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房建筑用窗框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5770发布日期:2018-10-09 19:3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被动房建筑用窗框型材。



背景技术:

被动房的全程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它是各种技术产品的集大成者,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和密封性能。被动房建筑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及室内非供暖得热等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相结合,显著降低了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要求,有效提升我国城市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统筹协调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工作,2016年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通过采用高效高性能外墙保温系统和门窗,提高建筑气密性,隔热性能”等具体措施。由于建筑围护结构的能耗是建筑整体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关键部位,所以被动房标准要求门窗的传热系数小于0.8W/㎡·K,国内市场上现有门窗传热系数只能达到2.0W/㎡·K左右,不能满足被动房标准要求,所以需要开发被动房专用的门窗型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被动房建筑用窗框型材,可以大幅提高门窗框的保温性能,满足被动房建筑门窗的使用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被动房建筑用窗框型材,包括由PVC塑料制成的框体,框体内由若干筋板分隔成排水腔和若干保温腔,排水腔位于框体的外侧,保温腔位于排水腔的内侧,

保温腔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第三保温腔、第四保温腔、第五保温腔和第六保温腔,排水腔的高度高于第一保温腔的高度,排水腔和第一保温腔的连接处形成向下凹陷的集水槽,排水腔位于集水槽的侧板上设置有进水孔,排水腔位于外面的侧板上设有出水孔;

排水腔的顶部向内侧设置有密封胶条槽,第二保温腔和第三保温腔的顶部设置有三密封胶条槽,第五保温腔和第六保温腔的顶部设置有压条口;框体下部设置有定位爪勾,将框体与洞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腔从上到下分为第一排水腔、第二排水腔和第三排水腔,第二排水腔和第三排水腔的高度大于相邻的第一保温腔的高度,进水孔设置在第二排水腔的内侧壁上,出水口设置在第二排水腔的外侧壁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腔中间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竖直加强筋,将第一排水腔分隔为两个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第三保温腔、第四保温腔的横截面积关系为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第三保温腔<第四保温腔,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第三保温腔、第四保温腔内均填充有聚氨酯发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保温腔内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设置有凸出表面的定位牙。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爪勾至少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保温腔和第六保温腔内均通过设置两个横向加强筋分别分隔为3个腔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被动房建筑用窗框型材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被动房建筑用窗框型材,通过设置排水腔和多个保温腔,实现排水性能好,且保温性能好;中间保温腔中加入聚氨酯发泡块,增强了保温性能,而且内侧保温腔中横向加强筋的设置,增强了窗框的支撑强度,大幅提高门窗框的排水和保温性能,满足被动房建筑门窗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被动房建筑用窗框型材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排水腔;2-第二排水腔;3-第三排水腔;4-第一保温腔;5-第二保温腔;6-第三保温腔;7-第四保温腔;8-第五保温腔;9-第六保温腔;10-进水孔;11-出水孔;12-密封胶条槽;13-三密封胶条槽;14-压条口;15-定位爪勾;16-竖直加强筋;17-定位牙;18-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被动房建筑用窗框型材,包括由PVC塑料制成的框体,框体内由若干筋板分隔成排水腔和若干保温腔,排水腔位于框体的外侧,保温腔位于排水腔的内侧;

保温腔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温腔4、第二保温腔5、第三保温腔6、第四保温腔7、第五保温腔8和第六保温腔9,排水腔的高度高于第一保温腔4的高度,排水腔和第一保温腔4的连接处形成向下凹陷的集水槽,排水腔位于集水槽的侧板上设置有进水孔10,排水腔位于外面的侧板上设有出水孔11;

排水腔的顶部向内侧设置有密封胶条槽12,第二保温腔5和第三保温腔6的顶部设置有三密封胶条槽13,第五保温腔8和第六保温腔9的顶部设置有压条口14;框体下部设置有定位爪勾15,将框体与洞口连接。

上述排水腔从上到下分为第一排水腔1、第二排水腔2和第三排水腔3,第二排水腔2和第三排水腔3的高度大于相邻的第一保温腔4的高度,进水孔10设置在第二排水腔2的内侧壁上,出水口11设置在第二排水腔2的外侧壁的底部。

上述第一排水腔1中间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竖直加强筋16,将第一排水腔1分隔为两个腔体。

上述第一保温腔4、第二保温腔5、第三保温腔6、第四保温腔7的横截面积关系为第一保温腔4<第二保温腔5=第三保温腔6<第四保温腔7,第一保温腔4、第二保温腔5、第三保温腔6、第四保温腔7内均填充有聚氨酯发泡块,增加保温隔音效果。

上述第四保温腔7内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设置有凸出表面的定位牙17。由于第四保温腔7的腔体较大,为了固定内部的聚氨酯发泡块,在第四保温腔7内的上下均设置定位牙17。

上述定位爪勾15为6个。

上述第五保温腔8和第六保温腔9内均通过设置两个横向加强筋18分别分隔为3个腔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