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用具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9999发布日期:2019-03-30 08:3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房用具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油污厨房用具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具有新颖功能的厨房用具不断涌现,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电饭锅”,其授权公告号为CN104473561B,包括电饭锅主体、与电饭锅主体配套的锅盖、设置在电饭锅主体内的内锅体和设置在电饭锅主体内位于内锅体下方的加热部件,电饭锅还包括动力部件、传动部件、水管、水位控制部件和电力控制部件。内锅体通过传动部件与电饭锅主体相连。动力部件设置在电饭锅主体的一侧,并与传动部件相连。电饭锅主体远离动力部件的一侧壁上设有通气口和限位排水口,电饭锅主体的底部设有水源进出口,水管分别通过通气口、限位排水口、水源进出口与电饭锅主体连通。水位控制部件设置在水管上。上述电饭锅实现了自动控制,加热过程中受热更加均匀,不需要人工加水,调节好以后无论煮饭饭量的多少,软硬程度都一样。

但是现有的厨房用具通常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大多数人还是习惯用煎、炸、大火快炒等烹饪方式,因此,使得放置在厨房的厨房用具的壳体表面容易粘附漂浮在空气中的油雾,从而使厨房用具在厨房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容易出现油污,使用时需要重新清洗,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表面有油污的厨房用具通常需要用洗洁精之类的去油污清洁液进行擦拭清洗,然后再用干净的清水将清洁液清洗干净。一方面增加清洗的工作量,同时容易在厨房用具表面残留清洁液,特别是,对于一些壳体不密封的厨房电器,水洗的清洁方式还容易因壳体内进水而导致断路、触电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厨房用具所存在的表面粘附的油污清洗麻烦、并且容易因壳体进水产生安全事故的问题,提供一种抗油污厨房用具壳体结构,可极大地方便厨房用具表面粘附油污的清洁,确保厨房电器在清洁时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厨房用具壳体结构,包括具有至少二个壳体单元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一个闭合状态和一个打开状态,所述壳体单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当外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任意一个壳体单元的第一表面外露,而该壳体单元的第二表面则被其余的壳体单元所遮盖;当外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壳体单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外露,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抗油层。

在现有技术中,厨房用具的壳体单元通常采用注塑成型的塑料件、或者由不锈钢、铝合金、冷轧板等冲压成型的金属件,对于塑料件,人们通常通过在其表面喷涂颜色而增加美观;而对于金属件,则通过喷砂、拉丝等工艺增加其表面的美观度,或者通过阳极氧化等工艺增加其表面抗氧化性能,而这些表面处理的工艺方法主要都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厨房用具美观度的。由于厨房用具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其表面难免会粘附一层油污,而现有的厨房用具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对于方便清除表面油污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知道,对于外壳体至少包括二个壳体单元的厨房用具,其通常具有一个打开状态和一个闭合状态。由于厨房用具在大部分时候均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只有第一表面外露,为此,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在壳体单元的第一表面设置一层抗油层,由于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抗油层具有良好的不粘性能,因此,粘附在该抗油层表面的油污不会凝结成难以去除的油垢,我们只需用清洁的抹布或者厨房用纸擦拭壳体单元表面,即可轻易地去除粘附在表面的油污,一方面可避免使用洗洁精之类的油污清洁液,同时可省去后续的清洗程序,从而极大地简化厨房用具的表面油污清洁。另一方面,对于采用注塑成型的壳体单元,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抗油层可以和壳体单元一起通过双色注塑成型工艺一次性构成一个一体结构,从而极大地方便其加工制造。另外,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抗油层还可对壳体单元表面进行良好的保护,特别是,对于金属件而言,可有效地增加其抗氧化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含氟聚合物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或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或全氟聚醚硅氧烷、或聚四氟乙烯、或有机硅改性聚三氟氯乙烯,从而有利于通过擦拭去除表面粘附的油污。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单元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当壳体单元采用塑料制成时,壳体单元与所述抗油层构成通过双色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一体结构。

对于塑料制成的壳体单元,可使壳体单元与抗油层通过双色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一体结构,从而可提高其生产效率;对于金属制成的壳体单元,抗油层则有利于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的一个壳体单元为上部开口的圆筒状的电压力锅底座,另一个壳体单元为可遮盖电压力锅底座开口的电压力锅上盖,在电压力锅底座的开口内设有内锅体,在电压力锅上盖内侧设有可密封内锅体的密封内盖,当电压力锅上盖和电压力锅底座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电压力锅底座的外侧面上端边缘与内锅体之间的端面外露而构成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抗油层。

电压力锅是厨房常见的电器之一,电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烹煮过程中极易在第二表面形成冷凝水,同时掉落的饭粒等也很容易粘附在第二表面上,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对该处进行清洁。当我们用电压力锅烹煮诸如老鸭、猪蹄之类的食物时,形成在第二表面上的冷凝水中会含有一定的油脂,因此,要有效清洁该处变得比较困难和麻烦。特别是,要想通过水洗的方式使其保持清洁会变得极为不便。本实用新型在该第二表面设置抗油层,因而可如前所述地通过擦拭即可使其保持清洁,避免了水洗方式,从而可极大地简化清洁程序。

作为优选,所述电压力锅底座包括底盖、圆筒状的主壳体以及具有一个延伸平台的封口环边,所述底盖遮盖主壳体的下部开口,所述封口环边设置在主壳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延伸平台水平地向外延伸至主壳体的外侧,所述内锅体则适配的封口环边内,在封口环边的上表面内外两侧边缘处设有上凸的挡边,在延伸平台的下侧插接有接水盒,在延伸平台内对应接水盒处设有竖直的排水孔,当电压力锅上盖和电压力锅底座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封口环边的上表面外露而构成第二表面。

由于在封口环边的上表面内外两侧边缘处均设有上凸的挡边,从而形成类似沟渠的结构,进而可避免形成在封口环边处的冷凝水向内外两侧曼延。特别是,形成在封口环边处的冷凝水可通过设置在延伸平台处的排水孔落入下侧的接水盒内。使用者只需定期地清理接水盒即可避免封口环边处冷凝水的积存,而封口环边上表面设置抗油层则方便其通过擦拭进行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电压力锅底座包括底盖、圆筒状的主壳体以及具有一个延伸平台的封口环边,所述底盖遮盖主壳体的下部开口,所述封口环边设置在主壳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延伸平台水平地向外延伸至主壳体的外侧,所述内锅体则适配的封口环边内,在封口环边的上表面内外两侧边缘处设有上凸的挡边,在延伸平台的下侧插接有接水盒,封口环边的上表面设有位于内外挡边之间的覆盖片,所述覆盖片包括贴靠外侧挡边的外侧筋条、贴靠内侧挡边的内侧筋条、若干间隔地连接在内、外侧筋条之间的分隔筋条,所述外侧筋条、内侧筋条与分隔筋条连接成若干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网格,在每个网格的上侧设有一体的压片,在覆盖片上对应接水盒处的压片上设有竖直向下并贯通延伸平台的排水孔,其中设有排水孔的压片的上表面为下凹的球面,而其余的压片上表面为上凸的球面,当电压力锅上盖和电压力锅底座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覆盖片的上表面外露而构成第二表面。

和前述方案不同的是,本方案在封口环边处设置覆盖片。由于覆盖片的下侧具有内、外侧筋条和间隔设置的分隔筋条,从而形成若干相邻的网格。当我们将覆盖片放在封口环边的上表面上时,覆盖片下侧的网格以及上侧的压片即可形成一个封闭的微型空间,此时我们只需向下按压上凸的压片,即可使微型空间内的空气向外排出,当我们松开压片时,微型空间内即可形成一个微真空,从而使覆盖片可靠地吸附在封口环边上,此时压片的上表面则基本保持平整状态,以便于冷凝水通过排水孔流入接水盒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覆盖片是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固定在封口环边处的,因此,既方便在第二表面设置抗油层,又方便对粘附在第二表面抗油层表面污渍和油污的清洁。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极大地方便厨房用具表面粘附油污的清洁,确保厨房电器在清洁时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压力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压力锅中延伸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设置排水孔处的覆盖片剖视图。

图5是覆盖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单元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2、抗油层 3、电压力锅底座 31、底盖 32、主壳体 33、封口环边 331、挡边 34、延伸平台 341、排水孔 4、电压力锅上盖 41、密封内盖 42、密封圈 5、内锅体 6、接水盒 7、覆盖片 71、外侧筋条 72、内侧筋条 73、分隔筋条 74、压片 741、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厨房用具壳体结构,其中的厨房用具可以是一个电饭锅、电压力锅等,此类厨房用具包括具有至少二个壳体单元1的外壳体,并且外壳体具有一个闭合状态和一个打开状态。相对应地,每个壳体单元具有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当外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任意一个壳体单元的第一表面外露,而该壳体单元的第二表面则被其余的壳体单元所遮盖;当外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壳体单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外露。例如,对于如图2所示的电压力锅而言,外壳体的一个壳体单元即为上部开口的电压力锅底座3,而另一个壳体单元为可遮盖电压力锅底座开口的电压力锅上盖4。

为了便于厨房用具的清洁,我们需要在壳体单元的第一表面设置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抗油层2。具体地,含氟聚合物可以是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或者是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或者是全氟聚醚硅氧烷、或者是聚四氟乙烯、或者是有机硅改性聚三氟氯乙烯。由于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抗油层具有良好的不粘性能,因此,粘附在厨房用具抗油层表面的油污不会凝结成难以去除的油垢,我们只需经常性地用清洁的抹布或者厨房用纸擦拭壳体单元的第一表面,即可轻易地去除粘附在表面的油污,一方面可避免使用洗洁精之类的油污清洁液,同时可省去后续的水洗程序,从而极大地简化厨房用具的表面油污清洁。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单元可由塑料或者不锈钢、铝合金、冷轧板之类的金属板材制成。当壳体单元采用金属板材制成时,我们可通过喷涂工艺将抗油层喷涂到第一表面上,此时的抗油层有利于提高壳体单元的抗氧化性能;当壳体单元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时,我们可通过双色注塑成型工艺使壳体单元与第一表面的抗油层一次成型而形成一体结构,从而可提高其生产效率。

如图2所示,当厨房用具为电压力锅时,我们需要在电压力锅底座的开口内设置一个铝合金拉伸形成的内锅体5,同时在电压力锅上盖内侧设置由金属制成并可通过密封圈42密封内锅体的密封内盖41。为方便加工和组装,电压力锅底座包括下部的底盖31、中部的圆筒状的主壳体32以及上部的封口环边33,其中的底盖遮盖主壳体的下部开口,封口环边设置在主壳体的上部开口处,内锅体则适配的封口环边内。当电压力锅上盖和电压力锅底座处于打开状态时,位于电压力锅底座的外侧面上端边缘与内锅体之间的封口环边上表面外露,此时封口环边的上表面即构成第二表面。使用电压力锅时,在电压力锅上盖内侧以及密封内盖上均会形成冷凝水,上述冷凝水会滴落到封口环边的上表面。特别是,当我们用电压力锅烹煮诸如老鸭、猪蹄之类含有较多油脂的食物时,形成在第二表面上的冷凝水中会含有一定的油脂。由于封口环边的尺寸较小,并且其内侧还受到内锅体的干扰,因此,要有效清洁该第二表面会变得比较困难和麻烦。为此,我们还可在该第二表面设置一层抗油层,从而可如前述一般用抹布或厨房用纸擦拭第二表面带有油脂的污渍。

此外,如图2、图3所示,我们还可在封口环边的外侧边缘设置一体地水平向外延伸至主壳体外侧的延伸平台34,同时在封口环边的上表面内外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上凸的挡边331。当然,上述挡边应延伸至延伸平台,从而使内外两圈挡边均呈闭合状。另外,在延伸平台的下侧插接一个上端开口的接水盒6,在延伸平台内对应接水盒处设置竖直的排水孔341。这样,电压力锅在使用时,会在封口环边处形成冷凝水,被内外两侧的挡边限制在封口环边上表面内的冷凝水可通过延伸平台处的排水孔落入下侧的接水盒内。当接水盒内的冷凝水集聚到一定量时,使用者即可取下接水盒,倒掉接水盒内的冷凝水后在清洗接水盒,然后重新将接水盒插接到延伸平台的下侧。可以理解的是,接水盒应设置在主壳体的外侧,而排水孔应位于接水盒开口的中心位置。接水盒则可在上部开口的两侧设置滑动条,相应地,在延伸平台的下侧设置两条滑槽,接水盒两侧的滑动条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槽内。这样,接水盒即可方便地水平移动,从而形成与延伸平台的插接。

更进一步地,我们还可在封口环边的上表面设置位于内外挡边之间的覆盖片7,当电压力锅上盖和电压力锅底座处于打开状态时,覆盖片的上表面外露而构成第二表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覆盖片的上表面设置一层抗油层。当我们需要清洁该第二表面时,可先取下覆盖片,然后再清洗覆盖片。

为了方便覆盖片的安装定位和清洗,覆盖片可由柔软的硅橡胶制成,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覆盖片包括贴靠外侧挡边的外侧筋条71、贴靠内侧挡边的内侧筋条72、若干间隔地连接在内、外侧筋条之间的分隔筋条73,外侧筋条、内侧筋条与分隔筋条连接成一体,从而构成若干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网格。此外,在每个网格的上侧设置与网格连成一体的压片74,并在覆盖片上对应接水盒处设置竖直向下并贯通延伸平台的排水孔341。当我们将覆盖片放在封口环边的上表面上时,覆盖片中的每一个网格以及该网格上侧的压片即可形成一个封闭的微型空间,此时我们只需向下按压压片,压片的中间部位下沉,从而使微型空间内的空气向外排出。当我们松开压片时,压片依靠弹性而向上复位,从而在微型空间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此时外部的空气即可使覆盖片可靠地吸附在封口环边上。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通过合理设计,确保此时压片的上表面能基本保持平整状态,以便于形成在覆盖片上的冷凝水能顺畅地流至排水孔处,并通过排水孔流入接水盒内。

需要说明的是,覆盖片上的排水孔优选地应设置在与接水盒对应处的一个网格上侧的压片上,并且在该压片的下侧设置围绕排水孔的导向套741,相应地,延伸平台上设置一个定位通孔,导向套向下穿过并适配在定位通孔内,从而使排水孔向下延伸至延伸平台的下侧。这样,既有利于覆盖片在封口环边上的定位,又可使冷凝水直接通过排水孔流进接水盒内。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排水孔的压片的上表面优选地为下凹的球面,而其余压片的上表面优选地为上凸的球面。这样,一方面方便安装覆盖片时向下按压压片,并且当覆盖片吸附在环形封边上侧面时,上凸的压片上表面大致呈平面状,从而有利于冷凝水的流动。另一方面,下凹的压片则有利于冷凝水汇聚并流入排水孔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