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绳体的阻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948发布日期:2019-02-10 23:2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窗帘绳体的阻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窗帘收展的阻力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对于窗帘绳体产生阻力的阻力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无拉绳窗帘包含上梁、下梁及帘体,其中下梁位于上梁下方,且帘体位于上梁及下梁之间。此外,一般无拉绳窗帘大多使用弹簧盒做为控制拉绳卷收或释出的动力模块,且弹簧盒通常设置于上梁内。弹簧盒包括卷线轮、驱动轮及涡卷弹簧,其中卷线轮与驱动轮彼此啮合连动,且涡卷弹簧的一端固接于驱动轮上。拉绳的一端连接于卷线轮,其另一端通过帘体后连接于下梁。

当下梁被拉动远离上梁,使帘体展开时,拉绳被下梁带动由卷线轮释出,且卷线轮同时受拉绳带动而转动。此时,卷线轮带动驱动轮转动,使涡卷弹簧卷绕于驱动轮上,进而蓄积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反之,当下梁被推动靠近上梁,使帘体收合时,涡卷弹簧所积蓄的回卷弹力驱动驱动轮转动,进而带动卷线轮卷收拉绳。

此外,当移除施加于下梁的推力或拉力时,通过下梁和帘体的重量拉力、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及拉绳在窗帘内部所受到的摩擦阻力达到平衡,而使下梁可停留在指定位置。然而,在一般无拉绳窗帘中,下梁和帘体的重量拉力与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的数值仅是概略估算而得,无法量得精确的数据,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常有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过大或不足的问题存在。举例来说,当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过大时,下梁不易被拉动而使帘体不易展开;或是因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过大,且下梁和帘体的重量拉力不足,以致下梁受回卷弹力影响而逐渐上移,无法长时间停留在较低位置。另一方面,当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不足时,下梁不易被向上推动而使帘体不易收合;或是因为下梁和帘体的重量拉力过大,且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无法支持,以致下梁受回卷弹力影响而逐渐下滑,无法长时间停留在较高位置。

因此,如何使无拉绳窗帘的下梁易于推拉,且容易停留于指定位置,实为目前亟需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绳体的阻力机构;当窗帘绳体往不同方向被拉动时,偏压件对阻力组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不同。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帘绳体的阻力机构,用于对一窗帘绳体产生阻力,该绳体随该窗帘的开合而可受带动地以一卷收方向或一释出方向移动。该阻力机构包括一偏压件及一阻力组件,该阻力组件,邻近该绳体设置,且该绳体对应该阻力组件的区段绕设于该阻力组件,使该阻力组件随该绳体的移动而同步作动。该阻力组件与该偏压件配合设置,且当该绳体以该卷收方向或该释出方向移动时,该偏压件抑制该阻力组件作动,使该阻力机构对该绳体产生阻力。当该绳体以该卷收方向被拉动时,该偏压件对该阻力组件产生一第一摩擦阻力;当该绳体以该释出方向被拉动时,该偏压件对该阻力组件产生一第二摩擦阻力,且该第二摩擦阻力不同于该第一摩擦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阻力组件包含一阻力轮,该绳体绕设于该阻力组件的区段紧束于该阻力轮,使该阻力轮受该绳体带动而转动。当该绳体以该卷收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朝一第一方向转动;当该绳体以该释出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朝一第二方向转动,该第二方向相反于该第一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阻力组件进一步包括一座体,该阻力轮及该偏压件设置于该座体上,且该阻力轮可相对该座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座体具一容置空间,且该阻力轮及该偏压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偏压件与该容置空间的一部分边墙共同形成有一楔型区域,该楔型区域具有一狭窄侧及一宽敞侧;该阻力轮可位移地设置于该楔型区域内,且可受操作地在该狭窄侧及该宽敞侧之间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该绳体以该卷收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可受该绳体拉动而往该狭窄侧移动,使该阻力轮受该偏压件推抵而抑制转动,进而产生该第一摩擦阻力;当该绳体以该释出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可受该绳体拉动而往该宽敞侧移动,此时该阻力轮可选择性地与该偏压件接触,进而产生该第二摩擦阻力,且该第二摩擦阻力小于该第一摩擦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该绳体以该卷收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可受该绳体拉动而往该宽敞侧移动,此时该阻力轮可选择性地与该偏压件接触,进而产生该第一摩擦阻力;当该绳体以该释出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可受该绳体拉动而往该狭窄侧移动,使该阻力轮受该偏压件推抵而抑制转动,进而产生该第二摩擦阻力,且该第二摩擦阻力大于该第一摩擦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偏压件具有一弯折段靠近该楔型区域的该狭窄侧,当该阻力轮受该绳体拉动而往该狭窄侧移动时,该偏压件的该弯折段推抵于该阻力轮,以抑制该阻力轮的转动,使该阻力轮转速变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偏压件的一顶抵部选择性地接抵于该容置空间的任一边墙;该偏压件包括一自由端,该自由端不位于该顶抵部,且靠近于该楔型区域的该宽敞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偏压件包括相连的一约束部及一顶抵部,该顶抵部抵靠于该容置空间的一边墙,且该约束部是受该顶抵部的带动,而可选择性地紧束该阻力轮以使该阻力轮不可相对该约束部转动、或松开该阻力轮以使该阻力轮可相对该约束部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偏压件的该约束部在该阻力轮上的卷绕方向与该绳体在该阻力轮上的绕设方向相同;当该绳体以该卷收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可受该绳体拉动而朝该第一方向转动,此时因该偏压件的该顶抵部抵撑于该边墙,使该偏压件无法运动,同时该阻力轮的转动会驱使该约束部略微松开,使该阻力轮可相对该偏压件转动,此时该约束部对该阻力轮产生该第一摩擦阻力,进而抑制该阻力轮的转动;当该绳体以该释出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可受该绳体拉动而朝该第二方向转动,此时因该约束部紧束于该阻力轮,使该阻力轮带动该偏压件一同转动,同时带动该偏压件的该顶抵部选择性地摩擦该座体的该边墙,进而使该偏压件选择性地对该座体产生该第二摩擦阻力,且该第二摩擦阻力小于该第一摩擦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偏压件的该约束部在该阻力轮上的卷绕方向与该绳体在该阻力轮上的绕设方向相反;当该绳体以该卷收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可受该绳体拉动而朝该第一方向转动,此时因该偏压件紧束于该阻力轮,使该阻力轮带动该偏压件一同转动,同时带动该偏压件的该顶抵部选择性地摩擦该座体的该边墙,进而使该偏压件选择性地对该座体产生该第一摩擦阻力;当该绳体以该释出方向被拉动时,该阻力轮可受该绳体拉动而朝该第二方向转动,此时因该偏压件的该顶抵部抵撑于该边墙,使该偏压件无法运动,同时该阻力轮的转动会驱使该偏压件紧束于该阻力轮的部分略微松开,使该阻力轮可相对该偏压件转动,此时该约束部对该阻力轮产生该第二摩擦阻力,进而抑制该阻力轮的转动,且该第二摩擦阻力大于该第一摩擦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偏压件为一线圈弹簧,该约束部的直径小于该顶抵部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当绳体被卷收及释出时,阻力组件可受该偏压件影响,且该偏压件对该阻力阻件产生不同的摩擦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无拉绳窗帘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盒的主视图,其中拉绳以释出方向移动;

图4是沿图3的剖面线4-4所绘制的剖视图,其中拉绳以释出方向移动;

图5为图3的弹簧盒的右侧部分透明仰视图,其中弹片及摩擦轮的转轴以实线表示,其他元件以虚线表示;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盒的另一主视图,其中拉绳以卷收方向移动;

图7是沿图6的剖面线7-7所绘制的剖视图,其中拉绳以卷收方向移动;

图8为图6的弹簧盒的右侧部分透明仰视图,其中弹片及摩擦轮的转轴以实线表示,其他元件以虚线表示;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弹簧盒的主视图,其中拉绳以释出方向移动;

图10是沿图9的剖面线10-10所绘制的剖视图,其中拉绳以释出方向移动;

图11为图9的弹簧盒的右侧部分透明仰视图,其中弹片及摩擦轮的转轴以实线表示,其他元件以虚线表示;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弹簧盒的另一主视图,其中拉绳以卷收方向移动;

图13是沿图12的剖面线13-13所绘制的剖视图,其中拉绳以卷收方向移动;

图14为图12的弹簧盒的右侧部分透明仰视图,其中弹片及摩擦轮的转轴以实线表示,其他元件以虚线表示;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弹簧盒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弹簧盒的主视图;

图17是沿图16的剖面线17-17所绘制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弹簧盒的部分分解图,其中摩擦轮、线圈弹簧及座体是以分解方式表示;

图19为图18的座体的右侧部分的俯视图,其示出座体的边墙及容置空间;

图20为图19的座体加上线圈弹簧的俯视图,其中线圈弹簧位于容置空间中;

图21是沿图17的剖面线21-21所绘制的部分剖视图;

图22是沿图16的剖面线22-22所绘制的部分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弹簧盒的主视图;

图24是沿图23的剖面线24-24所绘制的部分剖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弹簧盒的部分分解图,其中摩擦轮、线圈弹簧及座体是以分解方式表示;

图26为图25的座体的右侧部分的俯视图,其示出座体的边墙及容置空间;以及

图27为图26的座体加上线圈弹簧的俯视图,其中线圈弹簧位于容置空间中。

附图标记如下:

1 无拉绳窗帘

2、2a、2b 拉绳

3 上梁

5 下梁

7 帘体

10、20、30、40、50 弹簧盒

11、31、51 座体

112、312、512 边墙

113、313、513 容置空间

114、214 楔型区域

114a、214a 狭窄侧

114b、214b 宽敞侧

13、23、33、53 偏压件

131、231 第一端脚

133、233 第二端脚

134、234 弯折段

12、32 摩擦轮

121、321 转轴

14、34 卷线轮

17、37 涡卷弹簧

16、36 驱动轮

331、531 约束部

332、532 顶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现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拉绳窗帘1包括上梁3、下梁5及帘体7,其中下梁5位于上梁3下方,且帘体7位于上梁3及下梁5之间。在图1中,帘体7由多个叶片间隔排列而成的遮蔽结构为例表示;然而,在实务上,帘体7亦可采用由单层或多层片体构成的可折叠的遮蔽结构。

再请参图2到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弹簧盒10,其适用于无拉绳窗帘1做为控制拉绳2卷收或释出的动力模块,且弹簧盒10设置于上梁3内。弹簧盒10包括摩擦轮12、卷线轮14、驱动轮16及涡卷弹簧17,其中卷线轮14与驱动轮16彼此啮合连动,且涡卷弹簧17的一端固接于驱动轮16上。拉绳2的一端连接于卷线轮14,其另一端通过帘体7后连接于下梁5。此外,拉绳2的一部分邻近摩擦轮12,且紧束于摩擦轮12上。进一步来说,由于拉绳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卷线轮14及下梁5,且为张紧状态,因此拉绳2紧束于摩擦轮12。当拉绳2往卷收或释出方向被拉动时,摩擦轮12方能被拉绳2带动而转动;反之,若拉绳2静止不动时,则摩擦轮12亦静止不动。

当下梁5被拉动远离上梁3,使帘体7展开时,拉绳2被下梁5带动由卷线轮14释出,且卷线轮14同时受拉绳2带动而转动。此时,卷线轮14带动驱动轮16转动,使涡卷弹簧17卷绕于驱动轮16上,进而蓄积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反之,当下梁5被推动靠近上梁3,使帘体7收合时,涡卷弹簧17所积蓄的回卷弹力驱动驱动轮16转动,进而带动卷线轮14卷收拉绳2。

在图2到图8中,弹簧盒10进一步包括座体11及偏压件13。摩擦轮12、偏压件13及卷线轮14均设置于座体11上,且摩擦轮12及卷线轮14皆可受操作而相对于座体11转动。座体11具有多个边墙112,且边墙112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围合形成多边形的容置空间113。摩擦轮12的转轴121及偏压件13位于容置空间113内。

在本实施例中,偏压件13为一弹片,包含第一端脚131、第二端脚133及弯折段134。第一端脚131可固定于座体11的边墙112上,或是可移动地抵靠于座体11的边墙112上;在实务上,第一端脚131亦可选择性地接抵于容置空间113的任一内角。

在图5及图8中,弹片13与座体11的一部分边墙112共同围合形成一楔型区域114,楔型区域114具有狭窄侧114a及宽敞侧114b。摩擦轮12的转轴121位于楔型区域114中,且可受操作地在狭窄侧114a及宽敞侧114b之间移动。弹片13的弯折段134是靠近楔型空间114的狭窄侧114a,但远离宽敞侧114b;弹片13的第二端脚133为一自由端,靠近楔型区域114的宽敞侧114b,但远离狭窄侧114a。然而,在实务上,偏压件13并不以弹片为限,只要能在容置空间113内形成楔型区域114的对象均适用;其中又以靠近楔型区域114的狭窄侧114a具有弹性的对象为佳,以便于通过其弹性使对象推抵挤压摩擦轮12的转轴121。此外,楔型区域114的狭窄侧114a是靠近卷线轮14,而宽敞侧114b远离卷线轮14;即弹片13的弯折段134靠近卷线轮14,而弹片的第二端脚133远离卷线轮14。

由此,请参考图4中的弹簧盒10的右侧部分及图5,拉绳2是以逆时针方向卷收于卷线轮14上,并紧束摩擦轮12;因此当卷线轮14被驱动轮16带动而卷收拉绳2时,卷线轮14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拉绳2会牵引摩擦轮12往卷线轮14的方向靠近,即往狭窄侧114a移动,此时,摩擦轮12因受拉绳2的带动亦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当摩擦轮12的转轴121移动至与弹片13的弯折段134接触时,弹片13的弯折段134会推抵摩擦轮12的转轴121,借以降低摩擦轮12的转动速度。换句话说,当弹片13的弯折段134推抵挤压摩擦轮12的转轴121时,会对摩擦轮12的转轴121产生第一摩擦阻力,进而抑制摩擦轮12的转动,使摩擦轮12的转动受阻。

请参考图7右侧部分及图8,当拉动下梁5以展开帘体7时,拉绳2由卷线轮14释出,且卷线轮14是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拉动下梁5的拉力通过拉绳2将摩擦轮14朝向远离卷线轮14的方向牵引,使得摩擦轮12的转轴121受带动而往宽敞侧114b移动,此时,摩擦轮12因受拉绳2的带动而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摩擦轮12的转轴121远离弹片13的弯折段134,以结束弹片13的弯折段134对摩擦轮12的转轴121产生第一摩擦阻力。在本实施例中,当摩擦轮12的转轴121移动至宽敞侧114b时,弹片13的第二端脚133可轻微地接触摩擦轮12的转轴121,进而对摩擦轮12的转轴121产生第二摩擦阻力;但由于弹片13的第二端脚133位在宽敞侧114b而有较大的移动空间,当摩擦轮12的转轴121移动至宽敞侧114b时,第二端脚133不受座体11的边墙112抵掣,因此仅是轻微地接触摩擦轮12的转轴121,致使所产生的第二摩擦阻力远小于前述的第一摩擦阻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当摩擦轮12的转轴121移动至宽敞侧114b时,摩擦轮12的转轴121与弹片的第二端脚133也可能彼此不接触,使得在摩擦轮12的转轴121与弹片的第二端脚133之间无摩擦阻力产生,即第二摩擦阻力的数值为0;在此条件下,第二摩擦阻力亦远小于前述的第一摩擦阻力。

当无拉绳窗帘1的下梁5被拉至指定位置后,移除拉动下梁5的外力时,可能因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小于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而使下梁5向上回升。此时,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可通过卷线轮12略微拉动拉绳2,使拉绳2牵引摩擦轮12往卷线轮14方向靠近,直到摩擦轮12的转轴121与弹片13的弯折段134接触,进而使弹片13对摩擦轮12产生摩擦阻力。同时,摩擦轮12与弹片13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可使得紧束于摩擦轮12的拉绳2不易带动摩擦轮12转动,进而使拉绳2的移动受阻,借以辅助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抗衡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使下梁5能稳定停留在指定位置。

请参图9到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弹簧盒20,其亦可适用于无拉绳窗帘1。弹簧盒20与第一实施例的弹簧盒10大致相同。然而,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偏压件23在弹簧盒20内的设置方向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偏压件13在弹簧盒10内的设置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偏压件23为一弹片,包含第一端脚231、第二端脚233及弯折段234。第一端脚231可固定于座体11的边墙112上,或是可移动地抵靠于座体11的边墙112上;在实务上,第一端脚231亦可选择性地接抵于容置空间113的任一内角。

在图11及图14中,弹片23与座体11的一部分边墙112共同围合形成一楔型区域214,楔型区域214具有狭窄侧214a及宽敞侧214b。摩擦轮12的转轴121位于楔型区域214中,且可受操作地在狭窄侧214a及宽敞侧214b之间移动。弹片23的弯折段234靠近楔型空间214的狭窄侧214a,但远离宽敞侧214b;弹片23的第二端脚233为一自由端,靠近楔型区域214的宽敞侧214b,但远离狭窄侧214a。此外,楔型区域214的狭窄侧214a远离卷线轮14,而宽敞侧214b靠近卷线轮14;即弹片23的弯折段234远离卷线轮14,而弹片23的第二端脚233靠近卷线轮14。

在图10右侧部分及图11中,当卷线轮14被驱动轮16带动而卷收拉绳2时,卷线轮14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拉绳2会牵引摩擦轮12往卷线轮14的方向靠近,使得摩擦轮12的转轴121受带动而往楔型区域214的宽敞侧214b移动;此时,摩擦轮12可受拉绳2的带动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当摩擦轮12的转轴121受带动而往宽敞侧214b移动时,摩擦轮12的转轴121远离弹片的弯折段234。在本实施例中,当摩擦轮12的转轴121移动至宽敞侧214b时,弹片23的第二端脚233可轻微地接触摩擦轮12的转轴121,进而对摩擦轮12的转轴121产生第一摩擦阻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当摩擦轮12的转轴121移动至宽敞侧214b时,摩擦轮12的转轴121与弹片23的第二端脚233也可能彼此不接触,因此在摩擦轮12的转轴121与弹片23的第二端脚233之间无摩擦阻力产生,即第一摩擦阻力的数值为0。

在图12右侧部分及图13中,当拉动下梁5以展开帘体7时,拉绳2由卷线轮14释出,且卷线轮1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拉动下梁5的拉力通过拉绳2将摩擦轮14朝向远离卷线轮14的方向牵引,此时,摩擦轮12可受拉绳2的带动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当摩擦轮12的转轴121移动至与弹片23的弯折段234接触时,弹片23的弯折段234会推抵摩擦轮12的转轴121,借以降低摩擦轮12的转动速度。换句话说,当弹片23的弯折段234推抵挤压摩擦轮12的转轴121时,会对摩擦轮12的转轴121产生第二摩擦阻力,进而抑制摩擦轮12的转动,使摩擦轮12的转动受阻。在此状态下,由于弹片23的弯折段234会推抵摩擦轮12的转轴121,因此所产生的第二摩擦阻力远大于前述的第一摩擦阻力。

当无拉绳窗帘1的下梁5被推至指定位置后,移除拉动下梁5的外力时,可能因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大于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而使下梁5向下掉落。此时,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可通过拉绳2使卷线轮14往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摩擦轮12远离卷线轮14,直到摩擦轮12的转轴121与弹片23的弯折段234接触,进而使弹片23对摩擦轮12产生摩擦阻力。同时,弹片23与摩擦轮12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可使得紧束于摩擦轮12的拉绳2不易带动摩擦轮12转动,进而使拉绳2的移动受阻,由此辅助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抗衡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使下梁5能稳定停留在指定位置。

请参图15到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弹簧盒30,其亦可适用于无拉绳窗帘1。弹簧盒30包括摩擦轮32、卷线轮34、驱动轮36及涡卷弹簧37,其中卷线轮24与驱动轮26彼此啮合,且涡卷弹簧37的一端固接于驱动轮36上。拉绳2a的一端连接于卷线轮34,其另一端穿过帘体7后连接于下梁5。摩擦轮32与拉绳2a彼此邻近,且拉绳2a紧束于摩擦轮32。进一步来说,由于拉绳2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卷线轮34及下梁5,且为张紧状态,因此拉绳2a紧束于摩擦轮32。当拉绳2a往卷收或释出方向被拉动时,摩擦轮32方能被拉绳2a带动而转动;反之,若拉绳2a静止不动时,则摩擦轮32亦静止不动。

弹簧盒30进一步包括座体31及偏压件33。摩擦轮32、偏压件33及卷线轮34均设置于座体31上,且摩擦轮32、偏压件33及卷线轮34皆可受操作而相对于座体31转动。座体31具有多个边墙312,且边墙312形成容置空间313。摩擦轮32的转轴321及偏压件33位于容置空间313内。

在本实施例中,偏压件33为一线圈弹簧,其可概略分为彼此相连的约束部331及顶抵部332;每一边墙312呈棘齿状,且顶抵部332的自由端脚可选择性地接抵于容置空间313的任一边墙312。

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恒卷绕于摩擦轮32的转轴321,且由于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及顶抵部332彼此相连,因此当摩擦轮32转动时,可带动顶抵部332转动并使约束部331随顶抵部332同步转动。另外,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可受操作而选择性地紧束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转轴321不能相对约束部331转动;在另一操作状态下,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可松释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约束部331虽仍接触转轴321,但转轴321可相对顶抵部332转动。

在图18的弹簧盒30的右侧部分以及图19、图20、图22中,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由下而上以逆时针方向卷绕于摩擦轮32的转轴321,而顶抵部332于约束部331的下端接续约束部331向外延伸且设置于容置空间313内,但不以此为限;实务上,顶抵部亦可接续约束部后向内或向下延伸,端赖容置空间313的边墙312的位置而定。在图18及图21中,线圈弹簧33的顶抵部332位于约束部331的下方,但不以此为限制;实务上,由于顶抵部332与容置空间313彼此配合设置,因此顶抵部332可配合容置空间313的设计,而调整约束部331与顶抵部332彼此的相对位置。举例来说,线圈弹簧33的顶抵部332亦可位于约束部331的上方,只要顶抵部332的端脚可与容置空间313的任一边墙312接抵即可。

请参考图18的右侧部分及图22,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在摩擦轮32的转轴321上的卷绕方向与拉绳2a在摩擦轮32上的绕设方向相同。当卷线轮34被驱动轮36带动而卷收拉绳2a时,卷线轮34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摩擦轮32可受拉绳2a的带动亦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因顶抵部332的端脚卡抵于容置空间313的其中一边墙312,使线圈弹簧33无法转动及移动,此时摩擦轮32的转动方向相反于约束部331的绕设方向,将会驱使约束部331向外略微胀开而松开转轴321,使摩擦轮32可相对约束部331转动。然而,即便摩擦轮32可相对约束部331转动,此时约束部331仍保持紧密接触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得约束部331与摩擦轮32的转轴321之间产生第一摩擦阻力,进而抑制摩擦轮32的转动,使摩擦轮32的转动受阻。

反之,当拉动下梁5以展开帘体7时,拉绳2a由卷线轮34释出,且卷线轮34是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摩擦轮32可受拉绳2a的带动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因摩擦轮32的转动方向与约束部331绕设其转轴321的方向相同,故摩擦轮32的转动会促使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紧束于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二者不会相对转动,则摩擦轮32可带动线圈弹簧33同步地随拉绳2a的移动而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此状况下,线圈弹簧33的顶抵部332随约束部331的转动而转动并滑擦座体31的边墙312,进而使线圈弹簧33对座体31产生第二摩擦阻力;由于线圈弹簧33的顶抵部332仅是轻微地接抵座体31的边墙312,因此所产生的第二摩擦阻力远小于前述的第一摩擦阻力。

当无拉绳窗帘1的下梁5被拉至指定位置后,移除拉动下梁5的外力时,可能因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小于涡卷弹簧37的回卷弹力,而使下梁5向上回升。此时,涡卷弹簧37的回卷弹力会通过卷线轮32而拉动拉绳2a,使拉绳2a拉动摩擦轮32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摩擦轮32的转动会驱使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略微松开,且在线圈弹簧33与摩擦轮3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以抑制摩擦轮32的转动。同时,摩擦轮32的转动受到抑制将使得紧束于摩擦轮32的拉绳2a不易带动摩擦轮32转动,进而使拉绳2a的移动受阻,由此辅助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抗衡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使下梁5能稳定停留在指定位置。

请参图23到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弹簧盒40,其亦可适用于无拉绳窗帘1。弹簧盒40与第三实施例的弹簧盒30大致相同。然而,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四实施例中的拉绳2b在摩擦轮32上的绕设方向不同于第三实施例中的拉绳2a在摩擦轮32上的绕设方向。

在图24中,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在摩擦轮32的转轴321上的卷绕方向与拉绳2b在摩擦轮32上的绕设方向相反。当卷线轮34被驱动轮36带动而卷收拉绳2b时,卷线轮3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摩擦轮32可受拉绳2b的带动亦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因约束部331的绕设方向与摩擦轮32的转动方向相同而紧束于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摩擦轮32可带动线圈弹簧33一同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但摩擦轮32无法相对线圈弹簧33转动。在此状态下,线圈弹簧33的顶抵部332可随约束部331的转动而转动并滑擦座体31的边墙312,进而使线圈弹簧33对座体31产生第一摩擦阻力。

反之,当拉动下梁5以展开帘体7时,拉绳2b由卷线轮34释出,且卷线轮34是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摩擦轮32可受拉绳2b的带动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因顶抵部332的端脚卡抵于容置空间313的其中一边墙312,使线圈弹簧33无法转动及移动,同时摩擦轮32的转动方向相反于约束部331的绕设方向,进而驱使约束部331略微向外胀开而松开转轴321,使摩擦轮32可相对线圈弹簧33转动。然而,即便摩擦轮32可相对约束部331转动,约束部331仍紧密接触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得约束部331与摩擦轮32的转轴321之间产生第二摩擦阻力,进而抑制摩擦轮32的转动,使摩擦轮32的转动受阻。在此状况下,虽然摩擦轮32可相对约束部331转动,但约束部331仍紧密接触摩擦轮32的转轴321,因此所产生的第二摩擦阻力远大于前述的第一摩擦阻力。

当无拉绳窗帘1的下梁5被推至指定位置后,移除拉动下梁5的外力时,可能因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大于涡卷弹簧37的回卷弹力,而使下梁5向下掉落。此时,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会拉动拉绳2b自卷线轮32释出,使拉绳2b带动摩擦轮32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摩擦轮32的转动会驱使线圈弹簧33的约束部331略微松开,但此时约束部331仍紧密接触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得线圈弹簧33与摩擦轮3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以抑制摩擦轮32的转动。同时,摩擦轮32的转动受到抑制,将使得紧束于摩擦轮32的拉绳2b不易带动摩擦轮32转动,进而使拉绳2b的移动受阻,由此辅助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抗衡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使下梁5能稳定停留在指定位置。

请参图25到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弹簧盒50,其亦可适用于无拉绳窗帘1。弹簧盒50与第三实施例的弹簧盒30大致相同。然而,第五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五实施例中的偏压件53及容置空间513形状不同于第三实施例中的偏压件33及容置空间313形状。在第五实施例中,容置空间513呈圆形,且偏压件53唯一线圈弹簧,其可概略分为彼此相连的约束部531及顶抵部532,且顶抵部532恒接抵于容置空间513的边墙512。

在图25的弹簧盒50的右侧部分以及图26、图27中,线圈弹簧53的约束部531由下而上以逆时针方向卷绕于摩擦轮32的转轴321,而顶抵部532于约束部531的下端接续约束部531亦以逆时针方向设置于容置空间513内。在此实施例中,线圈弹簧53的约束部531的直径小于顶抵部532的直径,但不以此为限;实务上,根据容置空间513的边墙512的位置,约束部的直径亦可等于或大于顶抵部的直径。

请参考图25的右侧部分及图27,当摩擦轮32受拉绳的带动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因顶抵部532撑抵于容置空间513的边墙512,使线圈弹簧53无法转动及移动,此时摩擦轮32的转动方向相反于约束部531的绕设方向,将会驱使约束部531向外略微胀开而松开转轴321,使摩擦轮32可相对约束部531转动。然而,即便摩擦轮32可相对约束部531转动,此时约束部531仍保持紧密接触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得约束部531与摩擦轮32的转轴321之间产生第一摩擦阻力,进而抑制摩擦轮32的转动,使摩擦轮32的转动受阻。

反之,当摩擦轮32受拉绳的带动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因摩擦轮32的转动方向与约束部531绕设其转轴321的方向相同,故摩擦轮32的转动会促使线圈弹簧53的约束部531紧束于摩擦轮32的转轴321,使二者不会相对转动,则摩擦轮32可带动线圈弹簧53同步地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此状况下,线圈弹簧53的顶抵部532随约束部531的转动而转动并滑擦座体51的边墙512,进而使线圈弹簧53对座体51产生第二摩擦阻力;由于线圈弹簧53的顶抵部532仅是轻微地滑擦过座体51的边墙512,因此所产生的第二摩擦阻力远小于前述的第一摩擦阻力。

当无拉绳窗帘1的下梁5被拉至指定位置后,移除拉动下梁5的外力时,可能因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小于涡卷弹簧37的回卷弹力,而使下梁5向上回升。此时,涡卷弹簧37的回卷弹力会通过卷线轮32而拉动拉绳,使拉绳拉动摩擦轮32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摩擦轮32的转动会驱使线圈弹簧53的约束部531略微松开,且在线圈弹簧53与摩擦轮3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以抑制摩擦轮32的转动。同时,摩擦轮32的转动受到抑制将使得紧束于摩擦轮32的拉绳不易带动摩擦轮32转动,进而使拉绳的移动受阻,由此辅助下梁5与帘体7的重量拉力抗衡涡卷弹簧17的回卷弹力,使下梁5能稳定停留在指定位置。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中,若在第五实施例的弹簧盒50上搭配第四实施例的拉绳2b的绕设方式,则在拉绳的卷收及释出过程中,可得到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摩擦阻力效果。

当拉绳卷收(或释出)时,通过本实用新型诸实施例中的摩擦轮可受操作地与偏压件接触,进而使偏压件对摩擦轮产生摩擦阻力,并且由此摩擦阻力辅助下梁与帘体的重量拉力及涡卷弹簧的回卷弹力相互抗衡,以使无拉绳窗帘的下梁得以在移除外力之后稳定地停留在指定位置。反之,当拉绳释出(或卷收)时,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使偏压件对摩擦轮产生较小的摩擦阻力或不产生摩擦阻力,因此可轻省地移动下梁使帘体展开(或收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