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洗浴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0179发布日期:2018-10-12 21:5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物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洗浴装置,特别是一种可折叠洗浴容器。



背景技术:

浴桶和浴盆是常见的洗浴容器。可折叠的浴桶和可折叠的浴盆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中国专利文献曾记载了一种折叠沐浴桶(授权公告号CN272097Y),为了提供不同的可折叠浴盆和可折叠的浴桶,人们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折叠方案,如可折叠浴盆(授权公告号CN101605488B)、一种可折叠浴盆(授权公告号CN102630149B)、可折叠浴盆(授权公告号CN201147254Y)、可折叠浴桶(授权公告号CN201899414U)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提出更多可折叠浴盆和可折叠的浴桶的技术方案以满足不同人们的消费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折叠洗浴容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出另一种折叠结构的可折叠洗浴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折叠洗浴容器包括底板和四面侧板,底板和侧板之间以及相邻侧板之间均通过第一变形条密封连接;四面侧板中两面侧板为硬性侧板和两面侧板为可折叠侧板,两面可折叠侧板相对设置;可折叠侧板中具有一条呈V形的第二变形条,第二变形条的折点位于可折叠侧板的顶缘中心处,第二变形条的两个端点均位于底板、硬性侧板和可折叠侧板之间的底角处。

本可折叠洗浴容器中第二变形条将可折叠侧板分隔为三块硬性区域。本可折叠洗浴容器可按下述任意一种折叠方法进行折叠,第一种:两块可折叠侧板同时先向外侧翻折,迫使两块硬性侧板同时向内侧翻折,即硬性侧板位于底板上方;根据实际情况可再将可折叠侧板翻折至硬性侧板的上方。第二种,先将一块可折叠侧板向内侧翻折,另一块可折叠侧板向外侧翻折;迫使两块硬性侧板均向内侧翻折,两块硬性侧板位于底板上方;根据实际情况可再将另一块可折叠侧板翻折至硬性侧板的上方。第三种,两块可折叠侧板同时先向内侧翻折,迫使两块硬性侧板向内侧翻折,即硬性侧板位于底板上方。由此可知,本可折叠洗浴容器的结构和折叠方式与现有技术不相同;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提出另一种折叠结构的可折叠洗浴容器。本可折叠洗浴容器具有折叠方式多样,可根据洗浴容器的实际尺寸选择合适的折叠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可折叠洗浴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可折叠洗浴容器在折叠过程中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可折叠洗浴容器在二次折叠过程中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可折叠洗浴容器处于折叠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可折叠洗浴容器在折叠过程中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可折叠洗浴容器处于折叠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中可折叠洗浴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三中可折叠洗浴容器在折叠过程中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可折叠洗浴容器处于折叠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变形条;3、硬性侧板;4、可折叠侧板;4a、第二变形条;4b、大三角侧板区域;4c、小三角侧板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可折叠洗浴容器大致呈长方体状。本可折叠洗浴容器采用塑胶制成。本可折叠洗浴容器由底板1、四面侧板和第一变形条2围构而成;具体来说,底板1和侧板之间以及相邻侧板之间均通过第一变形条2密封连接。四面侧板中两面侧板为硬性侧板3和两面侧板为可折叠侧板4。说明书附图给出两面长边的侧板为可折叠侧板4,两面短边的侧板为硬性侧板3;两面可折叠侧板4相对设置。

可折叠侧板4中具有一条呈V形的第二变形条4a,第二变形条4a的折点位于可折叠侧板4的顶缘中心处,第二变形条4a的两个端点均位于底板1、硬性侧板3和可折叠侧板4之间的底角处。第二变形条4a将可折叠侧板4分隔为三块硬性材料区域;硬性材料区域均呈三角形,即一个大三角侧板区域4b和两个分别位于大三角侧板区域4b两侧的小三角侧板区域4c。

第一变形条2和第二变形条4a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底板1也采用硬性材料制成。上述的柔性相对于上述的硬性来说硬度更小,柔性材料为TPE或TPR制成,硬性材料为PP或PE。第二变形条4a的端部与第一变形条2相连,具体来说,所有第二变形条4a和所有第一变形条2连为一体;即变形条采用二次注塑工艺成型。

如图2所示,本可折叠洗浴容器的折叠方法为两块可折叠侧板4中的大三角侧板区域4b向外侧翻折,两块硬性侧板3同时向内侧翻折;直至硬性侧板3位于底板1上方且硬性侧板3与底板1相依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将两块大三角侧板区域4b向外侧扳动,或将两块硬性侧板3内侧扳动均能够达到上述结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将两块可折叠侧板4依次向内侧翻折,达到一块可折叠侧板4位于硬性侧板3的上方且与硬性侧板3相依靠,另一块可折叠侧板4位于上述一块可折叠侧板4的上方且与上述一块可折叠侧板4相依靠。

可折叠侧板4中小三角侧板区域4c的顶缘具有向外侧翻折的翻遍,本可折叠洗浴容器还包括支撑杆,当支撑杆的两端部分别位于两个小三角侧板区域4c的翻遍内侧时,显著提升了可折叠侧板4的受力能力且保证可折叠侧板4处于展开状态。翻遍的内侧具有能与支撑杆形成紧配合的卡槽,由此支撑杆可反复地拆装,且装在卡槽内时不会自然掉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可折叠洗浴容器的折叠方法。

如图5所示,本可折叠洗浴容器的折叠方法为一块可折叠侧板4向内侧翻折,另一块可折叠侧板4向外侧翻折,两块硬性侧板3向内侧翻折;直至上述一块可折叠侧板4位于底板1上方且上述一块可折叠侧板4与底板1相依靠;两块硬性侧板3位于上述一块可折叠侧板4上方且两块硬性侧板3与上述一块可折叠侧板4与底板1相依靠。

如图6所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将上述一块可折叠侧板4向内侧扳动,上述另一块可折叠侧板4向外侧扳动;或将两块硬性侧板3内侧扳动均能够达到上述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可再将上述另一块可折叠侧板4翻折至硬性侧板3的上方。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两面长边的侧板为硬性侧板3,两面短边的侧板为可折叠侧板4,如图7所示。本可折叠洗浴容器可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可折叠洗浴容器的折叠方法;也可采用下述可折叠洗浴容器的折叠方法。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可折叠洗浴容器的折叠方法为两块可折叠侧板4向内侧翻折,两块硬性侧板3向内侧翻折,直至可折叠侧板4位于底板1上方且可折叠侧板4与底板1相依靠;硬性侧板3位于可折叠侧板4上方且硬性侧板3与可折叠侧板4相依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