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移动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2138发布日期:2019-07-24 09:05阅读:1264来源:国知局
便于移动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用具,具有节省空间、抽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具有独特的组合式和高效率的厨房用具,能够实现各项功能地最大化使用效率,全自动化地智能控制,能够真正实现人们追求绿色环保型高档厨房用具产品的要求。然而,由于集成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当需要挪动集成灶时,通常需要几个人才能将集成灶移动到其它位置,费时费力。所以,市场上丞需一种便于移动的集成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集成灶,其优点是:万向轮的设置使得使用者一个人就可以推动集成灶本体,并将集成灶本体移动到所需的位置,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集成灶,包括集成灶本体,所述集成灶本体上设有四个支腿,所述支腿上设有万向轮,所述支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支腿上套设有支撑套筒,所述万向轮位于支撑套筒的内周缘,所述支撑套筒朝向地面的一侧与地面相抵触,所述支撑套筒远离地面的一端固接有固定板,所述支腿的两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固定板穿设的通槽,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控制支撑套筒升降的固定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移动集成灶本体时,使用者通过固定组件将支撑套筒固定在远离地面的位置,然后将集成灶本体推动到所需的位置上;移动完毕后,使用者再通过固定组件将支撑套筒抵触在地面上,从而将万向轮限制在支撑套筒内,从而将集成灶本体稳定支撑在地面上。万向轮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推动集成灶本体沿着地面移动,而不用几个人才能将集成灶本体移动,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支腿内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固定板背离支撑套筒的一侧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集成灶本体而需要将支撑套筒往上移动时,驱动气缸工作,固定板在驱动气缸的输出端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从而将支撑套筒提起来。当需要对集成灶本体进行固定时,支撑套筒再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并抵触在地面上,操作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插接柱,所述支腿和支撑套筒的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供插接柱穿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支撑套筒通过插接柱固定在支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集成灶本体时,使用者用手将支撑套筒往上移动直至固定板与通槽的最上端的槽壁相抵触,此时使用者将插接柱依次穿设过支撑套筒和支腿上的第一通孔,支撑套筒远离地面并被插接柱固定在支腿上,然后使用者推动集成灶本体移动至所需位置即可。当移动完毕后,使用者再将插接柱从第一通孔中取下,此时支撑套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下。由于支撑套筒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橡胶层,此时操作者同手将支撑套筒往下压并使得支撑套筒和支腿上的第二通孔对齐,然后将插接柱同时穿设过支撑套筒和支腿上的第二通孔,使得支撑套筒抵触在地面上,从而将万向轮限制住,操作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套筒朝向地面的一端的外壁上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朝向地面的一侧与地面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设置增加了支撑套筒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支撑套筒的支撑作用,从而增强了集成灶本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套筒和支撑板之间设有肋板,所述肋板的两边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套筒的侧壁和支撑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肋板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支撑板与支撑套筒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套筒和支撑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铰接连接在支撑套筒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杆朝向支撑套筒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支撑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和滑块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支撑杆朝向支撑板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不平时,支撑板沿着支撑板与支撑套筒之间的铰接处向上翻转,此时支撑杆上的滑块在支撑板的带动下沿着滑槽的槽壁向上移动,此时由于压缩弹簧具有预紧力,使得支撑杆被抵触固定在支撑套筒和支撑板之间,从而增强了结构的稳固性。采用铰接连接的方式,使得支撑板可以适用于地面不平的情况,并与地面相抵触,从而保证了地面不平时支撑板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集成灶本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橡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层的设置,能够减少支撑板与地面直接接触摩擦而磨损支撑板的可能,从而延长了支撑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套筒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第二橡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层的设置,能够减少支撑套筒与地面直接接触摩擦而磨损支撑套筒端部的可能,从而延长了支撑套筒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万向轮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轻松的推动集成灶本体移动至所需的位置,省时省力;

2.当不需要移动集成灶本体时,支撑套筒和支撑板的设置增加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限制了万向轮的转动,使得集成灶本体被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固定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集成灶本体;2、支腿;3、万向轮;4、支撑套筒;5、固定板;6、通槽;7、固定组件;8、驱动气缸;9、输出端;10、插接柱;11、第一通孔;12、支撑板;13、肋板;14、滑块;15、滑槽;16、压缩弹簧;17、第一橡胶层;18、第二橡胶层;19、支撑杆;20、空腔;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便于移动的集成灶,如图1,包括集成灶本体1,集成灶本体1上设有四个支腿2,支腿2上设有一个万向轮3(图2),万向轮3转动连接在支腿2上,万向轮3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轻松地推动集成灶本体1,省时省力且操作简单。

如图2,支腿2内部设有空腔20,支腿2上套设有一个支撑套筒4,万向轮3位于支撑套筒4的内周缘,支撑套筒4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在需要移动集成灶本体1(图1)时将支撑套筒4朝向地面的一侧与地面相抵触,从而减少万向轮3容易在地面上移动的可能,从而使得集成灶本体1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支撑套筒4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一层第二橡胶层18,第二橡胶层18的设置能够增大支撑套筒4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支撑套筒4稳定的抵触在地面上。

如图2,支撑套筒4远离地面的一端固接有固定板5,支腿2的两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固定板5穿设的通槽6,固定板5上设有用于控制支撑套筒4升降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设置在支腿2内的一个驱动气缸8,驱动气缸8的输出端9与固定板5背离支撑套筒4的一侧相连,集成灶本体1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气缸8伸缩的上升按钮和下降按钮。需要移动集成灶本体1时,使用者按动上升按钮,使得支撑套筒4向上移动并远离地面,此时由于万向轮3的存在,使得使用者可以轻松的将集成灶本体1推动到所需的位置;当不需要再移动集成灶时,使用者按动下降按钮,使得支撑套筒4向下移动直至与地面相抵触,从而限制了万向轮3的移动。

如图2,支撑套筒4朝向地面的一端的外壁上固接有支撑板12,当支撑套筒4与地面抵触时,支撑板12朝向地面的一侧也与地面相抵触,支撑板12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一层第一橡胶层17,支撑板12的设置增加了支撑套筒4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支撑套筒4的稳定支撑的作用。支撑套筒4和支撑板12之间在支撑套筒4的两侧各设有一块肋板13,肋板13的两边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套筒4的侧壁和支撑板12上,肋板13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支撑板12与支撑套筒4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操作步骤:需要移动集成灶本体1时,使用者按动上升按钮,驱动气缸8的输出端9向上收缩,并带动固定板5沿着通槽6向上移动,支撑套筒4随着固定板5的带动也向上移动,直至固定板5与通槽6远离地面的一端相抵触,此时驱动气缸8停止工作,支撑套筒4远离地面,并且万向轮3完全露在外面,然后使用者推动集成灶本体1在万向轮3的滚动下沿着地面移动至所需位置即可。移动完毕后,使用者再按动下降按钮,使得支撑套筒4在驱动气缸8的输出端9向下抵触的作用力下向下移动,直至支撑套筒4与地面抵触。

实施例2:一种便于移动的集成灶,如图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定组件7包括一根插接柱10,支腿2和支撑套筒4的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第一通孔11开设在支腿2上通槽6顶端的稍稍偏下的位置,并且第一通孔11的开设位置位于两个通槽6之间。当需要移动集成灶本体1(图1)时,使用者用手将支撑套筒4往上移动直至固定板5与通槽6的最上端的槽壁相抵触,此时使用者将插接柱10依次穿设过支撑套筒4和支腿2上的第一通孔11,此时支撑套筒4远离地面并被插接柱10固定在支腿2上,然后使用者推动集成灶本体1移动至所需位置即可。当移动完毕后,使用者再将插接柱10从第一通孔11中取下,此时支撑套筒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下。由于支撑套筒4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橡胶层18,此时操作者同手将支撑套筒4往下压并使得支撑套筒4和支腿2上的第二通孔21对齐,然后将插接柱10同时穿设过支撑套筒4和支腿2上的第二通孔21,使得支撑套筒4抵触在地面上,从而将万向轮3限制住,操作简单便捷。

实施例3:一种便于移动的集成灶,如图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支撑板12铰接连接在支撑套筒4的侧壁上,支撑板12和支撑套筒4之间设有一个支撑杆19,支撑杆19朝向支撑套筒4的一端铰接有一个梯形的滑块14,支撑套筒4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梯形的滑槽15,滑块14卡接在滑槽15内并可以沿着滑槽15滑移,滑槽15和滑块14之间设有一个压缩弹簧16,压缩弹簧16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滑槽15最上端的槽壁上和滑块14上,支撑杆19朝向支撑板12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板12上。当地面不平时,支撑板12沿着支撑板12与支撑套筒4之间的铰接处向上翻转,此时支撑杆19上的滑块14在支撑板12的带动下沿着滑槽15的槽壁向上移动,此时由于压缩弹簧16具有预紧力,使得支撑杆19被抵触固定在支撑套筒4和支撑板12之间,从而增强了结构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采用将支撑板12和支撑杆19采用铰接和滑移连接的方式,虽然结构相对于实施例1较为复杂,但是支撑板12可以适用于地面不平的情况,并与地面相抵触,从而保证了地面不平时,支撑板12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集成灶本体1(图1)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