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动冲茶功能的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221发布日期:2018-11-09 20:3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生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自动冲茶功能的养生壶。



背景技术:

养生壶,除了传统意义上面的电热壶的功能,还有烧水、花茶、煮蛋、煲汤、煮面、养生药膳、五谷粥、火锅、酸奶、煮酒、热奶、凉茶、消毒、保温、蒸水蛋、煮咖啡、婴儿用水、奶粉用水等多种功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养生壶泡茶功能都是壶体设一个滤网,滤网内装上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没有将茶叶与水分离,而且茶叶浸泡的时间过久,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会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茶中的维生素C、P、氨基酸等也会因氧化而减少,而降低茶汤的营养价值。还有茶叶的浸泡时间过长,则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易滋生细菌而引起霉变,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动冲茶功能的养生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自动冲茶功能的养生壶,包括壶盖、密封圈、内胆和壶体,所述壶盖设置在壶体的上方,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把手呈弧形,其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壶体的外壁上,且壶体内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底部设有过滤孔,所述密封圈和防烫硅胶固定在内胆的外壁上,且密封圈安装在防烫硅胶与过滤孔之间,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上设有两条筋位,套在内胆的外侧,且内胆通过密封圈上的筋位与壶体的内侧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壶体的下方设置有电子底座,壶体的底部设置有电子接口与电子底座中央的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胆的内径与壶盖的直径大小吻合。

优选的,所述电子底座内安装有电子板。

优选的,所述壶盖的内壁上凿有多个透气微孔。

优选的,所述防烫硅胶设置在壶盖内壁上透气微孔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能有效的解决茶叶与水分离,控制茶叶与水的浸泡时间,当水烧开后壶体内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压力烧开的水会自动从过滤孔上升到内胆中与茶叶接触进行冲泡,然后自动停止加热,此时内胆上的茶汤又回落到壶体上,保证了茶和水的分离。可以设定多次冲泡,不需人工控制,使用简单,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茶叶设定不同的水温进行冲泡,而且不会产生热蒸汽烫伤人体,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且该设备功能齐全,在取出内胆后可当普通养生壶使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茶水的浓度可选择多次冲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壶盖;2-防烫硅胶;3-密封圈;4-内胆;41-过滤孔;5-壶体; 6-电子底座;7-把手;8-电子接口;9-电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带自动冲茶功能的养生壶,包括壶盖1、密封圈3、内胆4和壶体5,壶盖1设置在壶体5的上方,壶体5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7,把手7呈弧形,其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壶体5 的外壁上,且壶体5内设置有内胆4,内胆4的底部设有过滤孔41,密封圈3 和防烫硅胶2固定在内胆4的外壁上,且密封圈3安装在防烫硅胶2与过滤孔41之间,密封圈3的外壁上设有两条筋位,套在内胆4的外侧,且内胆4 通过密封圈3上的筋位与壶体5的内侧形成密封连接,壶体5的下方设置有电子底座6,壶体5的底部设置有电子接口8与电子底座6中央的接口连接,内胆4的内径与壶盖1的直径大小吻合,电子底座6内安装有电子板9,壶盖 1的内壁上凿有多个透气微孔,防烫硅胶2设置在壶盖1内壁上透气微孔的外侧。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壶体5装入适量的水,然后将装有茶叶的内胆4 放入壶体5中并压紧并使内胆4与壶体5形成密封连接,然后盖上壶盖1,然后在电子底座6上选择冲茶功能开始加热,当水烧开后壶体5内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压力烧开的水会自动从过滤孔41上升到内胆4中与茶叶接触,然后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压力下降,在内胆4中与茶叶泡过的茶水再次从内胆4的过滤孔41流回壶体5内,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冲茶,将内胆4取出后就可倒出壶体5内的茶水饮用了。根据个人喜好茶水的浓度可选择多次冲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