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开窗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092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开窗纱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外开窗纱系统的内外开窗纱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窗纱通常包括内开窗纱和外开窗纱。内、外窗纱通常由于窗纱开启的方向不一致,以及要适应转换框的,与转换框或墙体保持一致。内、外开窗纱外框及中梃型材结构不一致、不兼容、不通用,内、外开窗纱的外框、中梃通常需要单独设计和储备,这就提高了生产、库存和安装的成本。

另外现有的外框、中梃无论内、外开窗纱,其需要适应转换框,外框需要与窗扇或固定扇配合,

另外现有的外框、中梃无论内、外开窗纱,其需要适应转换框,外框需要与窗扇或固定扇配合,使内开窗扇不能全部设置于外立面,部分窗扇必须设置于内内立面形成阶梯,该阶梯容易积灰尘及污垢,且由于空间狭小同时又位于室外,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问题在使用中,存在着外框、中梃型材不通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兼容内外开窗纱的通用型内、外开窗纱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外开窗纱系统,包括向内或向外可开启窗扇、与开启窗扇相对应的纱扇、不开启窗扇、外框、中梃、转接框,作为改进,所述的外框外端边朝向玻璃侧设有第一延伸边,所述的中梃外端边朝向两侧设有第二延伸边,所述的第一、二延伸边设有分别与相应延伸边相应的玻璃压条,至少一个不开启窗扇设置于第一、二延伸边与相应玻璃压条构成的夹槽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不开启窗扇至少一个设置于两个中梃之间,所述的该不开启窗扇的玻璃设置于该两个中梃相应的第二延伸边与相应玻璃压条构成的夹槽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中梃与外框的外端面平齐或大致平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或/和二延伸边与玻璃之间设有固定玻璃的胶条。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中梃或/和外框内间设有隔热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均在中梃、外框的外端边朝向玻璃侧延伸有止挡固定玻璃的延伸边,相应侧的延伸边将与内侧的玻璃压条相配合夹持固定玻璃,其有益效果是,中梃及外框的延伸边直接用作于止挡安装固定玻璃,可使内、外开窗纱通用该结构的外框和中梃,能有效降低生产、库存和安装的成本。外框及中梃外端面平齐,其延伸边直接止挡固定玻璃,使内外开窗系统的玻璃均可安装于外立面,可有效消除玻璃外端的阶梯,放置累积灰尘,减缓和避免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梃安装于外开窗纱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梃安装于内开窗纱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实施案例包括向内或向外可开启窗扇1、与开启窗扇相对应的纱扇2、不开启窗扇3、外框4、中梃5、转接框6,外框4位于室外的外端边朝向玻璃侧设有第一延伸边41,中梃5位于室外的外端边朝向两侧设有第二延伸边51,第一、二延伸边41、51设有分别与相应延伸边相应的玻璃压条7,至少一个不开启窗扇1设置于第一、二延伸边41、51与相应玻璃压条构成的夹槽31内。

不开启窗扇3可能设置较多,位于较为里侧,至少一个不开启窗扇3设置于两个中梃5之间,该不开启窗扇5的玻璃设置于该两个中梃相应的第二延伸边51与相应玻璃压条7构成的夹槽31内。

中梃5与外框4的外端面平齐或大致平齐,可有效避免累积灰尘,减少和避免清理。

通常玻璃门窗中,由于转接框6设置于可开启窗扇1的一侧或两侧,相应的中梃5与转接框5相对接,这样可最大程度的减少转接框6的数量,最大程度的节约型材。

第一或/和二延伸边41、51与玻璃之间设有固定玻璃的胶条,胶条可设置与相应延伸边所设的卡槽内。

中梃5的框架之间功能框架可通过熔合型材熔合连接,或/和外框4与相应的内侧支撑,内间设有隔热填充物8。

参见图3-4,图3及图4的左侧是室内内侧,右侧是室外外侧,中梃5及外框4可根据需要通用互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