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搅拌的陶瓷咖啡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241发布日期:2019-04-16 22:4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搅拌的陶瓷咖啡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咖啡杯,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免搅拌的陶瓷咖啡杯。



背景技术:

咖啡与茶叶、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因性味辛香芳醇,刺激中枢神经,使人头脑清醒,反应活泼灵敏,思考能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深受上班族的喜爱。日常生活中,通常直接使用速溶咖啡粉在咖啡杯中冲泡后饮用。

然而,现有的咖啡杯都是包括一个上端开口的杯体,咖啡冲泡时,先将速溶咖啡粉倒在咖啡杯内,再由上往下冲泡开水。然而,由上往下冲泡开水容易使咖啡溶液往上溅起。而且,该冲泡方式难以使咖啡粉完全溶解,仍然会有部分被包覆在内部的咖啡难以溶解,因此,需要借助搅拌棒搅拌,才可使咖啡完全溶解均匀。而搅拌后的搅拌棒通常是直接放在咖啡杯内,不便于咖啡的饮用。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免搅拌的陶瓷咖啡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搅拌的陶瓷咖啡杯,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咖啡杯都是由上往下冲泡开水,容易溅起,而且难以使咖啡粉完全溶解,需要借助搅拌棒搅拌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搅拌的陶瓷咖啡杯,包括一陶瓷杯体,所述陶瓷杯体的侧壁设有一弧形把手,所述陶瓷杯体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具有一引流板,所述陶瓷杯体的下部设有一个隔板,所述隔板的竖直方向上间隔设有复数个出水孔,该隔板将所述陶瓷杯体分割为上冲泡室和下进水腔室,所述把手内贯通一个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引流板的出水端相通连接,进水通道的下端连接至所述下进水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冲泡室的中心设有一个转轴,该转轴的下端竖直可转动设于所述隔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槽的任意横截面成半圆形,该进水槽顶端的半圆形中心向外设有凸板,所述凸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上端头。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槽具有一个半圆弧形围壁,该半圆弧形围壁沿所述陶瓷杯体上部的内侧壁贴设。

进一步地,所述上冲泡室的上部内侧壁上设有一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使所述进水槽的引流板出水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的上端快速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把手的外壁上包覆有一隔热层。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结构的陶瓷咖啡杯,由隔板将陶瓷杯体分隔为上冲泡室及下进水腔室,隔板在竖直方向上设有进水孔,咖啡粉放置在隔板上方,陶瓷杯体的上部设置一个进水槽,并且通过弧形把手内的进水通道与陶瓷杯体下部的进水腔室相互连通,热水由进水槽的引流板倒入,通过弧形把手的进水通道进入下进水腔室,再透过进水孔由下往上使咖啡粉快速溶解,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先进入隔板下方的下进水腔室内,而且隔板上分布有较多的进水孔,因此,可使热水与咖啡粉均匀的接触,且接触面积大,可避免咖啡粉成团难以分解。故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咖啡杯,不需要借助搅拌棒搅拌,可使咖啡粉与热水均匀混合,而且咖啡液体也不会往上溅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一种免搅拌的陶瓷咖啡杯,参照图1至图3,包括一陶瓷杯体10,所述陶瓷杯体10的侧壁设有一弧形把手11,所述陶瓷杯体10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水槽12,所述进水槽12具有一引流板121,引流板121为一弧形倾斜板结构。陶瓷杯体10的下部设有一个隔板13,所述隔板13的竖直方向上间隔设有复数个出水孔130,该隔板13将所述陶瓷杯体分割为上冲泡室101和下进水腔室102。上述把手11内贯通一个进水通道110,该进水通道110的上端与所述引流板121的倾下下端(出水端)相通连接,进水通道110的下端连贯通接至所述下进水腔室102内。

参照图3,上述上冲泡室101的中心设有一个转轴14,该转轴14的下端竖直可转动设于所述隔板13上,具体地,该转轴14的下端通过陶瓷轴131承固定在隔板13上。

参照图2和图3,上述进水槽12的任意横截面成半圆形,该进水槽12顶端的半圆形中心向外设有凸板122,所述凸板122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14的上端头。所述进水槽12具有一个半圆弧形围壁123,该半圆弧形围壁123沿所述陶瓷杯体10上部的内侧壁贴设。进水槽12可随转轴14的转动而转动,以调整陶瓷杯体10顶部的开口,以方便咖啡的饮用。

参照图2和图3,上述上冲泡室101的上部内侧壁上设有一定位凸起15,该定位凸起15使所述进水槽12的引流板121出水端与所述进水通道110的上端快速定位。

参照图1或图3,为防止弧形把手11外壁烫伤手部,所述弧形把手11的外壁上包覆有一隔热层16。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