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走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5720发布日期:2019-06-05 22:38阅读:10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帘走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窗帘走珠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窗帘走珠装置单片叶片卡住导致其他叶片也无法转动或由于叶片卡住使用者过度用力选择导致部件被破坏。叶片会被风吹转向。

现有的窗帘导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通过直线状的刚性齿轮棒穿过走珠装置,使用中托滑块等装置将其固定在轨道两端配件上,走珠装置滑动与旋转分为两步控制操作,此款若将制作成弧线形,齿轮棒与轨道弧度不能精确保持一致,走珠装置与中托滑块滑动到弧形段时阻力过大,无法顺畅运行与使用,窗型尺寸过大无法多段拼接使用;另一类,走珠装置运行与旋转由单一传动力传动,其结构原理为皮带式传动,先带动轨道内走珠装置的差速齿轮转动,后带动运行端第一个走珠装置,该走珠装置牵引后续所有的走珠装置运行。此类导轨走珠装置数量多,动力需求大,对传动系统要求很高,造价高昂或使用寿命较短,故障较多,针对3米以上的窗型不够稳定耐用。

现有的轨道中,直线状的齿轮棒两端固定在轨道上,窗帘走珠装置上设有齿轮孔,齿轮棒穿过齿轮孔。若仅将传统结构的轨道、齿轮棒由直线形调整为弧线形,由于弧形齿轮棒中部无支撑,会出现下垂等情况,窗帘运行过程中阻力过大,无法顺畅运行。

传统的窗帘走珠装置不适用于弧形的窗帘轨道,传统的距离片卡口设置在窗帘走珠装置的顶部,当轨道变为弧形,距离片本身为直线,距离片两次与相邻距离片卡口摩擦,导致运行不顺畅;走珠装置在弧形轨道处磨擦轨道的两侧内壁,导致阻力增大,运行不顺畅;单片叶片卡住导致其他叶片也无法转动;叶片旋转角度受风影响发生变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叶片逆向传动、不适用于弧形窗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窗帘走珠装置,齿轮棒与窗帘走珠装置分离,使用蜗轮蜗杆避免叶片逆向传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窗帘走珠装置,包括主体和齿轮,齿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固定在主体上,第一传动齿轮轴心到主体边沿的距离小于第一传动齿轮的齿顶圆的半径。齿轮棒与第一传动齿轮在凹口处啮合。

作为优选,齿轮还包括蜗杆和蜗轮,蜗轮下方设有叶片卡扣,蜗杆转动带动蜗轮旋转,使叶片卡扣旋转。窗帘叶片固定在叶片卡扣上,该结构所需动力小,操作时轻巧省力,在叶片较重的情况下也能轻松旋转。

作为优选,齿轮还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的一面设有凹槽,蜗杆的一端卡设在凹槽内,正常情况下,第二传动齿轮转动带动蜗杆转动,当蜗杆无法转动时,第二传动齿轮相对蜗杆转动。蜗杆的一端卡设在凹槽内,正常情况第二传动齿轮带动蜗杆转动,两者不相对运动,当叶片被卡住导致蜗杆无法被第二传动齿轮带动时,两者会相对旋转,避免了因为一片叶片被卡死导致所有叶片无法转向或由于叶片卡住使用者过度用力选择导致部件被破坏的情况。

作为优选,第一传动齿轮的一面设有第一传动齿轮凹槽,蜗杆的一端卡设在第一传动齿轮凹槽内,正常情况下,第一传动齿轮转动带动蜗杆转动,当蜗杆无法转动时,第一传动齿轮相对蜗杆转动。蜗杆的一端卡设在凹槽内,正常情况第一传动齿轮带动蜗杆转动,两者不相对运动,当叶片被卡住导致蜗杆无法被第一传动齿轮带动时,两者会相对旋转,避免因为一片叶片被卡死导致所有叶片无法转向或由于叶片卡住使用者过度用力选择导致部件被破坏的情况。

作为优选,齿轮位于主体的内腔内,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蜗杆的轴心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蜗轮的轴心。

作为优选,主体底部设有向下凸起的筒状安装座,叶片卡扣穿过安装座,旋转固定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内设有与叶片卡扣相配合的旋转限位件。限位件防止叶片卡扣旋转过度。

作为优选,主体侧面设有皮带卡口,主体侧面设有距离片卡口。皮带卡口、距离片卡口位于主体侧面,弧形段主体与距离片、皮带的摩擦,使装置运行更顺畅。

作为优选,主体底部设有引导槽。引导槽与安装在窗帘轨道内的滑条相配合,滑条上设有滑条凸起,走珠装置底部设有引导槽,滑条凸起卡在引导槽内,走珠装置通过引导槽沿滑条凸起运动,引导槽使走珠装置运动更顺畅、噪音小、减小所受摩擦,滑条凸起对走珠装置具有导向作用,使走珠装置两侧不与轨道内壁接触,减少摩擦。

作为优选,距离片卡口内设有距离片,距离片的一端为固定端,与距离片卡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限位端,限位端上设有限位凸起,距离片的限位端穿过相邻走珠装置的距离片卡口,与相邻走珠装置滑动连接,当走珠装置间处于拉开状态时,走珠装置的距离片上的限位凸起与相邻走珠装置的距离片卡口相抵。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不会被风吹转向,少数叶片卡住不会影响其他叶片转向,可适用于弧形窗,运行阻力小、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由于叶片旋转所需扭力小,可以适用更大、更重的窗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1第二传动齿轮和蜗杆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2第一传动齿轮和蜗杆放大图。

图5是走珠装置和距离片配合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主体、11—叶片卡扣、12—安装座、13—皮带卡口、14—距离片卡口、15—引导槽;

21—第一传动齿轮、211—第一传动齿轮凹槽、22—第二传动齿轮、221—凹槽、23—蜗杆、24—蜗轮;

4—距离片、41—固定端、42—限位端、43—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窗帘走珠装置,如图1-3、5所示,包括主体1和齿轮,齿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21,第一传动齿轮21旋转固定在主体1上,第一传动齿轮21轴心到主体1边沿的距离小于第一传动齿轮21的齿顶圆的半径。齿轮还包括蜗杆23和蜗轮24,蜗轮24下方设有叶片卡扣11,蜗杆23转动带动蜗轮24旋转,使叶片卡扣11旋转。齿轮还包括第二传动齿轮22,第二传动齿轮22与第一传动齿轮21啮合,第二传动齿轮22的一面设有凹槽221,蜗杆23的一端卡设在凹槽221内,正常情况下,第二传动齿轮22转动带动蜗杆23转动,当蜗杆23无法转动时,第二传动齿轮22相对蜗杆23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1的一面设有第一传动齿轮凹槽211,蜗杆23的一端卡设在第一传动齿轮凹槽211内,正常情况下,第一传动齿轮21转动带动蜗杆23转动,当蜗杆23无法转动时,第一传动齿轮21相对蜗杆23转动。齿轮位于主体1的内腔内,第一传动齿轮21、第二传动齿轮22、蜗杆23的轴心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蜗轮24的轴心。主体1底部设有向下凸起的筒状安装座12,叶片卡扣11穿过安装座12,旋转固定在安装座12上,安装座12内设有与叶片卡扣11相配合的旋转限位件。主体1侧面设有皮带卡口13,主体1侧面设有距离片卡口14。主体1底部设有引导槽15。距离片卡口14内设有距离片4,距离片4的一端为固定端41,与距离片卡口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限位端42,限位端上42设有限位凸起43,距离片4的限位端42穿过相邻窗帘走珠装置的距离片卡口14,与相邻走珠装置滑动连接,当窗帘走珠装置间处于拉开状态时,距离片4上的限位凸起43与相邻走珠装置的距离片卡口14相抵。

窗帘传送装置通过转动的第一传动齿轮21凸出主体1的部分使第一传动齿轮21转动,继而第二传动齿轮22转动,一端卡设在第二传动齿轮22的凹槽221内的蜗杆23转动,带动蜗轮24转动,进而与蜗轮24固定连接的叶片卡扣11,使夹在叶片卡扣11上的窗帘叶片转动,改变角度,调节光线强弱。

窗帘走珠装置通过皮带卡口13与皮带连接,皮带带动窗帘走珠装置在轨道内运动。由于窗帘走珠装置间通过距离片4连接,距离片4的限位凸起43与相邻窗帘走珠装置2的距离片卡口14相抵,因此运动的窗帘走珠装置能够通过距离片4带动相邻窗帘走珠装置向皮带运动方向移动,窗帘走珠装置依次开始运动,从而实现窗帘的开闭。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无第二传动齿轮22,如图4所示,第一传动齿轮21的一面设有第一传动齿轮凹槽211,蜗杆23的一端卡设在第一传动齿轮凹槽211内,正常情况下,第一传动齿轮21转动带动蜗杆23转动,当蜗杆23无法转动时,第一传动齿轮21相对蜗杆23转动。

调节叶片角度时第一传动齿轮21直接带动蜗杆23转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