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9700发布日期:2019-04-29 12:0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锅具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配备的内锅的翻边结构,虽然外表面涂有防腐层,但由于该部位经常与外界接触,发生磕碰,翻边处的基材极易外露而生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具基体,锅具基体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翻边包括从开口端向外侧延伸的上翻边和与上翻边相连接的侧翻边;和防锈导热层,覆盖上翻边的上表面和侧翻边的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锈导热层,其不仅具有导热效果,还具有防锈功能,防锈导热层覆盖在上翻边的上表面和侧翻边的外后面,一方面提高了锅具基体的导热效果,尤其在翻边区域,可有效避免翻边区域相较于锅具基体其他区域对食材的加热效果差,而使得食材各处受热不均匀;另一方面防锈导热层的防锈功能能够对翻边进行防护,避免翻边部位因多次与周围部件磕碰或摩擦而直接外露,出现腐蚀生锈现象等。使得翻边部位不仅能够依靠锅具最外层的防腐层进行防护,还能够依靠导热层自身的防锈效果进一步进行防护,确保翻边不会出现腐蚀生锈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翻边结构包括从锅具基体的开口端向外弯转延伸的上翻边和侧翻边,与单纯一层向外延伸的水平翻边相比,翻边刚性好,有效避免用户在端锅过程中,翻边受力变形而影响外观品质,甚至导致锅具掉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翻边还包括下翻边,下翻边与侧翻边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翻边还包括下翻边,下翻边与侧翻边相连接,优选地,与侧翻边的远离上翻边的一端相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翻边的结构强度。优选地,下翻边向锅具基体的内侧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翻边、侧翻边和下翻边围成密闭腔体,或上翻边与下翻边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上翻边、下翻边和侧翻边可围成密闭腔体时,此时,由于翻边具有空腔结构,一方面提高了翻边整体的刚性,避免用户在端锅过程中,翻边受压形变而影响其外观品质,甚至导致锅具掉落,另一方面由于此时上翻边的下表面与下翻边的上表面相接触,相闭合,可有效避免两者之间存在缝隙而藏纳污垢,且便于清洗。此外,由于上翻边与下翻边相接触,进而翻边的整体厚度越远离锅具基体越大,方便用户端锅,便于用户的手指握持住翻边而不易滑落。另外,上翻边与下翻边也可以相贴合,此时,上翻边的下表面与下翻边的上表面在理想状态下无缝贴合,上翻边的下表面与下翻边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一方面增强了翻边的厚度,变为双层结构,而使得翻边刚性增强,另一方面占用空间小,且不易隐藏污垢。当然,受工艺影响,上翻边的下表面与下翻边的上表面存在不完全贴合而存在间隙的情况,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上翻边、侧翻边和下翻边围成密闭腔体时,上翻边的下表面和下翻边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3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上翻边的下表面与下翻边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30°,能够在减小翻边的空间占用率、节省翻边材料、节约成本的同时,为用户手部牢固握持翻边提供保证。具体地,由于翻边的整体厚度越远离锅具基体越大,进而用户的手指受翻边外侧厚度增加的影响,可稳固握持住翻边,稳定端锅。另外,在该密闭腔体内,上翻边与下翻边的夹角小于30°,也能够满足翻边的刚度需求,且提高翻边的外观品质。优选地,上翻边从开口端向外水平延伸,进而侧翻边向下弯转后,下翻边的最低点在远离锅具基体的一端,便于用户握持住翻边而不易脱落。也优选地,上翻边和下翻边各处厚度相同,且直线延伸,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另一方面美化翻边的外观,且在上翻边、下翻边和侧翻边围成密闭腔体时,除侧翻边具有弧度以外,近视三角形的形状,使得翻边整体刚度更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翻边、侧翻边、下翻边和锅具基体的锅身部的外表面围成密闭腔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锈导热层还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且防锈导热层连续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锈导热层还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不仅提高了锅具基体的导热效果,还有助于防止锅具基体内部基材外露而生锈。防锈导热层连续分布,便于生产加工,且严密对锅具基体进行防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为导磁基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基体为导磁基体,能够在电磁线圈的磁场作用下加热锅具内部食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锈导热层通过热喷涂、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锈导热层通过热喷涂或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沉积在锅具基体上。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方便直接采用上述方式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设置不同厚度的防锈导热层,来控制锅具基体内表面各部位的传热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防锈导热层随着锅具基材一起拉伸或弯曲形变时,尤其在防锈导热层通过热轧、冷轧或爆炸焊等方式制备而成时,防锈导热层出现宏观或微观开裂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避免微观的开裂对覆盖在自身上的涂层造成影响,也杜绝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材料间的原电池反应等多种问题,确保防锈导热层的导热效果,且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防锈导热层通过热喷涂、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上,也杜绝了锅具由多层材质复合而层,所带来的在拉伸成型过程中,因复合板材各个部位受到的拉力不同,而导致各层材质厚度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热量传导不均的问题。优选地,防锈导热层通过热喷涂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锈导热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200um;和/或防锈导热层为铝层或铝合金层;和/或防锈导热层的孔隙率范围为0.1%至10%。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锈导热层的厚度范围优选为20um至200um,一方面避免防锈导热层厚度过小,小于20um而导致导热效果差,另一方面避免防锈导热层过厚,厚于200um而导致锅具整体重量增加,增加负重且提高生产成本。防锈导热层为铝层或铝合金层,一方面铝或铝合金导热性好,便于将锅具基体的热量均匀扩散,提高锅具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铝层或铝合金层具有很好的防生锈、防腐蚀特性,可以有效保护锅具基体,避免锅具基体局部外露而生锈。防锈导热层的孔隙率范围为0.1%至10%,能够很好地实现其导热效果,并兼具防锈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侧并覆盖在防锈导热层上,不粘层至多覆盖至上翻边。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还包括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和防锈导热层整体的内表面,且不粘层至多覆盖至上翻边,一方面能够确保锅具内的食材不会出现粘锅现象,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节省不粘层的材料,降低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粘层包括以下任一层或其组合: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及陶瓷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粘层可为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或陶瓷层,也可为上述任意多种材质的组合,不粘效果好。具体地,PFA层为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粘层的厚度优选为20um至80um,一方面避免不粘层厚度过小,小于20um而导致不粘效果差,且极易损坏使内部结构外露;另一方面避免不粘层厚度过厚,厚于80um而浪费材料,且影响锅具内部食材受热效果。具体地,不粘层可包括底油层和面油层,两者分开制备,或者不粘层包括底油层、中油层及面油层,三者分开制备,以提供不粘性,便于对烹饪后的食物残留进行清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防腐层和/或耐磨层,设置在锅具基体和防锈导热层整体的外表面并至少覆盖下翻边和侧翻边。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还具有防腐层和/或耐磨层,设置在锅具基体和防锈导热层整体的外表面,能够很好地对锅具基体进行防护,避免防腐层和/或耐磨层内部结构外露,而出现生锈等情况。具体地,当防锈导热层部分覆盖锅具基体的侧壁时,防腐层和/或耐磨层部分覆盖在防锈导热层上,部分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外露部分,从而能在外侧对锅具基体和防锈导热层进行防护。另外,优选地,防腐层设置在耐磨层的外侧,或防腐层检具耐磨功能,或耐磨层兼具防腐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腐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腐层的厚度范围优选为20um至80um,一方面避免厚度过薄,薄于20um而导致防腐效果易失效,另一方面避免厚度过厚,厚于80um而导致材料浪费,且影响锅具基体的受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基体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导磁性好,保温效果好。优选地,锅具基体为430不锈钢基体,或铸铁基体或低碳钢基体或精铁基体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锅具。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锅具,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锅具为电饭煲内胆或电压力锅内胆。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以对锅具进行加热。优选地,在使用时,锅具搭设在电磁加热装置的上表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上盖;和密封圈,设置在上盖上,在合盖状态下,密封圈与翻边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将烹饪器具的上盖扣合在锅具上时,即合盖状态下,让用于密封的密封圈与翻边相抵接,由于翻边上设有防锈导热层,能够传递热量,形成热传递带,可有效减少密封圈处的积水,促进积水蒸发,进而避免该处滋生细菌,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锅具基体,12翻边,122上翻边,124侧翻边,126下翻边,14防锈导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具基体10,锅具基体10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12,翻边12包括从开口端向外侧延伸的上翻边122和与上翻边122相连接的侧翻边124;和防锈导热层14,覆盖上翻边122的上表面和侧翻边124的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锈导热层14,其不仅具有导热效果,还具有防锈功能,防锈导热层14覆盖在上翻边122的上表面和侧翻边124的外后面,一方面提高了锅具基体10的导热效果,尤其在翻边12区域,可有效避免翻边12区域相较于锅具基体10其他区域对食材的加热效果差,而使得食材各处受热不均匀;另一方面防锈导热层14的防锈功能能够对翻边12进行防护,避免翻边12部位因多次与周围部件磕碰或摩擦而直接外露,出现腐蚀生锈现象等。使得翻边12部位不仅能够依靠锅具最外层的防腐层进行防护,还能够依靠导热层自身的防锈效果进一步进行防护,确保翻边12不会出现腐蚀生锈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翻边12结构包括从锅具基体10的开口端向外弯转延伸的上翻边122和侧翻边124,与单纯一层向外延伸的水平翻边12相比,翻边12刚性好,有效避免用户在端锅过程中,翻边12受力变形而影响外观品质,甚至导致锅具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翻边12还包括下翻边126,下翻边126与侧翻边12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翻边12还包括下翻边126,下翻边126与侧翻边124相连接,优选地,与侧翻边124的远离上翻边122的一端相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翻边12的结构强度。优选地,下翻边126向锅具基体10的内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翻边122、侧翻边124和下翻边126围成密闭腔体,或上翻边122与下翻边126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当上翻边122、下翻边126和侧翻边124可围成密闭腔体时,此时,由于翻边12具有空腔结构,一方面提高了翻边12整体的刚性,避免用户在端锅过程中,翻边12受压形变而影响其外观品质,甚至导致锅具掉落,另一方面由于此时上翻边122的下表面与下翻边126的上表面相接触,相闭合,可有效避免两者之间存在缝隙而藏纳污垢,且便于清洗。此外,由于上翻边122与下翻边126相接触,进而翻边12的整体厚度越远离锅具基体10越大,方便用户端锅,便于用户的手指握持住翻边12而不易滑落。另外,上翻边122与下翻边126也可以相贴合,此时,上翻边122的下表面与下翻边126的上表面在理想状态下无缝贴合,上翻边122的下表面与下翻边126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一方面增强了翻边12的厚度,变为双层结构,而使得翻边12刚性增强,另一方面占用空间小,且不易隐藏污垢。当然,受工艺影响,上翻边122的下表面与下翻边126的上表面存在不完全贴合而存在间隙的情况,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上翻边122、侧翻边124和下翻边126围成密闭腔体时,上翻边122的下表面和下翻边126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3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上翻边122的下表面与下翻边126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30°,能够在减小翻边12的空间占用率、节省翻边12材料、节约成本的同时,为用户手部牢固握持翻边12提供保证。具体地,由于翻边12的整体厚度越远离锅具基体10越大,进而用户的手指受翻边12外侧厚度增加的影响,可稳固握持住翻边12,稳定端锅。另外,在该密闭腔体内,上翻边122与下翻边126的夹角小于30°,也能够满足翻边12的刚度需求,且提高翻边12的外观品质。优选地,上翻边122从开口端向外水平延伸,进而侧翻边124向下弯转后,下翻边126的最低点在远离锅具基体10的一端,便于用户握持住翻边12而不易脱落。也优选地,上翻边122和下翻边126各处厚度相同,且直线延伸,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另一方面美化翻边12的外观,且在上翻边122、下翻边126和侧翻边124围成密闭腔体时,除侧翻边124具有弧度以外,近视三角形的形状,使得翻边12整体刚度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翻边122、侧翻边124、下翻边126和锅具基体10的锅身部的外表面围成密闭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防锈导热层14还覆盖在锅具基体10的内表面,且防锈导热层14连续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防锈导热层14还覆盖在锅具基体10的内表面,不仅提高了锅具基体10的导热效果,还有助于防止锅具基体10内部基材外露而生锈。防锈导热层14连续分布,便于生产加工,且严密对锅具基体10进行防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基体10为导磁基体。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基体10为导磁基体,能够在电磁线圈的磁场作用下加热锅具内部食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防锈导热层14通过热喷涂、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10上。

在该实施例中,防锈导热层14通过热喷涂或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沉积在锅具基体10上。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方便直接采用上述方式在锅具基体10的内表面设置不同厚度的防锈导热层14,来控制锅具基体10内表面各部位的传热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防锈导热层14随着锅具基材一起拉伸或弯曲形变时,尤其在防锈导热层14通过热轧、冷轧或爆炸焊等方式制备而成时,防锈导热层14出现宏观或微观开裂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避免微观的开裂对覆盖在自身上的涂层造成影响,也杜绝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材料间的原电池反应等多种问题,确保防锈导热层14的导热效果,且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防锈导热层14通过热喷涂、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10上,也杜绝了锅具由多层材质复合而层,所带来的在拉伸成型过程中,因复合板材各个部位受到的拉力不同,而导致各层材质厚度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热量传导不均的问题。优选地,防锈导热层14通过热喷涂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1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防锈导热层14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200um;和/或防锈导热层14为铝层或铝合金层;和/或防锈导热层14的孔隙率范围为0.1%至10%。

在该实施例中,防锈导热层14的厚度范围优选为20um至200um,一方面避免防锈导热层14厚度过小,小于20um而导致导热效果差,另一方面避免防锈导热层14过厚,厚于200um而导致锅具整体重量增加,增加负重且提高生产成本。防锈导热层14为铝层或铝合金层,一方面铝或铝合金导热性好,便于将锅具基体10的热量均匀扩散,提高锅具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铝层或铝合金层具有很好的防生锈、防腐蚀特性,可以有效保护锅具基体10,避免锅具基体10局部外露而生锈。防锈导热层14的孔隙率范围为0.1%至10%,能够很好地实现其导热效果,并兼具防锈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0的内侧并覆盖在防锈导热层14上,不粘层至多覆盖至上翻边122。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还包括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0和防锈导热层14整体的内表面,且不粘层至多覆盖至上翻边122,一方面能够确保锅具内的食材不会出现粘锅现象,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节省不粘层的材料,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粘层包括以下任一层或其组合: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及陶瓷层。

在该实施例中,不粘层可为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或陶瓷层,也可为上述任意多种材质的组合,不粘效果好。具体地,PFA层为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在该实施例中,不粘层的厚度优选为20um至80um,一方面避免不粘层厚度过小,小于20um而导致不粘效果差,且极易损坏使内部结构外露;另一方面避免不粘层厚度过厚,厚于80um而浪费材料,且影响锅具内部食材受热效果。具体地,不粘层可包括底油层和面油层,两者分开制备,或者不粘层包括底油层、中油层及面油层,三者分开制备,以提供不粘性,便于对烹饪后的食物残留进行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防腐层和/或耐磨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0和防锈导热层14整体的外表面并至少覆盖下翻边126和侧翻边124。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还具有防腐层和/或耐磨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0和防锈导热层14整体的外表面,能够很好地对锅具基体10进行防护,避免防腐层和/或耐磨层内部结构外露,而出现生锈等情况。具体地,当防锈导热层14部分覆盖锅具基体10的侧壁时,防腐层和/或耐磨层部分覆盖在防锈导热层14上,部分覆盖在锅具基体10的外露部分,从而能在外侧对锅具基体10和防锈导热层14进行防护。另外,优选地,防腐层设置在耐磨层的外侧,或防腐层检具耐磨功能,或耐磨层兼具防腐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防腐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在该实施例中,防腐层的厚度范围优选为20um至80um,一方面避免厚度过薄,薄于20um而导致防腐效果易失效,另一方面避免厚度过厚,厚于80um而导致材料浪费,且影响锅具基体10的受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基体10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基体10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导磁性好,保温效果好。优选地,锅具基体10为430不锈钢基体,或铸铁基体或低碳钢基体或精铁基体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锅具。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锅具,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锅具为电饭煲内胆或电压力锅内胆。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以对锅具进行加热。优选地,在使用时,锅具搭设在电磁加热装置的上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上盖;和密封圈,设置在上盖上,在合盖状态下,密封圈与翻边12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当将烹饪器具的上盖扣合在锅具上时,即合盖状态下,让用于密封的密封圈与翻边12相抵接,由于翻边12上设有防锈导热层14,能够传递热量,形成热传递带,可有效减少密封圈处的积水,促进积水蒸发,进而避免该处滋生细菌,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