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200发布日期:2019-05-21 21:1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淋茶的液体加热容器一般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以及用于淋茶的由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组成的淋茶配件,但该种淋茶配件,在使用时是通过支撑盘和容器本体的底壁围成的腔体内产生的蒸汽来将支撑盘内的水通过连接管压入到滤筒内,而这种通过蒸汽淋茶的方式,支撑盘的大小等和淋茶的效果密切相关,但目前并没有对支撑盘的大小等进行合理限定,从而导致淋茶效果并不是太好。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淋茶等操作的效果的液体加热容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容器口;容器盖,所述容器盖能够盖装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器口上;支撑盘,能够通过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器口安装到所述容器本体内,并能够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围成一第一容纳腔;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盘连接,并能够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滤筒,安装在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盘的一端上,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盘的一端连通,所述滤筒远离所述支撑盘的一端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滤筒靠近所述支撑盘的一端封闭;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为S1,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底壁的面积为S,其中,S1/S的值大于等于0.2小于等于1。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和由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组成的淋泡组件,其中,容器本体用于盛装茶水等液体,容器本体上设置有容器口,通过该容器口可将水、茶叶、支撑盘和连接管以及滤筒等伸入安装到容器本体内,而容器盖用于盖装在容器本体的容器口上,用于打开和关闭容器本体的容器口,具体地,容器盖一方面能够在容器本体加热时,关闭容器本体的容器口,以实现封闭加热,另一方面能够在容器本体不使用时,防止外界的灰尘等进入到容器本体内。其中,滤筒用于盛装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而支撑盘能够通过容器口安装到容器本体内,且能够与容器本体的底壁围成第一容纳腔,这样便能够在容器本体内额外形成一较为封闭的空间,而连接管设置在支撑盘与滤筒之间,用于使滤筒与第一容纳腔连通。该种设置在容器本体内的水被加热沸腾后,便能够在第一容纳腔内产生蒸汽,从而在蒸汽逐渐增多,第一容纳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后,第一容纳腔内的水便能够通过连接管压入到滤筒内,然后即可淋到滤筒内的茶叶等上,以实现淋茶等操作。而第一容纳腔在容器本体底壁的正投影的面积S1与容器本体的内底壁的面积S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2小于等于1,这样便能够通过容器本体的内底壁的大小合理设置第一容纳腔的大小,进而合理设置支撑盘的大小,以使支撑盘能够与容器本体的底壁围成一具有较大的面积的第一容纳腔,进而使得支撑盘能够与容器本体的底壁围成一定大小的空间,以确保第一容纳腔内产生的蒸汽量,进而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此外,该种结构在淋茶等操作时,可通过容器本体内的水蒸汽产生的压力将水从容器本体压入到滤筒内,而不用额外设置水泵等抽水结构,因而能够简化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功耗。

其中,所述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容器嘴。通过在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容器嘴,能够通过容器嘴来进行容器本体内的茶水等的倒出,这样在倒出茶水等时,便不用打开容器盖,取出由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组成的淋泡组件等,因而能够使茶水等的倒出更加方便。当然,也可不在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容器嘴,而直接通过容器本体的容器口进行茶水等的倒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S1/S的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8。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将第一容纳腔在容器本体的底壁上的正投影的面积S1与容器本体的内底壁的面积S之间的比值设置在0.5至0.8之间,能够使得支撑盘以及第一容纳腔的大小更加合理,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盘、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滤筒的重量之和大于等于50g小于等于200g,或所述支撑盘、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滤筒的重量之和大于等于75g小于等于150g。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的重量能够使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组成的淋泡组件具有一定的重量,从而可增大淋泡组件自身的重量,以提高淋泡组件安装后的稳定性,防止淋泡组件在淋茶时被蒸汽顶起而产生晃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支撑盘上或所述滤筒上,其中,所述配重块与所述支撑盘或所述滤筒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支撑盘或滤筒上配设一个配重块,这样便能够在支撑盘、滤筒用于淋茶时通过配重块来增大自身的重量,以增强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在淋茶时的稳定性。同时,可将配重块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支撑盘或滤筒上,这样便能够在将支撑盘、滤筒用于泡茶等其它操作时,将配重块取下来,以减轻支撑盘或滤筒的重量。当然,配重块与支撑盘或配重块与滤筒也可设置成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盘与所述连接管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支撑盘与所述连接管能够拆卸地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盘与连接管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支撑盘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支撑盘与连接管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支撑盘与连接管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这样便能够在不使用液体加热容器时将支撑盘和连接管进行分开收纳与存放,以提高收纳和存放的便利性,同时,支撑盘与连接管为能够拆卸地结构,还能够在支撑盘与连接管污损以后,单独对支撑盘或连接管进行更换,以提高产品的维修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滤筒开口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能够在将所述滤筒安装到所述容器本体上时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边缘进行限位配合。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滤筒开口的一端的侧壁或滤筒开口的边缘上设置限位结构,比如在滤筒的开口的边缘上设置翻边等限位结构,能够在安装滤筒时,将翻边等限位结构搭接在容器本体的上端面的壁上,以便能够通过翻边等限位结构实现滤筒在容器本体上的限位安装,这样一方面能够通过容器本体实现滤筒的支撑安装,从而既能够提高滤筒的安装稳定性,又能够防止滤筒在淋茶时过重而压弯或压折连接管的情况发生,即该种设置还能够降低连接管的负载,因而能够降低连接管的加工强度要求,从而降低加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翻边等限位结构,还能够将滤筒部分安装在容器本体外,因此在拆装滤筒时,用户便不用将手伸入到容器本体内,因而更利于滤筒的拆装便利性,且也能够提高产品使用时的干净卫生。此外,在安装液体加热容器时,一般都是先将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组装成整体,然后将组装好的整体直接安装到容器本体内,而通过设置翻边等限位结构,在安装时,用户只需要将组装好的整体放入到容器本体内,限位结构便会自然与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边缘进行限位配合,以对滤筒的高度位置和左右位置进行限位,这样用户在具体安装滤筒时,便不用额外考虑滤筒的安装位置,即在安装时,便不用额外进行对位等操作,因而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安装便利性以及安装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滤筒上设置有吸合结构,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合结构对应的第一配合结构,所述吸合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配合,以将所述滤筒吸合安装至所述容器盖;或所述滤筒上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结构对应的第二配合结构,所述卡扣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配合,以将所述滤筒卡扣安装至所述容器盖。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合理设置滤筒的结构,以在通过滤筒进行淋茶时将滤筒卡扣或吸合安装至容器本体或容器盖,以便能够通过容器盖或容器本体等的固定作用,将滤筒压住,以增强滤筒安装时的温定性,进而防止滤筒在淋茶时被蒸汽顶开而晃动的情况发生。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盘、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滤筒均能够通过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器口安装到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连接管设置成硬质管,这样便能够通过支撑盘和连接管实现滤筒的支撑安装,此时,可将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的最大宽大和最大长度设置的较小,以使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均能够通过容器本体的容器口安装到容器本体内,这样便能够将滤筒、支撑盘和连接管作为整体安装到容器本体内,该种设置由于滤筒、支撑盘和连接管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容器本体内,因此,便能够通过容器盖将容器本体密封,从而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密封性能。反之,若滤筒、支撑盘和连接管不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容器本体内,即滤筒部分露在容器本体外,这样容器盖便无法对容器本体的容器口进行密封,因而无法确保液体加热容器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盘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滤筒,且所述滤筒从所述连接管上拆卸下来后,所述支撑盘能够拆卸地盖装在所述滤筒的开口上,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盘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容器本体或所述容器盖。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连接管与滤筒拆卸地安装,使得滤筒还能够从连接管上拆卸下来,而滤筒从连接管上拆卸下来后,滤筒能够与支撑盘相互盖合,连接管远离支撑盘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容器本体或容器盖,使得滤筒、支撑盘和连接管还可组装成泡茶等操作形态并安装在容器本体或容器盖上,这样可利用该产品进行泡茶等操作。而该种设置由于滤筒既能够与支撑盘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以实现泡茶等操作,又能够安装在连接管的另一端,以与支撑盘和连接管组装成淋茶等操作形态以进行淋茶等操作,这就使得用户在具体使用该产品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支撑盘、连接管和滤筒进行不同方式的组装,以组合成淋茶等操作形态或组合成泡茶等操作形态,这样即可通过同一产品既实现淋茶等操作又实现泡茶等操作,从而便能够扩大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进而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盘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容器盖时,所述连接管能够在所述容器盖上沿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上下运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连接管远离支撑盘的一端能够拆卸地且能够沿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上下运动使得用户在利用该产品进行泡茶等操作时,能够将连接管向上提升,以将滤筒向容器本体的开口提升,这样便能够在泡好茶水等以后,将滤筒向上提到茶水面以上,以防止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进一步浸泡在水中,这样用户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浸泡的时间,以防止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浸泡时间过长而导致茶水过浓的情况发生。而在下次泡茶等操作时,可通过将连接管向下降,以使滤筒又能够继续浸泡在水中,以继续进行泡茶等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散水头,安装在所述滤筒内,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散水头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散水孔,所述散水头内的水能够通过所述散水孔洒到所述滤筒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设置散水头可通过散水头将淋茶等操作所需的水分散开后通过散水孔喷淋到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上,这样散水头便能够将淋茶等操作用的水大面积喷洒出去,以防止水只能够淋到某个局部区域,这样即可通过散水头将淋茶等操作用的水较均匀地淋到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上,以使所有的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均能够被充分浸泡萃取,进而使得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能够被充分使用,这样便可提高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淋茶等操作效果,以提高茶水的口感。而通过在散水头内设置第二容纳腔,使得水能够先储存在散水头的第二容纳腔内,然后才通过散水孔将水洒到滤筒内,而先将水储存在散水头的第二容纳腔内,能够将水较均匀地从各个散水孔洒到滤筒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散水头洒水的均匀性。

其中,散水头优选为喷头或花洒或莲蓬头,当然,散水头还可以为类似喷头、类似花洒或类似莲蓬头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滤筒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为两端开口的空心柱,所述安装柱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柱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滤筒内或从所述滤筒的开口伸出到所述滤筒外;其中,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盘的一端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入安装到所述安装柱内,与所述安装柱连接并导通,所述散水头安装在所述安装柱的第二端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滤筒的底壁上设置安装孔,从而一方面能够通过安装孔将安装柱的一端安装在滤筒的底壁上,另一方面可通过该安装孔使连接管与安装柱连通,而安装柱设置成空心柱,能够在实现散水头的安装的同时,使散水头与连接管通过安装柱连通,这样连接管内的水便能够顺着安装柱流动到散水头内,然后通过散水头的散水孔较为均匀地淋到滤筒内的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上,这样即可通过连接管和散水头实现淋茶等操作。

当然,也可不设置安装柱,而直接将连接管远离支撑盘的一端通过安装孔伸入安装到滤筒内并与散水头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能够插入安装到所述安装柱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柱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安装柱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螺纹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连接管需要插入安装到安装柱内的一端上设置外螺纹,而在安装柱内设置内螺纹,这样便可在连接管插入安装到安装柱内后,通过螺纹连接实现连接管在安装柱内的固定。而螺纹连接,连接可靠且结构简单,因而能够在确保连接管与安装柱可稳定安装的同时,简化产品的结构,降低产品的成本。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连接管也可通过卡扣或吸合等方式安装至滤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滤筒上,所述滤筒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盘的一端上时,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滤筒上设置一个固定件,以便能够在将滤筒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管的另一端上时,通过固定件将连接管固定住,具体地,比如可在滤筒上设置一个弹性扣,然后通过弹性扣实现连接管与滤筒之间的可拆卸安装。同时,可在连接管上设置外螺纹,而在滤筒等上设置内螺纹,从而可通过内外螺纹的旋合实现连接管与滤筒之间的可拆卸配合,这样便可对连接管进行双重固定,以确保连接管与滤筒之间的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水通道。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盘上设置进水通道一方面能够在泡茶时,使容器本体内的水通过进水通道进入到滤筒内,另一方面能够在淋茶时,使容器本体内的水能够不断地进入到支撑盘内,以确保支撑盘内具有足够多的水,从而能够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当然,也可不在支撑盘上设置进水通道,该种设置,在泡茶时,可通过滤筒上的孔向滤筒内进水,而在淋茶时,可通过支撑盘与容器本体底部的间隙向支撑盘内加水,以确保支撑盘的水量。

其中,进水通道优选为设置在支撑盘上的进水孔或进水通道优选为设置在支撑盘的边缘上的进水缺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滤筒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滤孔,这样即可通过该滤孔在泡茶时将水引入到滤筒内,以实现泡茶。其中,优选地,滤筒的底壁和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这样便能够通过滤筒的侧壁和底壁同时向滤筒内进水。当然,也可只在滤筒的侧壁或底壁上设置滤孔。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不在滤筒上设置滤孔,而在支撑盘上设置滤孔,或者在支撑盘和/或滤筒的开口处设置缺口,这样泡茶时水便能够通过支撑盘上的滤孔或者支撑盘和/或滤筒的开口处的缺口进行进水,以实现泡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滤孔的横截面的面积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滤孔的孔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茶叶露出滤筒,过小会导致茶叶堵塞滤孔,或者进出水过慢的情况发生,因此,滤孔的横截面的面积优选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盘和/或所述连接管和/或所述滤筒上设置有透明区。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盘和/或连接管和/或滤筒上设置透明区,从而能够通过该透明区看清支撑盘和/或连接管和/或滤筒内部的情况,这样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看清泡茶和淋茶过程,以掌握泡茶和淋茶的度,另一方面,该种设置使得产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因而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具体地,比如在支撑盘上设置透明区,能够观看淋茶过程,而在连接管上设置透明区,能够观看连接管在淋茶时内的水的流通情况,而在滤筒上设置透明区,能够观看滤筒内的茶叶情况,也能够在淋茶或泡茶时观看具体的淋茶和泡茶过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为玻璃容器本体或透明容器本体,所述容器盖为玻璃容器盖或透明容器盖。该种设置使得容器本体能够可视化,从而在容器本体工作时能够观看到容器本体内的情况,从而可增强用户使用容器本体时的兴趣,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盘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所述连接管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所述滤筒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为了看清支撑盘和/或连接管和/或滤筒的内部的原则下,既可将支撑盘和/或连接管和/或滤筒全部设置成透明结构,也可将支撑盘和/或连接管和/或滤筒设置成部分透明结构,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支撑盘和/或连接管和/或滤筒的透明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或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外。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本体内的水。而优选地,可将加热装置以及供电装置等都直接设置在容器本体上,这样可将液体加热容器设置成一个液体加热杯或类似液体加热杯的结构。此时,加热装置既可安装在容器本体内,也可安装在容器本体外。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和加热装置,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或设置在所述底座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还可在容器本体的底部设置一个底座,而通过设置底座一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放置容器本体的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底座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或者通过底座来控制容器本体的具体工作,比如控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而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容器本体,其中,具体地,加热装置既可安装在底座内,也可安装在容器本体上,而加热装置的位置,可根据实际设置。该种结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和底座,因而可将液体加热容器设置成一茶壶或类似茶壶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底壁上;其中,所述支撑盘能够罩设在所述加热装置上,并能够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的内底壁上,并将支撑盘罩设安装在加热装置上,以使支撑盘能够与加热装置和容器本体的底壁形成第一容纳腔,这样可直接将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进行加热,这样便可提高第一容纳腔内的水的加热效率,确保液体加热容器能够产生足够多的蒸汽和热水,这样便可提高淋茶速度,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以提高茶水的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150W小于等于1000W,或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300W小于等于600W。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设置在150W至1000W之间,进一步地,设置在300W至600W之间能够合理限定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能够合理限定支撑盘内的蒸汽的量,以确保淋茶时水的速度,从而既能够防止支撑盘内的水沸腾过度,又能够确保从散水孔流出的水具有一定的速度,以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手柄。其中,通过设置手柄能够使容器本体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其中,具体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控制板、外壳、电源等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加热杯或茶壶或者咖啡壶,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除加热杯、茶壶和咖啡壶之外的其它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处于淋茶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处于淋茶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处于泡茶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本体的底壁与支撑盘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容器本体,12容器嘴,14手柄,2容器盖,3支撑盘,32进水通道,4连接管,5滤筒,52滤孔,54安装孔,6散水头,62第二容纳腔,64散水孔,7安装柱,8固定件,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具体地,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容器口;容器盖2能够盖装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上;支撑盘3能够通过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并能够与容器本体1的底壁围成一第一容纳腔;连接管4的一端与支撑盘3连接,并能够与第一容纳腔连通;滤筒5安装在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上,与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连通,滤筒5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上设置有开口,滤筒5靠近支撑盘3的一端封闭;其中,第一容纳腔在容器本体1的底壁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为S1,容器本体1的内底壁的面积为S,其中,S1/S的值大于等于0.2小于等于1。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和由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组成的淋泡组件,其中,容器本体1用于盛装茶水等液体,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容器口,通过该容器口可将水、茶叶、支撑盘3和连接管4以及滤筒5等伸入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而容器盖2用于盖装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上,用于打开和关闭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具体地,容器盖2一方面能够在容器本体1加热时,关闭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以实现封闭加热,另一方面能够在容器本体1不使用时,防止外界的灰尘等进入到容器本体1内。其中,滤筒5用于盛装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而支撑盘3能够通过容器口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且能够与容器本体1的底壁围成第一容纳腔,这样便能够在容器本体1内额外形成一较为封闭的空间,而连接管4设置在支撑盘3与滤筒5之间,用于使滤筒5与第一容纳腔连通。该种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的水被加热沸腾后,便能够在第一容纳腔内产生蒸汽,从而在蒸汽逐渐增多,第一容纳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后,第一容纳腔内的水便能够通过连接管4压入到滤筒5内,然后即可淋到滤筒5内的茶叶等上,以实现淋茶等操作。而第一容纳腔在容器本体1底壁的正投影的面积S1与容器本体1的内底壁的面积S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2小于等于1,这样便能够通过容器本体1的内底壁的大小合理设置第一容纳腔的大小,进而合理设置支撑盘3的大小,以使支撑盘3能够与容器本体1的底壁围成一具有较大的面积的第一容纳腔,进而使得支撑盘3能够与容器本体1的底壁围成一定大小的空间,以确保第一容纳腔内产生的蒸汽量,进而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此外,该种结构在淋茶等操作时,可通过容器本体1内的水蒸汽产生的压力将水从容器本体1压入到滤筒5内,而不用额外设置水泵等抽水结构,因而能够简化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功耗。

其中,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容器嘴12。通过在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容器嘴12,能够通过容器嘴12来进行容器本体1内的茶水等的倒出,这样在倒出茶水等时,便不用打开容器盖2,取出由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组成的淋泡组件等,因而能够使茶水等的倒出更加方便。当然,也可不在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容器嘴12,而直接通过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进行茶水等的倒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S1/S的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8。

在该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将第一容纳腔在容器本体1的底壁上的正投影的面积S1与容器本体1的内底壁的面积S之间的比值设置在0.5至0.8之间,能够使得支撑盘3以及第一容纳腔的大小更加合理,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的重量之和大于等于50g小于等于200g,或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的重量之和大于等于75g小于等于150g。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的重量能够使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组成的淋泡组件具有一定的重量,从而可增大淋泡组件自身的重量,以提高淋泡组件安装后的稳定性,防止淋泡组件在淋茶时被蒸汽顶起而产生晃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配重块,配重块设置在支撑盘3上或滤筒5上,其中,配重块与支撑盘3或滤筒5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支撑盘3或滤筒5上配设一个配重块,这样便能够在支撑盘3、滤筒5用于淋茶时通过配重块来增大自身的重量,以增强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在淋茶时的稳定性。同时,可将配重块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支撑盘3或滤筒5上,这样便能够在将支撑盘3、滤筒5用于泡茶等其它操作时,将配重块取下来,以减轻支撑盘3或滤筒5的重量。当然,配重块与支撑盘3或配重块与滤筒5也可设置成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盘3与连接管4为一体式结构,或支撑盘3与连接管4能够拆卸地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盘3与连接管4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支撑盘3与连接管4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支撑盘3与连接管4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支撑盘3与连接管4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这样便能够在不使用液体加热容器时将支撑盘3和连接管4进行分开收纳与存放,以提高收纳和存放的便利性,同时,支撑盘3与连接管4为能够拆卸地结构,还能够在支撑盘3与连接管4污损以后,单独对支撑盘3或连接管4进行更换,以提高产品的维修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滤筒5开口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能够在将滤筒5安装到容器本体1上时与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的边缘进行限位配合。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滤筒5开口的一端的侧壁或滤筒5开口的边缘上设置限位结构,比如在滤筒5的开口的边缘上设置翻边等限位结构,能够在安装滤筒5时,将翻边等限位结构搭接在容器本体1的上端面的壁上,以便能够通过翻边等限位结构实现滤筒5在容器本体1上的限位安装,这样一方面能够通过容器本体1实现滤筒5的支撑安装,从而既能够提高滤筒5的安装稳定性,又能够防止滤筒5在淋茶时过重而压弯或压折连接管4的情况发生,即该种设置还能够降低连接管4的负载,因而能够降低连接管4的加工强度要求,从而降低加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翻边等限位结构,还能够将滤筒5部分安装在容器本体1外,因此在拆装滤筒5时,用户便不用将手伸入到容器本体1内,因而更利于滤筒5的拆装便利性,且也能够提高产品使用时的干净卫生。此外,在安装液体加热容器时,一般都是先将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组装成整体,然后将组装好的整体直接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而通过设置翻边等限位结构,在安装时,用户只需要将组装好的整体放入到容器本体1内,限位结构便会自然与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的边缘进行限位配合,以对滤筒5的高度位置和左右位置进行限位,这样用户在具体安装滤筒5时,便不用额外考虑滤筒5的安装位置,即在安装时,便不用额外进行对位等操作,因而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安装便利性以及安装速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滤筒5上设置有吸合结构,容器盖2上设置有与吸合结构对应的第一配合结构,吸合结构能够与第一配合结构配合,以将滤筒5吸合安装至容器盖2;或滤筒5上设置有卡扣结构,容器盖2上设置有与卡扣结构对应的第二配合结构,卡扣结构能够与第二配合结构配合,以将滤筒5卡扣安装至容器盖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合理设置滤筒5的结构,以在通过滤筒5进行淋茶时将滤筒5卡扣或吸合安装至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以便能够通过容器盖2或容器本体1等的固定作用,将滤筒5压住,以增强滤筒5安装时的温定性,进而防止滤筒5在淋茶时被蒸汽顶开而晃动的情况发生。

在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均能够通过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连接管4设置成硬质管,这样便能够通过支撑盘3和连接管4实现滤筒5的支撑安装,此时,可将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的最大宽大和最大长度设置的较小,以使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均能够通过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这样便能够将滤筒5、支撑盘3和连接管4作为整体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该种设置由于滤筒5、支撑盘3和连接管4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因此,便能够通过容器盖2将容器本体1密封,从而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密封性能。反之,若滤筒5、支撑盘3和连接管4不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容器本体1内,即滤筒5部分露在容器本体1外,这样容器盖2便无法对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进行密封,因而无法确保液体加热容器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滤筒5,且滤筒5从连接管4上拆卸下来后,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盘3能够拆卸地盖装在滤筒5的开口上,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

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管4与滤筒5拆卸地安装,使得滤筒5还能够从连接管4上拆卸下来,而滤筒5从连接管4上拆卸下来后,滤筒5能够与支撑盘3相互盖合,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使得滤筒5、支撑盘3和连接管4还可组装成泡茶等操作形态并安装在容器本体1或容器盖2上,这样可利用该产品进行泡茶等操作。而该种设置由于滤筒5既能够与支撑盘3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以实现泡茶等操作,又能够安装在连接管4的另一端,以与支撑盘3和连接管4组装成淋茶等操作形态以进行淋茶等操作,这就使得用户在具体使用该产品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支撑盘3、连接管4和滤筒5进行不同方式的组装,以组合成淋茶等操作形态或组合成泡茶等操作形态,这样即可通过同一产品既实现淋茶等操作又实现泡茶等操作,从而便能够扩大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进而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容器盖2时,连接管4能够在容器盖2上沿容器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下运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能够拆卸地且能够沿容器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下运动使得用户在利用该产品进行泡茶等操作时,能够将连接管4向上提升,以将滤筒5向容器本体1的开口提升,这样便能够在泡好茶水等以后,将滤筒5向上提到茶水面以上,以防止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进一步浸泡在水中,这样用户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浸泡的时间,以防止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浸泡时间过长而导致茶水过浓的情况发生。而在下次泡茶等操作时,可通过将连接管4向下降,以使滤筒5又能够继续浸泡在水中,以继续进行泡茶等操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散水头6,安装在滤筒5内,与连接管4连通,散水头6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62,第二容纳腔62的内壁上设置有散水孔64,散水头6内的水能够通过散水孔64洒到滤筒5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设置散水头6可通过散水头6将淋茶等操作所需的水分散开后通过散水孔64喷淋到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上,这样散水头6便能够将淋茶等操作用的水大面积喷洒出去,以防止水只能够淋到某个局部区域,这样即可通过散水头6将淋茶等操作用的水较均匀地淋到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上,以使所有的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均能够被充分浸泡萃取,进而使得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能够被充分使用,这样便可提高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淋茶等操作效果,以提高茶水的口感。而通过在散水头6内设置第二容纳腔62,使得水能够先储存在散水头6的第二容纳腔62内,然后才通过散水孔64将水洒到滤筒5内,而先将水储存在散水头6的第二容纳腔62内,能够将水较均匀地从各个散水孔64洒到滤筒5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散水头6洒水的均匀性。

其中,散水头6优选为喷头或花洒或莲蓬头,当然,散水头6还可以为类似喷头、类似花洒或类似莲蓬头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滤筒5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54,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安装柱7,安装柱7为两端开口的空心柱,安装柱7的第一端安装在安装孔54内,安装柱7的第二端位于滤筒5内或从滤筒5的开口伸出到滤筒5外;其中,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能够通过安装孔54伸入安装到安装柱7内,与安装柱7连接并导通,散水头6安装在安装柱7的第二端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滤筒5的底壁上设置安装孔54,从而一方面能够通过安装孔54将安装柱7的一端安装在滤筒5的底壁上,另一方面可通过该安装孔54使连接管4与安装柱7连通,而安装柱7设置成空心柱,能够在实现散水头6的安装的同时,使散水头6与连接管4通过安装柱7连通,这样连接管4内的水便能够顺着安装柱7流动到散水头6内,然后通过散水头6的散水孔64较为均匀地淋到滤筒5内的茶叶、咖啡粉等饮品材料上,这样即可通过连接管4和散水头6实现淋茶等操作。

当然,也可不设置安装柱7,而直接将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通过安装孔54伸入安装到滤筒5内并与散水头6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所示,连接管4能够插入安装到安装柱7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外螺纹,安装柱7内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管4与安装柱7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螺纹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连接管4需要插入安装到安装柱7内的一端上设置外螺纹,而在安装柱7内设置内螺纹,这样便可在连接管4插入安装到安装柱7内后,通过螺纹连接实现连接管4在安装柱7内的固定。而螺纹连接,连接可靠且结构简单,因而能够在确保连接管4与安装柱7可稳定安装的同时,简化产品的结构,降低产品的成本。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连接管4也可通过卡扣或吸合等方式安装至滤筒5。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固定件8,固定件8的一端设置在滤筒5上,滤筒5能够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管4远离支撑盘3的一端上时,固定件8的另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管4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滤筒5上设置一个固定件8,以便能够在将滤筒5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管4的另一端上时,通过固定件8将连接管4固定住,具体地,比如可在滤筒5上设置一个弹性扣,然后通过弹性扣实现连接管4与滤筒5之间的可拆卸安装。同时,可在连接管4上设置外螺纹,而在滤筒5等上设置内螺纹,从而可通过内外螺纹的旋合实现连接管4与滤筒5之间的可拆卸配合,这样便可对连接管4进行双重固定,以确保连接管4与滤筒5之间的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盘3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水通道32。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盘3上设置进水通道32一方面能够在泡茶时,使容器本体1内的水通过进水通道32进入到滤筒5内,另一方面能够在淋茶时,使容器本体1内的水能够不断地进入到支撑盘3内,以确保支撑盘3内具有足够多的水,从而能够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当然,也可不在支撑盘3上设置进水通道32,该种设置,在泡茶时,可通过滤筒5上的孔向滤筒5内进水,而在淋茶时,可通过支撑盘3与容器本体1底部的间隙向支撑盘3内加水,以确保支撑盘3的水量。

其中,如图2所示,进水通道32优选为设置在支撑盘3上的进水孔或如图3所示,进水通道32优选为设置在支撑盘3的边缘上的进水缺口。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滤筒5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5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滤筒5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滤孔52,这样即可通过该滤孔52在泡茶时将水引入到滤筒5内,以实现泡茶。其中,优选地,滤筒5的底壁和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滤孔52,这样便能够通过滤筒5的侧壁和底壁同时向滤筒5内进水。当然,也可只在滤筒5的侧壁或底壁上设置滤孔52。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不在滤筒5上设置滤孔52,而在支撑盘3上设置滤孔52,或者在支撑盘3和/或滤筒5的开口处设置缺口,这样泡茶时水便能够通过支撑盘3上的滤孔52或者支撑盘3和/或滤筒5的开口处的缺口进行进水,以实现泡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滤孔52的横截面的面积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滤孔52的孔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茶叶露出滤筒5,过小会导致茶叶堵塞滤孔52,或者进出水过慢的情况发生,因此,滤孔52的横截面的面积优选在大于等于0.2mm2或小于等于7.1mm2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盘3和/或连接管4和/或滤筒5上设置有透明区。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盘3和/或连接管4和/或滤筒5上设置透明区,从而能够通过该透明区看清支撑盘3和/或连接管4和/或滤筒5内部的情况,这样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看清泡茶和淋茶过程,以掌握泡茶和淋茶的度,另一方面,该种设置使得产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因而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具体地,比如在支撑盘3上设置透明区,能够观看淋茶过程,而在连接管4上设置透明区,能够观看连接管4在淋茶时内的水的流通情况,而在滤筒5上设置透明区,能够观看滤筒5内的茶叶情况,也能够在淋茶或泡茶时观看具体的淋茶和泡茶过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容器本体1为玻璃容器本体或透明容器本体,容器盖2为玻璃容器盖或透明容器盖。该种设置使得容器本体1能够可视化,从而在容器本体1工作时能够观看到容器本体1内的情况,从而可增强用户使用容器本体1时的兴趣,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盘3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连接管4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和/或滤筒5为全透明结构或部分透明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为了看清支撑盘3和/或连接管4和/或滤筒5的内部的原则下,既可将支撑盘3和/或连接管4和/或滤筒5全部设置成透明结构,也可将支撑盘3和/或连接管4和/或滤筒5设置成部分透明结构,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支撑盘3和/或连接管4和/或滤筒5的透明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或设置在容器本体1外。

在该些实施例中,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本体1内的水。而优选地,可将加热装置以及供电装置等都直接设置在容器本体1上,这样可将液体加热容器设置成一个液体加热杯或类似液体加热杯的结构。此时,加热装置既可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也可安装在容器本体1外。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9和加热装置,容器本体1能够安装在底座9上,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1上或设置在底座9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容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一个底座9,而通过设置底座9一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放置容器本体1的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底座9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或者通过底座9来控制容器本体1的具体工作,比如控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等。而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容器本体1,其中,具体地,加热装置既可安装在底座9内,也可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而加热装置的位置,可根据实际设置。该种结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盖2和底座9,因而可将液体加热容器设置成一茶壶或类似茶壶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内底壁上;其中,支撑盘3能够罩设在加热装置上,并能够与加热装置和容器本体1的底壁形成第一容纳腔。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内底壁上,并将支撑盘3罩设安装在加热装置上,以使支撑盘3能够与加热装置和容器本体1的底壁形成第一容纳腔,这样可直接将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进行加热,这样便可提高第一容纳腔内的水的加热效率,确保液体加热容器能够产生足够多的蒸汽和热水,这样便可提高淋茶速度,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以提高茶水的口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150W小于等于1000W,或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300W小于等于600W。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设置在150W至1000W之间,进一步地,设置在300W至600W之间能够合理限定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能够合理限定支撑盘3内的蒸汽的量,以确保淋茶时水的速度,从而既能够防止支撑盘3内的水沸腾过度,又能够确保从散水孔64流出的水具有一定的速度,以确保淋茶等操作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容器本体1上设置有手柄14。其中,通过设置手柄14能够使容器本体1更便利的进行移动,从而更利于倒茶、清洗等操作。

其中,具体地,底座9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控制板、外壳、电源等结构。

其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为加热杯或茶壶或者咖啡壶,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也可为除加热杯、茶壶和咖啡壶之外的其它产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