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背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6442发布日期:2019-02-22 21: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椅背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转椅椅背架。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转椅,一般是通过底盘结构进行相应的倾仰功能,椅背上方受压,椅背往后过程,腰部会处于悬空状态,无法根据人体曲线贴合承托,同时,人体左右转动时,椅背与人体有相对的分离,椅背不能自始至终紧贴人体背部的生理曲线而跟随转动,造成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多角度同步转动的椅背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椅背架,包括:椅背连接角码(1)、椅背框(2)、所述椅背框(2)中下部设置腰部支承件(3),其中;

椅背连接角码(1)上端内设若干内突柱(11),顶部设置上通孔(12),内突柱(11)下方设置上螺孔(14);

腰部支承件(3)中部设置内凹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中部设置空槽(311),连接部(31)两侧设置下半圆槽(312),连接部(31)上、下方分别对称设置若干内螺孔(313),背部顶端设置若干后突柱(314);

椅背盖板(4)上、下方分别对称设置若干外通孔(41),椅背盖板(4)后部两侧设置倒置上半圆槽(42);

旋转轴件(5)为扁平T字形,后部两侧设置转轴(51),轴承(52)套接于转轴(51)上,旋转轴件(5)前部设置内通孔(53);

所述旋转轴件(5)穿过空槽(311)向外突出,旋转轴件(5)的左、右及上部外边缘与空槽(311)外边缘均留有空隙,所述轴承(52)置于下半圆槽(312)上,所述椅背盖板(4)盖合于连接部(31)上,外螺栓(43)穿过外通孔(41)与内螺孔(313)螺旋紧固,所述上半圆槽(42)与下半圆槽(312)相盖合,若干弹簧(6)两端分别与内突柱(11)和后突柱(314)套接,上螺栓(13)分别穿过上通孔(12)、内通孔(53)和上螺孔(14)螺旋紧固。

所述内通孔(53)内设置轴套(531)。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椅背框能相对椅背连接角码,以多角度自动适应人体使用的理想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支撑承托,当椅背架装配成完整椅背时,人体在往后倾仰及左右转动时,椅背能根据人体施压力度全时提供全方位的承托支撑,达到理想的多角度同步转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分解图;

图3的本实用新型后视分解图;

图4的本实用新型椅背框主视分解图;

图5是实用新型椅背框后视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椅背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椅背架,包括椅背连接角码1、椅背框2,所述椅背框2中下部设置腰部支承件3,其中,椅背连接角码1上端内设若干内突柱11,顶部设置上通孔12,内突柱11下方设置上螺孔14,腰部支承件3中部设置内凹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中部设置空槽311,连接部31两侧设置下半圆槽312,连接部31上、下方分别对称设置若干内螺孔313,连接部31背部顶端设置若干后突柱314;椅背盖板4上、下方分别对称设置若干外通孔41,椅背盖板4后部两侧设置倒置上半圆槽42;旋转轴件5为扁平T字形,后部两侧设置转轴51,轴承52套接于转轴51上,旋转轴件5前部设置内通孔53。

所述旋转轴件5穿过空槽311向外突出,旋转轴件5的左、右及上部外边缘与空槽311外边缘均留有空隙,所述轴承52置于下半圆槽312上,所述椅背盖板4盖合于连接部31上,外螺栓43穿过外通孔41与内螺孔313螺旋紧固,上半圆槽42与下半圆槽312相盖合,若干弹簧6两端分别与内突柱11和后突柱314套接,上螺栓13分别穿过上通孔12、内通孔53和上螺孔14螺旋紧固。

所述内通孔(53)内设置轴套(531)。

本实用新型由于旋转轴件5前端穿过空槽311,而旋转轴件5的左、右及上部边缘与空槽311的外边缘均留有空隙,且上螺栓13分别穿过上通孔12、内通孔53和上螺孔14螺旋紧固,故此,椅背框2可以相对椅背连接角码1相对地左、右转动或向上翻到,椅背框2相对椅背连接角码1左、右转动的角度。或向上翻动的角度,均与旋转轴件5与空槽311的空隙大小相关,一般地,可以设置空隙的宽度,使到椅背框2相对于椅背连接角码1左、右转动或向上翻动的角度为15度最合适,优选地,在内通孔53内设置轴套531可以减小上螺栓13与内通孔53的摩擦。当本实用新型装配上腰垫和网布架,并把椅背连接角码1的下部安装在椅座上,就形成整体的转椅,此时,人体在椅背左右转动时,或人体向后倾仰,椅背会同时转动,使椅背自始自终紧贴人体生理曲线而不会产生分离,使人体背部感到舒适,当然,当椅背相对椅背连接角码1转动时,若干弹簧6会产生扭曲变形,在人体背部要回复到起始状态时,变形的弹簧6在回力作用下会帮助椅背恢复到起始状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