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717发布日期:2019-02-15 20:2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统式汤锅当锅内液体加热沸腾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导致锅内压力升高,甚至能够将锅盖冲开,锅内液体会从锅身口沿溢出,将灶台弄脏,使用时十分不方便;而现有的传统式蒸锅使用时需要将手伸入到蒸格内部拿取蒸熟的食物,手容易碰到蒸格侧壁,导致手部烫伤,十分不安全。

因此,现有的汤锅和蒸锅存在以下问题:

1.功能不兼容,需要准备两个锅;

2.各自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锅具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盖、锅体和蒸格,锅具具有蒸锅状态和汤锅状态,当锅具处于蒸锅状态时,蒸格正放,且蒸格的第一端支撑在锅体上,锅盖的下端支撑在蒸格的第二端上;当锅具处于汤锅状态时,蒸格反向放置,蒸格的第二端支撑在锅体上并与锅体密封配合,且锅盖处于蒸格内并支撑在蒸格的第二端或锅体上。

进一步地,蒸格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本体,筒状本体的一端具有朝向蒸格的中心伸出的支撑凸缘,以用于支撑锅盖。

进一步地,蒸格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筒状本体的第二端的外壁上,蒸格反放时,密封圈密封抵顶筒状本体和锅体的边沿。

进一步地,锅体的开口端具有扩口段,且扩口段处折弯以形成支撑面,蒸格的第二端与扩口段的内表面密封配合,且蒸格的第二端能够支撑在支撑面上。

进一步地,锅盖具有顺次连接的盖体段和收缩段,且收缩段与盖体段的交接处形成有支撑段,支撑段支撑在支撑凸缘上。

进一步地,锅具还包括篦子,沿竖直方向篦子设置在支撑面上以支撑食物。

进一步地,蒸格为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其中蒸格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蒸格的第二端的内径,锅盖具有顺次连接的盖体段、收缩段及位于收缩段和盖体段之间的支撑段,支撑段可支撑在蒸格的第二端,盖体段的外径小于蒸格的第一端的内径,收缩段的外径与蒸格的第二端的内径相当。

进一步地,蒸格的端面向蒸格的中心伸出有支撑凸缘,支撑凸缘形成蒸格的第二端,以用于支撑支撑段。

进一步地,锅体的开口端延伸有扩口段,扩口段的截面呈L形,其包括竖直的锅沿部及由锅沿部弯折延伸并与锅体的开口端面连接的支撑面,蒸格的第一端支撑在支撑面上。

进一步地,蒸格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蒸格的第二端的外壁上,当蒸格反放时,密封圈密封抵顶在蒸格和锅沿部之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锅具包括锅盖、锅体和蒸格三部分,当蒸格正放时,锅具处于蒸锅状态,此时,锅具具有蒸锅的功能,其中,蒸格的第一端支撑在锅体上,锅盖的下端支撑在蒸格的第二端,自上而下形成锅盖、蒸格和锅体的结构形式;当蒸格反放时,蒸锅处于汤锅状态,此时,锅具具有汤锅的防溢出的功能,其中,蒸格的第二端支撑在锅体上,蒸格和锅体之间密封配合以防止液体从蒸格的第二端溢出,同时锅盖能够放置在蒸格内部并支撑在蒸格的第二端或锅体上,以实现锅盖能够盖合锅体。本实用新型的锅具通过翻转蒸格能够实现一个锅具两种功能的技术效果,并且将蒸锅和汤锅的优点结合,使得锅具的功能更加丰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锅具在蒸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锅具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P处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Q处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锅具在汤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中的M处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盖;11、盖体段;12、收缩段;13、支撑段;20、锅体;21、支撑面;22、锅沿部;30、蒸格;31、筒状本体;32、密封圈;33、支撑凸缘;34、第一翻边;40、篦子;41、导水槽;5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锅具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的所示的一种锅具,包括锅盖10、锅体20和蒸格30,锅具具有蒸锅状态和汤锅状态,当锅具处于蒸锅状态时,蒸格30正放,且蒸格30的第一端支撑在锅体20上,锅盖10的下端支撑在蒸格30的第二端上;当锅具处于汤锅状态时,蒸格30反向放置,蒸格30的第二端支撑在锅体20上并与锅体20密封配合,且锅盖10处于蒸格30内并支撑在蒸格30的第二端或锅体20上。本实用新型的锅具通过翻转蒸格30能够实现一个锅具两种功能的技术效果,并且将蒸锅和汤锅的优点结合,使得锅具的功能更加丰富。

具体地,锅具包括锅盖10、锅体20和蒸格30三部分,当蒸格30正放时,锅具处于蒸锅状态,此时,锅具具有蒸锅的功能,其中,蒸格30的第一端支撑在锅体20上,锅盖10的下端支撑在蒸格30的第二端,自上而下形成锅盖10、蒸格30和锅体20的结构形式;当蒸格30反放时,蒸锅处于汤锅状态,此时,锅具具有汤锅的防溢出的功能,其中,蒸格30的第二端支撑在锅体20上,蒸格30和锅体20之间密封配合以防止液体从蒸格30的第二端溢出,同时,锅盖10能够放置在蒸格30内部并支撑在蒸格30的第二端或锅体20上,以实现锅盖10能够盖合锅体20。

如图3和图6所示,蒸格30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本体31,筒状本体31的一端具有朝向蒸格30的中心伸出的支撑凸缘33,以用于支撑锅盖10。

具体地,筒状本体31设置支撑凸缘33的一端即为蒸格30的第二端,锅体20和锅盖10近能够卡接在支撑凸缘33上,实现对蒸格30和锅盖10的支撑作用。

如图1至6所示,蒸格30还包括密封圈32,密封圈32设置在筒状本体31的第二端的外壁上,蒸格30反放时,密封圈32密封抵顶筒状本体31和锅体20的边沿。

具体地,蒸格30具有配合锅体20形状的筒状本体31,在本实施例中,筒状本体31为圆环形结构,在筒状本体31的第二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32。当蒸格30反放时,蒸锅处于汤锅状态,锅盖10容置在蒸格30内,且卡接在支撑凸缘33上。密封圈32密封抵顶蒸格30和锅沿部22之间。一方面,蒸格30可以止挡从锅体20和锅盖10之间溢出的液体,防止其流出蒸格30;另一方面,由于密封圈32的密封作用,密封圈32能够保证锅体20中的液体不会从筒状本体31的第二端溢出,从而实现汤锅状态下的防溢出的功能。

可选地,锅体20的开口端具有扩口段,且扩口段处折弯以形成支撑面21,蒸格30的第二端与扩口段的内表面密封配合,且蒸格30的第二端能够支撑在支撑面21上。

具体地,在锅体20的开口端设置有扩口段,扩口段处折弯形成有水平的支撑面21,蒸格30的第二端的支撑凸缘33能够抵接在支撑面21上,使得蒸格30能够处于锅体20上,在扩口段的竖直折面上,蒸格30的外壁通过密封件与扩口段的竖直折面密封配合,保证锅体20内的液体不会从锅体20和蒸格30相接触的一端溢出,实现防溢出的效果。

如图4所示,蒸格30的第一端具有向内翻卷的第一翻边34。第一翻边34能够减少蒸格30端部的尖锐处,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蒸格30或者将锅盖10放入蒸格30中时能够避免被蒸格30刮伤,保护使用者的使用安全。

如图3和图6所示,锅盖10具有顺次连接的盖体段11和收缩段12,且收缩段12与盖体段11的交接处形成有支撑段13,支撑段13支撑在支撑凸缘33上。

具体地,锅盖10具有顺次连接的盖体段11和收缩段12,盖体段11和收缩段12之间形成有支撑段13,锅盖10的支撑段13能够抵接在蒸格30的支撑凸缘33上,使得锅盖10和蒸格30能够保持相对位置,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锅具还包括篦子40,沿竖直方向篦子40设置在锅体20的支撑面21上以支撑食物。

具体地,在蒸格30和锅体20之间安装有篦子40,当锅具处于蒸锅状态时,食物可以放置在篦子40上,实现对食物的蒸制,而当锅具处于汤锅状态时,篦子40可以拆卸撤除,实现汤锅功能。并且篦子40支撑在安装在锅口处的支撑面21上,拿取食物时无需伸入锅体内,无需借助工具拿取方便,还能有效防止烫伤发生,使用安全。

如图2至图6所示,蒸格30为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其中蒸格30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蒸格30的第二端的内径,锅盖10具有顺次连接的盖体段11、收缩段12及位于收缩段12和盖体段11之间的支撑段13,支撑段13可支撑在蒸格30的第二端,盖体段11的外径小于蒸格30的第一端的内径,收缩段12的外径与蒸格30的第二端的内径相当。

在本实施例中,蒸格30的第二端的端面具有向蒸格30中心伸出的一段,以形成支撑凸缘33,相似地,盖体段11的外径小于蒸格30的第一端的内径,当锅具处于汤锅状态时,锅盖10能够支撑在支撑凸缘33上,实现锅盖10的盖设作用,当锅具处于汤锅状态时,锅盖10能够容纳在蒸格30内,使得蒸格30能够完全套设在锅盖10的外部,再通过蒸格30和锅体20之间的密封设置实现汤锅的放溢出的功能。

如图4所示,锅体20的开口端延伸有扩口段,扩口段的截面呈L形,其包括竖直的锅沿部22及由锅沿部22弯折延伸并与锅体20的开口端面连接的支撑面21,蒸格30的第一端支撑在支撑面21上。

具体地,当锅具处于蒸锅状态时,蒸格30和锅体20之间的连接结构是通过扩口段实现的,也就是说,扩口段的内径大于蒸格30的第一端的内径,使得蒸格30的一部分能够容纳在扩口段内,并且扩口段还形成支撑面21,篦子40和蒸格30均能够支撑在支撑面21上。上述方式的结构安装简单,只需要将蒸格30放置在锅体20上即可。

如图6所示,蒸格30包括密封圈32,密封圈32设置在蒸格30的第二端的外壁上,当蒸格30反放时,密封圈32密封抵顶在蒸格30和锅沿部22之间,以密封蒸格30和锅体20之间的间隙,防止液体从间隙中溢流出来,保证防溢功能的可靠性。

可选地,篦子40具有至少一个导水槽41。为了防止蒸制产生的水汽影响食物口感,在篦子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水槽41,导水槽41为凹陷的结构,水汽凝结的水滴能够流入导水槽41中,避免了与食物的接触,保证了食物的口感。此外,导水槽41在篦子40正面凹陷而在反面凸起,增加了篦子40的强度。

可选地,蒸格30和/或锅体20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50。蒸格30和锅体20上的把手50能够方便使用者使用蒸格30和锅体20,避免使用者被烫伤。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锅具功能单一的问题,且汤锅容易溢出的问题;

2、整体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汤锅和蒸锅的自由切换,方便快捷;

3、作为蒸锅使用时,拿取方便,结构安全,稳定可靠。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