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0266发布日期:2019-04-29 12:1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吸尘器一般包括两级尘气分离结构。如申请号为20082011721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包括外筒体、设置于外筒体内的初级导流管、初级导流管与外筒体之间构成位于上部的上游旋风室和位于下部的上游集尘室,上游旋风室的进风口开设在外筒体上,初级导流管包括具有多个网孔的网孔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级导流管的内侧设置有下游旋风筒,该下游旋风筒包括内筒体、位于内筒体内的次级导流管,内筒体内形成下游旋风室,所述下游旋风室的切向进风口开设在内筒体上,下游旋风筒的排气口为次级导流管的出口。该专利在紧凑的空间实现了两级旋风过滤,减小了吸尘器运作过程中的压力损失,但是内部结构还是不够简单,需要设置次级导流管和栅格,装配麻烦且成本高,在降低灰尘分离装置压力损失和装置体积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方便的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包括外筒体以及设置在外筒体内的内筒体,外筒体上设有进风口,外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盖和底座,上盖上设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内设有一圆筒形的过滤罩,该过滤罩套设在内筒体外侧,外筒体与过滤罩之间构成第一集尘室,内筒体内构成与第一集尘室联通的第二集尘室,内筒体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内筒体上设有中心出气口与上盖的出风口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过滤罩的上端成型有圆环形的定位盖,内筒体的外壁上成型有向外延伸的供过滤罩的底部搁置的边沿,内筒体的上端面环向凸设有若干定位柱,定位盖的底部设有对应的定位孔,过滤罩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的配合定位套设在内筒体外,过滤罩的底部与内筒体的边沿密封相抵,过滤罩的定位盖外周与外筒体的上开口内壁密封相抵。

作为改进,所述内筒体的底部向下成型有与底座相抵支撑用于隔离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的的支撑座,支撑座为圆筒型,底座内设有支撑座的底部相抵配合密封的密封垫圈。

作为改进,所述内筒体的第二集尘室内中段位置用连接筋固定有向上凸起的导风锥,内筒体的上部环向间隔开设若干用于联通的切向进风口。

作为改进,所述内筒体的第二集尘室内中段位置有倒锥台形的隔离部位,隔离部位通过连接筋再去固定导风锥。

再改进,所述进风口开设在外筒体上侧部,在外筒体内、进风口的下侧内壁上环向设有倒锥台形档圈。

再改进,所述过滤罩的上端与上盖之间设有一过滤棉支架,过滤棉支架盖设在过滤罩的定位盖上,过滤棉支架上设有拉手。

最后,所述上盖通过卡接的方式对合盖设在外筒体上端,底座对合在外筒体的下端,底座的一端与外筒体的一侧相铰接,另一端与外筒体相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方便,不需要设置次级导流管和栅格,从而减小了压力损失和装置体积;在外筒体内设置档圈,引导灰尘沉淀;内筒体上通过设置导风锥,引导气流往中心出气口汇聚;内筒体上通过设置切向进风口,有效提高了过滤灰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6、上盖2、底座3和过滤罩4,外筒体1的上侧部设有进风口11,上盖2通过卡接的方式对合设置在外筒体1的上端,底座3对合在外筒体1的下端,底座3的一端与外筒体1的一侧相铰接,另一端与外筒体1相卡接,上盖2的侧部上设有出风口21,内筒体6同轴设置在外筒体1内,过滤罩4呈圆筒形,过滤罩4设置在外筒体1内、套设在内筒体6外侧,过滤罩4的上端成型有圆环形的定位盖41,内筒体6的外壁上成型有向外延伸的供过滤罩4的底部搁置的边沿65,内筒体6的上端面环向凸设有三个定位柱64,定位盖41的底部设有对应的定位孔,过滤罩4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64的配合定位套设在内筒体6外,过滤罩4的底部与内筒体6的边沿65密封相抵,过滤罩4的定位盖41外周与外筒体1的上开口内壁密封相抵,这样外筒体1与过滤罩4之间构成第一集尘室5,内筒体6内构成第二集尘室7,内筒体6的底部向下成型有与底座3相抵支撑用于隔离第一集尘室5、第二集尘室7的的支撑座63,支撑座63为圆筒型,是内筒体6的一部分,底座3内设有与支撑座63的底部相抵配合密封的密封垫圈31,设置密封垫圈31是为了避免第一集尘室5的大颗粒跑到第二集尘室7;内筒体6上设有中心出气口61与上盖2的出风口21相连通;为了引导气流往中心出气口61汇聚,内筒体6内的第二集尘室7中段位置具有倒锥台形的隔离部位68,使沉淀在第二集尘室7下腔的灰尘不容易再次被气流携带上去,提高分离效果,隔离部位68通过连接筋67再去固定向上凸起的导风锥62,使气流往内筒体6中间上部汇聚,通常,连接筋67呈现十字形分布,从而使相邻的连接筋67之间形成第二集尘室7上腔和下腔联通的通道,使灰尘沉淀到第二集尘室7下腔内,另外,在内筒体6的上部环向间隔开设若干用于联通第一集尘室5和第二集尘室7的切向进风口66,以提高过滤灰尘的效率,在外筒体1内、进风口11的下侧内壁上环向设有倒锥台形的档圈12,其向内倾斜后再向下延伸,用以引导灰尘向下沉淀,防止下面的灰尘颗粒被气流旋转携带上来,在过滤罩4的上端与上盖2之间还设有一过滤棉支架8,过滤棉支架8可以水洗,进一步起到过滤的作用,过滤棉支架8盖设在过滤罩4的定位盖41上,这样从内筒体6中心出气口61排出的过滤气体通过过滤棉支架8最后一道过滤后从上盖2的出风口21排出,过滤棉支架8上设有拉手。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打开吸尘器电源开关后,吸尘器从外筒体1的进风口11吸入尘气,尘气进入第一集尘室5,通过档圈12的引导,大颗粒灰尘落入第一集尘室5底部;然后尘气经过滤罩4的过滤网孔过滤后,进入第二集尘室7,灰尘在离心力作用下在第二集尘室7中再一次沉降;灰尘颗粒就沉淀在第二集尘室7下腔内,已大大降低灰尘浓度的气流经内筒体6底部的导风锥62作用,气流往内筒体6中间上部汇聚,流经内筒体6的中心出气口61,经过滤棉支架8进一步过滤,最后从上盖2的出风口21排出吸尘器外。

吸尘结束,关闭吸尘器电源开关,打开底座3,倾倒第一集尘室5、第二集尘室7内的灰尘;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取下过滤罩4和内筒体6,进一步去除过滤罩4和内筒体6上粘附的灰尘,并对过滤棉支架8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