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088发布日期:2019-10-19 02:5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作、生活中坐立成为一种常态,长期保持相同姿势的坐立容易产生颈部、腰部疾病。使如现实生活中许多颈部疾病困扰着人们,为减缓颈部不适,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颈枕来舒缓颈部疲劳。

现有技术的颈枕虽然有一定的舒缓作用,但是在使用时容易滑落,影响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同时,在不使用时占用面积过大不方便收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颈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调节端部收口形状有良好固定效果而且在不使用时方便收放的颈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枕,包括用于承接颈部的主枕部和由所述主枕部分别弯折形成的两个副枕部,两个所述副枕部与所述主枕部连接形成具有一开口的U型结构,所述颈枕还包括充气装置和拉绳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形成于所述主枕部或所述副枕部的充气口及密封所述充气口的密封装置,所述拉绳装置包括拉绳及用于调节所述开口大小的调节扣,所述拉绳穿过两个所述副枕部和所述主枕部,且其两端分别延伸超出对应的所述副枕部,所述拉绳的两端穿过所述调节扣并与所述调节扣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枕部和两个所述副枕部均包括充气层和包裹所述充气层的棉质填充层,所述充气口设于所述充气层并延伸至所述棉质填充层外。

优选的,所述颈枕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枕部和两个所述副枕部的线套,所述拉绳穿过所述线套。

优选的,所述线套固定于所述主枕部和两个所述副枕部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线套固定于所述棉质填充层内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扣内部设置有弹簧结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扣包括第一调节扣和第二调节扣,所述第一调节扣和所述第二调节扣通过磁铁相互固定。

优选的,所述拉绳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拉绳两端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扣滑落的限位件。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颈枕有益效果在于:

一、所述颈枕有充气装置和拉伸装置,通过所述充气装置可以实现对所述颈枕进行充气或者放气,使得在不使用所述颈枕时有效的减少了所述颈枕的空间占用率方便收放,通过所述拉伸装置可以调节两个所述副枕部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颈枕可以良好的固定于使用者颈部,防止颈枕滑落。

二、所述主枕部和两个所述副枕部均包括充气层和包裹所述充气层的棉质填充层,通过此种双层设计,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所述颈枕时颈部与所述棉质填充层接触能感觉到舒适。

三、通过在所述拉绳装置设有所述限位件,能有效的解决所述调节扣从所述拉绳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颈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颈枕中调节扣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颈枕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颈枕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颈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枕10,包括主枕部1、副枕部2、充气装置3、拉绳装置4。

所述主枕部1用于承接后颈部;所述副枕部2为两个,由所述主枕部1两端分别弯折形成,所述主枕部1和两个所述副枕部2共同组成一具有开口6的U型结构。两个所述副枕部2协同所述主枕部1 用于支撑颈部。

所述充气装置3用于所述颈枕10内部的充气与放气,其包括固定于所述主枕部1的充气口31及密封所述充气口的密封装置3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装置3固定于所述主枕部1承接后颈部的相对一侧。当然,其设置方式不限于此,所述充气装置3还可以设于所述副枕部2。为了方便对所述颈枕10内部充放气,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充气装置3设置于所述主枕部1或所述副枕部2的外侧面,其中所述外侧面是指使用所述颈枕10时不与颈部发生接触的一侧表面。

所述拉绳装置4包括固定于主枕部1和两个副枕部2表面的线套 41、穿过所述线套41且两端分别延伸超出对应的所述副枕部2的拉绳42、与所述拉绳42活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开口6大小的调节扣43、固定于所述拉绳42端部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扣43滑落的限位件44。

所述线套41为连续型或间断型,当其为连续型时,所述线套41 为设于所述主枕部1和两个所述副枕部2表面的一个整体线套;当其为间断型时,所述线套41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线套按所述颈枕10的流线结构排列形成。所述拉绳42为弹性绳或非弹性绳。

所述调节扣43包括第一调节扣431和第二调节扣432,所述拉绳4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扣431并与所述第一调节扣431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拉绳4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调节扣432并与所述第二调节扣432活动连接设置。

所述第一调节扣431和所述第二调节扣432为一体结构,改变所述调节扣43与所述拉绳42的相对位置关系,使所述开口6的大小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扣431和所述第二调节扣432为分体结构,且所述第一调节扣431和所述第二调节扣432通过磁铁433 相互固定,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扣431的磁铁与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扣432的磁铁极性相反。

所述第一调节扣431和所述第二调节扣432分别包括一个弹簧结构434。

请结合参阅图2,为图1所示颈枕中调节扣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弹簧结构434包括基座4341、基盖4342、弹簧4343,所述基座4341 包括第一实体部43411和贯穿所述第一实体部43411的第一通孔 43412,所述基盖4342包括第二实体部分43421和贯穿所述第二实体部43421的第二通孔43422。当挤压所述基盖4342的所述第二实体部分43421使得所述弹簧4343压缩变形,所述第一通孔43412和所述第二通孔43422相通使所述拉绳42可滑动。当不挤压所述基盖4342 的第二实体部分43421时,所述弹簧4343呈拉伸状态,所述第一通孔43412和所述第二通孔43422相切,使得所述拉绳42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调节扣43内不能移动。

当所述第一调节扣431和所述第二调节扣432通过所述磁铁433 相互吸引连接后,通过调节所述拉绳42与所述调节扣43的相对位置关系,使所述调节扣43靠近所述副枕部滑动,从而使所述开口6变窄,保证所述颈枕10不滑落。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调节扣43为整体结构时,对应的所述调节扣43的弹簧结构434为一个,其结构参考上述弹簧结构434的结构。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颈枕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3所示颈枕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枕10a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颈枕1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颈枕10a中所述主枕部1a和所述副枕部2a均包括充气层7a和棉质填充层8a,所述充气口31a设于所述充气层7a并延伸至所述棉质填充层8a外。

所述线套41a固定于所述棉质填充层8a内部。当然,所述线套 41a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同实施例一相同,设置在所述主枕部1a和所述副枕部2a表面。

其它部件的结构参考实施例一。

所述充气口31a穿过所述棉质填充层8a与所述充气层7a相接。在不使用颈枕10a时可以取下密封所述充气口31a的所述密封装置 32a使得所述充气层7a通过所述充气口31a放气方便收放所述颈枕 10a;使用时通过所述充气口31a往所述充气层7a充气即可再次使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枕有益效果在于:

一、所述颈枕有充气装置和拉伸装置,通过所述充气装置可以实现对所述颈枕进行充气或者放气,使得在不使用所述颈枕时有效的减少了所述颈枕的空间占用率方便收放,通过所述拉伸装置可以调节两个所述副枕部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颈枕可以良好的固定于使用者颈部,防止颈枕滑落。

二、所述主枕部和两个所述副枕部均包括充气层和包裹所述充气层的棉质填充层,通过此种双层设计,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所述颈枕时颈部与所述棉质填充层接触能感觉到舒适。

三、通过在所述拉绳装置设有所述限位件,能有效的解决所述调节扣从所述拉绳滑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