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打扫建筑施工地面的扫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3548发布日期:2019-01-28 13:15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打扫建筑施工地面的扫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扫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打扫建筑施工地面的扫把。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地的施工环境一般都比较脏乱差,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施工设备工作过后,大型施工设备附近的地面上会有大量施工时产生的垃圾。比如,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完混凝土后,混凝土搅拌机附近的地面上会掉落很多混凝土原料,而混凝土搅拌机搅拌完毕后,特别是在工人下班时,需要将混凝土搅拌机附近的地面清理干净;对于混凝土搅拌机附近的地面上比较大的混凝土原料颗粒可以用铁铲将其清理干净,但是较小的混凝土原料颗粒还是需要用扫把打扫干净的。对于传统的扫把来说,其在清扫地面时,往往会清扫住一些不容易清扫的较重混凝土原料颗粒,这时候人们往往会把扫把尽量放平一些,用扫把头部来推动这些较重混凝土原料颗粒,从而达到快速打扫干净混凝土搅拌机附近地面的目的。但是,频繁把扫把尽量放平且用扫把头部来推动不容易清扫的较重垃圾过程中,扫把上的刷毛很容易被使用坏且还出现很杂乱的不规则形态的刷毛,甚至出现扫把完全被损坏而无法使用的情况。相比较于平整的扫把刷毛,被损坏且还很杂乱的不规则形态的刷毛会影响扫把打扫的效率。为了避免人们用扫把头部来推动不容易清扫的较重垃圾所造成对刷毛的损坏,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可以保护刷毛,同时还能用扫把头部来推动不容易清扫的较重垃的新型扫把。

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打扫建筑施工地面的扫把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打扫建筑施工地面的扫把,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用于打扫建筑施工地面的扫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杆、u型安装板、固定安装于u型安装板中的刷毛板、调节机构、刷毛、安装在推拉板中间位置的调节杆、外圆面上安装有限位条的转环、第一滑动板、总固定板、y型弹性板,其中空心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u型安装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处;空心杆中的外圆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一端处开有贯通的第一弧形切口,另一端处开有贯通的第二弧形切口;第一弧形切口位于第二弧形切口上侧;调节杆远离推拉板的一端处的外圆面上开有环槽;转环通过旋转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环槽中;推拉板滑动于u型安装板中;调节杆远离推拉板的一端滑通过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空心杆中;限位条分别与第一空心杆上的第二滑槽、第一弧形切口、第二弧形切口相滑动配合;刷毛板上沿刷毛板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开有多个贯通的机构槽;刷毛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刷毛;推拉板远离调节杆的板面沿推拉板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安装有多个第一滑动板;每一个第一滑动板远离推拉板的一端安装有总固定板,总固定板远离第一滑动板的表面上具有两个对称地的第一固定板,y型弹性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每一个机构槽中安装有一个调节机构;每一个第一滑动板与相应的调节机构相配合;每一个y型弹性板与相应的调节机构相配合。

上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滑动板、u型固定板、限位板、推块、滑动块、收纳块、长导槽、支板、矩形切口、第一滑槽、收纳槽、底板、侧板、矩形通槽、收纳口、滑动槽、第一板簧、斜面,其中u型固定板固定安装在上述机构槽中;u型固定板由底板和两个侧板构成;u型固定板的底板上开有贯通的矩型通槽,矩型通槽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收纳口;两个限位板对称地安装在u型固定板的两个侧板上,两个限位板位于两个侧板之间,限位板位于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处。

第二滑动板的一端处具有两个支板;第二滑动板中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中端上侧的两个侧槽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长导槽,且长导槽的一端与相应的支板下表面齐平;两个收纳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滑槽远离支板的一端上;每一个收纳块上开有收纳槽;第二滑动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u型固定板中,第二滑动板远离支板的一端穿过第二滑动板的矩形通槽,第二滑动板上的两个支板与u型固定板上的两个侧板的内侧面相滑动配合;两个收纳块分别与u型固定板上的两个收纳口相配合;第二滑动板上的两个支板与两个限位板相限位配合。

当收纳块完全进入到收纳口中,且收纳块位于收纳口的底部时,收纳块与收纳口的进口端之间存在间距。

上述第一滑动板中间下侧的两侧对称开有两个滑动槽;每一个滑动槽中所安装的结构及相关结构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滑动槽:滑动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滑动槽中;两个第一板簧的一端安装在滑动槽的底槽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滑动块上;推块安装在滑动块远离滑动块的侧面上;推块远离滑动板的侧面上具有斜面。

上述第一滑动板及第一滑动板上的总固定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滑动板的第一滑槽中;上述y型弹性板与第二滑动板相配合。

上述滑动块及滑动块上的推块均滑动配合于第二滑动板上相应的长导槽中。

上述滑动块的宽度等于收纳块的宽度;上述推块的宽度等于收纳块中收纳槽的宽度;上述滑动块与相应的收纳块相配合;上述推块与相应收纳块中收纳槽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转环的外圆面直径等于调节杆的外圆面直径。这样的设计使得,限位条能经转环带动调节杆在空心杆中滑动,且转环在空心杆中的滑动不会受到干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滑动板的滑动槽槽面上涂有润滑脂。这样就能保证滑动块在相应的滑动槽中能顺畅滑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y型弹性板由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板簧为压缩弹簧;当第一板簧未被压缩时,滑动块远离第一板簧的一端穿出相应的长导槽,滑动块上的推块与u型固定板上相应的侧板相滑动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调节杆上环槽的外圆面上涂有润滑脂。这样能保证转环能在环槽中顺畅滑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刷毛由塑料材料制成。

对于刷毛的分布:u型固定板的下表面未安装有第二滑动板的地方均匀分布有刷毛,这样就能使得刷毛板的下表面上尽可多的布满了刷毛,能进一步使本发明扫把的清扫效率维持与传统扫把的清扫效率相平。

限位条分别与第一空心杆上的第二滑槽、第一弧形切口、第二弧形切口相配合的设计在于:限位条能在第二滑槽中上下滑动;当限位条位于第一弧形切口时,限位条的上下滑动被限位;当限位条位于第二弧形切口时,限位条的上下滑动被限位。

第二滑动板上的两个支板与u型固定板上的两个侧板的内侧面相滑动配合,从而第二滑动板能在u型固定板中平稳的滑动。另外,在第二滑动板在没有受到其他结构的推动时,第二滑动板上的两个支板可以通过与u型固定板的两个侧板相互摩擦配合来维持住第二滑动板不会轻易移动,避免了第二滑动板在重力作用下在u型固定板中滑动。

第二滑动板上的两个支板与两个限位板相限位配合的设计在于:第一,当支板与限位板产生接触时,支板向上的移动被限制,支板向下的移动没被限制,进而第二滑动板无法向上移动,第二滑动板可以向下移动;第二,两个限位板的设计可以防止两个支板从u型固定板中脱离,进而防止了第二滑动板从u型固定板中脱离。

两个收纳块分别与u型固定板上的两个收纳口相配合的设计在于:第一,当收纳块未进入到相应收纳口的底部时,收纳块向下的移动没有被限制,进而第二滑动板可以向下移动;第二,当收纳块进入到相应收纳口的底部时,收纳块向下的移动被限制,进而第二滑动板无法向下移动。

上述滑动块的宽度等于收纳块的宽度,这样在滑动块位于相应的长导槽中向下滑动时,滑动块能推着收纳块向下移动。上述推块的宽度等于收纳块中收纳槽的宽度,这样在滑动块被挤压到相应的滑动槽后,滑动块不再位于相应的长导槽中,而是推块位于相应的长导槽中,随着滑动块带着推块继续向下移动,推块能进入到收纳块的收纳槽中。

上述滑动块与相应的收纳块相配合的设计在于,第一,当滑动块位于相应的长导槽中上下滑动时,向下滑动的滑动块能推动相应的收纳块向下移动;第二,当滑动块没有位于相应的长导槽中时,向下滑动的滑动块不会推动相应的收纳块向下移动。上述推块与相应收纳块中收纳槽相配合的设计在于:第一,当滑动块没有位于相应的长导槽中时,滑动块上的推块位于相应的长导槽中,向下移动的滑动块可以使得滑动块上的推块进入到收纳块的收纳槽中;第二,当推块进入到相应收纳槽的底部时,推块推动收纳块向下移动,直到收纳块位于相应收纳口的底部时,收纳块无法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推块便无法继续向下移动,进而推块和滑动块无法继续向下移动。

y型弹性板与第二滑动板相配合的设计在于:第一,当y型弹性板完全位于第二滑动板中时,y型弹性板未被螺栓固定的两端与第二滑动板中第一滑槽的两侧相滑动配合,且此时y型弹性板未被螺栓固定的两端处于被挤压状态;第二,当y型弹性板未被螺栓固定的两端从第二滑动板脱离后,那么y型弹性板未被螺栓固定的两端在弹性复位作用下完全张开到自然状态,此时y型弹性板未被螺栓固定的两端距离达到最大。

相对于传统清扫建筑垃圾的扫把,本发明的扫把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扫把结构简单,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扫把不容易清扫较重建筑垃圾的问题,还具有传统扫把能把地面清扫干净的功能。

2、本发明的扫把在清扫较重建筑垃圾的过程中,y型弹性板将前面的较重建筑垃圾推动,进而刷毛不容易被较重的建筑垃圾所过度压弯,达到保护刷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扫把整体示意图。

图2是刷毛安装正视示意图。

图3是刷毛安装仰视示意图。

图4是刷毛板安装示意图。

图5是限位条与第二弧形切口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调节杆安装于空心杆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8是推拉板安装示意图。

图9是调节杆一端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限位条安装示意图。

图11是调节机构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12是u型固定板的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13是调节机构整体示意图。

图14是调节机构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局部放大(一)示意图。

图16是图14的局部放大(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第二滑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第二滑动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是u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收纳块位于收纳口的剖面示意图。

图22是总固定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3是推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24是第一板簧的安装示意图。

图25是y型弹性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6中(a)为推块与限位板相接触配合和(b)为滑动块与收纳块相接触撇和的示意图。

图27是推块滑动进入到相应收纳块的收纳槽中的原理图。

图中标号名称:1、空心杆;2、u型安装板;3、刷毛板;4、调节机构;5、刷毛;6、机构槽;7、第一弧形切口;8、第二弧形切口;9、第二滑槽;10、调节杆;12、转环;13、限位条;14、环槽;15、推拉板;17、第一滑动板;18、第二滑动板;19、u型固定板;20、限位板;21、推块;22、滑动块;23、收纳块;24、长导槽;25、支板;26、挡板;27、矩形切口;28、齿条;29、第一滑槽;30、收纳槽;31、底板;32、侧板;33、矩形通槽;34、收纳口;35、滑动槽;36、第一板簧;37、斜面;40、y型弹性板;41、总固定板;42、第一固定板;4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8、11所示,它包括空心杆1、u型安装板2、如图1、4所示,固定安装于u型安装板2中的刷毛板3、调节机构4、刷毛5、如图8所示,安装在推拉板15中间位置的调节杆10、如图10所示,外圆面上安装有限位条13的转环12、第一滑动板17、总固定板41、y型弹性板40,如图1所示,其中空心杆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u型安装板2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如图5所示,空心杆1中的外圆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9,第二滑槽9的一端处开有贯通的第一弧形切口7,另一端处开有贯通的第二弧形切口8;第一弧形切口7位于第二弧形切口8上侧;如图8、9所示,调节杆10远离推拉板15的一端处的外圆面上开有环槽14;如图6所示,转环12通过旋转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环槽14中;如图7所示,推拉板15滑动于u型安装板2中;调节杆10远离推拉板15的一端滑通过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空心杆1中;如图5所示,限位条13分别与第一空心杆1上的第二滑槽9、第一弧形切口7、第二弧形切口8相滑动配合;如图4所示,刷毛板3上沿刷毛板3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开有多个贯通的机构槽6;如图2、3所示,刷毛板3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刷毛5;如图8所示,推拉板15远离调节杆10的板面沿推拉板15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安装有多个第一滑动板17;如图22所示,每一个第一滑动板17远离推拉板15的一端安装有总固定板41,如图22、25所示,总固定板41远离第一滑动板17的表面上具有两个对称地的第一固定板42,如图25所示,y型弹性板40的一端通过螺栓43安装在两个第一固定板42之间;如图11、12所示,每一个机构槽6中安装有一个调节机构4;每一个第一滑动板17与相应的调节机构4相配合;如图14所示,每一个y型弹性板40与相应的调节机构4相配合。

如图13、15、24所示,上述调节机构4包括第二滑动板18、u型固定板19、限位板20、推块21、滑动块22、收纳块23、长导槽24、支板25、矩形切口27、第一滑槽29、收纳槽30、底板31、侧板32、矩形通槽33、收纳口34、滑动槽35、第一板簧36、斜面37,如图11、20所示,其中u型固定板19固定安装在上述机构槽6中;如图20所示,u型固定板19由底板31和两个侧板32构成;u型固定板19的底板31上开有贯通的矩型通槽,矩型通槽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收纳口34;两个限位板20对称地安装在u型固定板19的两个侧板32上,两个限位板20位于两个侧板32之间,限位板20位于侧板32远离底板31的一端处。

如图17、18所示,第二滑动板18的一端处具有两个支板25;第二滑动板18中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29;如图17、19所示,第一滑槽29的中端上侧的两个侧槽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长导槽24,且长导槽24的一端与相应的支板25下表面齐平;如图18、19所示,两个收纳块23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滑槽29远离支板25的一端上;如图19、21所示,每一个收纳块23上开有收纳槽30;如图15、21所示,第二滑动板18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u型固定板19中,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穿过第二滑动板18的矩形通槽33,第二滑动板18上的两个支板25与u型固定板19上的两个侧板32的内侧面相滑动配合;如图21所示,两个收纳块23分别与u型固定板19上的两个收纳口34相配合;如图15所示,第二滑动板18上的两个支板25与两个限位板20相限位配合。

如图21所示,当收纳块23完全进入到收纳口34中,且收纳块23位于收纳口34的底部时,收纳块23与收纳口34的进口端之间存在间距。

如图22所示,上述第一滑动板17中间下侧的两侧对称开有两个滑动槽35;每一个滑动槽35中所安装的结构及相关结构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滑动槽35:如图23、24所示,滑动块22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滑动槽35中;两个第一板簧36的一端安装在滑动槽35的底槽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滑动块22上;推块21安装在滑动块22远离滑动块22的侧面上;推块21远离滑动板的侧面上具有斜面37。

如图13、15、16所示,上述第一滑动板17及第一滑动板17上的总固定板4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滑动板18的第一滑槽29中;如图16所示,上述y型弹性板40与第二滑动板18相配合。

如图24所示,上述滑动块22及滑动块22上的推块21均滑动配合于第二滑动板18上相应的长导槽24中。

如图19、23所示,上述滑动块22的宽度等于收纳块23的宽度;上述推块21的宽度等于收纳块23中收纳槽30的宽度;如图26中的(a)和(b)所示,上述滑动块22与相应的收纳块23相配合;上述推块21与相应收纳块23中收纳槽30相配合。

如图9、10所示,上述转环12的外圆面直径等于调节杆10的外圆面直径。这样的设计使得,限位条13能经转环12带动调节杆10在空心杆1中滑动,且转环12在空心杆1中的滑动不会受到干涉。

上述第一滑动板17的滑动槽35槽面上涂有润滑脂。这样就能保证滑动块22在相应的滑动槽35中能顺畅滑动。

上述y型弹性板40由橡胶材料制成。

上述第一板簧36为压缩弹簧;如图26中(a)所示,当第一板簧36未被压缩时,滑动块22远离第一板簧36的一端穿出相应的长导槽24,滑动块22上的推块21与u型固定板19上相应的侧板32相滑动配合。

上述调节杆10上环槽14的外圆面上涂有润滑脂。这样能保证转环12能在环槽14中顺畅滑动。

上述刷毛5由塑料材料制成。

如图2、3所示,对于刷毛5的分布:u型固定板19的下表面未安装有第二滑动板18的地方均匀分布有刷毛5,这样就能使得刷毛板3的下表面上尽可多的布满了刷毛5,能进一步使本发明扫把的清扫效率维持与传统扫把的清扫效率相平。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当本发明的扫把不需要清扫较重的建筑垃圾时,本发明扫把的设定状态为:限位条13位于空心杆1的第一弧形切口7中,限位条13被限制上下移动;第二滑动板18上的支板25与相应的限位板20相接触,进而第二滑动板18向上移动被限制,向下移动被允许;如图26中(a)所示,第一板簧36未被压缩,滑动块22远离第一板簧36的一端穿出相应的长导槽24,滑动块22上的推块21与u型固定板19上相应的侧板32接触且相滑动配合,滑动块22与相应的支板25相接触;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未穿出u固定板,即第二滑动板18未穿出刷毛板3;第一滑动板17远离推拉板15的一端位于第二滑动板18中,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与第二滑动板18中第一滑槽29的两侧相滑动配合,且此时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处于被挤压状态。

当本发明的扫把需要清扫较重的建筑垃圾,同时还尽可能防止刷毛5被较重的建筑垃圾严重压弯,甚至损坏刷毛5的情况时,本发明的扫把使调节机构4及y型弹性板40的动作流程如下:使用者通过转动限位条13,将限位条13从第一弧形切口7旋转出而进入到第二滑槽9中;使用者推动限位条13向下移动,限位条13经转环12带动调节杆10向下移动,直到限位条13向下移动到第二滑槽9的底端,随后限位条13转进入到第二弧形切口8中,限位条13被第二弧形切口8限制上下移动,进而此时的转环12和调节杆10被限制上下移动。在调节杆1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调节杆10经推拉板15带动第一滑动板17向下移动,总固定板41跟随第一滑动板17运动,从而第一滑动板17使得相应的调节机构4和y型弹性板40动作。

对于调节机构4的动作:如图26中(b)所示,第一滑动板17带动滑动块22在相应的长导槽24中向下移动,推块21跟随滑动块22运动;当滑动块22向下移动碰触到收纳块23时,滑动块22便能推动收纳块23向下移动,进而收纳块23带动第二滑动板18向下移动,从而第二滑动板18上的支板25脱离与限位板20的接触,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穿出u型固定板19。在收纳块2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当收纳块23刚好完全进入到u型固定板19的收纳口34中时,推块21上的斜面37准备与收纳口34进口端的端角相挤压配合;由于收纳块23位于收纳口34的底部时,收纳块23与收纳口34的进口端之间存在间距的设定,所以在收纳块23刚好完全进入到u型固定板19的收纳口34时,收纳块23还有继续向下移动的空间,从而保证滑动块22还能继续向下推收纳块23。如图27中(a)所示,当收纳块23刚好完全进入到u型固定板19的收纳口34后,随着滑动块22继续向下移动,滑动块22继续推动收纳块23向下移动,滑动块22上推块21的斜面37与收纳口34进口端的端角产生挤压配合,那么在收纳口34进口端的端角的挤压下,推块21带动滑动块22向第一板簧36的方向移动,第一板簧36被压缩。当滑动块22向第一板簧36的方向移动一定量后,滑动块22不再位于相应的长导槽24中,推块21位于相应的长导槽24中;向下滑动的滑动块22不会推动收纳块23向下移动,推块21逐渐进入到收纳块23的收纳槽30中。如图27中(b)所示,当推块21的斜面37受到收纳口34进口端的端角的挤压完毕后,推块21远离滑动块22的侧面与收纳口34的侧面相滑动配合;随着滑动块22继续带动推块21向下移动,推块21的斜面37会受到收纳块23中收纳槽30进口端的端角挤压,推块21继续向第一板簧36的方向移动,直到推块21的斜面37不再受到收纳块23中收纳槽30进口端的端角挤压,推块21远离滑动块22的侧面与收纳块23中收纳槽30的侧槽面相滑动配合。当推块21进入到收纳槽30的底部时,推块21推动收纳块23继续向下移动,直到收纳块23位于相应收纳口34的底部时,收纳块23无法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推块21便无法继续向下移动,进而推块21和滑动块22无法继续向下移动。当收纳块23位于收纳口34的底部,推块21位于收纳块23中收纳槽30的底部时,此时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穿出u型固定板19的距离达到极限,且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到刷毛板3下表面的距离大于刷毛5的长度。

对于y型弹性板40的动作:当滑动块22从与支板25相接触的位置向下滑动到与收纳块23相碰触的位置时,第一滑动板17在第二滑动板18中相对地向下移动,总固定板41及总固定板41上所安装的结构均跟随第一滑动板17向下移动,处于被挤压状态的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向下移动到接近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端口处。在滑动块22经收纳块23带动第二滑动板18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动板17与第二滑动板18相对静止。当滑动块22上的推块21从准备进入到收纳块23的收纳槽30中,到滑动块22上的推块21进入到收纳槽30的底部;在这一阶段中,第一滑动板17在第二滑动板18中相对地向下移动,那么第一滑动板17经总固定板41、第一固定板42带动y型弹性板40从第二滑动板18中脱离出来,此时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从第二滑动板18脱离,y型弹性板40被螺栓43固定的一端依然位于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端口处。如图16所示,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在弹性复位作用下完全张开到自然状态,此时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距离达到最大。

当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穿出u型固定板19的距离达到极限,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位于第二滑动板18的外侧时,调节机构4和y型弹性板40的动作完毕;限位条13位于第二弧形切口8中。当所有的调节机构4和y型弹性板40动作完毕后,可以利用y型弹性板40来推动清扫较重的建筑垃圾,从而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刷毛5的目的。

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到刷毛板3下表面的距离大于刷毛5的长度的设计好处在于:在用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处的y型弹性板40推动清扫较重的建筑垃圾时,由于y型弹性板40的前期对较重的建筑垃圾的遮挡,所以刷毛5不容易被较重的建筑垃圾所过度压弯,进而避免了刷毛5被压弯成很杂乱的不规则形态,达到保护刷毛5的作用,间接地延长扫把的使用时长,从而也能达到避免扫把频繁更换的目的。

当本发明的扫把不需要清扫较重的建筑垃圾时,使用者使用者通过转动限位条13,将限位条13从第二弧形切口8旋转出而进入到第二滑槽9中;使用者推动限位条13向上移动,限位条13经转环12带动调节杆10向上移动,直到限位条13向上移动到第二滑槽9的顶端,随后限位条13转进入到第一弧形切口7中,限位条13被第一弧形切口7限制上下移动,进而此时的转环12和调节杆10被限制上下移动。在调节杆1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调节杆10经推拉板15带动第一滑动板17向上移动,从而第一滑动板17使得相应的调节机构4和y型弹性板40复位动作。

对于调节机构4的复位动作:第一滑动板17带动滑动块22在相应的长导槽24中向上移动,推块21跟随滑动块22运动;由于推块21位于收纳块23的收纳槽30中,且第一板簧36处于压缩状态,那么推块21与收纳槽30的侧面存在较大的压力,进而在滑动块22和推块21向上移动时,推块21通过摩擦力带动收纳块23向上移动,收纳块23带动第二滑动板18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滑动板17与第二滑动板18之间相对静止。在收纳块23带动第二滑动板18向上移动过程中,收纳块23从相应的收纳口34中脱离;随着收纳块23带动第二滑动板18继续向上移动,第二滑动板18上的支板25会与限位板20产生限位接触,进而第二滑动板18不会继续向上滑动;在第一滑动板17带动滑动块22和推块21继续向上移动的情况下,推块21从收纳块23的收纳槽30中脱离,第一滑动板17相对于第二滑动板18向上移动,此时在第一板簧36的复位作用下,滑动块22和推块21向远离第一板簧36的方向移动复位,滑动块22上的推块21再次与u型板上的相应侧板32产生滑动配合;当滑动块22在相应的长导槽24中向上移动到与限位板20相接触时,滑动块22无法向上移动,进而第一滑动板17停止向上移动。

对于y型弹性板40的复位动作:在收纳块23从收纳口34中开始脱离,到第二滑动板18上的支板25与限位板20相接触时的过程中,第一滑动板17与第二滑动板18相对静止,那么y型弹性板40与第二滑动板18相对静止。在第二滑动板18上的支板25与限位板20相接触时,第二滑动板18远离支板25的一端刚好位于u型固定板19的矩形通槽33,如图16所示,此时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还位于第二滑动板18的外侧,且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接近u型固定板19的下表面。当推块21从收纳块23中的收纳槽30中脱离,到滑动块22与限位板20相接触时,在这一阶段中,第一滑动板17在第二滑动板18中向上移动复位,总固定板41及总固定板41上所安装的结构均跟随第一滑动板17向上移动复位,y型弹性板40向上移动复位进入到第二滑动板18中;在y型弹性板40完全进入到第二滑动板18中的过程中,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被逐渐挤压被第二滑动板18中;当y型弹性板40完全位于第二滑动板18中时,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与第二滑动板18中第一滑槽29的两侧相滑动配合,且此时y型弹性板40未被螺栓43固定的两端处于被挤压状态。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在调节杆被向下推时,推拉板带动第一滑动板向下移动,进而调节机构和y型弹性板动作;在调节机构动作完毕后,第二滑动板远离支板的一端到刷毛板下表面的距离大于刷毛的长度,这样刷毛不容易被较重的建筑垃圾所过度压弯,达到保护刷毛的作用;在y型弹性板完毕后,y型弹性板位于第二滑动板的外侧,这样便能利用y型弹性板来推动清扫较重的建筑垃圾,从而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刷毛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