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2433发布日期:2019-01-02 21:53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两用被。



背景技术:

一般用作睡眠时保暖,被子通常由被套或者被单包着棉絮而成,用棉做的被子叫做棉被。除棉被外,也可以用羊毛、蚕丝或者丙烯酸纤维等人造纤维制造,为了让人睡觉时更加舒适,通常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被子。

现在,公开了一种双面功能被,如图7所示,包括被子本体1和填充于被子本体1中的填充棉3,所述填充棉3为丝绵,所述被子的本体一面为竹纤维面12,另一面为丝绵面11,所述竹纤维面12和丝绵面11边缘周向缝合。夏季天气较热时,丝绵面11朝上,竹纤维面12与人体皮肤接触产生凉爽感;冬天天气较冷时,竹纤维面12朝上,丝绵面11与人体皮肤接触产生舒适温暖感。

在使用被子时,被子朝下的一面与人体皮肤接触,但是人体脖子和下巴部位的皮肤可能与被子朝上的一面接触,而朝上的一面并不适合在这个季节使用,与这部分接触会产生不适感,不利于人进入睡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两用被,具有使人体皮肤接触的同一材质的面料,使双面被使用更加舒适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用被,包括被子本体,所述被子本体包括第一被层和第二被层,所述第一被层包括第一竹纤维面和第一丝绵面,所述第一竹纤维面的边缘与第一丝绵面的边缘缝合,第二被层包括有第二竹纤维面和第二丝绵面,所述第二竹纤维面的边缘和第二丝绵面的边缘缝合,所述第一被层和第二被层中均填充有丝绵,所述第一竹纤维面与第二竹纤维面贴合,所述第一被层靠近短边的边缘和第二被层靠近短边的边缘相互缝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冬季时,将丝绵面一面朝外,此时人体皮肤接触的都是温暖贴合的丝绵面,更加温暖舒适;夏季时,利用第一被层的长边边缘和第二被层的长边边缘没有缝合而形成的开口将原本位于内部的竹纤维面翻出朝向外侧,使丝绵面朝向内侧且相互贴合,此时人体皮肤接触的都是透气吸潮的竹纤维,更加舒适,使人体皮肤接触的同一材质的面料,是两用被使用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竹纤维面和第二竹纤维面为同一块面料,所述第一丝绵面和第二丝绵面为同一块面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面竹纤维面料和一面丝绵面料可以将被子本体制作完成,并减少了缝合线,节省了成本,使用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被层一条长边边缘与其靠近的第二被层的长边边缘缝合,所述第一被层另一长边边缘设有第一拉链边,所述第二被层靠近第一拉链边的长边边缘设有与第一拉链边链合的第二拉链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拉链将第一被层的上边和第二被层的上边连接,使被子本体结构更加稳定,防止与朝内的一面面料接触,造成人体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拉链边上设有双面拉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双面垫翻转过来使用拉头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丝绵面上设有覆盖第一拉链边的第一挡片,所述第二竹纤维面上设有覆盖第二拉链边的第二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丝绵面朝外时,第一挡片可以挡住拉链;当竹纤维面的朝外时,第二挡片可以挡住拉链;减轻了拉链对人体产生的不适感,也避免其影响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片为丝绵材质,所述第二挡片为竹纤维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挡片更加舒适,减轻了挡片对人体皮肤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被层和第二被层内填充有填充棉,所述填充棉还包括有竹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竹棉的特点使两用被具有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竹纤维面和第二竹纤维面朝外的一面上均设有凸出的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出的纹理减少了竹纤维面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透气性,在夏天使用更加透气凉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丝绵面和第二丝绵面朝外的一面均设有短绒毛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绒毛的贴身性和保暖性,在冬天使用更加温暖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适用于多个季节,使人体皮肤接触都与同一材质的面料,使用更加舒适,具有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部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部剖面图;

图4为图3的C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拉链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短绒毛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背景技术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被子本体;11、第一被层;111、第一丝绵面;112、第一竹纤维面;113、第一拉链边;114、第一挡片;115、短绒毛层;12、第二被层;121、第二丝绵面;122、第二竹纤维面;123、第二拉链边;124、第二挡片;13、双面拉头;3、填充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一种两用被,如图1所示,包括被子本体1,其中被子本体1包括大小相同的且呈长方形的第一被层11和第二被层12。

结合图2,第一被层11由第一竹纤维面112和第一丝绵面111边缘周向缝合而成,第二被层12由第二竹纤维面122和第二丝绵面121边缘周向缝合而成。第一竹纤维面112与第二竹纤维面122为同一块的带有凸出的纹路的面料,利用凸出的纹理减少了第一竹纤维面112和第二竹纤维面122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透气性,在夏天使用更加透气凉爽。第一丝绵面111和第二丝绵面121为同一块带有短绒毛层115的面料(参见图6),利用绒毛的贴身性和保暖性,在冬天使用更加温暖舒适。第一被层11覆盖于第二被层12上,使第一竹纤维面112与第二竹纤维面122贴合,第一被层11和第二被层12的靠近短边的边缘缝合。此时丝绵面一侧朝外,冬季时,丝绵面与人体皮肤接触产生舒适温暖感;夏季时,利用第一被层11和第二被层12长边之间的开口,将第一竹纤维面112和第二竹纤维面122从上述开口中翻出,使竹纤维面朝外并使第一丝绵面111和第二丝绵面121朝向内部且相互贴合,此时,只有竹纤维面与人体皮肤接触产生凉爽感。

如图3所示,为了减少朝向内部一面的面料与人体皮肤接触,在第一被层11一侧的长边与第二被层12上对应的长边边缘缝合,第一被层11的另一长边边缘缝合有第一拉链边113,第一拉链边113上设有方便两面拉动的双面拉头13(参见图5),第二被层12靠近第一拉链边113的长边缝合有与第一拉链边113链合的第二拉链边123。将第一拉链边113与第二拉链边123链合,减少了内部一面的面料与人体皮肤接触。

结合图4,为了减少第一拉链边113和第二拉链边123对人体皮肤产生的不适感,在第一丝绵面111靠近第一拉链边113靠近长边边缘缝合有由丝绵材质制成的第一挡片114,第一挡片114覆盖于第一拉链边113上,在第二竹纤维面122靠近第二拉链边123的长边边缘处设有由竹纤维材质制成的第二挡片124,第二挡片124覆盖于第二拉链边123上,在冬季时,第一挡片114将覆盖于拉链上,阻挡人体皮肤与拉链接触;在夏季时,第一挡片114和丝绵面一起翻转至内部,第二挡片124与竹纤维面一起翻转出来,第二挡片124覆盖于拉链上,阻挡人体皮肤与拉链接触。

第一被层11和第二被层12内填充有填充棉3,填充棉3包括丝绵和竹棉,使被子本体1保证其透气性的同时保证其保暖性,且竹棉具有防螨虫和良好的吸潮性的效果,使被子使用更加舒适。

具体操作方式:冬季时,将丝绵面一面朝外,将第一拉链边113和第二拉链边123链合,此时人体皮肤接触的都是温暖贴合的丝绵面,更加温暖舒适,夏季时,打开拉链使第一拉链边113和第二拉链边123分离形成开口,将第一竹纤维面112和第二竹纤维面122从开口处翻转,使第一竹纤维面112和第二竹纤维面122朝上,将第一拉链边113和第二拉链边123链合将开口闭合,此时人体皮肤接触的都是透气吸潮的竹纤维,更加舒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