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4055发布日期:2019-09-06 20:4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门洞预留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入户门及室内门的门洞是开发商预留的。但是,安装门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的问题:实际上,门的尺寸是标准化了的,但是墙体上所预留的门洞的尺寸通常还是偏大的。这是因为,当门洞的尺寸稍微小于门的尺寸,这时门是装不上的,如果一定要在小尺寸的门洞上装门,需要修改墙体,而墙体是砖砌的,在施工完成后再修改墙体的尺寸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而且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开发商所预留的门洞尺寸偏大。

虽然门洞偏大能保证门体的安装,但是过大的门洞会导致门体安装完毕后,门体和门洞之间有缝隙,填补这一缝隙十分困难,并且要保证填补后的门缝的美观性,还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施工。上述施工过程存在繁琐、耗时耗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门洞预留辅助工具,能够保证预留门洞的洞口尺寸与门体的尺寸相当,从而减轻后续的施工步骤,简化门体安装时的施工过程,降低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洞预留辅助工具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洞预留辅助工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墙体上预留门洞的洞口尺寸以及垂直度难以精确控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洞预留辅助工具,包括: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

所述顶框为矩形截面的条形板,所述左侧框、所述右侧框分别固接在所述顶框的两端,并且均与所述顶框垂直设置;

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宽度为240mm-260mm;在所述左侧框背离所述右侧框的一侧设置有刻度部,所述刻度部标示所述左侧框在高度方向的长度单位,所述刻度部位于所述左侧框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的外侧和所述右侧框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厚度均为50mm。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高度均为2100-2150mm。

进一步的,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均使用木质板材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部贯穿所述左侧框的两侧边缘。

进一步的,在所述右侧框背离所述左侧框的一侧也设置有所述刻度部。

进一步的,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有木方,所述木方包括横向部和两个纵向部,两个所述纵向部分别垂直的布置在所述横向部的两端,所述横向部设置在所述顶框内部,所述纵向部分别从所述顶框的两端伸出;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分别插装在所述纵向部外侧,并且与所述纵向部通过钉子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均为由木板拼接的矩形的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木板的厚度为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用在主体结构完成,地面平整,砌体施工的过程中的制作预留门洞的工序。

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包括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所述顶框为矩形截面的条形板,所述左侧框、所述右侧框分别固接在所述顶框的两端,并且均与所述顶框垂直设置。也就是说,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组成类似于U型的结构。使用时,将左侧框、右侧框竖直放置,顶框位于门洞上方。也就是说类似于U型结构的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开口朝下布置。由于左侧框、右侧框分别固接在顶框的两端,并且均与顶框垂直设置,控制门洞口的垂直度和大小尺寸时,均以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为基准,故门洞的垂直度和大小均可以通过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来保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宽度为240mm-260mm;在所述左侧框背离所述右侧框的一侧设置有刻度部,所述刻度部标示所述左侧框在高度方向的长度单位,所述刻度部位于所述左侧框的边缘。

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宽度为240mm-260mm,这一尺寸略大于现有的墙体厚度,当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摆放在待加工预留门洞的洞口处时,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边缘能够露出,即,如果将左侧框的一侧边与墙体的内侧摆放平齐,左侧框的另一侧边相对于墙体的外侧略突出。在左侧框的边缘设置有刻度部,刻度部标示左侧框在高度方向的长度单位。如上所述,左侧框的尺寸略大于墙体厚度,此时其边缘能够露出墙体,使用时将有刻度部的边缘置于墙体外,刻度部用于指导墙体砌体,指导墙体灰缝厚度。

值得注意的是,门洞预留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吊线和放线。但是,吊线和放线不能准确控制门洞口砌体垂直度和大小。虽然吊线能够控制门洞的垂直度,放线能够控制门洞的大小。但是使用时的精准度难以控制,常见的做法是更多的是依赖工人的施工手艺好坏。按照上述方法,难以预留一个高质量的门洞,人为不确定因数大。实际现场施工中经常发现此方法存在完成后的门洞,其洞口大小和垂直度的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可见,上述做法过度依赖工人施工手艺,即使通过吊线和放线也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门洞大小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施工时,或者使用时开口朝下垂直放置,在左侧框的下部,以及右侧框的下部与楼面接触的部位用水泥钉四面嵌固。施工时即可直接倚靠辅助工具进行砌体施工,当门洞口的砌体施工完成后即可松开固定,取出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用于下一次门洞处施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人工摆砖容易出现的边缘不齐、错位导致的洞口大小不一的问题。能够精确控制在墙体上预留门洞的洞口尺寸以及垂直度。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在墙体上预留门洞的施工中,通过本申请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门洞的洞口尺寸以及垂直度易于精确把控,且不再过度依赖工人的施工手艺,避免了人工摆砖时容易出现的边缘不齐、错位所导致的洞口大小不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主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侧视图;

图5为顶框的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标记:10-左侧框;11-刻度部;20-右侧框;30-顶框;31-木方的横向部;32-木方的纵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门洞预留辅助工具,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包括:左侧框10、右侧框20和顶框30;

所述顶框30为矩形截面的条形板,所述左侧框10、所述右侧框20分别固接在所述顶框30的两端,并且均与所述顶框30垂直设置;

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宽度在图4中用W表示,如图4,W为240mm-260mm;在所述左侧框背离所述右侧框的一侧设置有刻度部11,所述刻度部标示所述左侧框在高度方向的长度单位,所述刻度部位于所述左侧框的边缘。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用在主体结构完成,地面平整,砌体施工的过程中的制作预留门洞的工序。

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包括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所述顶框为矩形截面的条形板,所述左侧框、所述右侧框分别固接在所述顶框的两端,并且均与所述顶框垂直设置。也就是说,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组成类似于U型的结构。使用时,将左侧框、右侧框竖直放置,顶框位于门洞上方。也就是说类似于U型结构的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开口朝下布置。由于左侧框、右侧框分别固接在顶框的两端,并且均与顶框垂直设置,控制门洞口的垂直度和大小尺寸时,均以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为基准,故门洞的垂直度和大小均可以通过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来保证。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宽度在图4中用W表示,W为240mm-260mm;在所述左侧框背离所述右侧框的一侧设置有刻度部,所述刻度部标示所述左侧框在高度方向的长度单位,所述刻度部位于所述左侧框的边缘。

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宽度为240mm-260mm,这一尺寸略大于现有的墙体厚度,当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摆放在待加工预留门洞的洞口处时,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边缘能够露出,即,如果将左侧框的一侧边与墙体的内侧摆放平齐,左侧框的另一侧边相对于墙体的外侧略突出。在左侧框的边缘设置有刻度部,刻度部标示左侧框在高度方向的长度单位。如上所述,左侧框的尺寸略大于墙体厚度,此时其边缘能够露出墙体,使用时将有刻度部的边缘置于墙体外,刻度部用于指导墙体砌体,指导墙体灰缝厚度。

值得注意的是,门洞预留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吊线和放线。但是,吊线和放线不能准确控制门洞口砌体垂直度和大小。虽然吊线能够控制门洞的垂直度,放线能够控制门洞的大小。但是使用时的精准度难以控制,常见的做法是更多的是依赖工人的施工手艺好坏。按照上述方法,难以预留一个高质量的门洞,人为不确定因数大。实际现场施工中经常发现此方法存在完成后的门洞,其洞口大小和垂直度的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可见,上述做法过度依赖工人施工手艺,即使通过吊线和放线也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门洞大小偏差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施工时,或者使用时开口朝下垂直放置在左侧框的下部,以及右侧框的下部与楼面接触的部位用水泥钉四面嵌固。施工时即可直接倚靠辅助工具进行砌体施工,当门洞口的砌体施工完成后即可松开固定,取出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用于下一次门洞处施工。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人工摆砖容易出现的边缘不齐、错位导致的洞口大小不一的问题。能够精确控制在墙体上预留门洞的洞口尺寸以及垂直度。

如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的外侧和所述右侧框的外侧之间的距离用L表示,L为1000mm。

如图3,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厚度均用t表示,t为50mm。

如图3和图4,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的高度均用H表示,H为2100-2150mm。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上述的尺寸能够适用于多种入户门和室内的门。

进一步的,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均使用木质板材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部贯穿所述左侧框的两侧边缘。进一步的简化了施工的过程。

进一步的,在所述右侧框20背离所述左侧框10的一侧也设置有所述刻度部,这一刻度部的结构和在右侧框20上的位置与左侧框10外侧的刻度部11一样。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部的刻度单位精确到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和所述右侧框均为由木板拼接的矩形的空心结构。

如图5和图6,进一步的,左侧框、右侧框和顶框固定连接的一种方式是: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有木方,所述木方包括木方的横向部31和两个木方的纵向部32。两个木方的纵向部32分别垂直的布置在木方的横向部31的两端,木方的横向部31设置在所述顶框30内部,木方的纵向部32分别从所述顶框30的两端伸出;所述左侧框10和所述右侧框20分别插装在木方的纵向部32的外侧,并且与木方的纵向部32通过钉子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框或者所述右侧框所使用的木板的厚度为15mm的板材。

基于此,本实施例较之原有技术,在墙体上预留门洞的施工中,通过本申请的所述门洞预留辅助工具,门洞的洞口尺寸以及垂直度易于精确把控,且不再过度依赖工人的施工手艺,避免了人工摆砖时容易出现的边缘不齐、错位所导致的洞口大小不一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