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枕头进行牡丹籽壳填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9024发布日期:2019-08-21 00:37阅读:1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对枕头进行牡丹籽壳填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牡丹籽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对枕头进行牡丹籽壳填充的装置。



背景技术:

牡丹籽壳是一种中草药,且牡丹籽壳制作成的枕头能够散发出气味,此气味有助于血液循环和促进睡眠的功效,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因此牡丹籽壳制作成的枕头得到了广泛使用。

然而现有的牡丹籽壳填充大多数都是使用人工进行,从而导致填充后的枕头重量各不相同,进而影响了同一批次枕头的质量,且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枕头的产量,进而降低了效益。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牡丹籽壳填充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枕头进行牡丹籽壳填充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牡丹籽壳填充大多数都是使用人工进行,从而导致填充后的枕头重量各不相同,且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枕头的产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枕头进行牡丹籽壳填充的装置,包括料斗、电磁阀、伺服电机、操作台、称重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料斗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且料斗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电磁阀,且料斗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支撑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丝杆和固定杆,且第一丝杆和固定杆之间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一丝杆和固定杆之间安装有夹臂,且夹臂的内侧铺设有垫片,所述第一丝杆的端部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位于支撑架的外侧,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丝杆的下端,所述第二丝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的底部通过限位杆与固定块的内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固定于转轴的端部,所述转轴通过承重杆与固定块的顶部相互连接,且转轴贯穿于支撑架通过履带与第一丝杆相互连接,所述操作台底部的中心处固定于第二丝杆的上端,且操作台底部的边侧设置有套杆的上端,并且操作台的顶部安装称重传感器,所述套杆的下端位于套筒的内部,且套筒的下端固定于支撑架的底部,并且支撑架的内壁安装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与夹臂为螺纹连接,且夹臂与固定杆为滑动连接,并且第一丝杆的两端均设计为螺纹状结构,同时第一丝杆两端的螺纹状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夹臂的内侧设计为弧形结构,且夹臂与垫片为粘贴连接,并且夹臂关于出料口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为啮合连接,且第一锥形齿轮设计为中空结构,并且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丝杆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设计“T”字型结构,且限位杆与固定块构成旋转结构,并且限位杆关于第一锥形齿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套杆设计“T”字型结构,且套杆与套筒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套杆与套筒均关于操作台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对枕头进行牡丹籽壳填充的装置,提升了牡丹籽壳填充的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且能够保证同一批次的枕头重量相同,进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1、伺服电机进行正转时,2个夹臂能够将枕头套开口处固定在出料口上,同时操作台和称重传感器向上运动能够将枕头套底部抬起,从而不需要持续拿着枕头套,进而便于对枕头套的填充,且伺服电机进行反转时,2个夹臂能够相互远离,同时操作台和称重传感器能够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填充好的枕头套能够落到称重传感器上,进而便于填充好的枕头套取下来,综上所述此装置提升了牡丹籽壳填充的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2、当称重传感器感应到枕头套和牡丹籽壳的质量达到预设值时,称重传感器能够通过控制器将电磁阀关闭,从而保证了同一批次的枕头重量相同,进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2、进料口;3、出料口;4、电磁阀;5、支撑架;6、第一丝杆;7、固定杆;8、夹臂;9、垫片;10、伺服电机;11、固定块;12、第二丝杆;13、第一锥形齿轮;14、限位杆;15、第二锥形齿轮;16、转轴;17、承重杆;18、履带;19、操作台;20、称重传感器;21、套杆;22、套筒;2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枕头进行牡丹籽壳填充的装置,包括料斗1、进料口2、出料口3、电磁阀4、支撑架5、第一丝杆6、固定杆7、夹臂8、垫片9、伺服电机10、固定块11、第二丝杆12、第一锥形齿轮13、限位杆14、第二锥形齿轮15、转轴16、承重杆17、履带18、操作台19、称重传感器20、套杆21、套筒22和控制器23,料斗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且料斗1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3,出料口3上安装有电磁阀4,且料斗1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架5的顶部,支撑架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丝杆6和固定杆7,且第一丝杆6和固定杆7之间设置有出料口3,第一丝杆6和固定杆7之间安装有夹臂8,且夹臂8的内侧铺设有垫片9,第一丝杆6的端部连接有伺服电机10,且伺服电机10位于支撑架5的外侧,支撑架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11,且固定块1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丝杆12的下端,第二丝杆1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3,且第一锥形齿轮13的底部通过限位杆14与固定块11的内部相互连接,第一锥形齿轮13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5,且第二锥形齿轮15固定于转轴16的端部,转轴16通过承重杆17与固定块11的顶部相互连接,且转轴16贯穿于支撑架5通过履带18与第一丝杆6相互连接,操作台19底部的中心处固定于第二丝杆12的上端,且操作台19底部的边侧设置有套杆21的上端,并且操作台19的顶部安装称重传感器20,套杆21的下端位于套筒22的内部,且套筒22的下端固定于支撑架5的底部,并且支撑架5的内壁安装有控制器23;

第一丝杆6与夹臂8为螺纹连接,且夹臂8与固定杆7为滑动连接,并且第一丝杆6的两端均设计为螺纹状结构,同时第一丝杆6两端的螺纹状方向相反,夹臂8的内侧设计为弧形结构,且夹臂8与垫片9为粘贴连接,并且夹臂8关于出料口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保证了伺服电机10进行正转或者反转时,2个夹臂8能够做相互远离运动或者相互靠近运动,进而使得夹臂8上的垫片9能够与出料口3的外壁相互分离或者相互接触,进而使得夹臂8与出料口3之间能够固定枕头套,使得牡丹籽壳能够填充到枕头套的内部,且无需人工持续拿着,从而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第一锥形齿轮13与第二锥形齿轮15为啮合连接,且第一锥形齿轮13设计为中空结构,并且第一锥形齿轮13与第二丝杆12为螺纹连接,限位杆14设计“T”字型结构,且限位杆14与固定块11构成旋转结构,并且限位杆14关于第一锥形齿轮1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套杆21设计“T”字型结构,且套杆21与套筒22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套杆21与套筒22均关于操作台19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保证了伺服电机10进行正转或者反转时,第二丝杆12能够进行上下运动,从而第二丝杆12能够带动操作台19和称重传感器20向上运动,进而能够将称重传感器20上的枕头套抬起,使得枕头套悬空,避免了枕头套顶部吃力,从而保证了称重传感器20得到的重量均为牡丹籽壳和枕头套产生的质量,进而提升了填充的精确度。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对枕头进行牡丹籽壳填充的装置时,首先通过进料口2向料斗1的内部投入牡丹籽壳,接着将枕头套的开口处套在出料口3的外壁,然后通过控制器23启动伺服电机10进行正转,接着伺服电机10带动第一丝杆6进行正转,由于第一丝杆6与夹臂8为螺纹连接,且夹臂8与固定杆7为滑动连接,并且第一丝杆6两端的螺纹状方向相反,因此2个夹臂8做着相互靠近运动,使得夹臂8内侧的垫片9能够将枕头套的开口处固定在出料口3的外壁,且第一丝杆6旋转的同时通过履带18带动转轴16进行旋转,接着转轴16通过第二锥形齿轮15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3进行旋转,同时第一锥形齿轮13底部的限位杆14在固定块11的内部进行旋转,由于第一锥形齿轮13的中部与第二丝杆12为螺纹连接,因此第二丝杆12向上运动,同时第二丝杆12推动操作台19和称重传感器20向上运动,同时操作台19底部的套杆21在套筒22的内部向上运动,此时称重传感器20将枕头套的底部托起,从而便于称重传感器20准确的测量出枕头套的质量,然后通过控制器23启动电磁阀4,接着电磁阀4打开,再接着料斗1内部的牡丹籽壳通过出料口3进入到枕头套的内部,当称重传感器20感应到枕头套和牡丹籽壳的重力达到预设值时,此时称重传感器20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23,然后控制器23控制电磁阀4关闭,从而保证了每个枕头套的重量全部相同,进而提升了枕头套的质量,然后通过控制器23启动伺服电机10进行反转,同上述原理所述,2个夹臂8做着相互远离运动,同时称重传感器20向下运动,使得填充完毕的枕头套落在称重传感器20上,此时即可完成枕头套的填充。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