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4888发布日期:2020-02-11 13:0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智能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尤其是智能扫地机。



背景技术:

清洁扫地设备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家庭助手,现常见的一般有可以智能行驶进行清洁的吸尘器,也有人工操作的电动拖把等等,以常见的吸尘器为例,其通过传感装置获取周边环境信息,控制装置根据获得的环境信息进行路径的规划以实现导向、驱动操作,由于现有吸尘器一般都只具备吸尘功能,用户还是需要自行清扫或是拖地。又如常见电动拖把,其无法自动行驶,需要用户手持操作,且也只能实现单一的拖地功能。综上,现有的清洁扫地设备功能较单一,有改进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清洁扫地设备,其具备多种清洁功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智能清洁器,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安装有行进组件以实现智能行驶,所述智能扫地机还包括,

清扫组件,包括清扫驱动件、清扫刷,所述清扫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中;所述清扫刷外露安装于外壳底部,其与所述清扫驱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其由清扫驱动件驱使水平旋转以进行清扫;

吸尘组件,包括均安装于外壳中的灰尘箱、负压驱动件,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与所述灰尘箱连通的入尘口,所述入尘口位置与所述清扫刷对应;所述负压驱动件与所述灰尘箱对接,用以产生负压将尘屑经由入尘口吸入所述灰尘箱;

拖地组件,包括清洁盘、拖地驱动件,所述拖地驱动件安装于外壳中;所述清洁盘外露于所述外壳底部,其与所述拖地驱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其由拖地驱动件驱使旋转以进行拖地清洁。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所述行进组件包括导向轮、行驶轮以及传感装置;其中,所述导向轮安装于外壳底部前端,两个所述行驶轮安装于外壳中部两侧,两个所述行驶轮具有各自对应的行驶驱动件用以实现行驶转向的配合,且各所述行驶轮上均安装有缓冲弹性件,所述传感装置安装于外壳前端侧壁面。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所述外壳底部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清扫刷,所述入尘口处于两清扫刷之间且靠后,所述入尘口后方设有挡板以围挡尘屑以便将其吸入灰尘箱。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所述外壳顶盖下凹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吸尘箱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开设有介于所述入尘口与灰尘箱进口端之间的对接口。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所述入尘口延伸至外壳内,入尘口由下至上向外壳后端倾斜,且入尘口的端面由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容纳槽、吸尘箱两者的前端均设有与所述入尘口端面对应的斜面,所述对接口、以及入尘箱的进口端均开设于相应斜面上;所述吸尘驱动件安装于吸尘箱的后端。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所述外壳后端横向并排安装有两个所述清洁盘;所述拖地驱动件为齿轮箱,齿轮箱中具有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的输出端分别与一所述清洁盘传动连接,以控制两个清洁盘异向旋转。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所述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分别啮合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齿轮的两侧,且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两者的齿轮个数相差n个,n为单数。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所述两个清洁盘相互镜像且均为倾斜安装,以使其与清洁面形成倾斜角度。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各所述清洁盘圆心位置设有向下凸起的支撑柱。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所述清洁盘包括卡盘、储水箱;其中,所述卡盘与相应齿轮组的输出端组装,所述储水箱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卡盘下方,所述储水箱的底面可拆卸的安装有清洁布,储水箱上设有补水孔、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内设有用于将水引流至清洁布的渗水件。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改进后的清洁器通过行进组件实现行驶路径的自动规划,且将清扫组件、吸尘组件以及拖地组件多种清洁功能集于一体,极大的减少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灰尘箱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底部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后端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齿轮箱箱体爆炸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齿轮箱箱体爆炸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齿轮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清洁盘爆炸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清洁盘爆炸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同轴齿轮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外壳;101、顶盖;1011、封盖;2、清扫刷;3、清洁盘;301、卡盘;3010、传动套;3011、卡板;302、储水箱;3021、补水孔;3022、卡槽;303、出水孔;3031、渗水件;4、容纳槽;40、斜面;41、对接口;5、灰尘箱;6、导向轮;7、驱动轮;8、入尘口;80、挡板;9、齿轮箱;901、上盖;9010、第一平衡环;902、下盖;903、通孔;904、套接腔;905、电机;9051、第一伞齿轮;9052、第二伞齿轮;906、第一齿轮组;907、第二齿轮组;908、传动轴;909、第二平衡环;910、同轴齿轮;10、传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现行的吸尘器一般具有壳体,壳体上安装行进组件,行进组件包括控制装置、传感装置、导向组件以及行驶组件,传感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以反馈周边环境信息,控制装置与导向组件、行驶组件连接,根据周边环境信息规划导向组件、行驶组件的行驶路径,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吸尘操作。而在吸尘之前一般需要用户将稍大颗粒的尘屑清扫掉,吸尘之后还需进行拖地才能完成整个清洁流程。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清洁器,如附图1-12所示,多功能智能清洁器,具有外壳1,外壳1安装有行进组件以实现智能行驶,其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轮6、导向驱动、行驶轮以及行驶驱动,导向轮6优选安装在外壳1底部前端,两个行驶轮安装于外壳1中部两侧,而相应的导向驱动、行驶驱动在安装在外壳1内,一般采用马达。

导向轮6处于前端的中间位置,一般采用万向轮,便于引导整个扫地机的行驶方向,也能有效的保证平衡,驱动轮7作为整个扫地机行驶的主要动力来源,分布在机身的两侧,稳定的推动设备行驶。优选地,两个所述行驶轮具有各自对应的行驶驱动件用以实现行驶转向的配合,即两个行驶轮分别具有一个马达,在换向时其中一个马达接收到控制装置的指令使行驶轮慢行、停止或者倒退,另一个行驶轮则相对快速或持续前行,由此实现行进方向的转换。进一步,驱动轮7安装缓冲弹性件,如采用弹簧安装在驱动轮7支架下方和外壳1底壁之间,弹簧可压缩便于爬坡,也能在外力冲击时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传感装置10可以采用多个光电传感器,安装在外壳1内前端的侧壁面上,相应的外壳1前端侧壁面采用红外光罩以便传感器的正常运作。在行进过程中前端的传感器可以尽早的获知前行的环境信息,便于控制装置及时作出合理的路径规划。

智能扫地机还包括:

清扫组件,包括清扫驱动件、清扫刷2,所述清扫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外壳1中;所述清扫刷2外露安装于外壳1底部,其与所述清扫驱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其由清扫驱动件驱使水平旋转以进行清扫。清扫组件在清扫驱动件的控制下贴合地面水平旋转,从而实现尘屑的清扫动作,清扫刷2优选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外壳1底部前端两侧,具体工作过程中两个清扫刷2旋转方向相异,以俯视角度看,左侧的清扫刷2顺时针旋转,右侧的清扫刷2逆时针旋转,由此两个清扫刷2可以将地面的尘屑向内归拢。

吸尘组件,包括均安装于外壳1中的灰尘箱5、负压驱动件,所述外壳1底部设有与所述灰尘箱5连通的入尘口8,所述入尘口8位置与所述清扫刷2对应;所述负压驱动件与所述灰尘箱5对接,用以产生负压将尘屑经由入尘口8吸入所述灰尘箱5。具体的,可以采用电动机作为负压驱动件安装在灰尘箱5的后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灰尘箱5内产生空气负压,从而将清扫刷2所归拢的尘屑经由入尘口8吸入至灰尘箱5内。

当尘屑被清扫刷2归拢至入尘口8位置,会有可能部分尘屑未来得及被吸入灰尘箱5,而扫地机已经前行至入车口与该部分尘屑错开。为改善这一问题将入尘口8设置在两清扫刷2之间且靠后,入尘口8后方设有挡板80以围挡尘屑以便将其吸入灰尘箱5。在扫地机持续前行的状态中,挡板80能顺势推动被归拢的尘屑,使尘屑保持在入尘口8的位置,直至被吸入灰尘箱5。

拖地组件,包括清洁盘3、拖地驱动件,所述拖地驱动件安装于外壳1中;所述清洁盘3外露于所述外壳1底部,其与所述拖地驱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其由拖地驱动件驱使水平旋转以进行拖地清洁。清洁盘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横向(左右方向)并排安装在外壳1后端,在经过清扫、吸尘之后,由清洁盘3贴合地面旋转完成拖地操作。至此,单个扫地机完成了清扫、吸尘以及拖地三部操作,有效的节约了人力资源。

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顶盖101下凹形成有容纳槽4,所述吸尘箱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容纳槽4内;所述容纳槽4开设有介于所述入尘口8与灰尘箱5进口端之间的对接口41。灰尘箱5经常需要拆卸以便处理掉堆积的尘屑,为了方便这一操作,通过外壳1顶盖101下凹的方式来进行灰尘箱5的安装,相较于将灰尘箱5安装在外壳1内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灰尘箱5处于一个相对外露的位置,操作更加简化。

具体的安装方式:例如将灰尘箱5与容纳槽4利用卡扣结构连接;又如,借助其他连接件,如螺丝等将灰尘箱5可拆卸的固定在容纳槽4内。以上安装方式均可,本案优选直接将灰尘箱5落入容纳槽4,两者之间并不设置其他的连接结构,拆装更加简便快捷。优选的,可在容纳槽4上设置一个封盖1011,封盖1011可以采用转动开合的方式,其与外壳1顶盖101平齐,既能加强对灰尘箱5位置的限定,也能对灰尘箱5形成保护,还有利于保持外壳1外观的整体协调。

一些实施例中,入尘口8延伸至外壳1内,入尘口8由下至上向外壳1后端倾斜,且入尘口8的端面由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容纳槽4、吸尘箱两者的前端均设有与所述入尘口8端面对应的斜面40,所述对接口41、以及入尘箱的进口端均开设于相应斜面上;所述吸尘驱动件安装于吸尘箱的后端。吸尘驱动件产生往后的吸力,入尘口8向后倾斜则刚好与吸力的方向吻合,容纳槽4、吸尘箱设置相应的斜面既能与入尘口8实现配合,也减少了结构上对尘屑进入途径的阻挡,有利尘屑快速又畅通的进入至灰尘箱5内。

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后端横向(左右方向)并排安装有两个所述清洁盘3,拖地驱动件采用齿轮箱9,齿轮箱9中具有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组906、第二齿轮组907,所述第一齿轮组906、第二齿轮组907的输出端分别与一所述清洁盘3传动连接,以控制两个清洁盘3异向旋转。以俯视角度观察,优选地,左侧的清洁盘3顺时针旋转,右侧的清洁盘3逆时针旋转,两个清洁盘3异向旋转有利于扫地机行进的稳定。

优选地,两个清洁盘3相互镜像且均为倾斜安装,以使其与清洁面形成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一般在30度以内。从附图4中可以看出,两个清洁盘3外侧向下倾斜,清洁盘3在旋转的过程中其低位(外侧)持续与底面接触进行清洁,并且清洁盘3的倾斜旋转能将其低位与地面的摩擦力转换成一种助推力,帮助扫地机行进。进一步的,清洁盘3圆心位置设有向下凸起的支撑柱。支撑柱的设置使得清洁盘3与地面形成两个接触点,改善倾斜清洁盘3低位与地面接触时的打滑现象。

为实现两个清洁盘3的异向旋转,本案优选采用以下方式,第一齿轮组906、第二齿轮组907分别啮合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齿轮的两侧,且第一齿轮组906、第二齿轮组907两者的齿轮个数相差n个,n为单数。两齿轮组啮合在同一齿轮的两侧,其齿轮数相差单个,那么两齿轮组末端的齿轮旋转方式势必相异,正如附图9所示的第一齿轮组的齿轮数比第二齿轮组多一个。

具体的,本案齿轮箱9的箱体包括上下组装固定的上盖901、下盖902,箱体内形成腔体以安装两齿轮组,而箱体的中间部分凹入,且在凹入的端面处形成一个套接腔904,该套接腔904套合安装一电机905。由此可以简化箱体结构,也便于电机905的组装。

电机905的输出轴水平延伸至箱内的腔体中,在腔体内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伞齿轮9051,而第一伞齿轮9051安装有与之啮合的、水平放置的第二伞齿轮9052,以此形成直角传动关系,将电机在纵向平面的旋转转换成水平面的旋转。第二伞齿轮9052具有与之同轴的小圆柱齿轮(即驱动电机输出齿轮),两齿轮组分别啮合在该小圆柱齿轮的两侧,齿轮组优选采用具有大圆柱齿轮、小圆柱齿轮构成的同轴齿轮910,此结构的同轴齿轮910在啮合传动的同时还能上下错位,可以减小齿轮组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小设备结构。

在带动清洁盘3旋转的过程中,齿轮受到离心力作用在纵向产生波动,会影响清洁盘3与地面的贴合。可在牙箱上盖901设置往下延伸出的第一平衡环9010,在与齿轮组末端啮合的输出轮上设置第二平衡环909,第一平衡环9010与输出轮之间存在等高间隙,第二平衡环909与上盖901之间存在等高间隙,两条间隙的设置不会干涉输出轮的旋转,而当齿轮上下波动时,平衡环会与相应的结构接触阻止波动的进一步增大,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输出轮下方设置一条穿过牙箱下盖902通孔903的传动轴908,该传动轴908一般为多边形,清洁盘3通过相应的传动套3010与传动轴908配合,而清洁盘3的倾斜安装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将传动套3010、传动轴908的对接面制作成倾斜的,也可以将清洁盘3与传动套3010的连接处设置成倾斜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清洁盘3包括卡盘301、储水箱302;其中,所述卡盘301上设置传动套3010与输出轮的传动轴908配合,储水箱302可拆卸的安装于卡盘301下方。如,在卡盘301下方设置卡板3011,储水箱302上设置可与卡板3011组装的卡槽3022,通过卡板3011、卡槽3022使两者卡扣配合,拆卸时稍加用力将储水箱302掰下即可,以便进行补水操作。

储水箱302的底面可拆卸的安装有清洁布,如采用魔术贴的方式安装清洁布,以便随时更换。储水箱302上设有补水孔3021、出水孔303,补水孔3021一般设置在储水箱302的顶面,而出水孔303一般设置在储水箱302的底部,在出水孔303内设有用于将水引流至清洁布的渗水件3031。渗透式的流水方式能将水持续引流至清洁布上,避免了单一水孔结构无法控制水流速度的缺点,使清洁布保持在较为均衡的含水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