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附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2929发布日期:2018-07-13 18:3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附框。



背景技术:

建筑的门窗洞口建成后,尺寸不规范,安装附框后,门窗加工尺寸可以确定,另外也有利于门窗的安装,安全性更好。同时,采用附框,使门窗的安装质量更容易得到控制,也减少塑料门窗因热胀冷缩而产生伸缩的现象。

公告号为CN2034412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附框系统,它包括在基础结构上固定有安装框,在所述安装框四周的基础结构上用水泥砂浆找平,在所述安装框上侧边固定有防水隔热垫条,所述防水隔热垫条的上方的室内侧与室外侧固定有框型材。在基础结构上用射钉安装框的下侧边。在所述安装框与所述基础结构之间垫有相对嵌设的两个三角形楔子。在所述防水隔热垫条的室内侧与室外侧分别涂有一条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填充在所述框型材、防水隔热垫条以及所述水泥砂浆组成的缝隙里。

这种钢附框系统虽然不用二次再进行发泡处理,但钢导热能力很强,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室内能量损失较多,节能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附框,其优点是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节能附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包覆有木塑板层,所述框体包括安装部以及垂直连接在安装部一侧且延伸出安装部的定位沿,所述框体在安装部上方开设有供窗框嵌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与定位沿侧壁固定,另一侧向上翻折并与定位沿平行,所述定位沿远离安装部一端背离安装板一端设有朝向安装部倾斜的截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沿和安装板的设置便于窗框与框体的安装,当窗框进入框体内时,可沿定位沿在安装板内滑移进入框体内,并将窗框卡在定位沿侧壁与安装板向上翻折的侧边之间,减少窗框与框体安装后产生位置的偏移,木塑板层包覆在框体上减少了框体的传热效率,提高了框体的节能效果,定位沿上的倾斜截面有利于框体与墙体固定后向框体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封胶,提高框体与墙体固定的密封性,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窗框安装在框体上后整体的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沿靠近安装部一侧开设有供安装部嵌入的定位槽,所述安装部靠近定位槽的一侧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嵌入定位槽内与定位槽相卡紧配合,使定位沿与安装部固定,从而使当窗框嵌入安装板内时,沿定位沿方向滑移即可整体嵌入到框体内,方便窗框安装在框体内整个过程的进行,同时提高框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沿背离截面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槽口向槽底方向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使窗框在移动过程中与定位沿保持一定间隙,减少窗框侧壁在移动过程中由于侧壁与定位沿侧壁的摩擦可能产生的损坏,条形槽槽口向槽底方向倾斜,使得条形槽槽口呈弧形面,减少条形槽槽口与窗框侧壁抵触对窗框侧壁造成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位沿在限位块下方朝向窗框一侧壁上设有防水隔热垫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水隔热垫条提高窗框与框体接触的密封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高了框体的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沿内开设有若干通槽,若干所述通槽均填充有保温海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槽使整个框体成为中空,减少了框体的重量,节约原料,在通槽内填充有保温海绵,可以提高框体整体保温性能,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框体的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包括一端与定位沿侧壁固定的下板、滑移连接在下板上的上板以及设置在上板远离下板一侧的与定位沿平行的限位板,所述下板远离上板一侧与定位沿侧壁固定,所述下板上设有限制上板滑移距离的限位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板能够在下板上滑移,安装板上的限位板设置在上板上,当移动上板改变上板与下板之间较差的距离即可改变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定位沿侧壁与限位板之间的距离,由于窗框被安装在定位沿侧壁与限位板之间,可以将不同尺寸的窗框固定在限位板与定位沿侧壁之间,通过限位件对上板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使相应尺寸的窗框能够被嵌入框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在下板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槽底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凹槽槽底一端设有弹性球,所述上板相对下板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弹性球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槽口径小于弹性球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球嵌入弧形槽内限制上板的位置,压缩弹簧的弹性回复力给予弹性球一定压力,减少弹性球滑出弧形槽,当改变上板的位置时,拉动上板,弧形槽内壁给弹性球施加斜向的压力,一部分压力使压缩弹簧压缩产生弹性回复力,从而弹性球可以滑出弧形槽进入其他合适位置的弧形槽,从而实现上板位置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板远离定位沿一侧底部开设有若干通水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水从窗框中渗透进入框体内时,可以从通水孔内流出,保持框体内的干燥,减少水蓄积在框体内对框体造成破坏,延长框体的使用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木塑板层包覆在框体上减少了框体的传热效率,提高了框体的节能效果,定位沿上的倾斜截面有利于框体与墙体固定时向框体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封胶,提高框体与墙体固定的密封性,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窗框安装在框体上后整体的节能效果。

2、上板能够在下板上滑移,当移动上板改变上板与下板之间较差的距离,进而改变定位沿侧壁与限位板之间的距离,由于窗框被安装在定位沿侧壁与限位板之间,可以将不同尺寸的窗框固定在框体上,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弹性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弧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木塑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框体;11、木塑板层;2、安装部;21、安装板;22、定位沿;222、定位槽;223、定位块;224、限位块;225、条形槽;226、防水隔热垫条;23、通槽;231、保温海绵;24、截面;25、限位板;3、下板;31、上板;311、弧形槽;32、凹槽;33、压缩弹簧;34、弹性球;4、通水孔;5、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节能附框,如图1,包括框体1,框体1包括安装部2以及垂直连接在安装部2一侧且延伸出安装部2的定位沿22,定位沿22靠近安装部2一侧开设有供安装部2嵌入定位槽222,安装部2靠近定位沿22一端设有与定位槽222相配合的定位块223,当定位块223伸入定位槽222内卡紧固定时可完成定位沿22与安装部2的固定,提高框体1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4,由于现在一般情况下框体1都是由钢材质制成,但是刚材质导热性能较强,因此其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室内能量损耗较多,为了提高框体1的保温性能,减少室内能量损失,在框体1上包覆有木塑板层11,木塑板层11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损耗,节约资源,提高框体1的节能效果。

如图1,在附框使用时,首先根据建筑洞口及附框框体1板面的控制线条以及附框框体1安装位置要求,将附框框体1安置在洞口内并进行调整,确认无误后再在墙体上固定点的位置处用膨胀螺栓直接连接固定,然后将窗框安装在附框内,附框框体1与墙体的侧面保留1.5cm的间隙,采用混凝土浇注充填密实,为了进一步减少框体1与墙体之间的间隙,一般会向框体1与墙体之间填充密封胶,在定位沿22远离安装部2一端背离安装部2一侧设有朝向安装部2倾斜的截面24,截面24有利于框体1与墙体固定后密封胶的填充,密封胶可以沿着截面24倾斜向下滑落填满,截面24的倾斜减少了密封胶溢出及滑落至框体1外侧,提高了框体1与墙体固定的密封性,减少室内能量损失,提高框体1的节能效果。

如图1,为了便于将窗框安装到框体1上,框体1在安装部2上方设有供窗框放置的“L”型安装板21,安装板21一侧与定位沿22侧壁固定,另一侧的翻折边为与定位沿22平行的侧边,安装板21对于窗框进行限位,减少窗框安装在安装板21上后产生滑移,垂直设置在安装部2一侧且延伸出安装部2的定位沿22与安装部2组合形成“L”型结构,当将窗框安装在安装部2时,将窗框侧壁与定位沿22朝向安装部2一侧壁抵触,推动窗框整体进入安装板21与定位沿22侧壁之间即可将窗框安装在框体1内,安装过程方便省力。

如图1,定位沿22在背离截面24一侧还设有限位块224,限位块224内设有条形槽225,条形槽225槽口向槽底方向倾斜,使条形槽225槽口形成弧面,限位块224使窗框在移动过程中与定位沿22保持一定间隙,减少窗框侧壁在移动过程中由于窗框侧壁与定位沿22侧壁的摩擦而产生的损坏,当窗框插入安装部2上的安装板21内时,窗框的侧壁与条形槽225槽口抵触,减少了窗框在沿安装板21移动调整的过程中由于摩擦使窗框被损坏,提高了窗框在安装板21上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1,定位沿22底部开设有若干通槽23,通槽23使整个框体1成为中空,减少了框体1的重量,节约原料,同时在通槽23内填充有保温海绵231,可以提高框体1整体保温性能,减少能量损失,使节能效果更好。

如图1,由于大多的节能附框无法调整安装板21的宽度,当需要将不同尺寸的窗框安装在框体1上时,需要根据窗框的宽度定制不同的框体1,为了方便调整安装板21的宽度,以适应不用尺寸的窗框的需要,安装板21包括一端与定位沿22侧壁固定的下板3、滑移连接在下板3上的上板31以及设置在上板31远离下板3一侧的与定位沿22平行的限位板25,下板3远离上板31一侧与定位沿22侧壁固定,通过改变上板31在下板3上滑移的距离,进而改变定位沿22侧壁与限位板25之间的距离,下板3上设有限制上板31滑移距离的限位件,此时窗框被固定在定位沿22侧壁与限位板25之间。

如图2,限位件包括开设在下板3上的凹槽32,凹槽32槽底设有压缩弹簧33,压缩弹簧33远离凹槽32槽底一端设有弹性球34,上板31相对下板3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弹性球34相配合的弧形槽311,弧形槽311槽口口径小于弹性球34的直径,当弹性球34部分嵌入弧形槽311时可完成上板31与下板3之间的固定,从而固定安装板21,使窗框方便的地安装在框体1内;当调整安装板21的宽度时,向远离定位沿22一侧拉动上板31,使弹性球34滑出弧形槽311,进入其他位置的弧形槽311,由于弹性球34外表面是弧形,弧形面在拉伸过程减少了弹性球34与弧形槽311之间的摩擦力,当拉伸上板31时,上板31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使弧形槽311槽壁对弹性球34施加倾斜向下的压力,斜向的压力部分分散使压缩弹簧33压缩而具有弹性回复力,从而使弹性球34滑出弧形槽311,实现上板31的移动,当弹性球34进入到合适位置的弧形槽311时,压缩弹簧33的弹性回复力给予弹性球34朝向弧形槽311槽底方向的压力,使上板31固定在下板3上。为了使上板31滑移过程更稳定,上板31伸出下板3一侧设有垫板5,垫板5一端滑移连接在上板31朝向安装部2一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安装部2上。

如图1,定位沿22在限位块224下方朝向窗框一侧壁上还设有防水隔热垫条226,提高窗框与框体1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提供窗框安装后与框体1整体的节能效果,同时在安装板21远离定位沿22一侧底部开设有若干通水孔4(如图3),当外界有水珠渗透到框体1内时,可以从通水孔4内流出,提高窗框安装在框体1内的干燥度,延长框体1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