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物料发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6542发布日期:2019-06-11 21:4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料自动分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物料发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化工等行业都有将各种物料按照一定数量比列进行搭配的需求,而且这种搭配要求非常精确,普通设备难以完成如此精细的工作,所以目前通常是以人工为主。以医疗行业为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存在一种客观而迫切的需求,如何为个人、家庭或者一定规模病人群体提供自动药物摆放服务,使人们从琐碎的摆药工作中解放出来,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与健康保障。目前有面向家庭使用的摆药机,能够基本满足一个家庭的摆药需求,但是摆药机提取单粒药物的过程也不总是顺利的,药仓将空时或取得不完整药粒等等因素都会延长摆药时间。而对于家庭的应用场景,由于家中成员并不太多,家庭摆药机又采取预先摆药策略,因此留给摆药机工作的时间相当长,上述局限并不会体现出来。然而在面向门诊西药房的实际情况时这种摆药机则完全无法应对,门诊用药具有以下特点:

1、门诊用药人把药带回家保存服用—包装要求高;

2、等待取药的时间有限—摆药工作量大且可用时间短;

3、门诊用药人员的规模大,而用药数量和种类变化比较大—机器负荷不稳定。

以上三点和家庭应用的条件完全不同,对摆药机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摆药机都无法胜任这一工作。同理,在化工等其他行业同样也缺少这种能够高效、准确完成各种物料按照配比要求进行自动搭配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物料发放装置,能够高效、准确完成各种原料按比例搭配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地,该颗粒物料发放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物料单份输出机构、物料收集单元和传输机构,多个所述物料单份输出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所述物料单份输出机构上设有物料储仓,传输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下部,所述物料单份输出机构与所述传输机构之间设有多根竖向设置的物料输送管,在所述物料输送管内设有物料排队机构,所述物料排队机构根据物料进入所述物料输送管内的顺序对物料进行排队并使物料依次从物料输送管的下端输出至物料收集单元内,所述物料收集单元连接所述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带动所述物料收集单元在各物料输送管的下侧循环移动。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机柜以及设置在机柜内的支撑架体,所述机柜的前侧设有柜门,所述支撑架体上设有多层物料单份输出机构,所述物料单份输出机构通过第一伸缩导轨与支撑架体连接;

在所述物料储仓上侧还设有物料缓存仓,所述物料缓存仓通过第二伸缩导轨与所述支撑架体连接,所述物料缓存仓的下端设有物料排放阀,所述物料缓存仓内的物料经过物料排放阀进入物料储仓内。

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垂直柱和固定在垂直柱一侧或两侧的横臂,两个所述的第一伸缩导轨固定在垂直柱一侧的横臂上,在两个所述第一伸缩导轨上设有一个水平面板,在水平面板上固定有一个所述物料单份输出机构,所述水平面板的中部设有一排下料孔,所述物料单份输出机构将一份物料由下料孔送入相应的物料输送管内。

所述物料排队机构包括存储管体和隔离球,所述存储管体的上部设有隔离球入口和颗粒物料入口,所述隔离球入口连接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部的隔离球存储机构,所述存储管体的下端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为非竖直状,所述出料管的下部侧壁上开设有颗粒物料排料孔,所述出料管的下端口为隔离球出口。

所述隔离球出口连接隔离球收集管,在出料管上侧的存储管体上设有隔离球固定机构,颗粒物料通过所述隔离球固定机构后由颗粒物料排料孔向下排出。

每个所述物料输送管内设有多个存储管体,所述物料输送管上设有多个输入支管,一个输入支管内设有两个存储管体的颗粒物料入口,在所述输入支管内设有一个摆动设置的分流挡板。

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导轨和牵引机构,所述物料收集单元设置在导轨上侧,牵引机构连接并带动物料收集单元沿导轨移动,在导轨的侧部设有物料归集管,所述导轨的侧部还设有与物料归集管相对应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使物料收集单元翻转后将物料收集单元内的物料送入物料归集管内。

所述导轨由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轨道板构成,两个轨道板之间构成轨道槽;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皮带、牵引栓和牵引滑块,牵引皮带设置在轨道板下侧,所述牵引栓下端与牵引皮带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栓上端穿过轨道槽后连接牵引滑块,所述牵引滑块滑动设置在导轨上侧,物料收集单元设置在牵引滑块上侧。

所述物料收集单元靠近物料归集管的一侧与牵引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物料收集单元与牵引滑块之间还设有使物料收集单元回转至牵引滑块上的复位机构。

所述物料收集单元为料杯,在所述料杯内设有向斜下方拍摄物料的摄像机,在所述料杯上设有rfid标签。

所述颗粒物料发放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下端设有物料收集单元出口,相邻两个支撑机构的物料收集单元出口通过传送机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物料单份输出机构将物料分类逐粒送入物料输送管,物料排队机构根据物料进入物料输送管内的顺序对物料进行排队,不需要临时利用物料单份输出机构提取物料进行比例搭配,而且预先将物料存放在物料排队机构内,甚至可以根据常用物料的配比进行预先的搭配,这样就可以把物料单份输出机构的物料量化过程(一份或一粒)和后期多种物料的配方过程隔离开来,从而可以让速度比较缓慢的物料提取过程全天不间断地进行,而配方所需的单份物料可从物料排队机构中足量获得,这样使配方过程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高强度地进行,缩短等待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机柜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料单份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具备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料缓存仓与物料单份输出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料排队机构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料排队机构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料输送管与存储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输机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中:1、机柜2、柜门3、小门板4、物料单份输出机构5、支撑架体6、隔离球收集箱7、物料归集管8、隔离球添加箱9、传输机构10、料杯11、第一伸缩导轨12、水平面板13、物料缓存仓14、第二伸缩导轨15、物料输送管16、输入支管17、y形管18、j形管19、注球支管20、投料支管21、进球阻拦针22、压力调节孔23、第一出球阻拦针24、第二出球阻拦针25、出料管26、隔离球27、分流挡板28、隔离球收集管29、排药漏斗30、传送机构4-1、上部药仓4-2、下部药仓4-3、取药窗口4-4、取药滑轨4-5、负压吸头4-6、摄像头5-1、垂直柱5-2、横臂9-1、电机9-2、轨道板9-3、轨道槽9-4、牵引皮带9-5、倾倒口9-6、扇形板9-7、牵引栓9-8、牵引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内、外”、“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参见图1~3,该颗粒物料发放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物料单份输出机构4、物料收集单元和传输机构9,多个物料单份输出机构4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物料单份输出机构4上设有物料储仓,传输机构9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下部,物料单份输出机构4与传输机构9之间设有多根竖向设置的物料输送管15,本实施例中的物料输送管15又称为歧管,在物料输送管15内设有物料排队机构,物料排队机构根据物料进入物料输送管15内的顺序对物料进行排队并使物料依次从物料输送管15的下端输出至物料收集单元内,物料收集单元连接传输机构9,传输机构9带动物料收集单元在各物料输送管15的下侧循环移动。物料收集单元采用料杯10。

下面以物料为药品为例进行说明,病房用摆药阵列是一套机器的有机结合,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台中央控制微型计算机、一台网络交换机、若干组颗粒物料发放装置、包装机以及机柜1连接需用的线缆和管路。包装机用于将摆放好的药物进行包装。机柜1内装入物料单份输出机构4,本实施例中的物料单份输出机构4为摆药模组,摆药模组可以输出一处方或处方子集中几粒药的合剂,此为一份,对应的物料排队机构也同步存储一处方或处方子集中几粒药的合剂,摆药模组和物料排队机构也可以仅输出、存储一粒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载体,也是各个设备的上位管理器,设备管理者利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对摆药阵列发布全权指令;计算机也担负着内网服务器的功能,它可以运营一个信息平台,授权的用户通过便携智能设备也可以轻松访问信息系统。各机柜1与计算机间通过以太网联结。

本实施例介绍颗粒物料发放装置的主要结构、运行原理以及控制方式。上述的支撑机构包括机柜1以及设置在机柜1内的支撑架体5,机柜1的前侧设有柜门2,机柜1总体为双开门立柜形式,其正面带有观察窗的柜门2不是全高的,柜门2开放了机柜1内需要添加药品和经常维护的摆药模组空间。机柜1的正面比侧面宽,机柜1高度由计划盛容摆药模组的层数确定,有量化的几档,机柜1侧面最上部各有一小门板3,翻开小门板3则暴露了摆药模组空间以上的部分。在机柜1的底面开有四个孔洞,为倾倒井口,用来向后续包装设备垂直落放完成配方的药粒。机柜1所需的各条动力源气体管路以及通信、电源线缆均由机柜1背面进入机柜1内。机柜1的控制计算机机箱布置在机柜1顶上,机箱中还有机柜1内各个动作器的继电器与功放器件阵列,它们的散热通风由独立外循环路径承担,也即电子系统与药品空间完全隔离。

机柜1为框架结构,其底面四角有支撑立柱,机柜1底部有高于底面的内腔底盘。机柜1底面装有脚使机柜1底盘离开地面一定高度,此高出的空间是抽屉式的隔离球收集箱6的插入位置。一圈固定的挡板组成了机柜1立面的下框,顶板四周亦向下延出立面上框,在框及立柱包围的立面以柜门2和气密性面板覆盖,面板以压力锁扣固定,便于维修人员开启。

机柜1内分三个主要空间,即摆药模组阵列空间、药粒归集线空间和隔离球储存空间。摆药模组阵列空间居中,体积也最大,药粒归集线位于摆药模组空间正下方,隔离球储存空间位于摆药模组空间正上方。有内壁隔板将上部两空间分开,留有若干孔洞通过管路,隔离球储存空间内有左右两部分,互为备份,隔离球添加箱8从机柜1左右装载,前后排列。摆药模组阵列和药粒归集线之间没有分隔,药粒归集线占据着机柜1底盘的大部分空间,包围着摆药模组托架的根基。而摆药模组托架树状向上布满绝大部分的垂直空间,托架层叠分出几个等距的水平面,摆药模组的阵列就坐落在这些平面上。具体到本实施例,药粒归集线空间内的料杯10则为盛放药品的药杯,在料杯10上设有rfid标签。

隔离球添加箱8是一种在上翻盖箱体底部加一闸板而得到的存放隔离球的箱子,其工作时须被放入隔离球储存空间中对应的安插位,隔离球添加箱8的壁上开设有与柜体相对应的对位孔。闸板由双重机械开关控制,双重机械开关之一是手动开闭阀,第二重机械开关则是安插箱体上的电控顶杆,两者同时工作时箱底闸板开启。盛放不同直径隔离球的添加箱,其壁上的对位孔开在不同的高度,在隔离球添加箱8不慎错装时不能被安插入位。

支撑架体5包括垂直柱5-1和固定在垂直柱5-1一侧或两侧的横臂5-2,呈丰字形,每层高度一定,而层数可根据设计容量确定。除了采用必要的结构对各垂直柱5-1间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加强,以防扭曲变形,还需要一条立板来阻止横臂5-2摆动,同时承托歧管。立板具有足够的长度来和一层横臂5-2中的一侧所有延出端紧密连接,每层每侧横臂5-2都配装一条立板。立板实质上是一条角铁,其水平面仅为应力结构,立面上前后等距地开有矩形洞,洞的位置和工作位置的摆药模组托架面板上的圆洞位置对应,矩形尺寸容许歧管从矩形中穿过。

参见图4,本实施例对摆药模组进行简单介绍,该摆药模组可以采用本申请人所研发的申请号为201610282260.1的一种用于自动分发药粒的摆药装置,也可以采用申请号为201520989973.2的能够捡取药粒的药盒组件,当然这些结构也都可以用于药品以外的其他颗粒物料的输出。

摆药模组包括负压吸头4-5和摄像头4-6,物料储仓包括上部药仓4-1和下部药仓4-2,上部药仓4-1用于储存用户添加的药粒,下部药仓4-2固定在上部药仓4-1的下侧,下部药仓4-2为透明圆柱管状,外径略小于上部药仓4-1的宽度,其上部面向摆药装置中心方向开有四分之一圆周方孔,为取药窗口4-3,负压吸头4-5透过该窗口吸取药粒。负压吸头4-5与摄像头4-6通过滑座连接取药滑轨4-4,在负压吸头4-5两侧分别设有物料储仓。取药窗口4-3外环绕有四分之三圆周旋转门,上部药仓4-1与下部药仓4-2之间设有闸阀,闸阀和旋转门均可在分拣系统相应推杆作用下开闭。下部药仓4-2底部中心有气门,下部药仓4-2管状腔体内置自由升降的活塞,下方空间联通药仓乳突气嘴,使得自由活塞在通入气压作用下升降。摄像头4-6设置在负压吸头4-5上侧,对药粒进行检测,在负压吸头4-5的下侧还可以设置透明砧板,负压吸头4-5从供药单元吸取出的药品首先落在透明砧板上,药物在透明砧板上完成检测,透明砧板连接有选择闸。选择闸是一电磁门,下接摆药缓存区和弃药缓存区,在本实施例中摆药缓存区即为物料输送管15的入口,弃药缓存区为弃药盒,选择闸常通弃药盒,有合格药粒时选择闸接通物料输送管15的入口,药粒自然下落至物料输送管15内。

参见图5~7,两个第一伸缩导轨11固定在垂直柱5-1一侧的横臂5-2上,两个第一伸缩导轨11连接有一个水平面板12,在水平面板12上固定有一个物料单份输出机构4,水平面板12的中部设有一排下料孔,第一伸缩导轨11完全收缩时,这些下料孔就对着它们下方的物料输送管15的输入支管16的入口,物料单份输出机构4将一份物料由下料孔送入相应的物料输送管15内。水平面板12上还有和摆药模组安装孔相适应的孔,可用螺钉将摆药模组紧固在水平面板12上侧,摆药模组的规模即药仓数量沿其长度方向增加,水平面板12上的安装孔从边缘开始,而摆药模组长度方向要与面板左右中心线重合安放。虽然位置的选择被量化,但摆药模组的规模、个数和间隔没有更多限制,摆药模组被安装在各个水平面板12上。当第一伸缩导轨11被拉开时,阵列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维护或替换摆药模组。但不能仅仅为了向摆药模组添加药粒而抽出水平面板12,因为摆药模组脱离工作位置会导致流水线停摆,因此需要设置物料缓存仓13。物料缓存仓13位于物料储仓上侧,物料缓存仓13通过第二伸缩导轨14与支撑架体5连接,物料缓存仓13的下端设有物料排放阀,物料缓存仓13内的物料经过物料排放阀进入物料储仓内。摆药模组有两排物料储仓,对应地每侧横臂5-2悬挂两排物料缓存仓13,物料缓存仓13通过第二伸缩导轨14连接到横臂5-2下侧。通过抽出物料缓存仓13进行药品添加,不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见图8~9,本实施例中的物料排队机构包括存储管体和隔离球26,存储管体的上部设有隔离球入口和颗粒物料入口,隔离球入口连接设置在支撑机构上部的隔离球添加箱8,存储管体的下端设有出料管25,出料管25为非竖直状,出料管25的下部侧壁上开设有颗粒物料排料孔,出料管25的下端口为隔离球出口。

具体的,存储管体包括y形管17和j形管18,y形管17固定在j形管18的上端,y形管17上部的两个支管分别为注球支管19和投料支管20,注球支管19的上端口为隔离球入口,投料支管20的上端口为颗粒物料入口,j形管18有直部和弯曲部两个部分,其中直部是实体管,直部用来存放由隔离球26隔开的物料,下端弯曲部为笼状结构的出料管25,在出料管25的下侧壁形成了颗粒物料排料孔,出料管25的下端为隔离球出口,隔离球出口通过隔离球收集管28连接隔离球收集箱6,通过隔离球26可将管内空间分隔利用。每份物料间隔地通过y形管17的投料支管20滑入管道主干,利用注入的隔离球26将各份物料分隔封存在y形管17的主干部分和j形管18直部。在注球支管19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进球阻拦针21,两个进球阻拦针21在注球支管19轴向上的间距大于隔离球26的直径,且小于隔离球26直径的两倍。注球支管19壁上开有四个径向细孔,两两一组贯穿注球支管19,同组两细孔中轴线处于同一直径线上,两组细孔的间距比支管内径略大。进球阻拦针21穿过细孔,以控制隔离球26注入与否,两根进球阻拦针21把一个隔离球26夹住,既可以保证仅有一球注入支管,又可以利用该球堵住注球支管19,形成弱气密条件。两根进球阻拦针21不会同时拔出,注入球时,靠近三通交叉处的进球阻拦针21先拔出,球释放离去后此针复位,而后另一进球阻拦针21拔出一段时间后复位,引入并夹住新隔离球26。而投料支管20则有闸阀截断支管,来实现对一份物料投放与否的控制。同样尺寸的隔离球26在启动摆药工作前被清洁并收入隔离球添加箱8中,将隔离球添加箱8从机柜1上部两侧柜门2插入放妥,在用球时按键开启手动阀,让隔离球26经具有许多分支的注球支管19滚落并填充到进球阻拦针21前。

隔离球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出球阻拦针23和第二出球阻拦针24,第一出球阻拦针23和第二出球阻拦针24设置在j形管18的直部和弯曲部相接的地方,第一出球阻拦针23径向贯穿直部的两侧壁,第二出球阻拦针24径向穿过直部的一侧壁,且第二出球阻拦针24的内端至直部对侧管壁的距离小于隔离球26的直径,以期卡住隔离球26而通过存储的物料。第一出球阻拦针23与第二出球阻拦针24在直部轴向上的间距大于等于隔离球26直径的两倍。第一出球阻拦针23和第二出球阻拦针24的运动方式和注球支管19的两个进球阻拦针21的运动方式相同。第二出球阻拦针24能够有效避免物料被阻拦针堵塞在管体内的情况出现。进球阻拦针21以及第一出球阻拦针23、第二出球阻拦针24可以通过电磁铁或气缸或电动推杆来驱动。

y形管17的直部上,三通交叉处附件还开设有一个压力调节孔22,可通过此压力调节孔22向管腔中施加正负压,以疏通可能堵塞的内容物。出料管25起筛选作用,笼的框架很稀疏,使隔离球26可在其中通行而漏出物料。出料管25包括三根同向弯曲的框条,三根框条等距于j形管18的直部管道轴向上,它们的截面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此等边三角形内接于j形管18的直部管道内侧,也即框条在空间里处在与管道轴线相距管道半径长的位置。设有若干环箍以固定三根框条,环箍的间距不小于j形管18的直部的直径。

上述存储管体应用于机柜1里,是作为从摆药模组到药杯泊位间的药粒缓存。摆药模组摆放出的是单剂量药剂或合剂,不能混淆,需要利用存储管体隔离封装的性质进行队列存储,也即将摆药模组的产物依次装入存储管体,由信息系统记录药品顺序,摆药作业系统则需参考药品队列信息安排药杯向相应泊位流转。利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摆药模组提前摆放必然所需药品,而在工作高峰时间专注处理随机需求,从而极大扩展摆药阵列的容量。

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每个物料输送管15内设有多个存储管体(右侧物料输送管15的上部被隐藏),且每个物料输送管15内的存储管体直径不相同。这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药粒的存储密度且适应各种药粒的尺寸,要同时布置多种内径的存储管体,一药杯泊位与其上对应的某一摆药模组间至少有一条存储管体,即保证共垂线的几层模组接通的存储管体直径各不相同。如果需要多于一条存储管体,则可在主干部分衍生出另外的内径一致的投料支管20。由于隔离球26的供应仓在机柜1顶部,存储管体的三通交叉处总是接近通向的模组处在的托架高度。机柜1控制电脑和摆药模组通信,指令闸阀和阻拦针动作进行投料和注球,并由信息系统记录收纳的药品。

j形管18的末端则经延长管按相同内径归集到几个隔离球收集箱6中。隔离球收集箱6的卸除更换需由工作人员和机柜1控制系统协调进行,控制系统将为卸除该隔离球收集箱6而中止所有相应直径存储管体的物料排出进程,解锁该隔离球收集箱6,待空隔离球收集箱6被重新安装并锁固,机柜1控制系统再恢复存储管体的工作进程。

许多的歧管总成将一台台摆药模组和一个个病人的药杯连结起来,摆药模组往物料输送管15入口排放摆药计划要求的药品,每个入口和一根存储管体的颗粒物料入口相接,几条不同直径的存储管体在歧管主干内集束,直至向下到达歧管尾,药杯在歧管出口下方接收药方中由上方摆药模组储放的药品。一列歧管组由几根整齐排布的歧管组成,它们位于相邻的两组摆药模组托架间,每根歧管自上而下地由依次套接的几个管节及一个管尾组成。歧管的位置固定,每个管节的左右两支输入支管16分别穿过摆药模组托架立板的方洞,跨在相邻的两组托架之间,歧管组就像这样紧挨着前后排成一列,服务相应的各层摆药模组。管节和输入支管16如“ψ”形,左右两支输入支管16合并入物料输送管15的主干,主干上下两端均是开放的,相临层的管节主干上下对接联通。组装后最上一层的管节主干上口由贯通整列的拱起仓盖罩住,仓盖上开几个天窗和隔离球26添加仓联通。管节左右两支输入支管16的端部带有常闭活门(图中未示出),配合摆药模组的动作推杆,在模组排放药粒期间开启,而平时关闭,以防异物落入。

每条存储管体的注球支管19都从机柜1顶部下来,一般一条存储管体对应一层摆药模组,歧管里存储管体内径和供需药品的种类有关,可以利用多存储管体丰富模组排放药物的路径选择。还可以将两个存储管体的投料支管20引入歧管的一个输入支管16,歧管口大,总需要经漏斗和投料支管20作内径适配,对于引入多投料支管20的歧管,在输入支管16内设有一个摆动设置的分流挡板27。纵向上不同层面的模组可以复用同一存储管体,而横向上相邻的输入支管16里避免排布相同内径的投料支管20,因此从总体上看,输入支管16能给摆药模组提供丰富的药粒排放空间选择。

管尾上接管节主干,主要作用是从存储管体分离药粒和收集隔离球26,将药粒投放到药杯中并核查和记录药品的正确性。管尾有两种组件:排药漏斗29和隔离球收集管28。排药漏斗29和物料输送管15主干对应套接,为数众多,其上半部为方形管,下半部为一个斜下向机柜1中线侧倾斜的无上盖半圆槽,槽口直指药杯泊位;隔离球收集管28则是一系列平行小坡度槽路,位于药杯泊位上方,横跨机柜1前后全部宽度。在排药漏斗29里,歧管主干两管腔内的所有存储管体的出料管25弯向机柜1中线侧,大致形状和倾斜半圆槽拟合,如此,被排出的药粒被半圆槽接住后落入停泊的药杯,而隔离球26继续沿出料管25向前滚动。

出料管25经一弯头向下接至隔离球收集管28,几种内径的存储管体各自对应隔离球收集管28中的几个槽路,使众多歧管中相同直径的隔离球26又汇合到一起。隔离球收集管28上方有整体的盖子,槽路穿出机箱背板后各自联通于粗软管,软管向下通到相应的隔离球收集箱6。药杯泊位在排药漏斗29指向延长线的下方,药杯内设有向斜下方拍摄物料的摄像机,以拍摄药杯收到的药品,将此处的图像和控制系统要求的各个药粒进行图像识别和对比,核验药品交接的完整性并存档。

参见图11,传输机构9包括导轨和牵引机构,料杯10设置在导轨上侧,牵引机构连接并带动料杯10沿导轨移动,在导轨的侧部设有物料归集管7,导轨的侧部还设有与物料归集管7相对应的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使料杯10翻转后将料杯10内是物料送入物料归集管7内。

导轨由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轨道板9-2构成,两个轨道板9-2之间构成轨道槽9-3;牵引机构包括牵引皮带9-4、牵引栓9-7和牵引滑块9-8,牵引皮带9-4设置在轨道板9-2下侧,牵引栓9-7下端与牵引皮带9-4固定连接,牵引栓9-7上端穿过轨道槽9-3后连接牵引滑块9-8,牵引滑块9-8滑动设置在导轨上侧,料杯10设置在牵引滑块9-8上侧。

摆药的基本环节是从某一歧管获取一种单剂量药品,摆药抑或配方过程往往要进行多个如是环节才能成功,故需要一药杯在机柜1内巡行归集药粒。一般有多个药杯同时运动,使用牵引皮带9-4带动多个药杯流转,可以实现装置高效工作。为增大同时配方的药方容量,机柜1设置多个药粒倾倒口9-5,各自通过竖井联结到机柜1下方的封装机中。

传输机构9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一循环传送带的转动,从以纵向位移区分的药杯泊位归集药粒,再往以横向位移区分的倾倒口9-5里排放药粒,周而复始地实现不同药物到不同病人的流转。药杯为可以翻覆的长方斗,其底部靠近物料归集管7的一侧与牵引滑块9-8转动连接,另一侧有拉簧,平时料杯10正立向上,在翻转机构作用下可向环内翻转,将内容物倒出。药杯滑块有牵引耳,牵引栓9-7从轨道槽9-3中伸出接至牵引耳,可使牵引滑块9-8也即药杯在轨道上运动。

多个牵引栓9-7等间距地连接于牵引皮带9-4上,牵引皮带9-4位于机柜1内腔底板以下的夹层空间,而轨道位于底板上,轨道和皮带上下平行,并在圆角处由一系列圆弧形排布的滚柱张紧,由此几个药杯保持固定相等间距同步滑行,即是药杯组。牵引皮带9-4光面在里、粗面在外,由夹紧的轮对驱动,驱动轮有摩擦齿,随动轮则直径较大,驱动电机9-1经传动机构带动驱动轮,成为药杯组的动力来源。

倾倒口9-5紧挨着导轨转至横向的环线两内侧区段,其间有幕墙相隔,药杯在此处倾覆料杯10,摆放好的药粒就可流入竖井中。翻转机构为设置在轨道相对倾倒口9-5另一侧的扇形板9-6,扇形板9-6平行于轨道,其转轴到弧形端的方向同于药杯走行方向。扇形板9-6收起时药杯通过某倾倒口9-5,而药杯需要倾倒药粒时,相应扇形板9-6向上翻起,在料杯10无轴侧形成一坡面,药杯行经此处时料杯10将被顶翻,从而杯中药品落入倾倒口9-5。

总体上看,药杯的传递路径不存在折返,而药杯位置更易精确控制,故工作时药杯组持续不停顿运动,药杯经过相应泊位时利用自身长度带来的相交时隙可以动态集药。和倾倒口9-5同等数量的药杯经动态分配,同时对应不同病人药方,循环着顺序完成配方摆药工作,同时服务多个病人,而且循环进行,摆药效率高,控制简单。

信息系统含有一个元素管理器,并依赖机柜1控制电脑的支持,前者运行在由管理员值守的中央控制微机的windows系统上,而机柜1控制电脑安装有实时系统。元素管理器和机柜1控制软件之间有反馈环路的联系,即机柜1控制软件是元素管理器的触角,它不断地收集各个设备的状态信息使元素管理器获得更新;自顶向下地,则是依据元素管理器的数据组织摆药作业,再指令机柜1控制软件执行运行意图。

药杯是盛放配方药片的中间容器,工作状态下药杯在机柜1底部环线上流转,不和外界接触。药杯的流转从被赋予药方开始,到向倾倒口9-5排净所摆放的药粒为止,门诊开药工作条件具有特殊性,流转通常重复十几个周期。每个药杯均有唯一rfid标签及其识别码,此码即是药杯在信息系统中的映射,在信息系统中,“药杯”不仅盛放药片的信息,还要盛放病人信息以及传送流转等方面的信息。药杯管理有两个方面,一为药方调度,一为药杯运行状态控制。

配方时,控制系统需要均衡至少四个倾倒口9-5的负载,习惯上一个病人的药物应由一个倾倒口9-5联通的封装机进行封装,使出药端的接收工作井然有序,因此任一时刻摆药机柜1总是同时处理着不同的药方。歧管总成包含的多根存储管体彼此互斥,排药间隔过短可能发生差错,因此相邻药杯所执行的药方需要避免运用同一歧管包含的几种药物,药杯管理机制会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对待执行药方进行合理调度。药杯流转过程中靠机柜1内相关设备在关键节点识别药杯rfid和位置。

实施例2

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的颗粒物料发放装置包括多个机柜1,机柜1的下端设有料杯10出口,相邻两个支撑机构的料杯10出口通过传送机构30连接。本实施例中每个机柜1提供摆药模组组成阵列的空间,各个摆药模组在此经存储管体向流转中的药杯摆放药粒,如遇一个机柜1内不具备所需药品的情况,则药杯经传送机构30被传送至其他有药的机柜1,最后完成摆药的药杯向倾倒口9-5倒出药粒。可在药房处建立一座由许多摆药模组并联合成的“工作站”,凝聚起更大的摆药能力来服务大众,并配置专员进行监督和维护。命名此“工作站”为大流量摆药阵列,其中阵列是指按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所有服务摆药工作的摆药模组构成的实体,同时还包括保障众多模组工作的各种设施。传送机构30可以采用气动或电动传输的方式。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