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209发布日期:2018-11-09 20:38阅读:20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压蒜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蒜是很多人喜爱的一种调味品。在生活中,需要对大蒜进行二次加工以满足实际需求,比如:吃饺子、拌凉菜、吃火锅等都会需要用蒜泥来做佐料,或者在炒菜时需要加入蒜片进行调味。

而在制作蒜泥的过程中,日常制作蒜泥的方法是使用储蒜缸储存剥好皮的大蒜,再使用砸蒜锤,将储蒜缸中的大蒜砸碎,而在砸蒜的过程中,由于储蒜缸没有封口,且大蒜、砸蒜锤和储蒜缸的表面都比较光滑,因此在砸蒜锤对大蒜施加较大压力时,大蒜非常容易从储蒜缸中滑出,人们不得不去将蒜瓣捡起重新放入储蒜缸中,增加捣蒜次数,既费时又费力;而在制作蒜片的过程中,则一般使用刀具直接将剥好皮的大蒜切片,而这对刀工的要求就极高;这些方法费时费力且较为麻烦。所以方便日常对大蒜进行二次加工的压蒜器应运而生。

但是,现有的压蒜器存在以下缺陷:

(1)不能较好地收集已经加工完成的蒜泥或蒜片;

(2)当压取大量大蒜时,容易造成蒜泥或蒜片堆积从而影响后续压挤操作,使得后期压取蒜泥或蒜片无法及时地落下或排出;

(3)用于挤压配合的两部分压蒜部件一般不方便拆卸,使得积留有大蒜残渣的部件不容易清洗,影响饮食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压蒜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筒体、盖体和收置盒,所述筒体顶部铰接设有所述盖体,所述筒体内部为空心腔;所述筒体接近所述盖体侧设有压蒜盘,所述压蒜盘设有若干压蒜刀片,相邻所述压蒜刀片之间具有压蒜间隙;所述盖体接近所述筒体侧设有压蒜块,所述压蒜块上设有若干压蒜凸起;所述压蒜盘可拆式卡接于所述筒体接近所述盖体侧,所述压蒜块可拆式卡接于所述盖体接近所述筒体侧;所述筒体侧壁设有插口,所述插口设有可抽出或推入所述筒体空心腔内的收置盒。

进一步地,所述收置盒底部与所述压蒜盘底部之间具有落蒜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顶部向所述筒体侧壁方向延伸设有筒壁缺口,所述盖体抵接于所述筒体时,所述盖体接近所述筒壁缺口处为第一操作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接近所述盖体处延伸环设有凸块,所述压蒜盘卡接于所述凸块,所述压蒜盘往所述筒壁缺口侧延伸设有第二操作部。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压蒜盘凹设有压蒜槽,所述压蒜刀片设于所述压蒜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蒜凸起对应所述压蒜间隙设置,所述盖体抵接所述筒体时,所述压蒜凸起接近或穿入所述压蒜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压蒜刀片为网格状刀片,所述压蒜间隙为四边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压蒜刀片为条状刀片,所述压蒜间隙为长方形,且所述长方形短边长小于3mm。

进一步地,所述收置盒沿水平方向两侧均设有第三操作部,所述第三操作部为环形凹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盖体往筒体方向翻转移动,即可完成压蒜块上的压蒜凸起挤压位于压蒜刀片上的大蒜,压制完成后的蒜泥或蒜片直接落入插入筒体内部的收置盒,该压蒜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同时收集蒜泥蒜片;

(2)压制产生的蒜泥或蒜片可以及时地落入收置盒,不会在压蒜刀片底部积留,不会影响继续压制蒜泥或蒜片;

(3)用于挤压配合的两部分压蒜部件(位于压蒜块上的压蒜凸起、位于压蒜盘上的压蒜刀片),可通过将压蒜块从盖体拆卸、压蒜盘从筒体拆卸以及时清洗,方便清洗,保证饮食卫生;

(4)如果需要压制不同粗细度的蒜泥,或者需要压制蒜片,则只需更换不同的压蒜块和压蒜盘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蒜器的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蒜器的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筒体;11、压蒜盘;111、压蒜刀片;112、压蒜间隙;113、第二操作部;12、插口;13、筒壁缺口;20、盖体;21、压蒜块;211、压蒜凸起;22、第一操作部;30、收置盒;31、第三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压蒜器,包括筒体10、盖体20和收置盒30,筒体10顶部铰接设有盖体20,筒体10内部为空心腔,筒体10接近盖体20侧设有压蒜盘11,压蒜盘11设有若干压蒜刀片111,相邻压蒜刀片111之间具有压蒜间隙112,盖体20接近筒体10侧设有压蒜块21,压蒜块21上设有若干压蒜凸起211;盖体20往筒体10方向翻盖式旋转移动时,置放于压蒜盘11上的大蒜一面受到压蒜块21上的压蒜凸起211的挤压,大蒜另一面受到压蒜盘11上的压蒜刀片111的挤压,使得大蒜从压蒜间隙112压出,压出的大蒜二次加工成品根据压蒜间隙112和压蒜凸起211的不同,形成不同粗细程度的蒜泥或不同薄厚的蒜片。

具体地,为了使得由压蒜盘11的压蒜间隙112压取得得大蒜二次加工成品能够及时和有效的得到收集,在筒体10侧壁设有插口12,插口12处可抽出或推入筒体10空心腔的收置盒30,收置盒30位于压蒜盘11下方,使得压取出来的蒜泥或蒜片可及时从压蒜间隙112落入收置盒30,且同时便于压蒜间隙112的可持续出蒜。

具体地,为了使得用于压蒜配合使用的压蒜块21和压蒜盘11能够及时得到清洗,使得压蒜凸起211间隙里的残留物和压蒜间隙112中的残留物能有效得到冲洗,压蒜块21可拆式卡接于盖体20接近筒体10侧,压蒜盘11可拆式卡接于筒体10接近盖体20侧。同时,压蒜块21与压蒜盘11的可拆式连接,使得可方便更换不同的压蒜块21或压蒜盘11以可以压制不同粗细蒜泥或不同蒜片。

优选地,为了使得收置盒30能有效地收集蒜泥或蒜片,收置盒30底部和压蒜盘11底部之间具有落蒜空间。

优选地,筒体10顶部向筒体10侧壁延伸设有筒壁缺口13,盖体20抵接于筒体10时,盖体20接近所述筒壁缺口13处为第一操作部22,第一操作部22可方便持握开盖。

优选地,筒体10接近盖体20处延伸环设有凸块,压蒜盘11卡接于凸块,压蒜盘11往筒壁缺口13侧延伸设有第二操作部113;筒壁缺口13提供操作空间,第二操作部113方便于持握压蒜盘11以取出压蒜盘11进行清洗或更换。同时还可通过在筒体10内壁设有凹槽,而压蒜盘11配合设置凸块以使得压蒜盘11卡接在筒体10内壁。

优选地,为了使得压蒜时大蒜不容易弹出,压蒜盘11凹设有压蒜槽,压蒜刀片111设于压蒜槽内,使得大蒜在受到挤压时不会弹出。

优选地,为了提高压蒜效率,压蒜凸起211对应压蒜间隙112设置,盖体20抵接筒体10时,压蒜凸起211接近或穿入压蒜间隙112。压蒜凸起211若穿入压蒜间隙112。

优选地,当需要压制蒜泥时,压蒜刀片111为网格状刀片,压蒜间隙112为四边形或圆形,通过压蒜间隙112形状大小限定蒜泥粗细。

优选地,当需要压制蒜片时,压蒜刀片111为条状刀片,压蒜间隙112为长方形,且所述长方形短边长小于3mm,通过压蒜间隙112形状限定蒜片切片形状大小。

优选地,为了方便抽出或推入收置盒30,在收置盒30沿水平方向两侧均设有第三操作部31,第三操作部31为方便手指持握的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压蒜器,通过盖体20往通体方向翻转移动,即可完成压蒜块21上的压蒜凸起211挤压位于压蒜刀片111上的大蒜,压制完成后的蒜泥或蒜片直接落入插入筒体10内部的收置盒30,该压蒜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同时收集蒜泥蒜片;压制产生的蒜泥或蒜片可以及时地落入收置盒30,不会在压蒜刀片111底部积留,不会影响继续压制蒜泥或蒜片;用于挤压配合的两部分压蒜部件(位于压蒜块21上的压蒜凸起211、位于压蒜盘11上的压蒜刀片111),可通过将压蒜块21从盖体20拆卸、压蒜盘11从筒体10拆卸以及时清洗,方便清洗,保证饮食卫生;如果需要压制不同粗细度的蒜泥,或者需要压制蒜片,则只需更换不同的压蒜块21和压蒜盘11即可实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