑动,当扩径段142b与出水孔131的远离杯体110一端的边缘相抵时,扩径段142b将出水孔131封堵,出水孔131处于断开状态,杯体110中的水不再继续进入储水装置120。

随着储水空腔121中的水在气化部150气化,储水空腔121的水位开始下降,浮筒141的高度也随水位开始下降,出水销142也随同朝储水装置120所在的一侧滑动,出水孔131重新开启,杯体110中的水继续流入储水空腔121而使储水空腔121中的水位重新上升,当水位上升后,浮筒141的推杆141a又可以推动扩径段142b将出水孔131封堵。

于是,控制机构140可以动态地控制储水空腔121中的水位基本稳定,当储水空腔121中的水位下降时,控制机构140控制出水孔131开启,利用杯体110中的水对储水空腔121中的水进行补充。当储水空腔121中的水位重新回到之前的位置后,控制机构140控制出水孔131断开,以保证储水空腔121中的水位的稳定。控制机构140以这样一个动态的方式来使储水空腔121中的水位基本上保持稳定。

控制机构140使储水装置120中的水量趋于稳定,于是,气化部150则具有了稳定的水源供给,使气化部150具备持续稳定的降温能力,对杯体110中的水的降温效果能稳定、持续、高效进行。水杯100可持续性地进行高效降温,能够保证降温能力基本稳定,整个水杯100的性能也趋于稳定化和可控化。

在本实施例中,是利用杯体110中的水作为气化部150的气化用水,而杯体110中的水本身温度就较高,这样更有利于气化部150中的水快速汽化,水杯100充分利用了本体中的热水的热量,将这些热量用于加快气化部150的气化速率,使水杯100得降温能力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例中,浮筒141的推杆141a推动扩径段142b使出水销142逐渐朝远离储水装置120的一侧滑动时,并非使扩径段142b直接将出水孔131完全封堵,而使逐渐减小出水孔131中水的流量,即使杯体110中的水对储水装置120中的水的单位时间补充量逐渐减小。当气化部150进行水气化的水消耗量等于杯体110中水对储水装置120中水的单位时间补充量时,储水装置120中水的补充量等于消耗量,储水装置120中水位不再变化,浮筒141的高度也不再变化。即浮筒141在浮力作用下改变供水通道130的水流通面积达到了改变供水通道130的供水量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孔131的远离储水装置120的一端还罩设有过滤网132,过滤网132用于将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掉,防止这些固体杂质堵塞出水孔131或者使出水销142无法顺利滑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扩径段142b的靠近缩径段142a的一侧还设置有密封圈143,密封圈143用于加强扩径段142b对出水孔131的封堵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浮筒141的远离杯体110的一侧具有定位孔141b,定位孔141b由浮筒141的远离杯体110的一侧朝靠近杯体110的一侧凹陷形成,储水装置120的底部具有定位杆123,定位杆123设于储水空腔121且朝浮筒141所在的一侧延伸。定位杆123的外径略小于定位孔141b的孔径,定位杆123容置于定位孔141b并使浮筒141的推杆141a与扩径段142b大致同轴设置。

定位孔141b和定位杆123用于对浮筒141进行限位,防止浮筒141在储水装置120的储水空腔121中发生随意偏移,以保证浮筒141在随水位上下浮动时推杆141a能够准确地推动扩径段142b。需要说明的是,浮筒141的推杆141a并不是必须与扩径段142b大致同轴设置,只要在浮筒141随水位上下浮动时推杆141a能够顺利推动扩径段142b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3、图6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60的外壳本体161的远离口部162的一端具有承重板164,承重板164呈大致的圆盘状且基本与外壳本体161同轴设置,承重板164的直径小于容置腔161a的内径,承重板164与外壳本体161之间有连接杆165连接。连接杆165沿承重板164的周缘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65为4根。

承重板164具有用于容置储水装置120的凹槽164a,凹槽164a呈大致的圆盘状且凹槽164a的直径略大于储水装置120的外径。凹槽164a可对储水装置120进行限位,而口部162又可对杯体110进行限位,进而使储水装置120和杯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保证水杯100的降温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承重板164的远离储水装置120的一侧设置有风扇180,由于承重板164与外壳本体161之间具有间隙风扇180吹出的风由承重板164与外壳本体161之间的间隙吹向气化部150,风扇180可加快气化部150中的水的气化速率并将气化后的水由透气孔163吹出容置腔161a。由于气流速度加快,气化部150中水的气化速率大大提高,加上气化后的水又被风扇180吹出的风带出容置腔161a,容置腔161a中气化水的分压降低,又进一步使气化部150中的水的气化速率提高。风扇180可进一步使气化部150的水的气化速率提高,相应的,水杯100的降温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承重板的形状可以不同,只要承重板可以将储水装置120承接并用于对储水装置120进行限位即可。同时,承重板与外壳本体161之间应具有间隙,便于风扇180吹出的风能够顺利吹向气化部15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承重板164,相应的,连接杆165也不用设置。此时,储水装置120可直接与杯体110和/或外壳本体161连接,而风扇180则可以直接与外壳本体16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孔还可以设于杯体110的侧壁。此时,供水通道还包括导流管,导流管设于杯体110的外侧且与出水孔连通,导流管的出水端朝向杯体110的底部并朝杯体110的底部所在的一侧延伸,导流管的出水端基本沿杯体110的轴向延伸。出水销142则设于导流管的出水端,而浮筒141的推杆141a则同样用于推动出水销142的扩径段142b以控制供水通道的开闭或控制水的流通面积。将出水孔设于杯体110的侧壁的好处包括:随着杯体110中的水经供水通道进入储水装置,杯体110中的水位逐渐降低,但杯体110中的水的水位低于出水孔的位置或与出水孔的位置相持平时,杯体110中的水便无法继续从出水孔流入储水装置120,即杯体110中会至少保留一部分水不进入储水装置120,以避免由于时间延长而使杯体110中的水变得很少。这样的话,可以防止由于遗忘而导致杯体110中的水全部快速气化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杯不仅可以用来降温、冷却热的液体,还可用来对常温液体进行进一步降温。由于气化部150中水持续气化吸热,即使杯体110中的水是常温的,也会因为气化部150的吸热作用二进一步降温,使杯体110中的水的温度低于常温水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杯体110中再设置一个子杯体,该子杯体用来盛装要进行降温的液体,而杯体110中则加入凉水对子杯体中的液体进行冷却。由于气化部150可以对杯体110中的水进行降温冷却,可以使杯体110中的水与子杯体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后温度仍然保持基本不变甚至降低,杯体110中的水即可持续对子杯体中的液体进行降温,帮助子杯体中的液体快速冷却。此外,也可以使利用水杯100的杯体110装凉水,而降其他需要降温的液体用密封容器装好后直接放入杯体110中进行降温、冷却,且通过降温,这些需要降温的液体的温度均可以低于室温下常温水的温度。

水杯100的工作原理是:将热水倒入杯体110后,热水由出水孔131进入储水装置120,控制机构140保持储水装置120中的水位趋于稳定。气化部150的吸水部152将储水装置120中的水吸收至气化部150并在气化部150中进行扩散。储水装置120中的水扩散至气化部150后充分气化,在风扇180的作用下,气化后的水迅速从透气孔163离开容置腔161a。在气化部150的水气化的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使杯体110中的水迅速降温。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200,其中,相同结构的标号请参阅图1~图9。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的是:水杯200的控制机构140还包括杠杆243。

杠杆243容置于储水空腔121,杠杆243的一端与浮筒141的推杆141a铰接,杠杆243的另一端与储水装置120的底部凸出的支撑杆224铰接。杠杆243的靠近杯体110的一侧凸设有用于推动扩径段142b的推动部243a。

随着储水空腔121中的水在气化部150气化,储水空腔121的水位开始下降,浮筒141的高度也随水位开始下降,杠杆243朝向远离杯体110的一侧转动,推动部243a朝向储水装置120所在的一侧移动,于是出水销142也朝向储水装置120所在的一侧移动,出水孔131处于开启状态。当储水装置120中的水位上升后,浮筒141的高度也随水位开始上升,杠杆243朝向靠近杯体110的一侧转动,推动部243a朝远离储水装置120的一侧移动,于是推动部243a推动出水销142朝远离储水装置120的一侧移动,出水孔131关闭。

水杯200利用杠杆243将浮筒141的推动力进行了放大,通过杠杆243的推力传递,浮筒141能够更容易地推动出水销142,提高了控制机构140的灵敏度,相应的,控制机构140能够将储水装置120中的水位维持在一个更加稳定的范围,水位的波动也更小。这使得气化部150的水源供给更加稳定可靠,使水杯200的降温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300,其中,相同结构的标号请参阅图1~图9。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的是:控制机构340为渗透网,控制机构340设于出水孔131。

控制机构340用于控制出水孔131的水流量,杯体110中的水穿过渗透网的速率较慢。

向本体110中装入热水后,杯体110中的水由出水孔131穿过渗透网后进入储水装置120,由于起始阶段储水装置120中水量较少,且吸水部152洗水后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使水扩散至整个气化部150。因此,初始阶段,整个气化部150的气化速率还是较低的,那么,储水装置120在初始阶段能够进行蓄水使水位上升。当气化部150中的水已经充分扩散后,气化部150的水气化速率大大提高,当由渗透网单位时间渗出的水量大致等于单位时间气化部150气化的水量时,储水装置120中的水量基本维持不变,此时便进入了稳定地气化降温阶段。

若由渗透网单位时间渗出的水量大于单位时间气化部150气化的水量,那么储水装置120中的水位会继续上升直至将储水装置120充满。由于设置有防漏盖170,因此,当储水装置120中充满水后,水并不会溢出,此时储水装置120中的水量不再变化。随着气化部150消耗储水装置120中的水后,杯体110中的水会对储水装置120中的水进行补充,进而保证储水装置120中的水处于充满状态。若由渗透网单位时间渗出的水量小于单位时间气化部150气化的水量,则会导致气化部150的水源供给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杯300的降温能力。较优选地,由渗透网单位时间渗出的水量大致等于或略大于单位时间气化部150气化的水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机构340还可以是阀、手压泵、微孔、或渗透膜中的任意一者,或者是阀、手压泵、微孔、渗透网或渗透膜中的至少两者。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400,其中,相同结构的标号请参阅图1~图9。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的是:水杯400没有设置防漏盖170,且水杯400的供水通道430包括由一壳体形成的主通道431,主通道431设于杯体110的外侧并位于外壳160和杯体110之间。控制机构440包括阀、手压泵、微孔、渗透网或渗透膜中的至少一者。控制机构440设于出水口431b。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440为手动阀。

在本实施例中,主通道431为由大致圆筒状的壳体形成的储水槽,主通道431连接于外壳160的内侧。主通道431的远离储水装置120的一端具有用于向主通道431中加水的加水口431a,主通道431的靠近储水装置120的一端具有用于将主通道431中的水放出的出水口431b。

出水口431b可以用于直接朝储水装置120中加水,此时,储水装置420需要做的比储水装置120更大一些,以使储水装置420能够顺利接住由出水口431b流出的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储水装置120的位置朝出水口431b所在的一侧移动以使储水装置120能够顺利接住由出水口431b流出的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借助导水部件432将出水口431b流出的水导入储水装置120,如图13所示,导水部件432为一个导水板,导水部件4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432a和第二端部432b,第一端部432a连接于外壳160且位于出水口431b的靠近储水装置120的一侧,第二端部432b则位于第一端部432a的靠近储水装置120的一侧且延伸至气化部150并与气化部150相抵。由出水口431b流出的水经导水部件432引导直接流向了气化部150,与从储水装置120吸水相比,缩短了水扩散至整个气化部150所需的时间,有利于水杯400快速进入快速降温的工作状态。当单位时间从出水口431b流出的水量大于单位时间气化部150气化的水量时,多余的水便经气化部150汇聚至储水装置120暂存。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药保存器,该中药保存器包括水杯100、水杯200、水杯300或水杯400中的至少一者。该中药保存器还包括具有一定透气性的盖子,例如:竹子编制的盖子、开设有气孔的保鲜盖等,但不限于此。

使用时,将中药原材料或煎好的中药用防水袋密封好,向水杯的杯体110中加入凉水或冰水,将密封好的中药放入杯体中,用上述的盖子将水杯盖住。由于水杯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对水杯内的水进行降温,可以有效防止杯体110内的水温升高,加上盖子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可以避免由于微生物呼吸作用而导致杯体110内温度上升,这样使杯体110内的水温维持在一个较低的且大致稳定的范围,可以使中药的保存时间延长。对于夏天零时保存中药而言,十分方便可靠。

试验例

以水杯100为实验对象。其中,气化部150的展开面积为238cm2,杯体110中的初始水量为310mL。以普通水杯常温冷却作为对比,普通水杯的初始水量也为180mL。用两只温度计分别对水杯100的杯体110和普通水杯中的水进行温度检测,两只温度计误差约为0.1℃。试验时,室内温度为28℃,室内湿度为36%,室内常温水温27.3℃。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温差为对应时间的普通水杯的水温减去水杯100的杯体110中的水温的值。

水杯100与普通水杯降温情况对比表

由上表可知,水杯100相比于普通水杯而言其降温能力大大提高,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热水冷却至适宜饮用的温度。此外,从表中还可得出,水杯100还可以将杯体110中的水的温度冷却至21.7℃,该温度已经明显低于室内常温水的温度27.3摄氏度,说明水杯100不仅可用于热水降温,还可以使常温水进一步冷却至更低的温度。水杯100的降温、冷却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杯100、水杯200、水杯300和水杯400均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对水杯内的水进行降温,降温效果稳定可靠,降温效果明显且高效,可持续稳定地进行降温,可控性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药保存器可以使中药的保存时间延长,对于夏天零时保存中药而言,十分方便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