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单向自检阀门以及双向自检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0000发布日期:2019-03-30 08:32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单向自检阀门以及双向自检阀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单向自检阀门以及双向自检阀门。



背景技术:

造成阀门内漏这种现象有几种原因:1杂质堵塞,2阀芯磨损,3内密封破损等,4执行机构不到位,5阀芯变形,6阀芯卡涩,7限位开关误报等。液体阀门和气体阀门均有可能存在内漏现象,内漏程度有大有小,通常内漏程度由小而大。一般内漏较小时不容易被发现,但是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火力发电领域、药品制造领域、燃气输送领域、化工领域等,在这些领域出现液体阀门和气体阀门内漏情况,将导致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或者药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直接关系设备和人身安全。

目前对于阀门内漏也有相应的检测装置,比如超声波检测仪,超声波阀门检测仪“接触模式”沿回路采集样本读数,检测人员能清楚地定义流动方向。当时这种检测仪价格非常贵,使得检测内漏的成本大大增加。此外,这种检测方式不能实时监控,无法随时监控阀门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单向自检阀门以及双向自检阀门,因阀门内漏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及环保污染事故的几率,降低了因阀门内漏所产生的资源浪费,提高对阀门内漏情况的监控力度,降低了阀门内漏检测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种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调节杆;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并且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通;所述调节杆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沿第二管体的内径旋进和旋出,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设有通孔,通过调节杆旋进和旋出进而对应地使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管体断开和连通。

向密闭容器中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物质时,由于阀体内漏而无法直接观察到,利用本设备便可以及时准确检测出来。将第一管体连通在被检查阀体的下游,再将调节杆旋出并使通孔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当阀体关闭状态出现内漏后,被检查的气体或者液体将沿着第二管体从通孔中流出来,即使内漏情况非常小,也会在通孔处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实时内漏监控。此外,本设备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内漏检测及时准确,大大降低了阀门内漏检测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上侧壁或者下侧壁。用于检测气体并且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该气体将上浮,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的上侧壁;用于检测液体或者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该液体或者该气体往下流动,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的下侧壁。这样的设计使内漏非常小的情况也能检测到,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优选地,所述通孔设有多个并且沿着第二管体的轴向排列。

优选地,沿着所述第二管体的末端方向,所述通孔的内径依次增大。对于检测某些黏稠的液体,该液体无法从直径较小的通孔中流出,则无法检测到内漏的情况。设置内径依次增大的多个通孔,适应不同粘度的液体,有效地防止了液体无法从通孔流出,影响内漏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地,所述通孔设有延长管道。在一些狭窄或者不方便观察的地方使用延长管道,将内漏的物质导通到方便观察的地方,方便内漏检测。

优选地,所述延长管道的末端与检测装置连接。对于一些无法利用肉眼观察、有毒有害物质等,利用相应的检测传感器将其检测出来,更直观的检测出来,方便判断内漏情况。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调节杆的材料均为耐压材料、耐酸材料、耐碱材料或者防火材料。用于检测酸性液体气体、碱性液体气体或者易燃液体气体时,本设备的材料根据使用情况而选用对应的材料,避免被检查物质腐蚀本设备,同时也提高本设备的耐用性和安全等级。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管体设有对应的内螺纹,并且调节杆与第二管体形成内外螺纹啮合密封。采用螺纹密封防止被检查的物质从螺纹缝隙中外漏出来。

一种单向自检阀门,应用于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门内漏检测装置的第一管体与所述阀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管体位于阀体的下游。当阀体出现内漏时,通过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出来并即使更换,大大提高了安全等级,有效地避免了阀体内漏而造成的事故。

一种双向自检阀门,应用于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有两个并且两个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端导通连接。在某些双向通道中,利用双向自检阀门,可以检测出正向流通和反向流通是否出现内漏,大大提高了安全等级,有效地避免了阀体内漏而造成的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管体连接于第一管体下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第二管体连接于第一管体上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第二管体设有多个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调节杆,4-螺纹,5-上侧壁,6-下侧壁,7-通孔,8-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调节杆3。用于检测酸性液体气体、碱性液体气体或者易燃液体气体时,避免被检查物质腐蚀本设备,同时也提高本设备的耐用性和安全等级,将本设备的材料设计为耐酸碱防火的材料,即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调节杆3的材料均为耐压材料、耐酸材料、耐碱材料或者防火材料。

第二管体2固定连接于第一管体1的侧壁,并且第二管体2与第一管体1连通;调节杆3通过螺纹4的连接方式沿第二管体2的内径旋进和旋出,调节杆3设有外螺纹,第二管体2设有对应的内螺纹,并且调节杆3与第二管体2形成内外螺纹啮合密封。第二管体2的侧壁设有通孔7,通过调节杆3旋进和旋出进而对应地使通孔7与第一管体1断开和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检测的气体的密度可能小于空气密度,针对检测这种气体时,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管体2设置在第一管体1的上侧壁5,利用该种气体上浮的特点,内漏的气体将沿第二管体2从通孔7中排出,有效地被检测到。当检测液体或者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该液体或者该气体往下流动,第二管体2设置在第一管体1的下侧壁6。这样的设计使内漏非常小的情况也能检测到,从而提高看检测精度。

如图3所示,对于检测某些黏稠的液体,该液体无法从直径较小的通孔7中流出,则无法检测到内漏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通孔7设有多个并且沿着第二管体2的轴向排列,此外,沿着第二管体2的末端方向,这些通孔7的内径依次增大。设置内径依次增大的多个通孔7,适应不同粘度的液体,有效地防止了液体无法从通孔7流出,影响内漏检测的准确性。当液体粘度较大时,这旋出调节杆3,使更大的通孔7与第一管体1连通,以此类推。

向密闭容器中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物质时,由于阀体8内漏而无法直接观察到,利用本设备便可以及时准确检测出来。将第一管体1连通在被检查阀体8的下游,再将调节杆3旋出并使通孔7与第一管体1连通。为了方便第一管体1与被检测的管路连接,第一管体1的两端设置内螺纹、外螺纹或者法兰盘等方便连接。当阀体8出现内漏后,被检查的气体或者液体将沿着第二管体2从通孔7中流出来,即使内漏情况非常小,也会在通孔7处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实时内漏监控。此外,本设备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内漏检测及时准确,大大降低了阀门内漏检测的成本。

此外,第二管体2的通孔7可以设置延长管道。在一些狭窄或者不方便观察的地方使用延长管道,将内漏的物质导通到方便观察的地方,方便内漏检测。对于一些无法利用肉眼观察、有毒有害物质等,利用相应的检测传感器将其检测出来,更直观的检测出来,方便判断内漏情况。因此在延长管道的末端与检测装置连接,这里的检测装置为被检测气体或者液体对应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一旦传感器被检测出来,报警器将发出报警提示,则内漏将直观的观察到。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应用于实施例一的阀门内漏检测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自检阀门,包括阀体8,阀门内漏检测装置的第一管体1与阀体8连通,并且第二管体2位于阀体8的下游。当阀体8出现内漏时,通过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出来并即使更换,大大提高了安全等级,有效地避免了阀体8内漏而造成的事故。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应用于实施例一的阀门内漏检测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自检阀门,包括阀体8,阀体8设有两个并且两个阀体8分别与第一管体1的两端导通连接。在某些双向通道中,利用双向自检阀门,可以检测出正向流通和反向流通是否出现内漏,大大提高了安全等级,有效地避免了阀体8内漏而造成的事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