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负压吸盘防侧翻的茶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9668发布日期:2018-11-09 17:40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基于负压吸盘防侧翻的茶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负压吸盘防侧翻的茶几。

背景技术

茶几一般分方形、矩形两种,高度与扶手椅的扶手相当。通常情况下是两把椅子中间夹一茶几,用以放杯盘茶具,故名茶几。网络用语,悲剧因与“杯具”同音,惨剧因与“餐具”谐音,从而引申出“承载悲剧(杯具)和惨剧(餐具)的环境”为茶几。茶几在中国是入清之后开始盛行的家具。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一般来讲,茶几较矮小,有的还做成两层式,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现有的茶几都是直接搁置在地面上,在小孩或大人不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碰到或推动茶几,由于现有的茶几上都或多或少会设置或搁置电子产品,当该类电子产品因茶几的突然移动或倾斜而掉落地面时,很容易产生损坏,并且茶几上的茶杯及热水壶等物品掉落地面易出现损坏的同时还能对附近的人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基于负压吸盘防侧翻的茶几,解决现有技术茶几功能单一、使用移动不便、以及直接搁置底面不稳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负压吸盘防侧翻的茶几,包括主要由台面和固定于所述台面两端底部的一对支柱构成的茶几主体,位于所述茶几主体内的安放柜,安装于所述安放柜内的微处理器,嵌设于所述台面顶部的液晶触摸控制屏和电磁炉;所述安放柜固定于一个所述支柱的内侧面,并且其顶面与所述台面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液晶触摸控制屏和所述电磁炉电连接;每个所述支柱底部均设有一个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基座,设于所述移动基座底部中间的液压千斤顶,连接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举物壁上的支撑杆,等距固定于所述支撑杆底部的若干个负压吸盘,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杆两端顶面的导向柱;所述移动基座的底部与两个所述导向柱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槽,两根所述导向柱分别穿设在相对应的导向槽内;所述负压吸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圆柱形固定件和与所述固定件底部固为一体结构、在重压下内腔产生负压进行吸附的吸附碗;所述固定板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支柱底部相匹配的安装槽,并且在所述安装槽内两端各设有一个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通过纵向设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丝杠相连接,所述固定板一端设有与所述丝杠连接并且同时还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的正反转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炉和所述液晶触摸控制屏的上表面均与所述台面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持板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层橡胶缓冲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为intelxeone5-2686v3处理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煮茶,功能齐全,空间占用率低,移动方便,固定地面时能稳固地吸附于地面上,在保证安装或搁置在茶几主体上电子产品安全的同时也能消除茶几主体附近的人的安全隐患。

(2)本发明通过在茶几主体上设电磁炉,使本发明有效实现了煮茶的功能,同时,设液晶触摸控制屏、电磁炉和正反转电机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操作者通过液晶触摸控制屏进行交互向微处理器发出指令,微处理器根据指令控制电磁炉和正反转电机运行,使用十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3)本发明通过在支柱底部设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移动基座设液压千斤顶、支撑杆、负压吸盘和导向柱,液压千斤顶的举物壁上下移动,驱动支撑杆上下移动,支撑杆带动负压吸盘触地以支撑茶几主体,从而使茶几主体固定于地面上,或者带动负压吸盘离地以使万向轮触地以支撑茶几主体,从而使茶几主体可以自由移动,使用十分方便;当负压吸盘触地支撑茶几主体时,在茶几主体的重压下负压吸盘中吸附碗内腔的空气被挤压出,从而使吸附碗的内腔产生负压牢牢吸附在地面上,在多个吸附碗的作用下,茶几主体将被牢固地吸附在地面上,从而使本发明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不会产生较大的移动或震动,能有效保证安装或搁置在茶几主体上的电子产品的安全,同时也能消除茶几主体附近的人的安全隐患。

(4)本发明支撑杆两端顶面设导向柱,同时在移动基座地面设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槽,如此对支撑杆的移动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使液压吸盘在千斤顶的驱动下能够始终较为精准地吸附到指定位置,有效地避免了吸盘在移动过程中因偏载力发生位移从而出现茶几主体固定不稳的缺陷。

(5)本发明设计在移动装置的固定板顶部开设与支柱底部相匹配的安装槽,在安装槽内通过夹持板将支柱固定在安装槽内,夹持板通过设正反电机的丝杠控制运行,正反电机由微处理器控制运行,使移动装置和茶几主体连接拆装十分方便,连接牢固,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安装及后期拆卸维护,两个夹持板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一层橡胶缓冲保护层,当正反转电机运行使两个夹持板运行以夹紧支柱时,橡胶缓冲保护层的弹性性能能使夹持板和支柱接触时产生有效缓冲,进而对夹持板和支柱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夹持板和支柱产生瞬时刚性接触出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器件连接框图。

图4为本发明负压吸盘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台面、2-支柱、3-安放柜、4-橡胶缓冲保护层、5-微处理器、6-液晶触摸控制屏、7-电磁炉、8-吸附碗、9-固定件、10-移动基座、11-导向柱、12-液压千斤顶、13-支撑杆、14-负压吸盘、15-安装槽、16-夹持板、17-丝杠、18-正反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负压吸盘防侧翻的茶几,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煮茶,功能齐全,空间占用率低,移动方便,固定地面时能稳固地吸附于地面上,在保证安装或搁置在茶几主体上电子产品安全的同时也能消除茶几主体附近的人的安全隐患。本发明包括主要由台面1和固定于所述台面1两端底部的一对支柱2构成的茶几主体,位于所述茶几主体内的安放柜3,安装于所述安放柜3内的微处理器5,嵌设于所述台面1顶部的液晶触摸控制屏6和电磁炉7;所述安放柜3固定于一个所述支柱2的内侧面,并且其顶面与所述台面1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微处理器5分别与所述液晶触摸控制屏6和所述电磁炉7电连接。

本发明通过在茶几主体上设电磁炉,使本发明有效实现了煮茶的功能,同时,设液晶触摸控制屏、电磁炉和正反转电机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操作者通过液晶触摸控制屏进行交互向微处理器发出指令,微处理器根据指令控制电磁炉和正反转电机运行,使用十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每个所述支柱2底部均设有一个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基座10,设于所述移动基座10底部中间的液压千斤顶12,连接于所述液压千斤顶12的举物壁上的支撑杆13,等距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3底部的若干个负压吸盘14,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杆13两端顶面的导向柱11;所述移动基座10的底部与两个所述导向柱11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导向柱11相匹配的导向槽,两根所述导向柱11分别穿设在相对应的导向槽内。

本发明通过在支柱底部设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移动基座设液压千斤顶、支撑杆、负压吸盘和导向柱,液压千斤顶的举物壁上下移动,驱动支撑杆上下移动,支撑杆带动负压吸盘触地以支撑茶几主体,从而使茶几主体固定于地面上,或者带动负压吸盘离地以使万向轮触地以支撑茶几主体,从而使茶几主体可以自由移动,使用十分方便;当负压吸盘触地支撑茶几主体时,在茶几主体的重压下负压吸盘中吸附碗内腔的空气被挤压出,从而使吸附碗的内腔产生负压牢牢吸附在地面上,在多个吸附碗的作用下,茶几主体将被牢固地吸附在地面上,从而使本发明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不会产生较大的移动或震动,能有效保证安装或搁置在茶几主体上的电子产品的安全,同时也能消除茶几主体附近的人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所述负压吸盘14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3底部的圆柱形固定件9和与所述固定件9底部固为一体结构、在重压下内腔产生负压进行吸附的吸附碗8;所述固定板10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支柱2底部相匹配的安装槽15,并且在所述安装槽15内两端各设有一个夹持板16,两个所述夹持板16通过纵向设于所述安装槽15底部的丝杠17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0一端设有与所述丝杠17连接并且同时还与所述微处理器5电连接的正反转电机18,所述微处理器5为intelxeone5-2686v3处理器。

本发明支撑杆两端顶面设导向柱,同时在移动基座地面设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槽,如此对支撑杆的移动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使液压吸盘在千斤顶的驱动下能够始终较为精准地吸附到指定位置,有效地避免了吸盘在移动过程中因偏载力发生位移从而出现茶几主体固定不稳的缺陷。

本发明设计在移动装置的固定板顶部开设与支柱底部相匹配的安装槽,在安装槽内通过夹持板将支柱固定在安装槽内,夹持板通过设正反电机的丝杠控制运行,正反电机由微处理器控制运行,使移动装置和茶几主体连接拆装十分方便,连接牢固,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安装及后期拆卸维护,两个夹持板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一层橡胶缓冲保护层,当正反转电机运行使两个夹持板运行以夹紧支柱时,橡胶缓冲保护层的弹性性能能使夹持板和支柱接触时产生有效缓冲,进而对夹持板和支柱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夹持板和支柱产生瞬时刚性接触出现损坏

本发明所述电磁炉7和所述液晶触摸控制屏6的上表面均与所述台面1的上表面齐平,两个所述夹持板16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层橡胶缓冲保护层4。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