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及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9612发布日期:2019-06-13 15:2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锅具及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锅具及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叫电磁灶,是利用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其磁力线穿过铁质锅的底部时被锅底切割而生成无数小涡流,促使贴过铁质锅的铁原子高速旋转并产生碰撞摩擦生热的原理,以实现对锅内食物的加热。

电磁炉一般包括下壳体和面板,下壳体和面板之间形成容腔,容腔中设置有控制元件及线圈装置;面板用于承载锅具,且面板上通常还设置有调节旋钮(或者触摸显示屏),调节旋钮与控制元件通信连接,控制元件与线圈装置通信连接。在电磁炉的工作过程中,调节旋钮用户获取用户输入的控制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元件,控制元件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线圈装置的加热模式。

用于电磁炉的锅具一般包括:锅体,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手柄,在烹饪过程中,用户通常是一只手拿着铲子(或者汤勺)在锅体中进行搅拌,另一只手握持住手柄以对锅具进行定位,避免在用户通过铲子进行搅拌时将锅具弄翻;然而,此时,若用户要调节电磁炉的加热功率,则要松开手柄或者放下铲子,以腾出一只手去操作电磁炉的调节旋钮,操作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及烹饪装置,便于用户控制电磁炉、智能燃气灶等加热灶具的加热功率或者火力,从而,能够避免用户手忙脚乱造成的糊锅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体;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安装在所述锅体上;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主体,所述滚轮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滚轮主体的转动生成用于传递给加热灶具的转动信息,以使所述加热灶具能够根据所述转动信息控制其加热模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通过在锅具的手柄组件上设置供用户操作的滚轮主体,通过滚轮组件获取滚轮主体的转动信息并发送给加热灶具,以使加热灶具能够根据该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如此,用户的手部在握持锅具的手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手指转动滚轮主体,实现对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的控制,操作起来简单便捷,从而,避免了用户手忙脚乱造成的糊锅现象。

可选地,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滚轮主体的转向及转动角度;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检测元件通信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转向及转动角度生成所述转动信息并传递给所述加热灶具。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检测元件与信号处理电路可以集成设置或者分体设置;信号处理电路可以具有与加热灶具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将根据滚轮主体的转向及转动角度生成的转动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递给加热灶具,从而简化手柄组件的内部结构。

可选地,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滚轮主体的转向及转动角度;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检测元件通信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转向及转动角度生成所述转动信息;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手柄控制电路,所述手柄控制电路安装在所述手柄组件上,所述手柄控制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通信连接,所述手柄控制电路用于与所述加热灶具通信连接,以由所述手柄控制电路将所述转动信息传递给所述加热灶具。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电路及其它处理电路均可以通过手柄控制电路与加热灶具通信连接,有助于降低锅具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检测元件包括:转角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或者可变电阻。

可选地,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主体,所述手柄主体安装在所述锅体上,所述手柄主体上设置有所述容纳腔,所述手柄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手柄上盖,所述手柄上盖盖设在所述容纳腔处。

可选地,所述手柄上盖与所述手柄主体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对容纳腔中的部件进行检修。

可选地,所述手柄上盖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孔,部分所述滚轮穿过所述安装孔向上伸出所述手柄上盖,以便于用户操作滚轮主体。

通过将手柄上盖与手柄主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后续对容纳腔中的控制电路部件进行检修。

可选地,所述锅具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电池与所述手柄控制电路电连接,如此,能够通过容纳腔中的电池为手柄控制电路提供电能,能够进一步简化用户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隔板设置在在所述电池与所述滚轮之间;其中,所述隔板、所述手柄上盖及手柄主体在所述隔板背离所述滚轮的一侧形成电池仓,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仓中。

通过为电池设置独立的电池仓,便于实现对电池的密封保护,从而避免从手柄上盖的安装孔处进入的水汽等对电池的损坏。

可选地,所述锅具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滚轮主体的下方和/或侧方;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及手柄主体在所述第二隔板背离所述滚轮的一侧形成主控仓,至少部分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和/或手柄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主控仓中。

通过设置第二隔板,能够形成密闭的主控仓,能够减少从手柄上盖的安装孔进入容纳腔中的液体对设置在主控仓中的信号处理电路和/或手柄控制电路的损坏。

可选地,所述手柄组件朝向所述锅体的一端设置有手柄座,所述手柄座与所述锅体之间形成有测温腔,所述测温腔中设置有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能够与所述燃气灶具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测温组件直接与所述加热灶具通信连接;和/或,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手柄控制电路通信连接,以使所述手柄控制电路将所述测温组件检测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所述加热灶具。

对于电磁炉面板下方的测温装置而言,由于面板通常采用微晶玻璃制成,其导热速度较慢,导致测温装置测量得到的温度与锅具实际的温度之间存在滞后;而通过在手柄组件与锅体之间设置测温组件,能够避免电磁炉的面板对测温精度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测温精确性。

可选地,所述手柄座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锅体延伸的空心柱,所述测温组件安装在所述空心柱上,所述测温组件安装在所述空心柱上,以更好地实现对测温组件的定位。

可选地,测温组件具有导线,所述空心柱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导线穿过的引线槽,便于测温组件与控制电路等的电连接,同时,引线槽还利于测温组件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加热灶具及用于放置在所述加热灶具上的锅具,且所述锅具与加热灶具通信连接;其中,所述锅具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过在锅具的手柄组件上设置供用户操作的滚轮主体,通过滚轮组件获取滚轮主体的转动信息并发送给加热灶具,以使加热灶具能够根据该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如此,用户的手部在握持锅具的手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手指转动滚轮主体,实现对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的控制,操作起来简单便捷,从而,避免了用户手忙脚乱造成的糊锅现象。

可选地,所述加热灶具为电磁炉,所述电磁炉的加热模式包括:加热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电磁炉及用于放置在所述电磁炉上的锅具,且所述锅具与所述电磁炉通信连接;其中,所述锅具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锅具,所述电磁炉能够根据所述锅具中滚轮组件的转动信息控制所述电磁炉的加热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过在锅具的手柄组件上设置供用户操作的滚轮主体,通过滚轮组件获取滚轮主体的转动信息并发送给电磁炉,以使电磁炉能够根据该转动信息控制电磁炉的加热模式,如此,用户的手部在握持锅具的手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手指转动滚轮主体,实现对电磁炉的加热模式的控制,操作起来简单便捷,从而,避免了用户手忙脚乱造成的糊锅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手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测温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测温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柄组件;

101-容纳腔;

102-手柄控制电路;

103-手柄主体;

104-手柄上盖;

105-电池;

106-第一隔板;

107-电池仓;

108-手柄座;

109-测温组件;

110-空心柱;

111-引线槽;

200-滚轮组件;

201-滚轮主体;

202-检测元件;

203-信号处理电路;

300-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手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体300;手柄组件100,手柄组件100安装在锅体300上;滚轮组件200,滚轮组件200包括滚轮主体201,滚轮主体201安装在手柄组件100上,滚轮组件200用于根据滚轮主体201的转动生成传递给加热灶具的转动信息,以使加热灶具能够根据转动信息控制其加热模式。

其中,滚轮主体201可以沿朝向锅体300或者远离锅体300的方向转动。加热模式包括:加热功率或者火力。

锅体300的形状具体可以与炒锅、煎锅等相似,锅体300具体可以放置在电磁炉上和/或智能燃气灶等加热灶具上。其中,对于用于智能燃气灶的锅具而言,锅体300的材料也并不限于铁。

手柄组件100具体设置在锅体300的一侧,手柄组件100可以通过铆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与锅体300固定连接。手柄组件100上具有容纳腔101及安装孔,安装孔与容纳腔101连通,滚轮主体201可以位于容纳腔101中;例如:滚轮主体201可以全部位于容纳腔101中,此时,安装孔需要为用户操作滚轮主体201提供足够的空间;又例如:至少部分滚轮主体201位于安装孔中,滚轮主体201伸出安装孔的顶部或者与安装孔的顶部平齐,此时,安装孔相对较小,有利于减少液体、灰尘等载物进入容纳腔1001a。

当然,滚轮主体201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手柄组件100中可以设置有转轴,滚轮主体201上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轴孔,其中,转轴具体可以设置在手柄组件100上用于形成安装孔的部分上,或者,转轴设置在手柄组件100上用于形成容纳腔101的部分上。

或者,手柄组件100中设置有轴孔,滚轮主体201上设置有与轴孔配合的转轴;其中,轴孔具体可以设置在手柄组件100上用于形成安装孔的部分上,或者,轴孔设置在手柄组件100上用于形成容纳腔101的部分上。

转轴与轴孔之间可以设置有阻尼件,阻尼件为转轴在轴孔中的转动提供阻力,以实现转轴在轴孔中的相对定位。当用户施加给滚轮主体201的力能够克服阻尼件提供的阻力时,滚轮主体201则相对于手柄组件100转中。此外,通过设置阻尼件,还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用户的误操作。

当然,滚轮主体201与手柄组件100的转动连接的实现形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例如:滚轮主体201还可以通过齿轮组件与手柄组件100转动连接。

图3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的电连接示意图。

请参照图3,并继续参照图1-2,可选地,滚轮组件200还包括:检测元件202,检测元件202用于检测滚轮主体201的转向及转动角度;信号处理电路203,信号处理电路203与检测元件202通信连接,信号处理电路203用于根据转向及转动角度生成转动信息。

检测元件202具体可以为角度传感器或者转向角传感器。当检测元件202为角度传感器时,角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滚轮主体201上,以随着滚轮主体201一起转动,从而检测滚轮主体201的转向及转动角度,并将检测到的转向及转动角度传递给信号处理电路203。当检测元件202为转向角传感器时,转向角传感器包括固定在滚轮主体201上的第一部分,以及安装在手柄组件100上的第二部分,通过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确定滚轮主体201的转向及转动角度并传递给信号处理电路203。

当信号处理电路203具有与加热灶具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电路203将根据滚轮主体201的转向及转动角度生成的转动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递给加热灶具。当然,信号处理电路203还可以连接有数据传输线,以通过数据传输线将根据滚轮主体201的转向及转动角度生成的转动信息传递给加热灶具。

其中,为了更好地保护检测元件202,一般在检测元件202外套设有外壳,此时,信号处理电路203也可以设置在外壳中。当然,信号处理电路203也可以设置在容纳腔101中,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手柄组件还包括:手柄控制电路102,手柄控制电路102设置在容纳腔101中,手柄控制电路102与信号处理电路203通信连接,手柄控制电路102用于与加热灶具通信连接,以将转动信息传递给加热灶具。其中,手柄控制电路102可以包括与加热灶具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将滚轮主体201的转动信息传递给加热灶具,以便于锅具与加热灶具的通信,便于操作。

相应地,加热灶具具有能够与信号检测电弧和/或手柄控制电路102通信连接的、以接收转动信息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其中,当加热灶具为电磁炉时,加热模式包括:加热功率;当加热灶具为智能燃气灶时,加热模式包括:火力。

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以锅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加热灶具无线通信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当用户需要提高加热功率或者增大火力到预设值,用户沿朝向锅体300的方向转动滚轮主体201,并转动一定角度;检测元件202能够获取到滚轮主体201沿朝向锅体300的方向转动以及转动的角度,并由信号处理电路203生成相应的转动信息直接或者间接发送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该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提高加热功率或者增大火力到预设值。

当用户需要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减小火力到预设值,用户沿远离锅体300的方向转动滚轮主体201,并转动一定角度;检测元件202能够获取到滚轮主体201沿远离锅体300的方向转动以及转动的角度,并由信号处理电路203生成相应的转动信息直接或者间接发送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该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减小火力到预设值。

其中,由信号处理电路203生成相应的转动信息直接发送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是指:信号处理电路203将根据滚轮主体201的转向及转动角度生成的转动信息直接发送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由信号处理电路203生成相应的转动信息间接发送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是指:由信号处理电路203生成相应的转动信息发送给手柄控制电路102,手柄控制电路102再将转动信息发送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在锅具的手柄组件100上滚轮组件200,滚轮组件200具有供用户操作的滚轮主体201,滚轮组件200能够获取滚轮主体201的转动信息并发送给加热灶具,以使加热灶具能够根据该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如此,用户的手部在握持锅具的手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手指转动滚轮主体201,实现对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的控制,操作起来简单便捷,从而,避免了用户手忙脚乱造成的糊锅现象。

可选地,手柄组件100包括:手柄主体103,手柄主体103安装在锅体300上,手柄主体103上设置有容纳腔101;手柄上盖104,手柄上盖104盖设在手柄主体103上,手柄上盖104上设置有安装孔。

手柄主体103的外轮廓可以与现有的手柄轮廓相似,手柄主体103朝向锅体300的一端与锅体300固定连接。容纳腔101开设在手柄背离加热灶具的表面也即上表面上、且向下延伸;其中,容腔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容腔为多个时,多个容腔可以分别用于容纳不同的部件。

手柄上盖104盖设在手柄主体103上,以密封容纳腔101,从而保护容纳腔101中的手柄控制电路102等部件。手柄上盖104具体可以与手柄主体103卡接、螺接或者粘接固定。此外,手柄上盖104可以手柄主体10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件,以提高对容纳腔101的密封性能,放置容纳腔101中的电器件受潮损坏。

其中,手柄上盖104与手柄主体103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容纳腔101中的部件进行检修。

具体地,手柄上盖104与手柄主体103可以通过螺钉紧固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手柄上盖104上开设有通孔,手柄主体103上开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过手柄上盖104上的通孔,并与手柄主体103上的螺纹孔紧固配合;其中,手柄主体103上还可以有沉槽,螺纹孔开设在沉槽中,手柄上盖104的边缘搭设在沉槽中,以使手柄上盖104的上表面能够与手柄主体103的上表面平齐,从而提高手柄组件100的整体性,提高用户握持的舒适性。

或者,手柄上盖104与手柄主体103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手柄主体103上设置有卡槽,手柄上盖104上设置有朝向手柄主体103延伸的卡扣,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将手柄上盖104与手柄主体103可拆卸连接。

当然,手柄上盖104与手柄主体103可拆卸连接的实现形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可选地,锅具还包括:电池105,电池105设置在容纳腔101中,电池105与手柄控制电路102电连接,以为手柄控制电路102提供电能。

此时,容纳腔101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容纳腔101与安装孔连通以设置滚轮主体201,另一个容纳腔101用于容置电池105;手柄控制电路10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任一容纳腔101中。其中,用于设置电池105的容纳腔101设置有可开闭的密封盖,以便于对电池105进行更换。

当然,锅具还可以包括:电源连接线,电源连接线可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通过外部电源为手柄控制电路102提供电能。

可选地,手柄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隔板106,第一隔板106设置在容纳腔101中,且第一隔板106设置在在电池105与滚轮主体201之间;其中,第一隔板106、手柄上盖104及手柄主体103在第一隔板106背离滚轮主体201的一侧形成电池仓107,电池105安装在电池仓107中。如此,为电池105设置独立的电池仓107,避免从安装孔进入的液体等对电池105的损坏。

其中,第一隔板106具体为平板状的板体,第一隔板106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隔板平行设置,且沿锅体300的轴向延伸,以使电池105与滚轮主体201左右并列设置,从而便于后续对电池105进行更换。

可选地,容纳腔101中还设置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位于滚轮主体201的下方和/或侧方,从而在第二隔板及手柄主体103在第二隔板背离滚轮主体201的一侧形成主控仓,至少部分手柄控制电路102设置在主控仓中。

具体地,第二隔板可以平板状的板体,第二隔板具体可以设置在滚轮主体201的下方,以在滚轮主体201的下方形成主控仓;第二隔板还可以弯折板,弯折板具体可以围设在滚轮主体201的周围,以更好地提高主控仓的防水性能。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第二隔板上可以开设有相应的避让部;例如:避让部可以为过孔,以供连接信号处理电路203与手柄控制电路102的导线通过。

通过将手柄控制电路102设置在主控仓中,能够减少从手柄上盖104的安装孔进入容纳腔101中的液体对手柄控制电路102的损坏。

图4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测温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测温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二。

请参照图4-5,并继续参照图1-3,可选地,手柄组件100朝向锅体300的一端设置有手柄座108,手柄座108与锅体300之间形成有测温腔,测温腔中设置有测温组件109,测温组件109能够与加热灶具通信连接。其中,测温组件109具体可以为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具体可以与锅体300的外壁接触;或者,测温组件109可以为红外感温头。

对于电磁炉面板下方的测温装置而言,由于面板通常采用微晶玻璃制成,其导热速度较慢,导致测温装置测量得到的温度与锅具实际的温度之间存在滞后;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手柄组件100与锅体300之间设置测温组件109,能够避免电磁炉的面板对测温精度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测温精确性。

具体地,手柄座108上设置有朝向锅体300延伸的空心柱110,测温组件109安装在空心柱110中,测温组件109具体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空心柱110,以保证测温组件109的安装可靠性。

此外,为了简化测温组件109的结构,降低测温组件109的成本,测温组件109还可以具有与手柄控制电路102电连接的导线,以将测温组件109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手柄控制电路102,手柄控制电路102将温度信号传递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此时,空心柱110上开设有可供导线穿过的引线槽111。同时,引线槽111还可以对测温组件109进行散热。

当然,测温组件109也可以直接将其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递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以简化手柄组件100中的线路。

实施例二

请继续参照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检测元件202包括:可变电阻,可变电阻的阻值会随着滚轮主体201的转动而改变,从而,信号处理电路203能够通过可变电阻的阻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量确定滚轮主体201的转向及转动角度并生成转动信息。

例如:当用户沿朝向锅体300的方向转动滚轮主体201,并转动一定角度时,可变电阻的电阻值相应地增大且增大一定值,信号处理电路203根据可变电阻的电阻值生成相应的转动信息,信号处理电路203直接或者间接将转动信息发送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该转动信息加热灶具提高加热功率或者增大火力到预设值。

当用户沿远离锅体300的方向转动滚轮主体201,并转动一定角度时,可变电阻的电阻值相应地减小并减小一定值,信号处理电路203根据可变电阻的电阻值生成相应的转动信息,信号处理电路203直接或者间接将该转动信息发送给加热灶具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该转动信息加热灶具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减小火力到预设值。

当然,控制系统根据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其中,本实施例未对锅具进行说明的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信号处理电路203与手柄控制电路102可以集成设置,以简化手柄组件100中的内部结构;当然,也可以将信号处理电路203与手柄控制电路102分体设置,以便于信号处理电路203与检测元件202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在锅具的手柄组件100上滚轮组件200,滚轮组件200具有供用户操作的滚轮主体201,滚轮组件200能够获取滚轮主体201的转动信息并发送给加热灶具,以使加热灶具能够根据该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如此,用户的手部在握持锅具的手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手指转动滚轮主体201,实现对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的控制,操作起来简单便捷,从而,避免了用户手忙脚乱造成的糊锅现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灶具及用于放置在加热灶具上的锅具,且锅具与加热灶具通信连接;其中,锅具为前述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的锅具。

加热灶具具体可以为电磁炉,此时,加热模式包括:加热功率,具体调节过程参见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加热灶具还可以为智能燃气灶,此时,加热模式包括:火力,具体调节过程参见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在锅具的手柄组件100上滚轮组件200,滚轮组件200具有供用户操作的滚轮主体201,滚轮组件200能够获取滚轮主体201的转动信息并发送给加热灶具,以使加热灶具能够根据该转动信息控制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如此,用户的手部在握持锅具的手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手指转动滚轮主体201,实现对加热灶具的加热模式的控制,操作起来简单便捷,从而,避免了用户手忙脚乱造成的糊锅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