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打孔纱窗通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667发布日期:2019-09-17 19:41阅读:50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打孔纱窗通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风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打孔纱窗通风扇。



背景技术:

在新装修的房子中家具释放大量可导致“白血病”的甲醛,而通风是散去甲醛的最佳方式。相比之下,进行自然通风是比较节能环保的通风方式。不过为了防止蚊虫进入房子,很多家庭都在窗户安装纱网,纱网将窗户的有效通风面积减小,会降低房间内的通风效率。经常有人感慨,室内如蒸笼,室外如春天,而通风扇能把自然风带到室内。

通风扇的使用能够将开空调的温度范围缩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而且让室内空气质量更接近室外接近自然,起到空调不能达到的效果。

市场上常见的通风扇一般包括在中心设置有通孔的外框架、设置在通孔中心并通过支撑条与外框架固定的电机、以及设置在电机一端的叶轮。目前家庭中的通风扇主要安装在卫生间或厨房中用于排去室内的污浊气体,为了安装方便需要专门在墙体上打孔,操作麻烦且会严重破坏墙体。事实上装空调的房间都应该装排气扇,但是因为住户不愿意破坏墙体而选择不装排气扇,所以造成室内空气质量差,尤其是刚装修的新房,不利于甲醛的排出。因此,很有必要改进通风扇的安装方式使其拆装方便且不需要破坏墙体。

若能巧妙利用纱窗进行安装通风扇则可以有效避免破坏墙体。申请号为CN201320429818.6的专利就将排风扇安装在纱窗上,如图1所示,该装在纱窗上的排风扇包括封边布条1、压条2、外框架3、风叶4、电机5、电源输入插座6、支撑条7以及与电源输入插座6配套的电源输出插头8。外框架3的下部有一个阶梯状结构。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型号的排风扇上下连续安装时,上边的电源输出插头8正好插入下边的电源输入插座6。最上面的排风扇外框架3的上边固定在纱窗框的上部,所有排风扇外框架3的一侧固定在纱窗框上,另一侧架空。支撑条7安装在最下边的排风扇的阶梯状结构位置,其一端固定在对面纱窗框上为排风扇的架空端提供支撑。封边布条1的一边缀有尼龙搭扣可以方便地固定在窗纱上,另一边用压条2和支撑条7固定在外框架3架空的部位。将多个排风扇固定在窗户上不仅不美观,而且为了不占室内空间排风扇一般安装在窗户的外侧,这样就不适用于外推式窗户,使用范围狭窄。此外,此类排风扇一经安装就不方便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打孔纱窗通风扇,该通风扇可直接安装在窗户上,装卸简单,适用于各类窗户。

本实用新型所述免打孔纱窗通风扇包括外框架、电机、风叶和卡扣部,所述外框架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通孔中并通过支撑杆与外框架连接,所述风叶设置在电机的一端;所述卡扣部包括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固定在所述外框架的面板的背面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扇可通过第一卡扣部卡在纱窗的纱网上直接安装在纱窗窗框上;不需要使用通风扇时可将第一卡扣部取下即可,安装方便,不需要打孔,不需要破坏墙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扣部为凸起。

进一步,所述外框架面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电机电连接并控制电机的开关。

进一步,所述外框架面板上还设置有转速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电机电连接并控制电机转速。

进一步,所述外框架面板上还设置有通风扇转向档,所述通风扇转向档与电机电连接并控制电机正反转。电机正或者反转可以带动风叶正转或者反转,使通风扇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或者将室外新鲜空气吹入室内。

进一步,所述外框架的面板上设置有外框架凹槽,该外框架凹槽沿外框架面板平面方向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卡扣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扣部底部通过一旋转轴固定在该外框架凹槽中。安装前,该第一卡扣部整体隐藏在外框架凹槽内;安装时将第一卡扣部绕旋转轴旋转使其突出于外框架面板即可进行安装。

进一步,所述卡扣部还包括可与第一卡扣部相互扣合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固定在纱窗的窗框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扣部为一凹槽并内嵌在纱窗窗框上。

进一步,所述通风扇还包括底部转轴,所述外框架下部设置有沿其下部边缘方向的轴孔,所述底部转轴穿过该轴孔且两端固定在纱窗窗框底部。对于外推式窗户,当需要关窗户的时候,只需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分离,然后使外框架绕着底部转轴向窗外旋转即可顺利关上窗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纱窗通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免打孔纱窗通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图表示正面,右图表示背面;

图3为实施例2所述免打孔纱窗通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风扇可拆卸地安装在纱窗上,装卸简便,可以有效提高室内通风效率。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免打孔纱窗通风扇包括外框架10a、电机20a、风叶30a、防护网和卡扣部,所述电机20a固定设置在外框架10a的中心;所述风叶30a设置在电机一端;所述卡扣部固定设置在外框架10a面板上。

具体地,所述10a外框架为方形,其中心设置有通孔,其面板正面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1a、转速控制开关12a和通风扇转向档13a;所述电机20a设置在所述通孔中心并通过支撑杆与外框架10a固定连接,且电机与电源开关、转速控制开关和通风扇转向档均电连接,并由电源开关控制其开关,由转速控制开关调节器转速大小,由转向档控制其正反转。所述风叶30a设置在电机上并与电机20a中心轴垂直。所述防护网设置在电机前端。所述卡扣部包括为一凸起的第一卡扣部41b,其大小与纱窗网孔相匹配,其固定设置在外框架的面板背面上。

上述通风扇可安装在室内,安装时,通风扇背向纱窗,将第一卡扣部41b卡进纱窗的网孔中即可将通风扇固定在纱窗上。接通电源,调节转速控制开关和通风扇转向档将通风扇调节至合适的工作状态,即可对室内进行通风。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免打孔纱窗通风扇包括外框架10b、电机20b、风叶30b、防护网、卡扣部、底部转轴40b,所述电机20b固定设置在外框架10b的中心;所述风叶30b设置在电机一端;所述卡扣部固定设置在外框架10b面板上;所述底部转轴40b设置在外框架20b底部边缘上。

具体地,所述外框架10b为方形,其中心设置有通孔,其面板正面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1b、转速控制开关12b和通风扇转向档13b,其面板背面设置有外框架凹槽,其下部设置有沿下部边缘方向的轴孔;所述电机20b设置在所述通孔中心并通过支撑杆与外框架10b固定连接,且电机与电源开关、转速控制开关和通风扇转向档均电连接,并由电源开关控制其开关,由转速控制开关调节器转速大小,由转向档控制其正反转。所述风叶30b设置在电机上并与电机20b中心轴垂直。所述防护网设置在电机前端。所述卡扣部包括可相互扣合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图未示),所述第一卡扣部具体为一凸起,该凸起长度小于外框架凹槽沿外框架面板平面方向的长度,且该凸起底部通过一旋转轴固定在外框架凹槽中,未安装前该凸起隐藏在外框架凹槽中;所述第二卡扣部为一凹槽,其内嵌在纱窗窗框上。所述底部转轴40b穿过外框架下部的轴孔。

安装时,将底部转轴40b两端固定在纱窗窗框底部,将第二卡扣部内嵌在纱窗窗框上的合适位置,将第一卡扣部绕其旋转轴旋转使其突出于外框架面板,然后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扣合即可。将通风扇接电源后,打开电源开关,开启通风扇,结合转速控制开关调节通风扇的转速大小,并通过调节通风扇转向档调节电机正转或者反转,从而带动风叶正转或者反转,选择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或者将室外新鲜空气吹入室内。对于外推式窗户,当需要关上窗户时,只需稍稍用力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分离,然后将外框架10b绕着底部转轴40b向窗外旋转至合适位置即可将窗户关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免打孔纱窗通风扇将通风扇与纱窗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室内通风,尤其对新装修的房子来说可显著减少甲醛含量、缩短房子空置时间,而且可以防止蚊虫进入室内。采用卡扣方式将免打孔纱窗通风网固定在纱网或者窗框上,拆装方便,不需要打孔,不需要破坏墙体。且将第一卡扣部设置在外框架面板凹槽内,在与第二卡扣部分离后可隐身,不仅能够防止其被破坏,而且方便包装、存放。设置防护网可防止接触风叶,避免风叶伤到手。将通风扇通过转轴固定在纱窗窗框底部,方便各种式样窗户的关闭,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在室外明明是凉风习习而室内却如蒸笼的夏天雨后,安装通风扇后可将室外凉风吹入,可以很快使室内舒适如同室外,比空调省电且体感舒适,可以作为空调的补充,是最佳“空调伴侣”。

以上所述实施例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