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7957发布日期:2019-01-13 16:3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床。



背景技术:

婴儿床,作为一种婴儿床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护理产品市场中,是婴儿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

婴儿床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可折叠便携式婴儿床、多功能婴儿床、带控制的智能婴儿床和脚踏式婴儿床。

但是,现有市场中的婴儿床整体较为笨重,无法把婴儿床放在床上,以及在婴儿长大之后,婴儿床失去了功能,只能闲置或扔掉婴儿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婴儿床整体笨重,婴儿床功能单一,而且使用时限有限,婴儿长大后,婴儿床失去功能,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包括:支撑架和床体;床体设置于支撑架顶部,且床体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床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婴儿的放置部,放置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放置部展开的拉链;支撑架远离床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储放物品的置物层。

进一步的,床体还包括支撑部;放置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分别与支撑部的两侧连接,以将放置部固定于支撑部上。

进一步的,支撑部包括固定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与固定架连接,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槽连接,第二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槽连接,以将放置部固定于固定架内。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相对于固定架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一上连接槽和第一下连接槽,且第一上连接槽设置于放置部远离支撑架的一端;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二上连接槽和第二下连接槽;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第一上支撑杆与第一上连接槽连接,第一下支撑杆与第一下连接槽连接,第二上支撑杆与第二上连接槽连接,第二下支撑杆与第二下连接槽连接。

进一步的,婴儿床还包括挡板;挡板设置于床体与支撑架之间,且挡板与固定架连接。

进一步的,婴儿床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挡板与支撑架之间,且支撑板与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的,放置部的远离拉链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纳婴儿用品的收纳袋,收纳袋与放置部连接。

进一步的,婴儿床还包括限位杆;放置部远离拉链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固定架对应限位槽设置有通孔,限位杆通过通孔与限位槽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架设置有用于伸缩支撑架的扣合结构。

进一步的,婴儿床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于支撑架上,用于将支撑架与家用床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包括:支撑架和床体;床体设置于支撑架顶部,且床体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床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婴儿的放置部,放置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放置部展开的拉链;支撑架远离床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储放物品的置物层。通过支撑架和床体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床体与支撑架的分离,使床体能单独放置在床上;在放置部上设置拉链,用于将放置部展开,使成人能更方便的接触婴儿;在支撑架上设置置物层,方便存放物品;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婴儿床整体笨重,婴儿床功能单一,而且使用时限有限,婴儿长大后,婴儿床失去功能,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中的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中的放置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床体;200-放置部;210-第一连接槽;211-第一上连接槽;212-第一下连接槽;220-第二连接槽;221-第二上连接槽;222-第二下连接槽;230-拉链;300-支撑部;310-第一支撑杆;311-第一上支撑杆;312-第一下支撑杆;320-第二支撑杆;321-第二上支撑杆;322-第二下支撑杆;330-固定架;400-挡板;500-支撑架;600-置物层;700-收纳袋;800-扣合结构;90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视角为沿着收纳袋700正视于床体100方向;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中的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中的放置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包括:支撑架500和床体100;床体100设置于支撑架500顶部,且床体100与支撑架500可拆卸连接;床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婴儿的放置部200,放置部2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放置部200展开的拉链230;支撑架500远离床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储放物品的置物层600。

床体100与支撑架5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在支撑架500上设置凹槽,床体100与支撑架500通过凹槽连接,实现床体100与支撑架500的可拆卸;

再如:在支撑架500上设置扣合纽扣,将床体100与支撑架500扣合,实现床体100与支撑架500的可拆卸;

又如:床体100与支撑架500卡接,实现床体100与支撑架500的可拆卸;

优选地,床体100与支撑架500的连接方式为卡接。

床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婴儿的放置部200,放置部200的一侧设置有拉链230,用于将放置部200展开的,方便看护者与婴儿平躺时,成人能更好的照看、接触婴儿。

放置部200具体为布袋,布袋能让婴儿更舒服的躺在婴儿床中。

在支撑架500底部设置有置物层600,置物层600用于储放物品,使婴儿床携带婴儿用品,以便看护者更好的照看婴儿。

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包括:支撑架500和床体100;床体100设置于支撑架500顶部,且床体100与支撑架500可拆卸连接;床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婴儿的放置部200,放置部2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放置部200展开的拉链230;支撑架500远离床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储放物品的置物层600。通过支撑架500和床体100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床体100与支撑架500的分离,使床体100能单独放置在床上;在放置部200上设置拉链230,用于将放置部200展开,使成人能更方便的接触婴儿;在支撑架500上设置置物层600,方便存放物品;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婴儿床整体笨重,婴儿床功能单一,而且使用时限有限,婴儿长大后,婴儿床失去功能,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的床体100还包括支撑部300;放置部200设置有第一连接槽210和第二连接槽220,第一连接槽210和第二连接槽220分别与支撑部300的两侧连接,以将放置部200固定于支撑部300上。

在放置部200上设置第一连接槽210和第二连接槽220,分别与支撑部300的两侧连接,支撑部300用于固定床体100,为床体100保持整体性,防止床体100变形、弯曲,防止床体100给婴儿带来危险。

进一步的,支撑部300包括固定架330、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20;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20分别与固定架330连接,第一支撑杆310与第一连接槽210连接,第二支撑杆320与第二连接槽220连接,以将放置部200固定于固定架330内。

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20分别与第一连接槽210和第二连接槽220对应连接,以将固定架330固定于放置部200上,保证了婴儿床的整体性,防止放置部200变形。

固定架330底部形状为弧形,使床体100放置在家用床上时,床体100能够摇晃,使婴儿更加快速的进入睡眠。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槽210与第二连接槽220相对于固定架330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槽210包括第一上连接槽211和第一下连接槽212,且第一上连接槽211设置于放置部200远离支撑架500的一端;第二连接槽220包括第二上连接槽221和第二下连接槽222;第一支撑杆310包括第一上支撑杆311和第一下支撑杆312,第二支撑杆320包括第二上支撑杆321和第二下支撑杆322;第一上支撑杆311与第一上连接槽211连接,第一下支撑杆312与第一下连接槽212连接,第二上支撑杆321与第二上连接槽221连接,第二下支撑杆322与第二下连接槽222连接。

第一连接槽210分为第一上连接槽211和第一下连接槽212,分别与第一上支撑杆311和第一下支撑杆312连接,第二连接槽220分为第二上连接槽221和第二下连接槽222,分别与第二上支撑杆321和第二下支撑杆322连接,使得支撑杆能更好的支撑放置部200,同时与固定架330连接,使得固定架330固定在放置部200上,保证了放置部200的整体形状。

进一步的,婴儿床还包括挡板400;挡板400设置于床体100与支撑架500之间,且挡板400与固定架330连接。

在放置部200的底部设置有挡板400,挡板400设置于床体100与支撑架500之间,用于支撑婴儿,防止婴儿因放置部200破损导致婴儿从放置部200漏下,保证了婴儿躺在放置部200时的安全,同时为了婴儿躺在放置部200提供了更舒适的体验。

进一步的,婴儿床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挡板400与支撑架500之间,且支撑板与支撑架500连接。

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架500的顶部,支撑板与挡板400抵接,用于支撑床体100,保证床体100能安稳的与支撑架500连接,防止婴儿躺在放置部200时,床体100摇晃为婴儿带来不适。

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通过使用固定架330、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20,与第一连接槽210和第二连接槽220连接,保证了床体100的整体性,防止床体100变形、弯曲,防止床体100给婴儿带来危险;在放置部200的底部设置有挡板400,用于支撑婴儿,防止婴儿因放置部200破损导致婴儿从放置部200漏下,保证了婴儿躺在放置部200时的安全,同时为了婴儿躺在放置部200提供了更舒适的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中的放置部200的远离拉链23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纳婴儿用品的收纳袋700,收纳袋700与放置部200连接。

在放置部200的侧面设置收纳袋700,收纳袋700用于储放婴儿用品,能让看护者更快的为婴儿准备婴儿用品;收纳袋700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收纳袋700与放置部200连接,可以储放更多的婴儿用品。

收纳袋700与放置部200的连接可以为收纳袋700缝在放置部200上,实现收纳袋700连接在放置部200上,也可以将收纳袋700粘在放置部200上,实现收纳袋700与放置部200的连接,由于收纳袋700缝在放置部200上更加坚固,优选地,收纳袋700与放置部200的连接为将收纳袋700缝在放置部200上。

进一步的,支撑架500设置有用于伸缩支撑架500的扣合结构800。

在支撑架500上设置扣合结构800,扣合结构800用于伸缩支撑架500,使支撑架500能伸缩,方便用户自行调整支撑架500的高低,更加实用,更加贴近于生活。

优选地,扣合结构800为螺纹锁紧扣,通过旋转螺纹锁紧扣下压支撑架500,产生摩擦进而导致锁紧支撑架500;伸缩支撑架500时,反向旋转螺纹减小支撑架500摩擦力,使支撑架500可伸缩,调整支撑架500的长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通过在放置部200的侧面设置收纳袋700,收纳袋700用于储放婴儿用品,能让看护者更快的为婴儿准备婴儿用品;在支撑架500上设置扣合结构800,扣合结构800用于伸缩支撑架500,使支撑架500能伸缩,方便用户自行调整支撑架500的高低,为婴儿提供合适的卧躺高度,提高婴儿使用舒适度,更加事宜推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还包括限位杆;放置部200远离拉链23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固定架330对应限位槽设置有通孔,限位杆通过通孔与限位槽连接。

限位杆为布袋支撑杆,用于保持布袋的整体性。

在放置部200的顶端开口处设置限位槽,限位杆通过限位槽上的通孔插设于限位槽内,增加了放置部200的固定性,保证了放置部200不会对折,避免影响婴儿的安全。

进一步的,婴儿床还包括连接部900;连接部900设置于支撑架500上,用于将支撑架500与家用床连接。

连接部900设置于支撑架500上,用于将支撑架500于家用床连接,使婴儿床与家用床连接,方便看护者躺在家用床上时,能更好的接触到婴儿,更加实用。

连接部900为伸缩带,伸缩带使婴儿床与家用床更牢固的连接,保证连接部900不会与婴儿床脱落。

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儿床,通过在放置部200的顶端开口处设置限位槽,限位杆通过限位槽上的通孔插设于限位槽内,增加了放置部200的固定性,保证了放置部200不会对折,避免影响婴儿的安全,为婴儿安全舒适的躺在婴儿床内提供了保障;在支撑架500上设置连接部900,使婴儿床与家用床连接,方便看护者能更好的接触到婴儿,且使婴儿床能更加靠近家用床,婴儿翻滚出婴儿床时,能落在家用床上,更加安全、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