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的防漫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070发布日期:2018-11-09 20:3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生的防漫碗。



背景技术:

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证,不过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日长生活中人们用碗盛装汤汁或者其他液体时,汤汁过多的话会很容易沿着碗口延流到桌面,清理起来很是麻烦,同时人们在端碗的时候大拇指都会碰触到碗的口延,手上的细菌也会随之附着到碗上,极不卫生,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卫生的防漫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碗体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组碗腰结构,通过碗腰结构与碗体形成一圈凹槽,当碗中的汤汁沿碗边缘延流下来时,可通过凹槽对其进行承装,避免污浊桌面,同时人们通过碗腰结构和碗下结构进行端起,防止大拇指接触碗的边缘使细菌附着到碗壁上,而且碗腰结构的直径刚好适配与碗口的直径,在多个碗叠放在一起时,上方碗的碗腰结构相当于盖子,将下方碗口盖住,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灰尘落到碗中,其次上方碗底和下方碗体内部之间还留有一段距离,没有直接接触,这样就算上方的碗底有细菌也不会弄脏下方碗。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卫生的防漫碗,包括碗体、碗腰结构、凹槽、碗下结构和碗底,所述碗体外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圈碗腰结构,所述碗腰结构的直径大于碗口的直径,且所述碗腰结构与碗体之间形成一圈凹槽,所述碗体的下方设有一圈碗下结构,所述碗体的底部设有碗底。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腰结构为大拇指着力点,所述碗下结构为食指着力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体、碗腰结构、碗下结构和碗底所组成的碗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体、碗腰结构、碗下结构和碗底所组成碗的材质为陶瓷、塑料、木头等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下结构的朝向向下,方便着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腰结构将碗体均分为上下两个部位,当多组碗叠放时,上方碗底与下方碗体内部留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碗体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组碗腰结构,通过碗腰结构与碗体形成一圈凹槽,当碗中的汤汁沿碗边缘延流下来时,可通过凹槽对其进行承装,避免污浊桌面,同时人们通过碗腰结构和碗下结构进行端起,防止大拇指接触碗的边缘使细菌附着到碗壁上,而且碗腰结构的直径刚好适配与碗口的直径,在多个碗叠放在一起时,上方碗的碗腰结构相当于盖子,将下方碗口盖住,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灰尘落到碗中,其次上方碗底和下方碗体内部之间还留有一段距离,没有直接接触,这样就算上方的碗底有细菌也不会弄脏下方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碗叠放示意图。

其中:1-碗体,2-碗腰结构,3-凹槽,4-碗下结构,5-碗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2、3所示的一种卫生的防漫碗,包括碗体1、碗腰结构2、凹槽3、碗下结构4和碗底5,所述碗体1外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圈碗腰结构2,所述碗腰结构2的直径大于碗口的直径,且所述碗腰结构2与碗体1之间形成一圈凹槽3,所述碗体1的下方设有一圈碗下结构4,所述碗体1的底部设有碗底5,所述碗腰结构2为大拇指着力点,所述碗下结构4为食指着力点,所述碗体1、碗腰结构2、碗下结构4和碗底5所组成的碗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碗体1、碗腰结构2、碗下结构4和碗底5所组成碗的材质为陶瓷、塑料、木头等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碗下结构4的朝向向下,方便着力,所述碗腰结构2将碗体1均分为上下两个部位,当多组碗叠放时,上方碗底5与下方碗体1内部留空隙。

该卫生的防漫碗碗体1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组碗腰结构2,通过碗腰结构2与碗体1形成一圈凹槽3,当碗中的汤汁沿碗边缘延流下来时,可通过凹槽3对其进行承装,避免污浊桌面,同时人们通过碗腰结构2和碗下结构4进行端起,防止大拇指接触碗的边缘使细菌附着到碗壁上,而且碗腰结构2的直径刚好适配与碗口的直径,在多个碗叠放在一起时,上方碗的碗腰结构2相当于盖子,将下方碗口盖住,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灰尘落到碗中,其次上方碗底5和下方碗体1内部之间还留有一段距离,没有直接接触,这样就算上方的碗底5有细菌也不会弄脏下方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