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3504发布日期:2019-02-10 23:0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颈枕。



背景技术:

在旅途中,不管是飞机、高铁、大巴或者轿车上,旅客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大难题——睡觉难,头颈部没有东西能够使他垫靠在座椅背上睡觉,时间长了脖子容易歪斜,造成颈部酸疼,极其难受,U型枕是根据人体工学原理专为旅途休息设计的护颈枕,靠在飞机、大巴、高铁、轿车等椅背休息有舒压助眠作用,亦可垫在桌面睡觉,避免对手臂、眼球和脸部神经麻木,也可用于躺着休息。而现有市场上的护颈枕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护颈枕不能很好地贴合在用户的颈部,另外用户在睡觉时护颈枕容易挪动,导致用户的体验度较低。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护颈枕,能够根据用户的颈部尺寸来进行双向调节,增加了调节范围,能够适应更大范围内粗细颈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颈枕,包括后颈枕部、位于所述后颈枕部两侧的第一侧颈枕部和第二侧颈枕部,所述后颈枕部与两侧的所述第一侧颈枕部和所述第二侧颈枕部为一体式结构,还包括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和所述第二连接扣能够相互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颈枕部上,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扣上,且所述第一调节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颈枕部的连接位置处和/或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扣的连接位置处能够用于调节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颈枕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扣之间的所述第一调节带的长度;所述第二调节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颈枕部上,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扣上,且所述第二调节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颈枕部的连接位置处和/或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扣的连接位置处能够用于调节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颈枕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扣之间的所述第二调节带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带和所述第二调节带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颈枕部和所述第二侧颈枕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颈枕部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一侧颈枕部的内侧端部第一预定长度,所述第二调节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颈枕部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二侧颈枕部的内侧端第二预定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长度与所述第二预定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颈枕部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一侧颈枕部的内侧端部处的距离在7~12cm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颈枕部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二侧颈枕部的内侧端部处的距离在7~12cm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带和/或所述第二调节带采用织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颈枕部和所述第二侧颈枕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后颈枕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后颈枕部处、所述第一侧颈枕部和所述第二侧颈枕部处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扣和所述第二连接扣采用卡扣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护颈枕的两侧的侧颈枕上分别连接能够调节长度的调节带,用户在使用时能够根据自身的颈部尺寸来进行双向调节,调节起来更加方便灵活,同时增加了调节范围,能够适应更大范围内粗细颈围;并且使得护颈枕的内侧很好地贴合在用户的颈部,提升护颈枕对于下颚的支撑作用,也使得用户在飞机、高铁、大巴或者轿车上睡觉时护颈枕不容易挪动,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另外,该护颈枕由于调节范围较大,还可以将护颈枕调整成为腰靠,并能适合不同粗细的腰围。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连接在两侧的侧颈枕部上的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分别设置在侧颈枕部的外侧或者距离侧颈枕部内侧端部预定长度,使得用户能够更大范围地调整固定扣的长度,即护颈枕的内侧围度的可调范围更大;也可以使本来佩戴起来脖子处比较宽松的用户,在收紧状态下下颚也能得到充分的支撑。更进一步地,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分别距离相应的侧颈枕部的内侧端部处7~12cm,该长度距离使得用户调整固定扣长度的效果最佳。优选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分别采用织带,可以使得调节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护颈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护颈枕的使用状态之一;

图3是图1的护颈枕的使用状态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护颈枕包括后颈枕部10、位于后颈枕部10两侧的第一侧颈枕部21和第二侧颈枕部22、第一调节带31、第二调节带32、第一连接扣41和第二连接扣42,后颈枕部10与两侧的第一侧颈枕部21和第二侧颈枕部22为一体式结构,第一连接扣41和第二连接扣42能够相互固定连接形成锁扣40,其中:第一调节带31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侧颈枕部21上,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扣41上,且第一调节带31的第一端与第一侧颈枕部21的连接位置处和/或第二端与第一连接扣41的连接位置处能够用于调节连接在第一侧颈枕部21和第一连接扣41之间的第一调节带31的长度;第二调节带3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侧颈枕部22上,第二端连接在第二连接扣42上,且第二调节带32的第一端与第二侧颈枕部22的连接位置处和/或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扣42的连接位置处能够用于调节连接在第二侧颈枕部22和第二连接扣42之间的第二调节带32的长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带31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扣41的连接位置处能够用于调节连接在第一侧颈枕部21和第一连接扣41之间的第一调节带31的长度;第二调节带3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扣42的连接位置处能够用于调节连接在第二侧颈枕部22和第二连接扣42之间的第二调节带32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调节带31的第一端与第一侧颈枕部21的连接位置处和第二调节带32的第一端与第二侧颈枕部22的连接位置处能够分别用于调节第一调节带31和第二调节带32的长度,或者是第一调节带31和第二调节带32的两端均可分别用于调节第一调节带31和第二调节带32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带31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侧颈枕部21的外侧,第二调节带3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侧颈枕部22的外侧;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带31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侧颈枕部21的位置距离第一侧颈枕部21的内侧端部第一预定长度,第二调节带3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侧颈枕部22的位置距离第二侧颈枕部的内侧端部第二预定长度,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预定长度和第二预定长度相等。更进一步地,第一调节带31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侧颈枕部21的位置距离第一侧颈枕部21的内侧端部处的距离在7~12cm之间,第二调节带3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侧颈枕部22的位置距离第二侧颈枕部22的内侧端部处的距离在7~12cm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带31和第二调节带32分别采用织带;且织带可以为非弹性织带;第一侧颈枕部21和第二侧颈枕部22对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护颈枕的透气性,在后颈枕部10、第一侧颈枕部21和第二侧颈枕部22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透气孔(图中未示),以使得该护颈枕的内侧紧贴用户的颈部时仍然能够让用户的颈部处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更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目前市场上大多的护颈枕只有钉扣或者插扣,其只能起到把护颈枕固定在脖子位置的作用,而不能实现收紧松放;而本实用新型的护颈枕考虑到人的脖子粗细各不相同,为了使不同粗细的脖子都能得到很贴合的保护支撑,护颈枕的第一侧颈枕部和第二侧颈枕部处分别加入了可以调节长度的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形成了双向调节的锁扣结构,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脖子粗细,进行收紧或松放,从而让该护颈枕可以对不同脖子粗细的用户的下颚均能起到充分的支撑作用;另外,该护颈枕由于调节范围较大,还可以将护颈枕调整成为腰靠,并能适合不同粗细的腰围。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带31和第二调节带32分别固定连接在距离相应的侧颈枕部的内侧端部一定位置处,以使得佩戴起来可调节范围更宽,如果用户的脖子较粗,可以将第一侧颈枕部21与第一连接扣41之间的第一调节带31和/或第二侧颈枕部22与第二连接扣42之间的第二调节带32的长度保持地较长,使得护颈枕的内侧围度较大,甚至可以当腰靠使用,如图2所示;如果用户的脖子较细,相应可以将第一侧颈枕部21与第一连接扣41之间的第一调节带31和/或第二侧颈枕部22与第二连接扣42之间的第二调节带32的长度缩短,使得护颈枕的内侧围度缩小,如图3所示。用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护颈枕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颈部尺寸来进行双向调节,使得护颈枕的内侧很好地贴合在用户的颈部,提升护颈枕对于下颚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用户在飞机、高铁、大巴或者轿车上睡觉时,护颈枕不容易发生挪动,从而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