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壶嘴注水的自动旋转式上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9922发布日期:2019-05-21 21:10阅读:1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壶嘴注水的自动旋转式上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水壶注水的上水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壶嘴注水的自动旋转式上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销售的上水壶注水方式分为以下几种:1、打开电水壶的上盖,将水注入电水壶内;2、在电水壶壶盖上开孔,通过上水管移动,从开孔处将水注入其中;3、在电水壶的底部上水,称为泉涌式上水。这三种方式中的第一种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流程,动作繁冗;第二种在壶盖上开孔,日常放置时不卫生,容易污染饮用水质;第三种从底部上水,上水装置与电路板、温控器等电子元件距离较近,对使用者来说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壶可自动旋转且通过壶嘴往水壶中注水的上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壶嘴注水的自动旋转式上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开关、感应器、注水装置、用于放置水壶的旋转盘和控制旋转盘转动的电机,所述注水装置包括出水口,将水壶置于旋转盘上,打开开关,感应器感应到水壶需注水时,电机控制旋转盘转动进而带动水壶转动至壶嘴与出水口对接,注水装置上水并从壶嘴往水壶中注水。

进一步的,所述注水装置包括设于底座上的一上水管立柱,所述出水口设于上水管立柱的顶端,所述底座上设有一进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上水管立柱之间通过一水泵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水壶可自动旋转至指定位置且通过壶嘴往水壶中注水,使得水壶注水更加简便、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座,11-开关,12-感应器,13-旋转盘,14-电机,20-注水装置,21-上水管立柱,22-水泵,23-出水口, 30-水壶,31-壶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通过壶嘴注水的自动旋转式上水装置,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有开关11、感应器12、注水装置20、用于放置水壶30的旋转盘13和控制旋转盘13转动的电机14,所述注水装置20包括设于底座10上的一上水管立柱21,所述上水管立柱21的顶端设有一出水口23,所述底座10上设有一进水接口(图中未示出),所述进水接口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上水管立柱21之间通过一水泵22连通,所述感应器12优选为重力感应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是其他感应器,其能感应到水壶30中水量多少即可,此实施例中的重力感应器设置在旋转盘13的下方。

具体的,将水壶30置于旋转盘13上,打开开关11,重力感应器对水壶30的重量测算,如果对应非最大水量的重量,电机14控制旋转盘13转动进而带动水壶30转动,当壶嘴31与出水口23对接好时,水泵22开始工作,上水管立柱21开始上水,注水通过出水口23进入到壶嘴31中。重力感应器感应到水壶30重量对应最大水量时,水泵22停止工作,电机14带动旋旋转盘13及壶身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壶嘴31与出水口23分离。

通过壶嘴31注水的方式,使水更卫生更便捷的注入到水壶30中,同时简化了使用者的操作过程,此外,水壶30的自动旋转式设置,使得使用者无论是使用左手还是右手、以任意角度放置水壶30,都能自动完成注水动作,更加便捷、人性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