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2392发布日期:2019-10-08 20:1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厕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坐便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与马桶类似,可分为两用式、海绵式、盖板式和沙发式等类型,适合体弱的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做生活辅助用。在医院和家庭总有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或是病人,夜里上厕所总是很不方便,在夜里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老人想自己去卫生间就显得非常的艰难。坐便器是家庭及住院病人的常备物品,可以解决老年人去卫生间的问题。

折叠坐便器是一种可以折叠的坐便器,随时可以收起来,不会占用过多空间。固定在墙砖上的折叠坐便器通常包括座板、支撑杆和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固定在墙砖上,支撑杆一端固定在座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翻转机构上,支撑杆和翻转机构转动连接。卫生间蹲坑与墙体之间的间距并不是统一长度,有的蹲坑离墙体近,有的蹲坑离墙体远,而现有折叠坐便器的支撑杆都是固定长度的,这使得座板与墙体之间的间距无法调节,专一性太强,使用灵活性较差,无法做到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坐便器,其解决了现有折叠坐便器座板与墙体之间的间距无法调节,导致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叠坐便器,包括座板、上翻机构和伸缩调节机构,所述座板位于所述卫生间蹲坑上方,所述上翻机构用于与墙体连接且用于所述座板向上翻转;

所述伸缩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外管一端与所述上翻机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管连接,所述第一内管一端套在所述第一外管内,另一端固定有支撑架,所述座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外管上设置有第一旋紧螺栓,所述第一内管通过所述第一旋紧螺栓与所述第一外管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调节第一旋紧螺栓,使得第一内管沿第一外管滑动,当座板处于蹲坑正上方时,再紧固第一旋紧螺栓,使得第一内管与第一外管固定。当蹲坑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和座板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不是一致时,可通过第一旋紧螺栓进行适当调节,提高了折叠坐便器的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且调节方便。

进一步优化为: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连接块和转轴;

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腿顶部固定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圆形第一穿孔和矩形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第一穿孔底部且与其贯通设置,所述转轴直径与所述第二穿孔宽度相同,所述转轴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穿孔直径,所述转轴用于连接所述支撑腿和所述连接块,所述支撑腿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可转动支撑腿,使得支撑腿支撑在蹲坑外边,支撑腿支撑在蹲坑外边时,转轴将落入到第二穿孔内,防止支撑腿沿转轴转动。使用完后,向下提拉支撑腿,使得转轴落入到第一穿孔内,此时再转动支撑腿,使得支撑腿沿转轴转动,从而将支撑腿折叠到座板下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节约占用空间,提高了座板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机构呈三角形布置,且其中一个支撑机构位于所述座板前端,另外两个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座板后端两侧。

采用上述结构,提高了座板的支撑稳定性,使用较为安全。

进一步优化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座板盖住的盖板,所述座板后端上表面固定有固定柱,所述盖板与所述固定柱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在卫生间洗澡时,可将盖板盖在座板上,方便坐着沐浴,解决了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的病人上厕所和沐浴艰难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盖板上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设置有若干个。

采用上述结构,增大摩擦,以防滑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伸缩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伸缩调节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座板后端两侧且分别连接有上翻机构;

所述上翻机构包括转动杆、涡卷弹簧和空心设置的半圆底座,所述底座弧面上开设有滑孔,所述转动杆容纳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外管穿过所述滑孔并与所述转动杆中部固定;

所述底座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底座内壁上,所述挡板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外侧设置有一圈凸台,所述转动杆两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有连接柱,所述涡卷弹簧位于所述挡板外侧且圈内端部固定在所述连接柱上,圈外端部固定在所述凸台上。

采用上述结构,座板使用时,可将座板、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向下翻转,第一外管向下翻转时将带动转动杆转动,此时涡卷弹簧将在平面内产生扭转,方便座板上翻和下翻。

进一步优化为:还包括连接板、固定板以及用于将所述座板侧翻的转动调节机构,所述连接板固定在墙体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转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外管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管连接,所述第二内管一端套在所述第二外管内,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所述第二外管上设置有第二旋紧螺栓,所述第二内管通过所述第二旋紧螺栓与所述第二外管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蹲坑后面的墙体通常会安装有冲水桶,座板上翻后刚好位于冲水桶前面,有可能会影响冲水桶的使用,因此设置转动调节机构,当座板上翻后,可调节第二旋紧螺栓,转动第二内管,使得底座和底座向一侧转动,从而实现了座板侧翻的功能,节约了占用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时,调节第二旋紧螺栓,转动第二内管,使得底座和座板向上转动,待座板转动到与地面垂直时,再紧固第二旋紧螺栓,然后将座板向下转动,打开支撑腿,使得支撑腿支撑在蹲坑外边,倘若座板不是处于蹲坑正上方,可通过调节第一旋紧螺栓,使得第一内管沿第一外管滑动,从而保证座板能处于蹲坑正上方。当蹲坑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和座板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不是一致时,可通过第一旋紧螺栓进行适当调节,提高了折叠坐便器的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且调节方便。支撑机构的设置,提高了座板的支撑稳定性,使用较为安全。盖板的设置,解决了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的病人沐浴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折叠坐便器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上翻机构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支撑机构的结构;

图4是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结构。

图中,1、座板;2、盖板;3、固定柱;41、第一内管;42、第一外管;43、第一旋紧螺栓;5、连接板;61、第二内管;62、第二外管;63、第二旋紧螺栓;7、支撑机构;71、支撑腿;72、连接块;73、转轴;74、连接部;75、第一穿孔;76、第二穿孔;8、支撑架;9、上翻机构;91、底座;92、滑孔;93、挡板;94、凸台;95、连接柱;96、涡卷弹簧;1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折叠坐便器,如图1、2、3、4所示,包括座板1、上翻机构9、支撑机构7、盖板2、伸缩调节机构、连接板5、固定板10以及用于将座板1侧翻的转动调节机构。伸缩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内管41和第一外管42,第一外管42一端与上翻机构9向上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内管41连接,第一内管41一端套在第一外管42内,另一端固定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为环形钢管设置,座板1固定在支撑架8上,第一外管42上设置有第一旋紧螺栓43,第一内管41通过第一旋紧螺栓43与第一外管42固定。伸缩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伸缩调节机构分别位于座板1后端两侧且分别连接有上翻机构9,座板1位于卫生间蹲坑正上方,上翻机构9用于与墙体连接且用于座板1向上翻转。上翻机构9包括转动杆、涡卷弹簧96和空心设置的半圆底座91。底座91弧面上部开设有滑孔92,转动杆容纳在底座91内,第一外管42穿过滑孔92并与转动杆中部固定。底座91两侧均设置有挡板93,挡板93固定在底座91内壁上,挡板93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外侧设置有一圈凸台94。转动杆两端分别穿过通孔并固定有连接柱95,连接柱95固定在转动杆圆心处,涡卷弹簧96位于挡板93外侧且圈内端部固定在连接柱95上,圈外端部固定在凸台94上。底座91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将涡卷弹簧96进行隐藏保护的侧板。

参照图1、2、3、4,连接板5固定在墙体上且位于卫生间冲水桶下方,固定板10固定在底座91上,固定板10与第一外管42分别位于底座91的相对两侧。转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内管61和第二外管62,第二外管62一端与连接板5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内管61连接,第二内管61一端套在第二外管62内,另一端与固定板10固定。第二外管62上设置有第二旋紧螺栓63,第二内管61通过第二旋紧螺栓63与第二外管62固定。支撑机构7包括支撑腿71、连接块72和转轴73。连接块72固定在支撑架8上,支撑腿71顶部固定有连接部74,连接部74中部开设有圆形第一穿孔75和矩形第二穿孔76,第二穿孔76位于第一穿孔75底部且与其贯通设置。转轴73直径与第二穿孔76宽度相同,转轴73直径小于第一穿孔75直径,转轴73用于连接支撑腿71和连接块72,支撑腿71通过转轴73与连接块72转动连接。支撑机构7设置有三个,三个支撑机构7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且其中一个支撑机构7位于座板1前端,另两个支撑机构7位于座板1后端两侧。盖板2用于将座板1盖住,座板1后端上表面固定有固定柱3,盖板2与固定柱3转动连接,盖板2上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防滑条纹设置有若干个。

使用过程及原理:使用时,调节第二旋紧螺栓63,转动第二内管61,使得底座91和座板1向上转动,待座板1转动到与地面垂直时,再紧固第二旋紧螺栓63,然后将座板1向下转动,打开支撑腿71,使得支撑腿71支撑在蹲坑外边,倘若座板1不是处于蹲坑正上方,可通过调节第一旋紧螺栓43,使得第一内管41沿第一外管42滑动,从而保证座板1能处于蹲坑正上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