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防雨公共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586发布日期:2019-03-05 17:52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防雨公共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防雨公共座椅。



背景技术:

公共座椅设置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为在公共场所逗留的人们提供休息的地方。公共座椅大多数位于露天场所,下雨过后,座椅上可能存在积水,给想要在此休息的人带来很多不便。如果设计成可折叠的座椅,可以起到防止雨水打湿椅面的作用,但是还需要人们去将椅子从折叠状态转为可使用状态,当人们不便用手去转换折叠椅时,考虑用脚去控制折叠椅转换。所以现在需要一种可折叠同时起到防湿功能的公共座椅,同时做到方便操作,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防雨公共座椅,这种公共座椅机构简单,便于操作,可以防潮防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防雨公共座椅,包括座板、靠背板、固定椅架,所述座板的使用面与靠背板使用面相对设置,所述公共座椅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为方形,踏板倾斜设置,一端置于地面,另一端悬空并连接有两根承重杆,所述每根承重杆的末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向下的外力作用于踏板使得踏板悬空一端向下运动,承重杆随踩踏板向下运动,并带动连接杆运动,所述连接杆竖直设置并与靠背板的边框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板通过连接耳转动连接在固定椅架上,当连接杆运动,带动靠背板围绕连接耳做远离座板的转动,所述座板非使用面的两端各固定有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呈T字型,移动支架的下端贯穿横向设置在固定椅架上的限位板后转动连接在承重杆上,且移动支架随承重杆向下运动而带动座板向下运动而远离靠背板,使得靠背板的使用面与座板使用面之间形成一个大于等于90°,小于95°的夹角。

相对设置的靠背板与座板,保证了在下雨的时候靠背板的非使用面作为一个挡雨面,保护了座板的使用面与靠背板的使用面不会被淋湿,当人们坐下的时候,只需走近公共座椅,进入踏板区域,踩在踏板上即可。踏板与承重杆相连,承重杆上连接有移动支架和连接杆,移动支架与座板相连,连接杆与靠背板相连。人踩在踏板上,因为人自身的重力,踏板向下运动,带动承重杆也向下运动,则与其相连的移动支架和连接杆匀向下运动,移动支架运动后带动座板向下运动,因为固定椅架上的限位板,移动支架不会无限向下。靠背板与固定椅架转动连接,连接杆带动靠背板围绕连接点转动,并远离座板,这时,即可实现平行设置的座板与靠背板之间存在一个角度,人可以坐在公共座椅上。坐在座板上后,人给座板一个向下的重力,则保证靠背板与座板不会再合在一起。即便是脚离开踏板可以保持坐的状态。当人起身离开,踩在踏板上,公共座椅不会马上折叠,等人离开踏板区,才会折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靠背板与座椅的折叠设置,防止雨水淋湿座椅和靠背板的使用侧,而且使用这种公共座椅的时候不用多余的动作,只需踏在踏板上即可实现使用状态。人离开公共座椅,也不会马上折叠,保证了实用座椅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A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靠背板1、座板2、固定椅架3、踏板4、移动支架5、承重杆6、连接杆7、限位板8、复位弹簧9、连接耳31、第一转动连接件311、第二转动连接件7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可折叠防雨公共座椅,包括座板2、靠背板1、固定椅架3,所述座板2的使用面与靠背板1使用面相对设置,所述公共座椅还包括踏板4,所述踏板4为方形,踏板4倾斜设置,一端置于地面,另一端悬空并连接有两根承重杆6,所述每根承重杆6的末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向下的外力作用于踏板4使得踏板4悬空一端向下运动,承重杆6随踩踏板4向下运动,并带动连接杆7运动,所述连接杆7竖直设置并与靠背板1的边框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板1通过连接耳31转动连接在固定椅架3上,当连接杆7运动,带动靠背板1围绕连接耳31做远离座板2的转动,所述座板2非使用面的两端各固定有移动支架5,所述移动支架5呈T字型,移动支架5的下端贯穿横向设置在固定椅架3上的限位板8后转动连接在承重杆6上,且移动支架5随承重杆6向下运动而带动座板2向下运动而远离靠背板1,使得靠背板1的使用面与座板2使用面之间形成一个大于等于90°,小于95°的夹角。

所述限位板8设置有限制移动支架5左右移动的挡板。

所述承重杆6与限位板8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9。

踏板4与地面之间的角度、踏板4的长度、移动支架5上下可以活动的距离决定了公共座椅如何从折叠状态变为使用状态。如果配合不佳可能出现靠背板1与座板2之间的角度打不开,不能使用。尤其是踏板4的长度,如果踏板4长度过短,那么人踩在上面会有很严重的陷空感。为了将这种感觉降低到对人不会造成损害,可以适当延长踏板4的长度。

连接杆7竖直设置,通过第二转动连接件71连接在靠背板1的一条边上,同时靠背板1通过第一转动连接件311连接在固定椅架3上的连接耳31上。踏板4悬空端与承重杆6连接,承重杆6另一端与连接杆7转动连接。承重杆6因为踏板4为悬空设置,所以承重杆6与地面之间也具有一段距离。连接杆7一端连接靠背板1,另一端连接承重杆6,当承重杆6和靠背板1的位置固定,则连接杆7只能上下移动,随承重杆6向下运动而向下运动。靠背板1与座板2折叠设置。踩踏踏板4,踏板4向下运动,带动悬空设置的承重杆6向下运动,与承重杆6连接的连接杆7也随之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连接杆7给折叠设置的靠背板1一个作用力,使得靠背板1的第一转动连接件311转动,靠背板1离开座板2。靠背板1与连接杆7连接的第二转动连接件71使得靠背板1可以转动。为了省力,连接杆7与靠背板1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力矩。

座板2下面固定有移动支架5,移动支架5贯穿固定椅架3的限位板8,移动支架5因与承重杆6连接,人坐在座板2上,给移动支架5一个向下的力,并使得承重杆6一直保持向下。使得公共座椅可以保持使用状态,而且也防止在使用状态时,人抬起脚,撤去对踏板4的外力,靠背板1回复原位。

实施例一:

处于折叠状态的公共座椅。公共座椅的靠背板1的使用面与座板2的使用面相对折叠,在非使用状态下,如遇到下雨等情况,雨水落在靠背板1非使用面上,不会淋湿座板2使用面和靠背板1使用面。踏板4与承重杆6相连,踏板4一条边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踏板4与承重杆6相连处离开地面。连接杆7两端分别连接这靠背板1和承重杆6,这是承重杆6与连接杆7的连接端离开地面。同时承重杆6也支撑起移动支架5,移动支架5离开限位板8,座椅与靠背板1相距的距离最小。

实施例二:

当人们需要使用公共座椅的时候,只需走近公共座椅,进入踏板4区域,踩在踏板4上即可。踏板4与承重杆6相连,承重杆6上连接有移动支架5和连接杆7,移动支架5与座板2相连,连接杆7与靠背板1相连。人踩在踏板4上,因为人自身的重力,踏板4向下运动,带动承重杆6也向下运动,则与其相连的移动支架5和连接杆7匀向下运动,移动支架5运动后带动座板2向下运动,因为固定椅架3上的限位板8,移动支架5不会无限向下。靠背板1与固定椅架3转动连接,连接杆7带动靠背板1围绕连接点转动,并远离座板2,这时,即可实现平行设置的座板2与靠背板1之间存在一个角度,人可以坐在公共座椅上。为了实现人可以坐在公共座椅上,座板2的使用面与靠背板1的使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95°,这个角度存在一个范围,以便能够实现从使用状态到折叠状态,否则仅仅依靠复位弹簧9,过大的角度不能够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技术特征应用的限制,也没暗指不同技术特征的重要程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