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2336发布日期:2019-10-08 20:1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 ,属于公共使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1720093644.9”,专利名称为“一种带有广告宣传显示屏的洗手液置物架”公开了一种将洗手液结合声光电于一体的广告宣传置物架,置物架将声、光、电与洗手液集成一体,专门安装在洗手台侧面的墙壁上,凡是需要洗手的用户,基本都会自觉的使用洗手液,然而也会注意到置物架上的广告,具有较好的广告宣传实用性,同时将洗手液进行内置设置,设置自动感应出洗手液,避免了人手接触洗手液瓶体造成的病菌传染,使用效果好。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的带有广告宣传显示屏的洗手液置物架具有以下的缺陷:由于红外感应的响应速度有限,出液嘴的开关闭合需要一定时间的延迟,出液嘴处的洗手液难免会有滴落,滴落的洗手液在隔板底部进行囤积,弯折的隔板底部囤积洗手液有限,当囤积的洗手液较多时还是容易滴落至地面上,当人踩在滴落在地面上的洗手液时易滑倒,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人工进行频繁的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该自动手消毒机出液嘴的下部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可以收集滴落的洗手液并将洗手液进行回收,无需人工进行频繁的清理,滴落的洗手液不易流至地面上,消除了洗手液流至地面上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包括机体,机体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下腔室上设置有出液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嘴的下部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嵌合设置在机体上;

所述收集盒的下部连接有收集管,收集管连接有汇集盒;

所述汇集盒设置在收集盒的下部,收集盒用于收集出液嘴滴落的洗手液,汇集盒用于汇集收集盒内收集的洗手液。

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收集盒为立方体结构,收集盒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件,插接件的前端为弧形,插接件穿过机体并与机体内部的承接件固定连接,前端弧形的插接件便于插接在机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设置有卡接件,卡接件为若干个,卡接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卡接件与机体上的卡接槽卡接设置,卡接槽的数量与卡接件的数量相对应,收集盒的内部为收集腔。

进一步地,所述下腔室上还设置有吹风口,吹风口连接有送风管,送风管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通过送风管向吹风口处吹风。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上设置有过滤构件,过滤构件包括上过滤件和下过滤件,上过滤件和下过滤件与送风管通过管道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过滤件上设置有上过滤网,上过滤网为弧形,弧形的上过滤网向上弯曲设置,下过滤件上设置有下过滤网,下过滤网为弧形,弧形的下过滤网向下弯曲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的上过滤网和弧形的下过滤网之间形成过滤腔,上过滤网上过滤孔的直径小于下过滤网上过滤孔的直径,上过滤网和下过滤网的宽度小于送风管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电连接有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可控制鼓风机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嘴的上部连接有洗手液存放桶,出液嘴与洗手液存放桶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管道开关,管道开关通过电动机的控制,利用电动机的转动将出液嘴与洗手液存放桶之间的连通管连通并将洗手液在出液嘴处排出,电动机电连接有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可控制电动机的关闭和开启,洗手液存放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桩。

进一步地,所述上腔室的内部设置有人机交互终端,人机交互终端电连接有数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该自动手消毒机出液嘴的下部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可以收集滴落的洗手液并将洗手液进行回收,无需人工进行频繁的清理,滴落的洗手液不易流至地面上,消除了洗手液流至地面上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的侧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的细节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集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集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体,2-上腔室,3-下腔室,4-出液嘴,5-收集盒,6-收集管,7-汇集盒8-插接件,9-承接件,10-卡接件,11-卡接槽,12-收集腔,13-吹风口,14-送风管,15-鼓风机,16-过滤构件,17-上过滤件,18-下过滤件,19-上过滤网,20-下过滤网,21-过滤腔,22-第一红外传感器,23-管道开关,24-电动机,25-第二红外传感器,26-支撑桩,27-人机交互终端,28-数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包括机体1,机体1包括上腔室2和下腔室3,下腔室3上设置有出液嘴4,出液嘴4的下部设置有收集盒5,收集盒5嵌合设置在机体1上,收集盒5的下部连接有收集管6,收集管6连接有汇集盒7,汇集盒7设置在收集盒5的下部,收集盒5用于收集出液嘴4滴落的洗手液,汇集盒7用于汇集收集盒5内收集的洗手液。

收集盒5为立方体结构,收集盒5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件8,插接件8的前端为弧形,插接件8穿过机体1并与机体1内部的承接件9固定连接,前端弧形的插接件8便于插接在机体1的内部,收集盒5的底部设置有卡接件10,卡接件10为若干个,卡接件10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卡接件10与机体1上的卡接槽11卡接设置,卡接槽11的数量与卡接件10的数量相对应,收集盒5的内部为收集腔12。

收集盒5设置在机体1上时:将卡接件10与卡接槽11对应卡接,推动收集盒5向内滑动,收集盒5的插接件8插入机体1内部的承接件9处并与其固定连接,内部固定连接的方式便于自动手消毒机在开放式的户外使用不易丢失,同时设置在出液嘴4底部的收集盒5用于收集滴落的洗手液,收集盒5连接的汇集盒7用于汇集收集盒5内收集的洗手液,可定期清理汇集盒7内部汇集的洗手液,无需人工频繁的清理。

下腔室3上还设置有吹风口13,吹风口13连接有送风管14,送风管14连接有鼓风机15,鼓风机15通过送风管14向吹风口13处吹风。

送风管14上设置有过滤构件16,过滤构件16包括上过滤件17和下过滤件18,上过滤件17和下过滤件18与送风管14通过管道法兰连接。

上过滤件17上设置有上过滤网19,上过滤网19为弧形,弧形的上过滤网19向上弯曲设置,下过滤件18上设置有下过滤网20,下过滤网20为弧形,弧形的下过滤网20向下弯曲设置。

弧形的上过滤网19和弧形的下过滤网20之间形成过滤腔21,上过滤网19上过滤孔的直径小于下过滤网20上过滤孔的直径,上过滤网19和下过滤网20的宽度小于送风管14的宽度。

鼓风机15电连接有第一红外传感器22,第一红外传感器22可控制鼓风机15的开启和关闭,当手伸到吹风口13下方固定位置时,第一红外传感器22感应信号使得鼓风机15开启向外鼓风,当手离开吹风口13下方固定位置时,第一红外传感器22感应信号使得鼓风机15关闭停止向外鼓风。

当出液嘴4喷出的是免洗洗手液时,吹风口13吹风可使得手上残留的洗手液快速吹干,当出液嘴4喷出的是普通洗手液时,吹风口吹风可使得手上残留的水快速吹干,在开放式的户外使用时过滤构件16可使得来风干净,过滤腔21可用于存放管道杂质,过滤构件16也方便安装和清理。

出液嘴4的上部连接有洗手液存放桶,出液嘴4与洗手液存放桶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管道开关23,管道开关23通过电动机24的控制,利用电动机24的转动将出液嘴4与洗手液存放桶之间的连通管连通并将洗手液在出液嘴4处排出,电动机24电连接有第二红外传感器25,第二红外传感器25可控制电动机24的关闭和开启,洗手液存放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桩26。

上腔室2的内部设置有人机交互终端27,人机交互终端27电连接有数据处理器28。

人机交互终端27可为广告显示装置,用于播放声、光、电集成一体的广告,广告显示装置为LED显示器或触摸屏显示器且带有网络浏览功能。

人机交互终端27可为扫码售货装置,用于销售各类货物,如安全套、验孕棒、艾滋病检测棒等。

人机交互终端27可为卫生保健终端服务器,用于挂号、查看报告单、打印病理等。

机体1的后部设置有开闭的门,方便更换洗手液存放桶内的洗手液、清理汇集盒7内的洗手液、检修人机交互终端27。

机体1上还设置有手机充电插口,用于给手机充电。

人机交互终端27、数据处理器28均采用可在市场上购买的设备进行实现并安装在机体1的内部。

带多媒体终端的新型自动手消毒机,该自动手消毒机出液嘴的下部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可以收集滴落的洗手液并将洗手液进行回收,无需人工进行频繁的清理,滴落的洗手液不易流至地面上,消除了洗手液流至地面上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