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间门槛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258阅读:1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卫生间门槛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间防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生间门槛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洗漱或洗澡时,卫生间地面会存积大量的水,而这部分水有可能漫过卫生间门槛,并溢出至卫生间以外的区域,从而引起其他区域由于泡水造成的损失。因此,卫生间门槛的防水结构十分重要。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052991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卫生间防水门槛石,包括凸出部、延伸部及蓄水部,凸出部为高于地面的凸起,延伸部设置于凸出部的一侧并往远离所述凸出部的方向延伸,蓄水部设置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连接凸出部和延伸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有凸起部将大量水拦截在卫生间内,且通过蓄水部储存一定量的水,减少水的溢出。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出部、蓄水部等结构的设置,减少了卫生间内的水的溢出,但是现实生活中,一旦发生地漏堵塞等情况,在完成清堵之前,水只会越积越多,普通的门槛便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因为卫生间门槛往往不会砌的太高,否者容易绊脚,这种情况下,会有大量水从卫生间溢出,对卫生间外部的区域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间门槛防水结构,通过将原本贴合在门槛石上侧面的拦水部绕固定杆旋转,则拦水部脱离上侧面,抵紧部抵紧于迎水面,此时拦水板处于竖直状态,从而增加门槛的拦水高度,减少卫生间内的水的溢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卫生间门槛防水结构,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门框板,两块门框板之间固定有门槛石,门槛石包括迎水面、上侧面;其特征是:两块所述门框板之间固定有一根固定杆,固定杆上转动连接有一块拦水板,拦水板包括固定杆一侧的拦水部和固定杆另一侧的抵紧部;正常状态下时,拦水部贴合于门槛石的上侧面且抵紧部朝迎水面方向延伸出上侧面;需要增加门槛的拦水高度时,拦水板绕固定杆旋转并使抵紧部贴合在迎水面上;拦水板靠近门框板的两侧边均固定有一条密封条且密封条远离拦水板一侧抵接于门框板;迎水面上固定有用于减少穿过抵紧部与迎水面之间缝隙的水量的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两块门框板竖直固定在卫生间门口,门槛石下侧壁固定在卫生间的地面上。通过将原本贴合在门槛石上侧面的拦水部绕固定杆旋转,则拦水部脱离上侧面,抵紧部抵紧于迎水面,此时拦水板处于竖直状态,从而增加门槛的拦水高度,减少卫生间内的水的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拦水部贴合在上侧面时,抵紧部下方可拆卸安装有一块用于限制拦水板旋转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抵紧部下方放置有一块限位块,使得拦水部贴合在上侧面,从而当用户踩上去时,整块拦水板不会转动,减小用户由于拦水板转动导致摔倒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侧面与迎水面的交界边处沿固定杆轴向开有限位槽,且限位槽连通上侧面和迎水面;当抵紧部抵紧在密封垫上时,限位块可滑动嵌入限位槽内并限制拦水板往回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增加门槛的拦水高度时,通过将限位块卡接在限位槽内,使限位块对拦水板起到一个限位作用,使得拦水板不能往回旋转,从而减小拦水板在竖直拦水过程中往回旋转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上固定有便于将限位块拉起的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限位块拉出抵紧部与地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侧面上远离拦水板一侧开有蓄液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部分水还是会通过缝隙渗透过拦水板,而蓄液槽能收集从拦水板的迎水一侧渗透过来的水,从而减小卫生间内的水溢出至卫生间外部区域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液槽底部连通有一个泄水通道且泄水通道另一端连通至限位槽的槽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蓄液槽内的水能通过泄水通道回流至卫生间内,防止蓄液槽内的水变成死水,减少细菌的滋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液槽上盖设有一块格栅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毛发等杂物进入蓄液槽内,从而减小泄水通道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拦水部远离固定杆一侧边呈圆弧设置,抵紧部远离固定杆一侧边呈圆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用户的脚撞击至拦水板上时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原本贴合在门槛石上侧面的拦水部绕固定杆旋转,则拦水部脱离上侧面,抵紧部抵紧于迎水面,此时拦水板处于竖直状态,从而增加门槛的拦水高度,减少卫生间内的水的溢出;

2、通过蓄液槽以及泄水通道的设置,使得部分通过缝隙渗透过拦水板的水能被收集并导回卫生间内,从而减小卫生间内的水溢出至卫生间外部区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用以展示密封垫的位置;

图5为本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爆炸示意图,用以展示当需要增加门槛的拦水高度时的各部件位置关系。

附图标记:1、卫生间地面;2、门框板;21、固定杆;3、门槛石;31、密封垫;32、密封条;33、限位槽;34、上侧面;35、迎水面;4、拦水板;41、抵紧部;42、拦水部;5、限位块;51、拉环;6、蓄液槽;61、格栅盖;62、泄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卫生间门槛防水结构,参考图1,包括两块竖直固定在卫生间门口的地面上的门框板2,两块门框板2平行设置。

参考图1图5,两块门框板2之间设有一块门槛石3,且门槛石3固定在卫生间地面1上,门槛石3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门框板2上,门槛石3包括朝向卫生间内的迎水面35、背向卫生间地面1的上侧面34。

参考图3,两块门框板2之间垂直固定有一根固定杆21,固定杆21位于拦水板4朝向迎水一侧的斜上方。固定杆21上转动连接有一块拦水板4,拦水板4包括位于固定杆21一侧的拦水部42、位于固定杆21另一侧的抵紧部41,抵紧部41的长度要小于拦水部42的长度。拦水板4垂直于门框板2的延边呈圆弧设置,以减小用户的脚撞击至拦水板4上时的伤害。正常状态下时,拦水部42贴合于门槛石3的上侧面34,且抵紧部41朝迎水面35方向延伸出上侧面34。此时,抵紧部41下侧与地面之间安装有方条形的限位块5,限位块5的两侧壁分别抵接在抵紧部41的下侧壁和地面上,且限位块5可从抵紧部41下方拆出。限位块5用于限制拦水板4的旋转。限位块5上固定有用于将限位块5拉出的拉环51。

参考图3图4,上侧面34与迎水面35的交界边处开有限位槽33,限位槽33沿固定杆21轴向设置,且限位槽33连通上侧面34和迎水面35。迎水面35上固定有密封垫31,密封垫31用于减少穿过抵紧部41与迎水面35之间缝隙的水量,且密封垫31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两块门框板2处。

参考图5,当需要增加门槛的拦水高度时,先拉出限位块5,再使拦水板4绕固定杆21旋转,并使抵紧部41抵紧在密封垫31上。然后将限位块5滑动嵌入限位槽33内,这时候的限位块5两侧壁分别抵紧在限位槽33槽壁以及拦水板4上,且限位块5的上壁要高于固定杆21的高度,此时限位块5能限制拦水板4往回旋转。

参考图2图5,拦水板4靠近门框板2的两侧边上均固定有一条密封条32,密封条32远离拦水板4一侧抵接在门框板2上,密封条32用于减少穿过拦水板4与门框板2之间缝隙的水量。

参考图5,上侧面34上远离限位槽33一侧开有蓄液槽6,且蓄液槽6用于收集从拦水板4的迎水一侧渗透过来的水。蓄液槽6底部连通有一个泄水通道62(参考图3),且泄水通道62另一端连通至限位槽33的槽壁上。蓄液槽6上盖设有一块格栅盖61,格栅盖61用于减少毛发等杂物进入蓄液槽6内。

具体实施过程:正常状态下时,即不需要提高门槛的拦水高度时,拦水部42贴合于门槛石3的上侧面34,且抵紧部41朝迎水面35方向延伸出上侧面34。此时,限位块5位于抵紧部41下侧与地面之间,且限位块5用于限制拦水板4的旋转。

当需要增加门槛的拦水高度时,先将限位块5从抵紧部41下方拉出,再使拦水板4绕固定杆21旋转,并使抵紧部41抵紧在密封垫31上。然后将限位块5滑动嵌入限位槽33内,这时候的限位块5两侧壁分别抵紧在限位槽33槽壁以及拦水板4上,且限位块5的上壁要高于固定杆21的高度,此时限位块5能限制拦水板4往回旋转。

这时拦水板4能较大程度上拦截卫生间内向外溢的水,但是部分水还是会渗透过拦水板4,这部分水将汇聚在蓄液槽6内。等到卫生间内的积水退掉之后,将该装置调整回正常状态,则蓄液槽6内的水将通过泄水通道62回流至卫生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