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发光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671发布日期:2018-09-21 19:4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发光玻璃。



背景技术:

中空玻璃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音、美观适用、并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但随着中空玻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民期待中空玻璃能够具有更多的功能,为此,能够发光的中空玻璃面世,该种能够发光的中空玻璃一般是通过在内侧玻璃内设置光源,如此使得中空玻璃实现发光。然而,该种结构实际上牺牲了中空玻璃应有的隔热功能,因为在内侧玻璃内设置光源,光源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快速通过内侧玻璃传递到室内,如此导致中空玻璃的内侧具有较大的热量,大大降低了其隔热性能,导致中空玻璃的使用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空发光玻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能够发光的中空玻璃的室内隔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空发光玻璃,包括外侧玻璃、内侧玻璃和两个间隔层,两个所述间隔层均固定于所述外侧玻璃与所述内侧玻璃之间,且两个所述间隔层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外侧玻璃和所述内侧玻璃共同围设形成间隔气体层;所述中空发光玻璃还包括LED线路板,所述LED线路板设于所述外侧玻璃内。

优选地,所述中空发光玻璃还包括外低辐射膜,所述外低辐射膜覆盖于所述内侧玻璃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外低辐射膜包括依序叠层设置的Si3N4膜层、第一SiO2膜层、ITO膜层和第二SiO2膜层,所述Si3N4膜层覆盖于所述内侧玻璃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Si3N4膜层的厚度为20nm~40nm,所述第一SiO2膜层的厚度为25nm~50nm,所述ITO膜层的厚度为50nm~100nm,所述第二SiO2膜层的厚度为30nm~60nm。

优选地,所述中空发光玻璃还包括内低辐射膜,所述内低辐射膜覆盖于所述外侧玻璃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内低辐射膜为单银LOW-E膜、双银LOW-E膜或者三银LOW-E膜。

优选地,所述间隔层包括中间隔条和丁基胶,所述中间隔条的相对两侧通过所述丁基胶分别与所述外侧玻璃和所述内侧玻璃粘接。

优选地,所述间隔层还包括结构胶,所述结构胶填充于所述外侧玻璃与所述内侧玻璃之间且背向所述间隔气体层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中间隔条为铝条,且所述中间隔条的宽度为8mm~10mm。

优选地,所述间隔气体层为空气层或惰性气体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发光玻璃,将LED线路板固定在外侧玻璃内起到发光的作用,那么LED线路板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朝向外侧玻璃之外和间隔气体层两个方向散发,那么LED线路板产生的热量更容易散热的室外,而间隔气体层则可以降低热量传递到内侧玻璃上速度,从而降低其热量散发在室内,进而大大提升中空发光玻璃的室内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空发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空发光玻璃的内侧玻璃的剖切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外侧玻璃 20—间隔层 21—中间隔条

22—丁基胶 23—结构胶 30—内侧玻璃

40—间隔气体层 50—LED线路板 60—内低辐射膜

70—外低辐射膜 71—Si3N4膜层 72—第一SiO2膜层

73—ITO膜层 74—第二SiO2膜层 211—中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空发光玻璃,包括外侧玻璃10、内侧玻璃30和两个间隔层20,两个所述间隔层20均固定于所述外侧玻璃10与所述内侧玻璃30之间,且两个所述间隔层20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外侧玻璃10和所述内侧玻璃30共同围设形成间隔气体层40;所述中空发光玻璃还包括LED线路板50,所述LED线路板50设于所述外侧玻璃10内。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空发光玻璃,将LED线路板50固定在外侧玻璃10内起到发光的作用,那么LED线路板5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朝向外侧玻璃10之外和间隔气体层40两个方向散发,那么LED线路板50产生的热量更容易散热的室外,而间隔气体层40则可以降低热量传递到内侧玻璃30上速度,进而降低其热量散发在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LED线路板50上具有导电性能的导电件(图未示)外露出至外侧玻璃10或者内侧玻璃30之间用于连接电源,例如导电件可以是电极或者导线等。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发光玻璃还包括内低辐射膜60和外低辐射膜70,所述内低辐射膜60覆盖于所述外侧玻璃10的内表面上,所述外低辐射膜70覆盖于所述内侧玻璃30的外表面上。具体地,由于分别在外侧玻璃10朝向间隔气体层40的内表面设置内低辐射膜60和在内侧玻璃30背向间隔气体层40的外表面设置外低辐射膜70,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利用内低辐射膜60阻止LED线路板50产生的热量朝向间隔气体层40散发,以及利用外低辐射膜70来进一步阻止散发到间隔气体层40内的热量朝向内侧玻璃30之外散发,如此实现最大程度地阻止LED线路板50产生的热能传递至室内,进而大大提升中空发光玻璃的室内隔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低辐射膜70包括依序叠层设置的Si3N4膜层71、第一SiO2膜层72、ITO膜层73和第二SiO2膜层74,所述Si3N4膜层71覆盖于所述内侧玻璃30的外表面上。具体地,外低辐射膜70是利用离线真空磁控阴极溅射沉积技术一次叠加在玻璃基板上的复合薄膜,其在所述内侧玻璃30的外表面上的依次叠加构成是第一层为Si3N4膜层71,第二层为第一SiO2膜层72,第三层为ITO膜层73,第四层为第二SiO2膜层74。通过该膜层结构的设置及复合中空玻璃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透光和传热控制,从而可以增加镀膜中空玻璃产品的多元性,提升了现有工艺、结构下的镀膜中空玻璃产品的节能型,同时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Si3N4膜层71的厚度为20nm~40nm,所述第一SiO2膜层72的厚度为25nm~50nm,所述ITO膜层73的厚度为50nm~100nm,所述第二SiO2膜层74的厚度为30nm~60nm。具体地,Si3N4膜的厚度可以为20nm、22nm、24nm、26nm、28nm、30nm、32nm、34nm、36nm、38nm、40nm等,第一SiO2膜的厚度为25nm、27nm、29nm、31nm、33nm、35nm、37nm、39nm、41nm、43nm、45nm、47nm、49nm、50nm等,ITO膜的厚度为50nm~55nm、55nm~60nm、60nm~65nm、65nm~70nm、70nm~75nm、75nm~80nm、80nm~85nm、85nm~90nm、90nm~95nm、95nm~100nm等,第二SiO2膜的厚度为30nm、33nm、36nm、39nm、42nm、45nm、48nm、51nm、54nm、57nm、60nm等。通过各膜层的厚度的设定,能够保证产品同时具备良好的可钢化热弯功能,同时满足透光率80%以上。

优选地,Si3N4膜层71的厚度为25nm、35nm,第一SiO2膜层72的厚度为35nm、45nm,ITO膜层73的厚度为60nm、90nm,所述第二SiO2膜层74的厚度为45nm、55nm。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低辐射膜60为单银LOW-E膜、双银LOW-E膜或者三银LOW-E膜。具体地,内低辐射膜60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利用离线真空磁控阴极溅射沉积技术生产的单银LOW-E膜层、双银LOW-E膜层或者三银LOW-E膜层。银层具有低辐射的特性,低辐射玻璃对可见光有较高的透射率,对红外线有很高的反射率,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设置不同的银层构造,使得中空发光玻璃具有不同的性能,促进产品的多样性的发展。

另外,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中空玻璃大多为普通的单银、双银、三银的复合产品,其特点是膜层均在中空层内,在这种结构下传热的降低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室外三银与室内三银复合而成的单中空结构,间隔铝条12mm充空气下其传热系数在1.64W/M2·K左右,如果在此结构下继续降低传热,则除了改充惰性气体外,便只能增加腔体个数及厚度,这对成本的增加及效率的降低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普通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建筑节能需求,限制了建筑玻璃发展的结构多样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空发光玻璃,该中空发光玻璃的传热系数远低于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所有单银、双银、三银低辐射镀膜中空玻璃,相比于传统的双膜层12mm铝条充空气的中空结构,其传热系数可以降低至1.38W/M2·K,较传统产品传热系数又降低了10%以上,具备更优异的热阻隔性能,极大地提高了玻璃节能的广泛性,而且加工成本更低,加工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的中空发光玻璃由于具有更低的传热系数,所以能够更大限度的阻挡红外热能的透过,夏季节省空调制冷的能耗,冬季节省暖气采,暖的能耗,对整个建筑玻璃节能提供了更优的方案,解决现有镀膜玻璃功能单一,限制了建筑玻璃结构多样性发展的问题。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低辐射膜60包括依次叠加的Si3N4膜层71、第一SiO2膜层72、ITO膜层73、第二SiO2膜层74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中:各膜层在连接时均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溅射沉积,其中Si3N4膜层71的厚度为20nm~40nm,例如25nm,35nm,功率为50kW~100kW,例如70kW、90kW,电源频率为30kHz~50kHz,例如35kHz、45kHz。第一SiO2膜层72的厚度为25nm~50nm,例如35nm、45nm,功率为70kW~150kW,例如80kW、120kW,电源频率为30kHz~50kHz,例如35kHz、45kHz。ITO膜层73的厚度为50nm~100nm,例如60nm、90nm,功率为150kW~300kW,例如180kW、220kW,电源频率为30kHz~50kHz,例如35kHz、45kHz。第二SiO2膜层74的厚度为30nm~60nm,例如45nm、55nm,功率为90kW~180kW,例如100kW、150kW,电源频率为30kHz~50kHz,例如35kHz、45kHz。以上膜层的设计能够保证产品同时具备良好的可钢化热弯功能,同时满足透光率80%以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间隔层20包括中间隔条21和丁基胶22,所述中间隔条21的相对两侧通过所述丁基胶22分别与所述外侧玻璃10和所述内侧玻璃30粘接。具体地,外侧玻璃10、中间隔条21、内侧玻璃30三者之间利用丁基胶22粘接,使之在外侧玻璃10和内侧玻璃30中间形成一层四周封闭的间隔气体层40,进而复合成一整块中空玻璃。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间隔层20还包括结构胶23,所述结构胶23填充于所述外侧玻璃10与所述内侧玻璃30之间且背向所述间隔气体层40的位置。具体地,结构胶23用于粘接外侧玻璃10、内侧玻璃30和中间隔条21,使得外侧玻璃10、内侧玻璃30和中间隔条2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隔条21为铝条,且所述中间隔条的宽度为8mm~10mm。具体地,中间隔条21优选为铝条,可以加强中空发光玻璃的边缘结构的强度,同时通过不同的铝条宽度,可以得到不同厚度的间隔气体层40,使得中空发光玻璃具有不同的隔热效果和隔音性效果,满足产品的多样性。其中,中间隔条的宽度可以为8mm、9mm或者10mm。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中间隔条21的中部开设有中空孔211。具体地,在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下,中空孔211的结构可以减少材料的用量,减少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气体层40为空气层或惰性气体层。具体地,空气层和惰性气体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间隔气体层40能最大程度的阻隔室内外红外热能的传递,并且与外侧玻璃10和内侧玻璃30的配合使用使得中空发光玻璃到达最优异的节能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玻璃10和所述内侧玻璃30均由至少两块玻璃基片叠加而成。具体地,通过玻璃基片的数量范围的设定,使得外侧玻璃10和内侧玻璃30具有不同的厚度和性能,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也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空发光玻璃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空发光玻璃产品、材料及工艺成熟可靠,成本较传统产品更低,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实现了低辐射膜朝外设置后既不能被氧化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传热的功能,较市场上常见的普通镀膜中空玻璃结构更为独特,保证了产品的独创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空发光玻璃产品透光率在20%~80%范围内可调节,传热可以达到1.38W/M2·K,在原有传统镀膜中空产品上传热系数能够再降低10%以上,使低传热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打破了传统的玻璃节能理念,为建筑及门窗节能提供更好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空发光玻璃产品可以进行后工序的钢化和热弯加工,同时中空生产时由于膜层朝外设置可以不用除膜,增大了产品的可塑性,利于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及异地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建筑及门窗结构多样化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