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板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4242发布日期:2019-04-09 21:28阅读:1597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板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折叠板凳。



背景技术:

板凳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在家里、宿舍或者办公室等固定场合,人们通常使用的是不可折叠的板凳。这类板凳的不可折叠性,以致不能方便的使用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移动的火车上,野外旅游等,不可折叠的板凳携带就相对不便。为此,人们需要一种可以折叠的、便于携带的板凳,需要时展开后就可承坐使用,不用时又可折叠、缩小体积,方便携带。然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可折叠板凳,有的是简单的铁框和布条构成,有的是承坐面对折式,各种各样,但还是存在承坐的稳定性及舒适性不佳的缺陷,因而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板凳,不仅能够折叠携带,且展开使用稳定,承坐面平坦、舒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折叠式板凳,其具有凳板,凳板具有承坐平面及与承坐平面相背的下侧面,所述凳板上铰接组设左右分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可打开斜置支顶凳板的下侧面和第一支撑板而达成第一支撑板稳固展开的第一连接板;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可打开斜置支顶凳板的下侧面和第二支撑板而达成第二支撑板稳固展开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实现层叠折收在凳板的下侧面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凳板的下侧面的周边设有下凸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铰接在相应侧边的下凸缘内侧,且第一支撑板的铰接端设有第一铰接支脚,第一铰接支脚与凳板的下侧面设置的第一铰接座铰接;第二支撑板的铰接端设有第二铰接支脚,第二铰接支脚与凳板的下侧面设置的第二铰接座铰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适配第一连接板收纳的第一容槽,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顶V口,该第一支顶V口卡接凳板的下侧面上的相应卡槽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适配第二连接板收纳的第二容槽,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二支撑板,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顶V口,该第二支顶V口卡接凳板的下侧面上的相应卡槽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由相应侧边的下凸缘支顶而定位展开幅度,第二支撑板则由第二铰接座的顶面支顶而定位展开幅度,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折收时,第二支撑板叠设在第一支撑板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凳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均为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的凳板由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支撑承坐,且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可打开斜置支顶凳板的下侧面和第一支撑板而达成第一支撑板稳固展开的第一连接板;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可打开斜置支顶凳板的下侧面和第二支撑板而达成第二支撑板稳固展开的第二连接板,因而展开使用稳定,承载性好,不会自动收折,承坐面平坦、舒适。收折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实现层叠折收在凳板的下侧面上,折叠后为一块平板状,便于携带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是采用高质塑料制成,美观实用,使用简单,清洗方便,可折叠收纳,节约空间,携带方便,适合家用、旅游、排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5为图1实施例的折叠动作示意图;

附图6为图1实施例的折叠后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折叠式板凳,其具有凳板1,凳板1具有承坐平面11及与承坐平面11相背的下侧面12,所述凳板1上铰接组设左右分置的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2上设有可打开斜置支顶凳板1的下侧面12和第一支撑板2而达成第一支撑板2稳固展开的第一连接板4;第二支撑板3上设有可打开斜置支顶凳板1的下侧面12和第二支撑板3而达成第二支撑板3稳固展开的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实现层叠折收在凳板1的下侧面12上。凳板1由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支撑承坐,且第一支撑板2上设有可打开斜置支顶凳板的下侧面和第一支撑板而达成第一支撑板稳固展开的第一连接板4;第二支撑板3上设有可打开斜置支顶凳板的下侧面和第二支撑板而达成第二支撑板稳固展开的第二连接板5,因而展开使用稳定,承载性好,不会自动收折,凳板1承坐面平坦、舒适。收折时,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实现层叠折收在凳板的下侧面上,折叠后为一块平板状,便于携带和运输,适合家用、旅游、排队的场合使用。

参阅图1、2、3、4、5、6所示,进一步地,凳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连接板4及第二连接板5均为塑料件,优选高质塑料制成,结构面上可增加相应的加强筋,获得良好的承载性,产品美观实用,使用简单,清洗方便。图中实施例,凳板1的下侧面12的周边设有下凸缘13,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分别铰接在相应侧边的下凸缘13内侧,且第一支撑板2的铰接端设有第一铰接支脚21,第一铰接支脚21与凳板1的下侧面12设置的第一铰接座14铰接;第二支撑板3的铰接端设有第二铰接支脚31,第二铰接支脚31与凳板1的下侧面12设置的第二铰接座15铰接。该结构紧凑,通过相应销钉即可达到铰接组装,下凸缘13有效限制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组装,并可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折叠时达到围合保护,使板凳折叠后为一块平板状,便于携带和运输。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由相应侧边的下凸缘13支顶而定位展开幅度,下凸缘13内侧面支顶第一支撑板2的外侧面,确定第一支撑板2展开幅度,同时配合第一连接板4支顶第一支撑板2,使第一支撑板2稳固展开。第二支撑板3则由第二铰接座15的顶面支顶而定位展开幅度,第二铰接座15的顶面支顶第二支撑板3之第二铰接支脚31根部延伸平面,从而确定第二支撑板3展开幅度,同时配合第二连接板5支顶第二支撑板3,使第二支撑板3稳固展开。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折收时,利用第一铰接支脚21和第二铰接座15的高低设计关系,实现第二支撑板3叠设在第一支撑板2上,使板凳折叠后为一块平板状。

参阅图1、2、3、4、5、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上设有适配第一连接板4收纳的第一容槽22,使第一连接板4完整融合在第一支撑板2上,第一连接板4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2,第一连接板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顶V口41,该第一支顶V口41卡接凳板1的下侧面12上的相应卡槽121中,获得稳定支顶。所述第二支撑板3上设有适配第二连接板5收纳的第二容槽32,使第二连接板5完整融合在第二支撑板3上,方便后续折叠;第二连接板5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二支撑板3,第二连接板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顶V口51,该第二支顶V口51卡接凳板1的下侧面12上的相应卡槽121中。

参阅图5、6所示,折叠时,分别将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稍微外压,利用材料特性,即可实现将第一连接板4及第二连接板5分别从凳板1的下侧面12上的相应卡槽121中解扣,进而可分别收纳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上;随后先是将第一支撑板2往凳板1的下侧面12折收,再将第二支撑板3折收叠在第一支撑板2上,即可实现将板凳折叠为一块平板状。反之展开使用时,依次展开第二支撑板3和第一支撑板2,然后再将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分别打开斜置支顶到凳板的下侧面,即可实现板凳展开使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展开、折叠等操作,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上适当设有适合手指施力的弧形槽,到达使用简单、方便。

当然,以上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被限制于与以上的描述和附图完全相同的结构和操作,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等效改进和变化,但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