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2403发布日期:2019-07-27 10:35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折叠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杯。



背景技术:

杯具作为一种容器广泛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杯具一般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今,为了方便随身携带,出现了一些可以折叠的折叠杯。但是,这种折叠杯在盛放高温物质时,由于热传导,折叠杯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手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杯,旨在解决现有可折叠折叠杯容易烫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杯,包括杯体、把手部、第一杯盖及第二杯盖,所述杯体包括杯底、折叠段及杯口段,所述折叠段的下端与所述杯底连接,所述折叠段的上端与所述杯口段的下端连接,所述把手部设置于所述杯口段的外侧,所述杯口段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杯盖连接,所述第一杯盖上设有与所述杯体的内部连通的饮用孔,所述第二杯盖设置于所述第一杯盖上,用于临时性地封堵所述饮用孔。

可选地,所述把手部包括连接件及提手,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杯口段,所述提手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

可选地,所述提手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杯口段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杯盖能够在所述饮用孔露出时相对所述第一杯盖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杯盖能够在所述饮用孔露出时固定在所述杯口段。

可选地,所述第二杯盖与所述杯口段卡接。

可选地,所述杯口段包括环形本体及凸缘,所述环形本体的下端与所述折叠段的上端连接,所述凸缘环绕所述环形本体设置,所述凸缘的下端与所述环形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杯盖上设有卡槽,所述凸缘能够在所述饮用孔露出时卡入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杯盖与所述杯口段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杯口段上设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杯盖上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杯盖与所述杯口段连接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折叠杯,通过设置把手部,当折叠杯内盛放高温物质时,使用者可以手持把手部,避免被烫伤。同时,由于该折叠杯还设有第一杯盖及第二杯盖,可以防止折叠杯内的物质倒出。这样,使用者可以随意变换握持把手部的姿势。此外,通过在第一杯盖上设置饮用孔,该饮用孔的孔径小于杯口段的上端开口的孔径,使用者饮用时不易将折叠杯内的物质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折叠杯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杯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杯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折叠杯露出饮用孔时的轴测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折叠杯的部分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说明书中附图标记如下:

10、杯体;100、杯底;200、折叠段;300、杯口段;310、环形凹槽;320、凸缘;330、环形本体;340、第一导向件;

40、把手部;410、连接件;411、环套;412、连接凸起;413、连接轴;420、提手;

50、第一杯盖;510、第一盖体;511、转孔;512、插接槽;520、杯嘴;530、饮用孔;

60、第二杯盖;610、第二盖体;620、杯塞;630、转轴;64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杯包括杯体10、把手部40、第一杯盖50及第二杯盖60,该杯体10包括杯底100、折叠段200及杯口段300,折叠段200的下端与杯底100连接,折叠段200的上端与杯口段300的下端连接,把手部40设置于杯口段300的外侧,杯口段300的上端与第一杯盖50连接,第一杯盖50上设有与杯体10的内部连通的饮用孔530。第二杯盖60设置于第一杯盖50上,用于临时性地封堵饮用孔53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杯盖50上包括第一盖体510及杯嘴520,该杯嘴520凸出于第一杯盖50的上表面,该杯嘴520的横截面为环形,以形成上述饮用孔530。对应地,第二杯盖60包括第二盖体610及杯塞620,该杯塞620凸出于第二盖体610的下表面,并与该饮用孔530相适配。使用者饮用时,可将该杯塞620从该饮用孔530中拔出。

通过设置把手部40,当折叠杯内盛放高温物质时,使用者可以手持把手部40,避免被烫伤。同时,由于该折叠杯还设有第一杯盖50及第二杯盖60,可以防止折叠杯内的物质倒出。这样,使用者可以随意变换握持把手部40的姿势。此外,通过在第一杯盖上50设置饮用孔530,该饮用孔530的孔径小于杯口段300的上端开口的孔径,使用者饮用时不易将折叠杯内的物质洒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折叠段200选用硅胶材质,当需要收纳该折叠杯时,可将折叠段200折叠,以嵌套至杯口段300内。此外,提手420、第一杯盖50及第二杯盖60选用塑胶材质,使其具有一定形状,方便使用者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把手部40包括第连接件410及提手420,连接件410套设于杯口段300,提手420设置于连接件410上。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提手420与连接件410转动连接。具体地,连接件410包括环套411、连接凸起412及连接轴413,环套411套设在杯口段300上,连接凸起412设置在环套411的外侧,连接凸起412上设有通孔,连接轴413穿设于该通孔内,并与提手4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413与连接凸起412固定连接,提手420与连接轴413转动连接。当然,连接轴413也可以与连接凸起412转动连接,提手420则与连接轴413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为了使连接件410与杯口段300的连接更加可靠,杯口段300上设有环形凹槽310,环套411设置于环形凹槽310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杯盖60能够在饮用孔530露出时相对第一杯盖50转动。如图2及图4所示,将第二杯盖60上的杯塞620从第一杯盖50上拔出后,可将第二杯盖60相对第一杯盖50旋转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便于使用者饮用。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盖体510上设有转孔511,第二杯盖60包括设置于第二盖体610上的转轴630,该转轴630设置于第二盖体610的下端面上,并位于转孔511内,使得第二杯盖60可相对第一杯盖50旋转。

值得一提的是,当第二杯盖60的杯塞620从第一杯盖50上的饮用孔530中拔出后,为了防止第二杯盖60在使用者饮用时触碰使用者,可将第二杯盖60临时性地固定在杯口段300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第二杯盖60与杯口段300卡接。杯口段300包括环形本体330及凸缘320,环形本体330的下端与折叠段200的上端连接,凸缘320环绕环形本体330设置,凸缘320的下端与环形本体330连接,第二杯盖60上设有卡槽640,凸缘320能够在饮用孔530露出时卡入卡槽640内。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杯盖60还可以采用磁吸等其他方式与杯口段300可拆卸连接。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杯盖50与杯口段300可拆卸连接。如图5所示,当第一杯盖50与杯口段300拆卸后,折叠杯内的物质可以直接从杯口段300倒出。而且,由于杯口段300的上端开口的孔径大于饮用孔530的孔径,可以加快折叠杯内的物质的散热速度。当然,使用者在饮用时,还可以仅将第二杯盖60的杯塞620从第一杯盖50的饮用孔530内移出。如此,使用者可以随意使用饮用方式。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了将第一杯盖50与杯口段300连接,第一杯盖50上设有插接槽512,杯口段300的上端能够插入至插接槽512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杯盖50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等其他方式与杯口段300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杯口段300上设有第一导向件340,第一杯盖50上设有第二导向件(图中未示出),第一杯盖50与杯口段300连接时,第一导向件340与第二导向件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340为设置于杯口段300外侧的两块肋板,两块肋板之间形成导向槽,第二导向件为对应该导向槽的导向块。当第一端盖与杯口段300连接时,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便于使用者快速将第一杯盖50与杯口段300连接。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