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存储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1195发布日期:2019-07-17 05:3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物料存储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存储装置及包含该物料存储装置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物料存储装置,在储料箱底部设有推送螺杆,来提高排料速度,并将储料箱边缘部位的物料推送至排料口处排出,以防止边缘部位的物料长时间得不到更新而发生霉变。但是,这也导致储料箱内各个部位的下料速度不等,下料均匀性差,易出现物料不平整的现象,致使不能通过传感器精准判断储料箱内的实时物料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存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物料存储装置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物料存储装置,包括:储料箱,其底部开设有用于输出物料的排料口;推送螺杆,位于所述储料箱的底部,且其出料部位临近所述排料口,能够在旋转时沿其轴向将物料推送至所述排料口处;防堵罩,安装在所述储料箱内,并罩设在所述推送螺杆的上方,且所述防堵罩与所述储料箱的内壁面之间限定有供所述物料通过的过料间隙;其中,沿所述推送螺杆的送料方向,所述过料间隙与所述推送螺杆相对应的部分包括第一间隙过料段和一端与所述第一间隙过料段相连的第二间隙过料段,且所述第一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物料存储装置,通过设置防堵罩,利用防堵罩与储料箱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料间隙来对大颗粒物料进行过滤,从而能够防止大颗粒粮食误入导致输料管堵塞或者卡机现象;同时,通过合理设置过料间隙的宽度,还能够调节储料箱内各个部位的下料量,进而控制储料箱各个部位的下料速度,使各个部位的下料速度趋于一致,进而使得储料箱内的物料趋于平整,从而提高了通过传感器来检测储料箱内的实时物料量的准确度。

具体而言,由于储料箱内的物料需经过过料间隙到达防堵罩下方,进而在推送螺杆的推送下到达排料口处排出,因而过料间隙在各个部位的宽度影响着各个部位的下料量,宽度越大,该部位的下料量越多,下料速度越快,反之,宽度越小,该部位的下料量越少,下料速度越小。由于推送螺杆工作时,会沿其轴向将物料向排料口处推送,即:第一间隙过料段的物料会被搬运至第二间隙过料段处,然后通过排料口排出,因而第一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只能由其上方的物料落下进行补充,而第二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会有第一间隙过料段横向输送过来的物料进行补充,因此,在间隙宽度相等的情况下,第一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会大于第二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导致推送螺杆上方区域下料不均,物料不平整。因此,使第一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能够适当减小第一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量,进而使第一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处的下料速度与第二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处的下料速度趋于相等,有效提高推送螺杆上方区域的下料均匀性,有利于实现通过传感器精准判断储料箱内的实时物料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物料存储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存储装置还包括:输送叶轮,设置在所述储料箱的底部,并与所述排料口相对应,用于把上方的物料向下输送至所述排料口处;其中,所述防堵罩也罩设在所述输送叶轮的上方,且所述过料间隙与所述输送叶轮相对应的部分形成为第三间隙过料段,所述第三间隙过料段与所述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另一端相连。

物料存储装置还包括输送叶轮,输送叶轮能够将其上方的物料通过叶片旋转传递到下方,进而通过排料口排出,从而实现了储料箱的纵向排料,与单独设置推送螺杆的结构相比,输送效率更高,并且能够通过螺杆转动的速度和转动圈数精准控制物料输送量;且输送叶轮位于排料口的正上方,防堵罩也罩设在输送叶轮的上方,并与储料箱的内壁米之间限定出第三间隙过料段,因而能够促进排料口上方附近的物料输出,从而进一步缓解储料箱排料口上方区域物料隆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给料均匀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堵罩与所述储料箱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面之间分别限定出所述过料间隙,两个所述过料间隙的所述第三间隙过料段分别记为推料间隙过料段和下料间隙过料段,且所述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至少部分物料能够在所述输送叶轮旋转时被旋转推送至所述下料间隙过料段处并通过所述排料口排出;其中,所述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

防堵罩与储料箱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面之间分别限定出过料间隙,则物料可以从两个过料间隙同时向防堵罩下方输送,从而有效提高了下料速度。其中,两个过料间隙的第三间隙过料段分别记为推料间隙过料段和下料间隙过料段,由于输送叶轮旋转时会沿其周向方向将物料向排料口处推送,即: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至少部分物料会被输送叶轮搬运至下料间隙过料段处,然后通过排料口排出,因而相较于推料间隙过料段,下料间隙过料段的物料补充来源多了来自于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因此,在间隙宽度相等的情况下,推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会大于下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导致排料口上方区域下料不均,物料不平整。因此,使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小于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能够适当减小推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量,进而使推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处的下料速度与下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处的下料速度趋于相等,有效提高排料口上方区域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内的物料平整度,进一步提高通过传感器判断储料箱内实时物料量的准确度。

值得说明的是,推料间隙过料段和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具体位置由输送叶轮的旋转方向决定。无论输送叶轮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推料间隙过料段与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关系均是:推料间隙过料段上方的物料会落入输送叶轮的旋转叶片之间的凹槽内,然后随输送叶轮向上旋转,到达下料间隙过料段处,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排出排料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和/或,所述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和/或,所述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

相较于第二间隙过料段,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既能够被旋转推送至下料间隙过料段处,也能够通过排料口直接排出,因而在间隙宽度相等的情况下,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下降速度会大于第二间隙过料段,故而使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能够使第二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与推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趋于相等,进而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内的物料平整度。

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等于第一间隙过料段的宽度,由于第一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因而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也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内的物料平整度;同时也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当然,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也可以不等于第一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相较于第二间隙过料段,下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既有来自于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进行补充,又能够通过排料口快速排出,因而在间隙宽度相等的情况下,下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下降速度与第二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下降速度相差不大,故而使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等于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能够使第二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与下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大致相等,进而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内的物料平整度;且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等于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当然,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也可以不等于第二间隙过料段的宽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间隙过料段与所述第二间隙过料段通过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相连,所述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的宽度沿所述推送螺杆的送料方向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第一间隙过料段为等宽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间隙过料段为等宽结构;和/或,所述过料间隙的宽度在5mm-1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储料箱的底部局部向下凹陷形成送料槽,所述排料口开设在所述送料槽的底部,所述送料槽两侧的部位被构造成由所述储料箱的侧壁向所述送料槽所在位置倾斜过渡的导流壁,所述防堵罩与所述导流壁之间限定出所述过料间隙。

第一间隙过料段与第二间隙过料段通过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相连,即:第一间隙过料段与第二间隙过料段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且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的宽度沿推送螺杆的送料方向逐渐增大,从而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便于各个部位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均匀地下落,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内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内的物料平整度。

同理,第二间隙过料段与推料间隙过料段通过第二过渡间隙过料段相连,即:第二间隙过料段与推料间隙过料段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间隙过料段,且第二过渡间隙过料段的宽度沿推送螺杆的送料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也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便于各个部位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均匀地下落,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内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内的物料平整度。

第一间隙过料段为等宽结构,使得产品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造型美观。

同理,第二间隙过料段为等宽结构,使得产品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造型美观。

将过料间隙的宽度限定在5mm-10mm的范围内,既保证了花生等大颗粒粮食不能通过过料间隙,从而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又保证了大米等小颗粒粮食可以快速穿过过料间隙,从而保证了下料速率。当然,过料间隙的宽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利用导流壁的导流作用可以促进物料向送料槽处汇聚以提升推送螺杆对物料的驱动效率;且驱动螺杆旋转的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可以促进物料沿导流壁向送料槽滑移,起到对物料驱动的协同作用;并降低了物料残留在导流壁上的概率,从而避免残留的物料变质引起储料箱内物料整体质量下降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送料槽的截面呈圆弧形,且推送螺杆与送料槽同心设置(即推送螺杆的中心轴线与送料槽截面的中心轴线共线),这使得推送螺杆与送料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且间隙保持上下均匀一致,且越靠上,送料槽的槽壁越陡峭(即送料槽的槽壁的斜率越大),这非常有利于送料槽内靠上的物料自动下滑进入推送螺杆的螺纹间隙内。因此,当储料箱内的物料剩余量相对较少时,送料槽内的绝大部分物料甚至全部物料均能够与推送螺杆接触,进而被推送至推送口处,从而显著降低了推送螺杆的螺纹间出现物料空缺的概率,既提高了能耗利用率,又提高了储料箱足量均匀下料的可靠性,且进一步降低了储料箱内部分物料得不到及时更新而发生霉变的风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料箱的内壁面为直面,所述防堵罩靠近所述储料箱的内壁面的边缘被构造成非直线型,使所述防堵罩与所述储料箱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非等宽的所述过料间隙。

相较于储料箱,防堵罩的尺寸相对较小,因而通过对防堵罩的形状进行改进,将其靠近储料箱的内壁面的边缘构造成非直线型,使其与储料箱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非等宽的过料间隙,较容易实现,适于推广。当然,也可以对储料箱的形状进行改进,或者同时对储料箱和防堵罩的形状进行改进,以形成非等宽的过料间隙,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堵罩靠近所述储料箱的内壁面的边缘被构造成折线型。

将防堵罩靠近储料箱的内壁面的边缘构造成折线型,则通过合理布置折线的长度及弯折角度等,即可方便调节各个间隙过料段的间隙宽度以及长度等尺寸;且折线形结构相较于曲线型结构,更易于加工制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推送螺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推送螺杆同轴连接且送料方向相反,所述排料口位于两个所述推送螺杆之间,且其中一个所述推送螺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以使两个所述推送螺杆能够同步旋转并同时向所述排料口处推送物料。

推送螺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推送螺杆同轴连接且送料方向相反,且排料口位于两个推送螺杆之间,从而形成了双向螺旋卸料系统,实现了双向螺旋送料,起到了较好的运输效果;且两个推送螺杆只需一套驱动机构(如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即可实现同步旋转,省去了一套驱动机构,有效简化了产品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间隙过料段的长度与所述过料间隙的总长度之比在0.1-0.3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二间隙过料段的长度与所述过料间隙的总长度之比在0.1-0.3的范围内。

将第一间隙过料段的长度与过料间隙的总长度(即防堵罩的总长度)之比限定在0.1-0.3的范围内,保证了第一间隙过料段、第二间隙过料段及第三间隙过料段均具有相对合适的长度,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下料速度,提高物料平整度效果。当然,第一间隙过料段的长度与过料间隙的总长度之比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将第二间隙过料段的长度与过料间隙的总长度(即防堵罩的总长度)之比限定在0.1-0.3的范围内,保证了第一间隙过料段、第二间隙过料段及第三间隙过料段均具有相对合适的长度,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下料速度,提高物料平整度效果。当然,第一间隙过料段的长度与过料间隙的总长度之比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存储装置,其排料口能够与所述烹饪主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存储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至于烹饪主体的内部空间,不受具体限制,比如:可以是上盖内的清洗腔体,物料送入清洗腔体内进行清洗;也可以是内锅,物料送入内锅中进行清洗或者烹饪。

具体地,储料箱下方设有送料机构,如与排料口相连通的中转腔体和与中转腔体相连通的输料管,储料箱内的物料先排入中转腔体内,然后在风力等动力的驱动下输送至烹饪主体的内部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也可以为电压力锅、电蒸锅、电煮锅、豆浆机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存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物料存储装置一个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物料存储装置另一个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物料存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防堵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防堵罩与储料箱内壁面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储料箱,11排料口,12导流壁,20推送螺杆,30防堵罩,40输送叶轮,50过料间隙,51第一间隙过料段,52第二间隙过料段,53第三间隙过料段,54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55第二过渡间隙过料段,60驱动机构,70送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存储装置及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存储装置,包括:储料箱10、推送螺杆20和防堵罩30。

具体地,储料箱10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输出物料的排料口11,如图2至图4所示;推送螺杆20位于储料箱10的底部,且其出料部位临近排料口11,如图2至图4所示,能够在旋转时沿其轴向将物料推送至排料口11处;防堵罩30安装在储料箱10内,并罩设在推送螺杆20的上方,且防堵罩30与储料箱10的内壁面之间限定有供物料通过的过料间隙50,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沿推送螺杆20的送料方向,过料间隙50与推送螺杆20相对应的部分包括第一间隙过料段51和一端与第一间隙过料段51相连的第二间隙过料段52,且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宽度D0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存储装置,通过设置防堵罩30,利用防堵罩30与储料箱10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料间隙50来对大颗粒物料进行过滤,从而能够防止大颗粒粮食误入导致输料管堵塞或者卡机现象;同时,通过合理设置过料间隙50的宽度,还能够调节储料箱10内各个部位的下料量,进而控制储料箱10各个部位的下料速度,使各个部位的下料速度趋于一致,进而使得储料箱10内的物料趋于平整,从而提高了通过传感器来检测储料箱10内的实时物料量的准确度。

具体而言,由于储料箱10内的物料需经过过料间隙50到达防堵罩30下方,进而在推送螺杆20的推送下到达排料口11处排出,因而过料间隙50在各个部位的宽度影响着各个部位的下料量,宽度越大,该部位的下料量越多,下料速度越快,反之,宽度越小,该部位的下料量越少,下料速度越小。由于推送螺杆20工作时,会沿其轴向将物料向排料口11处推送,即: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物料会被搬运至第二间隙过料段52处,然后通过排料口11排出,因而第一间隙过料段51处的物料只能由其上方的物料落下进行补充,而第二间隙过料段52处的物料会有第一间隙过料段51横向输送过来的物料进行补充,因此,在间隙宽度相等的情况下,第一间隙过料段51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会大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导致推送螺杆20上方区域下料不均,物料不平整。因此,使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宽度D0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能够适当减小第一间隙过料段51所在位置的下料量,进而使第一间隙过料段51所在位置处的下料速度与第二间隙过料段52所在位置处的下料速度趋于相等,有效提高推送螺杆20上方区域的下料均匀性,有利于实现通过传感器精准判断储料箱10内的实时物料量。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物料存储装置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在上述实施例中,物料存储装置还包括:输送叶轮40,设置在储料箱10的底部,并与排料口11相对应,如图2至图4所示,用于把上方的物料向下输送至排料口11处;其中,防堵罩30也罩设在输送叶轮40的上方,且过料间隙50与输送叶轮40相对应的部分形成为第三间隙过料段53,第三间隙过料段53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另一端相连,如图6所示。

物料存储装置还包括输送叶轮40,输送叶轮40能够将其上方的物料通过叶片旋转传递到下方,进而通过排料口11排出,从而实现了储料箱10的纵向排料,与单独设置推送螺杆20的结构相比,输送效率更高,并且能够通过螺杆转动的速度和转动圈数精准控制物料输送量;且输送叶轮40位于排料口11的正上方,防堵罩30也罩设在输送叶轮40的上方,并与储料箱10的内壁米之间限定出第三间隙过料段53,因而能够促进排料口11上方附近的物料输出,从而进一步缓解储料箱10排料口11上方区域物料隆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给料均匀性。

进一步地,防堵罩30与储料箱10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面之间分别限定出过料间隙50,如图4所示,两个过料间隙50的第三间隙过料段53分别记为推料间隙过料段和下料间隙过料段,且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至少部分物料能够在输送叶轮40旋转时被旋转推送至下料间隙过料段处并通过排料口11排出;其中,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小于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

防堵罩30与储料箱10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面之间分别限定出过料间隙50,则物料可以从两个过料间隙50同时向防堵罩30下方输送,从而有效提高了下料速度。其中,两个过料间隙50的第三间隙过料段53分别记为推料间隙过料段和下料间隙过料段,由于输送叶轮40旋转时会沿其周向方向将物料向排料口11处推送,即: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至少部分物料会被输送叶轮40搬运至下料间隙过料段处,然后通过排料口11排出,因而相较于推料间隙过料段,下料间隙过料段的物料补充来源多了来自于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因此,在间隙宽度相等的情况下,推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会大于下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导致排料口11上方区域下料不均,物料不平整。因此,使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小于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能够适当减小推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量,进而使推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处的下料速度与下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处的下料速度趋于相等,有效提高排料口11上方区域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内的物料平整度,进一步提高通过传感器判断储料箱10内实时物料量的准确度。

值得说明的是,推料间隙过料段和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具体位置由输送叶轮40的旋转方向决定。无论输送叶轮40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推料间隙过料段与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关系均是:推料间隙过料段上方的物料会落入输送叶轮40的旋转叶片之间的凹槽内,然后随输送叶轮40向上旋转,到达下料间隙过料段处,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排出排料口11。

进一步地,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

相较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既能够被旋转推送至下料间隙过料段处,也能够通过排料口11直接排出,因而在间隙宽度相等的情况下,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下降速度会大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故而使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能够使第二间隙过料段52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与推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趋于相等,进而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内的物料平整度。

优选地,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等于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宽度D0。

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等于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宽度D0,由于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宽度D0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因而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也小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内的物料平整度;同时也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当然,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也可以不等于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宽度D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优选地,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等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

相较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下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既有来自于推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进行补充,又能够通过排料口11快速排出,因而在间隙宽度相等的情况下,下料间隙过料段处的物料下降速度与第二间隙过料段52处的物料下降速度相差不大,故而使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等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能够使第二间隙过料段52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与下料间隙过料段所在位置的下料速度大致相等,进而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内的物料平整度;且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等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当然,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D2也可以不等于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D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第一间隙过料段51与第二间隙过料段52通过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54相连,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54的宽度沿推送螺杆20的送料方向逐渐增大,如图6所示。

第一间隙过料段51与第二间隙过料段52通过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54相连,即:第一间隙过料段51与第二间隙过料段52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54,且第一过渡间隙过料段54的宽度沿推送螺杆20的送料方向逐渐增大,从而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便于各个部位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均匀地下落,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内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内的物料平整度。

同理,第二间隙过料段52与推料间隙过料段通过第二过渡间隙过料段55相连,如图6所示,即:第二间隙过料段52与推料间隙过料段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间隙过料段55,且第二过渡间隙过料段55的宽度沿推送螺杆20的送料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也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便于各个部位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均匀地下落,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内各个部位的下料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储料箱10内的物料平整度。

优选地,第一间隙过料段51为等宽结构,如图6所示。

优选地,第二间隙过料段52为等宽结构,如图6所示。

第一间隙过料段51为等宽结构,使得产品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造型美观。

同理,第二间隙过料段52为等宽结构,使得产品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造型美观。

优选地,过料间隙50的宽度在5mm-10mm的范围内。

将过料间隙50的宽度限定在5mm-10mm的范围内,既保证了花生等大颗粒粮食不能通过过料间隙50,从而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又保证了大米等小颗粒粮食可以快速穿过过料间隙50,从而保证了下料速率。当然,过料间隙50的宽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储料箱10的底部局部向下凹陷形成送料槽,排料口11开设在送料槽的底部,送料槽两侧的部位被构造成由储料箱10的侧壁向送料槽所在位置倾斜过渡的导流壁12,防堵罩30与导流壁12之间限定出过料间隙50,如图2至图4所示。

利用导流壁12的导流作用可以促进物料向送料槽处汇聚以提升推送螺杆20对物料的驱动效率;且驱动螺杆旋转的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可以促进物料沿导流壁12向送料槽滑移,起到对物料驱动的协同作用;并降低了物料残留在导流壁12上的概率,从而避免残留的物料变质引起储料箱10内物料整体质量下降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送料槽的截面呈圆弧形,且推送螺杆20与送料槽同心设置(即推送螺杆20的中心轴线与送料槽截面的中心轴线共线),这使得推送螺杆20与送料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且间隙保持上下均匀一致,且越靠上,送料槽的槽壁越陡峭(即送料槽的槽壁的斜率越大),这非常有利于送料槽内靠上的物料自动下滑进入推送螺杆20的螺纹间隙内。因此,当储料箱10内的物料剩余量相对较少时,送料槽内的绝大部分物料甚至全部物料均能够与推送螺杆20接触,进而被推送至推送口处,从而显著降低了推送螺杆20的螺纹间出现物料空缺的概率,既提高了能耗利用率,又提高了储料箱10足量均匀下料的可靠性,且进一步降低了储料箱10内部分物料得不到及时更新而发生霉变的风险。

进一步地,储料箱10的内壁面为直面,防堵罩30靠近储料箱10的内壁面的边缘被构造成非直线型,如图6所示,使防堵罩30与储料箱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非等宽的过料间隙50。

相较于储料箱10,防堵罩30的尺寸相对较小,因而通过对防堵罩30的形状进行改进,将其靠近储料箱10的内壁面的边缘构造成非直线型,使其与储料箱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非等宽的过料间隙50,较容易实现,适于推广。当然,也可以对储料箱10的形状进行改进,或者同时对储料箱10和防堵罩30的形状进行改进,以形成非等宽的过料间隙50,由于上述实施例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防堵罩30靠近储料箱10的内壁面的边缘被构造成折线型,如图5和图6所示。

将防堵罩30靠近储料箱10的内壁面的边缘构造成折线型,则通过合理布置折线的长度及弯折角度等,即可方便调节各个间隙过料段的间隙宽度以及长度等尺寸;且折线形结构相较于曲线型结构,更易于加工制造。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送螺杆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推送螺杆20同轴连接且送料方向相反,排料口11位于两个推送螺杆20之间,如图2所示,且其中一个推送螺杆20的一端与驱动机构60相连,以使两个推送螺杆20能够同步旋转并同时向排料口11处推送物料。

推送螺杆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推送螺杆20同轴连接且送料方向相反,且排料口11位于两个推送螺杆20之间,从而形成了双向螺旋卸料系统,实现了双向螺旋送料,起到了较好的运输效果;且两个推送螺杆20只需一套驱动机构60(如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即可实现同步旋转,省去了一套驱动机构60,有效简化了产品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长度与过料间隙50的总长度之比在0.1-0.3的范围内。

将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长度与过料间隙50的总长度(即防堵罩30的总长度)之比限定在0.1-0.3的范围内,保证了第一间隙过料段51、第二间隙过料段52及第三间隙过料段53均具有相对合适的长度,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下料速度,提高物料平整度效果。当然,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长度与过料间隙50的总长度之比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优选地,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长度与过料间隙50的总长度之比在0.1-0.3的范围内。

将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长度与过料间隙50的总长度(即防堵罩30的总长度)之比限定在0.1-0.3的范围内,保证了第一间隙过料段51、第二间隙过料段52及第三间隙过料段53均具有相对合适的长度,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下料速度,提高物料平整度效果。当然,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长度与过料间隙50的总长度之比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物料存储装置,其排料口11能够与烹饪主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物料存储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至于烹饪主体的内部空间,不受具体限制,比如:可以是上盖内的清洗腔体,物料送入清洗腔体内进行清洗;也可以是内锅,物料送入内锅中进行清洗或者烹饪。

具体地,储料箱10下方设有送料机构70,如与排料口11相连通的中转腔体和与中转腔体相连通的输料管,储料箱10内的物料先排入中转腔体内,然后在风力等动力的驱动下输送至烹饪主体的内部空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也可以为电压力锅、电蒸锅、电煮锅、豆浆机等。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一种全自动电饭煲,设计了一种高容积率米箱,底部设有螺旋给料装置(即两个推送螺杆20),高容积率米箱通过底部的双向螺旋卸料系统代替传统米仓通过斜度自动下米的功能。工作状态下,电机驱动螺杆转动,带动两端螺旋结构将两侧米粒搬运至中间,然后经由底部中间位置的卸料口(即排料口11)卸出。由于螺旋结构紧贴米仓底部,即使米量较少时也能达到较好的运输效果。在米箱的双向螺旋下米系统中,易出现米箱内不平整的现象,导致不能通过传感器精准判断米仓实时米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防堵罩30的形状,实现调整防堵罩30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从而控制米箱不同部位的下米速度,到达在下米过程米箱内的米保持平整的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米箱及下米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米箱(即储料箱10)、送米机构和电机组成。在米箱的底部设有双向螺旋的螺杆,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相连,可以是直接与电机输出轴连接,也可以通过齿轮连接;在螺杆中间设有叶片。在螺杆上方设有防堵罩30,防堵罩30可以起到防止大颗粒物体进入到送米机构的管道中,还可以起到调节下米量的作用,达到米箱内的米在整个下米过程中保持平整的效果。

米箱及下米结构的剖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11为下米口,20为双向螺旋螺杆,40为旋转叶片(即输送叶轮40),30为防堵罩,12为米箱底部侧壁(即导流壁12)。

其中,防堵罩30与米箱底部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D,如图4所示,D的取值范围为5-10mm;防堵罩30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为非等距,即防堵罩30与米箱底部侧壁对应的边为非直线型,图5所示为其中的一种示意图。

该种防堵罩30与米箱底部侧壁间距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防堵罩30两端,防堵罩30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D0(即第一间隙过料段51的宽度)较小,该部分长度各占防堵罩30总长度10%~30%;在防堵罩30端部与长度方向中心点之间的中间部位的间距D1(即第二间隙过料段52的宽度)比较大,即D1>D0,该部分长度占防堵罩30总长度10%~30%。

当电机带动旋转叶片顺时针旋转时,旋转叶片对应位置处的防堵罩30左边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D2(即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较小,且D2=D0,旋转叶片对应位置处的防堵罩30右边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D2(即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较大,且D2=D1>D0;当电机带动旋转叶片逆时针旋转时,旋转叶片对应位置处的防堵罩30右边边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D2(即推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较小,且D2=D0,旋转叶片对应位置处的防堵罩30左边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D2(即下料间隙过料段的宽度)较大,且D2=D1>D0。

工作时,电机转动,米箱内的米从防堵罩30与米箱底部侧壁间的间隙进入到底部,螺杆将两侧米向中间推动,米通过旋转叶片从米箱底部的下米口(即排料口11)进入送米机构。在双向螺旋卸料系统中,易出现米箱两侧米量迅速下降,中间隆起的现象,导致不能通过传感器精准判断米仓实时米量。

米箱内的米在下米过程中,通过双向螺旋螺杆将米箱两侧的米向中间推动,在螺杆上方设有防堵罩30,一方面可以实现防止大颗粒物体进度到输送管道内而出现卡机现象;另外一方面,调整防堵罩30的形状可实现调整其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隙,在下米较快的部位其间隙较小,在下米较慢的部位其间隙较大,从而实现均匀下米,使得米箱内的米保持水平。其具体原理如下:

由于在下米过程中,通过双向螺旋螺杆将米箱两侧的米向中间推动,在米箱两侧(即第一间隙过料段51所在位置),在螺杆的长度方向没有米的补充,只有正上方米的补充,即米箱该部位下米速度较快,因此,在防堵罩30两端,其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较小;在防堵罩30端部与长度方向中心点之间的中间部位(即第二间隙过料段52所在部位),会有从米箱两侧推动过来的米进行补充,其对应位置处米箱的下米速度较慢,因此,该部位防堵罩30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较大。

如图4所示,当电机带动旋转叶片顺时针旋转时,在旋转叶片对应位置处,左侧的米进入到旋转叶片的凹槽并被带到右侧,造成该部位米箱的下米速度较快,因此,该部位防堵罩30左侧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较小;由于左侧的米被旋转叶片带到右侧,导致该部位上方米箱的下米速度较慢,因此,该部位防堵罩30右侧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较大。

电机带动旋转叶片逆时针旋转时,在旋转叶片对应位置处,右侧的米进入到旋转叶片的凹槽并被带到左侧,造成该部位米箱的下米速度较快,因此,该部位防堵罩30右侧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较小;由于右侧的米被旋转叶片带到左侧,导致该部位上方米箱的下米速度较慢,因此,该部位防堵罩30左侧与米箱底部侧壁的间距较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存储装置,通过设置防堵罩,利用防堵罩与储料箱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料间隙来对大颗粒物料进行过滤,从而能够防止大颗粒粮食误入导致输料管堵塞或者卡机现象;同时,通过合理设置过料间隙的宽度,还能够调节储料箱内各个部位的下料量,进而控制储料箱各个部位的下料速度,使各个部位的下料速度趋于一致,进而使得储料箱内的物料趋于平整,从而提高了通过传感器来检测储料箱内的实时物料量的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