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8036发布日期:2020-07-10 17:5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家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调节家具物品,例如椅子或床,且特别地涉及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可调节的支撑部分的可调节家具,该可调节的支撑部分可以被移动以调节家具的构造。

已知的可调节家具物品包括在不同构造之间由一个或更多个致动器驱动的复杂机构。us2002/0174487公开了一种医院用床,该医院用床具有可调节的背部和大腿部分,用于将占用者支撑在各种位置,例如在平坦的水平位置、斜躺或半斜躺位置,或者简单地使靠背升高。us2002/0174487的医院用床包括:框架,其具有一对平行且间隔开的第一侧框架构件与第二侧框架构件;床垫支撑台面(mattresssupportdeck),其包括可调节的背部;固定座位部分,其邻近背部部分定位;以及可调节的大腿部分,其邻近座位部分定位。该大腿部分相对于座位部分是可纵向移动的,以当大腿部分相对于框架升高时增加大腿部分的长度。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联接至背部部分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辊(rollers)联接至第一侧框架构件与第二侧框架构件,其中这些辊被构造成支撑第一弯管与第二弯管以允许这些弯管和靠背部分相对于框架移动。线性致动器被设置于靠背部分下方且联接至第一管和第二管以相对于框架将靠背部分从水平位置移动至升高位置。两个同心弧形管被设置在床的每侧上,该两个同心弧形管具有中心在模拟躺在该床的床垫上的人的自然的臀部枢转的位置上的曲率半径。管在床的每侧上被固定在三个辊之间。两个辊位于径向外部管(即,其径向朝外)的底侧上,且第三辊位于径向内部管的顶侧上。横向构件在管之间延伸。该布置提供所谓的无剪切(shear-less)枢转机构,在该枢转机构中,可调节背部部分围绕在该床上的人的自然臀部点枢转。

在us2002/0174487中公开的该布置可以被认为是笨重的、稳健的且机械复杂的。

在现代家庭环境中,其中厚度为12至18英寸的床垫是常见的,在美国更典型地为14至18英寸,床垫的总重量、硬度和刚性可能将不可接受的负载置于床的操作机构上,例如较厚、较重的床垫可能导致马达(致动器)运行变难,并降低马达和机构的寿命。由于市场由顾客对更厚床垫的需求驱动,所以这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使用上述厚度的床垫的短周期次数后,已知的机动可调节床会失效。克服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专用的、更灵活的“肋状”床垫。然而,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这不是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

与已知设计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座位和升高的背部支撑部分之间的仰角在人体工程学上并不理想,因为它不允许床垫围绕用户的臀关节自然褶皱,所以用户必须随着靠背的升高不断调节其姿势。

与已知设计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要求操作机构尽可能紧凑,以释放床下面的空间。在家用床中,这个空间通常用于存放抽屉以储存,因此机构越紧凑或越薄,存放能力就越大。

与已知设计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使用者的重量下支撑部分的刚性。例如,床的足部支撑部分容易受到使用者重量的影响,并且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撑来增加刚性。

因此,需要一种可调节家具物品,其解决与已知设计相关的前述问题,该物品至少与已知设计的不可调节家具一样容易制造、储存、运输、递送和组装。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家具物品,包括:多个铰接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的第一支撑部分和至少一个可调节的第二支撑部分;以及致动器机构,该致动器机构用于实现协调枢转移动以相对于至少一个可调节的第二支撑部分有角度地调节至少一个可调节的第一支撑部分,其中致动器机构可操作以驱动第一连接装置直接作用在第一支撑部分上,以及驱动第二连接装置直接作用在第二支撑部分上,或驱动连接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的枢转点,使得致动器机构同时驱动两个支撑部分。

提供两个连接装置来驱动支撑部分,导致在负载下更刚性的结构,更好地控制支撑部分的协调枢转移动,以及更有效地使用致动器。更有效地使用致动器的结果是致动器能够从较小的(shallower)角度驱动支撑部分,这使得能够使用更紧凑的机构,释放家具内的空间。

现在,将参考所附附图仅通过示例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从可调节床的框架和操作机构的上方看的透视图,其中床处于半直立构造,用于支撑处于就座姿势的占用者;

图2是从图1的可调节床的框架和操作机构的上方和后方、左手侧后四分之一处看的透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床的透视图,其中床是从下面看的;

图4是图1中的床的侧视图,其中床处于图1的半直立调节位置;

图5是类似于图2的透视图,其中床处于完全直立调节位置;

图6是类似于图4的床的侧视图,其中床处于图5的完全直立调节位置;

图6a是图6中的床的侧视图,其中床垫支撑在床上;

图7是类似于图2的透视图,其中床处于完全降低位置,床垫支撑台面的一部分以虚影轮廓(ghostoutline)示出;

图8是床的侧视图,其中床处于图7的完全降低位置;

图9是图1中的床的透视图,其中床在平面图中是从下方看的;

图10是图1中的床处于半直立构造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中的床处于完全直立调节位置的透视图;

图12至图16是图1中的床的部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17是可选择的床的侧视图,其中足部支撑件处于完全升起的位置;

图18是图17中的床的透视图,其中足部支撑件处于完全升起的位置;

图19是图17中的床的透视图,其中支撑面板被移除;

图20至图25是图17中的床的部件的放大透视图;以及

图26是可选择的床的侧视图,其中背部支撑件处于半直立构造。

参照图1至图16,呈床10形式的可调节家具物品包括床垫支撑平台或台面11,该床垫支撑平台或台面11具有多个相邻的平面床垫支撑面板,包括可调节的背部、颈部和头部(上身)支撑部分面板12、腰椎支撑部分面板13、不可调节的中间支撑部分面板14、不可调节的下身支撑部分面板16、可调节的大腿部分面板17以及下肢和足部支撑部分面板18。在图2、图5和图7的所有附图中,面板12-18以虚影轮廓示出,以便揭示可调节床10的详细构造。图6a示出了床组件,该床组件包括位于图6位置的可调节床10与支撑在台面11上的床垫50。为了清楚起见,床垫50被示出为略微升高到台面11上方,但是应理解,床垫50在使用中与台面11直接物理接触。应理解,对床垫的引用包括单独的床垫和与支撑部分或面板集成的床垫。

面板12-18安装在支撑框架20上。上身支撑面板12和腰椎支撑面板13可调节地安装在支撑框架20上。中间支撑面板14和下身支撑部分面板16相对于框架20固定。大腿支撑面板17和下肢/足部支撑面板18可调节地安装在支撑框架20上。腰椎支撑部分13具有上表面19,并且靠背支撑部分14具有上表面21。在上表面19、21之间限定了内角b,当床朝向完全升高的构造移动时,内角b总是小于180度,使得靠背部分14总是朝向逆时针方向(当观看图4时)倾斜,使得占用者(未示出)的头部由靠背支撑部分支撑。

框架20包括在其相应的相邻端部处铰接在一起的两个半部部分20a、20b。两个半部部分包括头端子组件20a和趾端子组件20b。如在图1和图10中最佳看出的,两个半部部分20a、20b在其相应的相邻端部处通过铰链24铰接在一起,铰链24在面板14和16的相应的相邻边缘处固定到面板14和16的面向上的表面。如图1至图8的附图中所示,铰链装置使得两个半部子组件在铰接分开并锁定就位时提供全长结构支撑框架。铰接子组件20a、20b允许床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一个折叠到另一个上(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以用于运输、储存、分配和输送目的。

上身支撑面板12和腰椎支撑部分面板13可调节地安装在头端支撑框架子组件20a上。中间支撑面板14邻近腰椎支撑面板13固定地安装在头端支撑框架子组件20a上。下身面板16邻近中间面板14相对于趾端支撑框架子组件20b固定。大腿支撑面板17和下肢/足部支撑面板18邻近固定的下身支撑部分面板16可调节地安装在趾端支撑框架子组件20b上。

腰椎支撑面板13通过沿着面板的相应的相邻边缘延伸的铰接接头22枢转地连接到固定的中间支撑件。如在图9中最佳看出的,铰接接头22包括多个铰链22’,这些铰链22’在框架20的区域内沿着面板13和14的相邻边缘的边缘间隔开。面板13和14的相邻边缘设置有相应的长形铰链安装支架23a、23b,优选为金属构造,长形铰链安装支架23a、23b在框架20a的侧部之间在面板13和14的下侧上延伸,如可以在图8中最佳看出的。提供了三个铰链22’,包括位于中心的铰链和在长形安装支架23a、23b的相应的端部处的一对铰链。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铰链22’是常规的设计和构造,并且牢固地固定到相应的安装支架,以围绕铰链22的枢转轴线将腰椎支撑面板枢转地安装到固定的中间支撑面板。

上身支撑面板12类似地通过沿着面板的相应的相邻边缘延伸的铰接接头25枢转地连接到腰椎支撑面板。铰接接头25包括在框架20的区域内沿着面板12和13的相邻边缘的边缘间隔开的多个铰链25’。面板12和13的相邻边缘设置有相应的长形铰链安装支架26a、26b,优选为金属结构,长形铰链安装支架26a、26b在框架20a的侧部之间在面板12和13的下侧上延伸,如可以在图8中最佳看出的。提供了三个铰链25’,包括位于中心的铰链和在长形安装支架26a、26b的相应的端部的一对铰链。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铰链25’是常规的设计和构造,并且牢固地固定到相应的安装支架,以围绕铰链25的枢转轴线将上身支撑面板12枢转地安装到腰椎支撑面板。

铰链22’和25’可以是常规的销支架型铰链,或者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由抗疲劳塑料材料构成,例如所谓的“活动铰链”。也可设想其它类型的铰链,包括挤压金属管,例如挤压铝或铝合金,其具有d形横截面或p形横截面,包括作为挤压部的整体(integral)部分的纵向安装凸缘,其中铰链销以已知的方式穿过挤压管,并可选地安装在轴承(球轴承类型)上,该轴承位于管的相应端部处,从而以低摩擦方式支撑铰链销。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铰链25’设置有有限的角度调节,使得可调节面板12相对于腰椎支撑面板13具有有限的向下角度调节。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铰链25设置有矩形的、优选为金属的板27形式的邻接止动件,其在铰链25’的区域中牢固地固定或连接到铰链安装支架26a。板27定位在铰链25的下侧上,并且通过板27和安装支架26b的下侧的相互邻接来防止面板12降低超过面板13的平面。因此,当面板12和13降低为平坦时,其保持180度间隔。

铰链22’和25’还被向上限制,因此每个平台部分12、13相对于其铰接到的前一面板部分不可以超过该角度(通常为30度,或者角度调节的总组合角度除以中间平台部分的数量)。铰链22’和25’还被向下限制,因此每个平台部分不可以降低到平行于其铰接到的前一部分以下。

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在床的调节期间,面板12和13可以围绕其相应的枢转轴线从由床的固定中间支撑面板14和16的平坦的定向所限定的水平面升高预定的最大量,例如65度(组合的)。铰链22和25设置有止动装置,以限制面板12和13的相对角度调节的程度。通常,面板的最大组合角度调节相对于固定的不可调节面板14的平面为65度。因此,铰链22和25可以被适配成使得它们有助于面板12和13根据特定应用和所需的最大调节角度以等量或大体等量(例如50/50或40/60)进行最大角度调节。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靠背支撑部分和腰椎支撑部分的最大组合调节角度通常为50-65度。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调节角度在连接腰椎支撑平台每一侧的铰链22和25之间分担。如从图9的视图中最佳看出的,铰链轴线优选地在床的纵向方向上间隔200-300mm。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优选的是,单个腰椎支撑平台具有250mm的长度尺寸。

在图5和图6中,床10被示出为处于完全铰接式构造,其被调节以用于将占用者支撑在升高的直立就座位置。在该位置,上身支撑部分面板12和腰椎支撑部分面板13相对于固定中间支撑部分面板14升高并倾斜。上身支撑部分面板12围绕由铰链25限定的其枢转轴线升高,并且腰椎支撑面板13围绕由铰链22限定的其枢转轴线升高。

参考图6,可以看出,组合角度asb限定在由座位部分16限定的平面ps和由靠背支撑部分12限定的平面pb之间,组合角度asb在第一角度asm和第二角度amb之间分担,该第一角度asm在座位部分平面ps和由腰椎支撑部分13限定的平面pm之间限定,该第二角度amb在由床垫支撑部分13限定的平面pm和由靠背支撑部分12限定的平面pb之间限定。

在降低位置(图7和图8),可调节支撑面板12、13与固定面板14和固定面板或座位部分16以及可调节面板17和18组合,以限定大体上平坦的平面水平床垫支撑平台或台面。各种支撑面板12-18可以各自具有预定厚度的床垫支撑垫(未示出),其组合以提供用于支撑合适床垫的床垫基础。可选择地,床垫可以直接定位在面板12-16的顶部上。面板12-16可以装有或不装有支撑垫。本发明还设想了这样的布置,其中框架20被构造成放置在床围的内部空间内,例如这是在北美的常见的类型,或者集成在长沙发型床基础结构(divantypebedfoundationstructure)中,这比较常见于英国。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床框架20设置有地板站立支腿(floorstandinglegs)28,并因此是自支撑的。因此,本发明还设想了这样的布置,其中框架20被布置成定位在单独的包围结构内,例如装饰性木材或装有软垫的环绕物,包括头板和趾板以及在头板和趾板之间的侧向侧面板(lateralsidepanel)。床的尺寸是使得该床具有双人床的尺寸,但本发明设想了包括标准单人尺寸床至更大的双人床的多种不同宽度的床。

半框架子组件20a和20b各自包括大致矩形结构的支撑框架,优选地,该支撑框架由金属构成,但除了金属或替代金属,其它材料也可以用于各部件部分,包括板式材料,例如,工程塑料、mdf、木材,或例如其它纤维类型的板。

两个半部部分20a和20b各自包括一对长形的平行侧向侧框架构件,其形式分别为侧轨(siderails)30a、30b。侧框架构件在床的两侧沿着床的长度纵向延伸,并且在其相应的端部处通过金属(优选地钢)的横向构件31a、31b、32a、32b连结在一起,以形成矩形箱式结构支撑框架20a、20b。

侧框架构件30a、30b由合适地设定尺寸的箱形截面金属管(boxsectionmetaltube)(优选地钢)构造而成,并且横向构件31a和32b由类似的矩形的箱形截面金属管构造而成。框架20朝向矩形框架结构的每个角并且在趾端子组件20b的端部处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腿28。侧构件30a、30b和相应的横向构件31a、31b和32a、32b通过焊接或可选择地通过诸如螺钉、螺栓、紧固件等固定装置连结在一起。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支腿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合适的可逆固定装置(例如,螺纹配件)可附接/可拆卸地固定到框架。

两个半部子组件20a和20b设置有锁定装置,用于当框架20展开时将框架构件30a、30b锁定在一起。锁定装置包括金属板33,该金属板33在铰接连接件24的区域中固定在相应的侧框架构件30b的下侧上。金属板33在相邻侧框架构件30a的下侧上延伸,并通过合适的可逆固定装置可附接/可拆卸地固定到相邻侧框架构件30a的下侧,可逆固定装置为本领域公知的,例如螺纹配件,诸如图示的实施方案中的蝶形或翼形螺母/螺栓连接件35。

展开和锁定的支撑框架20构成床10的落地底座(floorstandingbase)。框架20可以直接位于支腿28上,或者可选择地在支腿的端部处设置有脚轮、底脚等,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可选择地,支腿可以被移除,并且框架适于安装在床围内,例如其中侧框架构件位于适当适配的床围内侧上的适当安装件上。如前所述,框架20可围绕由铰链元件24限定的横向铰链轴线手动地折叠和展开。头端框架或趾端框架被移动,使得框架的两个半部部分通过围绕铰链轴线的相对移动而被放在一起,如图9和图10所示,其中面板12和14平放在面板16的顶部上。如图9和图10所示,当支腿28未附接时,可调节床10具有非常小的空间包络(spaceenvelope),其中以展开的床的一半长度尺寸来换取深度的适度增加,大约附加了趾端半部框架的深度。

可调节面板12和13的移动通过动力致动机构实现,该动力致动机构包括线性致动器40和枢转“h形框架”42形式的第一连接装置。h形框架42包括一对臂44和横向构件46,横向构件46在臂44之间延伸并沿着臂44的长度大致在中间连接臂44。臂44具有第一远端65和第二远端67,其中孔69朝向第二远端67定位。每个臂44具有与孔69同轴的凸起部分71形式的特征。臂44大致是直的,但是在其第一远端65处向上弯曲,以轴承52形式的辊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远端65处。轴承52沿着耐磨条54接触面板12的下侧,耐磨条54可以是金属、尼龙等,当面板12降低和升高时,轴承52沿着耐磨条54运行。

h形框架在臂44的第二远端处在枢转点48处枢转地安装在支架50形式的第二部件上,支架50固定到头端子组件框架20a的下侧。支架50在铰链25的区域中从框架20a的下侧悬垂。支架50包括整体轴承外壳51,其如下所述构造成容纳和保持轴承组件53。

在图12至图16中,轴承组件53包括具有内座圈内径dir的内座圈55和具有外座圈外径dor的外座圈57。内座圈55和外座圈57可相对于彼此旋转移动。轴承外壳51具有外壁57,外壁57包括部分圆形的部分59和从部分圆形的部分59延伸的卷曲部分(crimpedsection)61。卷曲部分59在轴承组件53位于轴承外壳51内之后形成,使得轴承组件53既保持在轴承外壳51内,又相对于轴承外壳51旋转固定。臂44通过凸起部分71与内座圈55的外表面73的接合而枢转地附接到支架50,并且使用螺母、螺栓和垫圈布置75固定到支架50,使得臂44与内座圈55一起相对于外座圈57旋转,外座圈57与固定到框架20的支架50旋转固定。

致动器40是dewert-okingmbh生产的delta驱动型线性致动器,该致动器40具有枢转地安装到横向构件32b的第一端(马达和齿轮箱端)和枢转地连接到支架56(其固定到横向构件46)的第二端(杆)。支架56被构造成使得致动器的输出杆和支架56之间的连接在面板12的平面内。这是通过面板12中的切口槽58实现的,支架56和致动器的输出杆的端部延伸穿过该切口槽。致动器40的齿轮箱和马达端在沿横向构件32b的长度的中间位置处连接到横向构件32b。由于框架20a的向下倾斜的端部,横向构件32b位于比框架20的总体平面或假想平面低的平面中。侧构件30a沿着其长度的最后三分之一从附接到框架20a的支腿28的紧后面的位置向下倾斜。侧构件向下倾斜大约20度左右,使得致动器40和框架20a之间的连接点低于框架20的假想平面并偏离框架20的假想平面。这种布置确保了当面板12处于其降低位置(图7和图8)时,致动器也相对于框架的假想平面和面板12的平面倾斜。结合处在面板12的平面中的致动器的另一端,通过支架56和切口58,当面板从图7和图8的降低位置升高时,致动器能够向面板12施加显著的初始力。应理解,当从面板12的降低位置开始移动时作用在面板12上的力分量取决于致动器力矢量相对于面板12的角度取向。

面板12的旋转移动因此通过线性电致动器40的启动来实现,该线性电致动器40在框架的空间包络内定位在床的下侧上。因此,面板12通过致动器40的相应伸出和缩回而升高和降低。在操作中,在床的完全降低构造中,可调节面板12和13平放在侧轨30a上,其中致动器40的输出杆朝向致动器的相应齿轮箱端完全缩回。这个位置在图7至图8中被示出。为了升高面板12和13,致动器40的输出杆远离致动器的齿轮箱端伸出。因此,腰椎支撑面板13的旋转移动同时由线性电致动器40的启动来实现。面板12和13通过致动器40的伸出和缩回而升高和降低。

当与使用传统的螺母、螺栓和垫圈布置相比时,在臂44和支架50的枢转连接处提供轴承组件和外壳导致移动面板所需的初始致动器力显著降低。在可选择的实施方案中,轴承组件和外壳布置可以设置在其他枢转连接处,以进一步降低初始致动器力需求。例如,轴承组件和外壳布置可以设置在h形杆42的横向构件46和致动器40之间,以提供枢转连接。与图1至图16的实施方案的支架50相同的支架可以替代支架56,该支架56用于枢转地连接h形杆42的横向构件46和致动器40。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面板12和13的最大组合角度调节为65度,也就是说,靠背面板12相对于床的假想的平坦的水平平面的最大升高倾斜角度被限制为65度。该调节角度包括组合的腰椎支撑面板13相对于固定面板14的调节角度和靠背面板12相对于腰椎支撑面板13的调节角度。组合角度调节可以更小,例如最大60度、55度、50度或更小,并且可以由面板13和14的等量角度调节来造成。最大角度调节由致动机构的几何结构确定,包括致动器的安装布置和操作行程以及相应的可调节面板的相对长度尺寸。

应理解,合适厚度的床垫,例如在25cm至50cm(10英寸至20英寸)的范围内,将被定位在床10的床垫支撑平台上。

可调节面板17和18的移动通过动力致动机构实现,该动力致动机构包括与驱动面板12的致动器40相同的线性致动器40a和枢转框架42a形式的第一连接装置。框架42a包括一对臂44a和横向构件46a,横向构件46a在臂44a之间延伸并与臂44a连接。臂具有连接到面板17下侧的第一远端65a和在枢转点48a处枢转地安装在支架50a形式的第二部件上的第二远端67a,支架50a固定到框架20。支架50a在铰链41’的区域中从框架20的下侧悬垂。与臂44和支架50之间通过轴承组件和外壳布置的枢转连接相反,臂44a使用简单的螺母、螺栓和垫圈布置75a枢转地附接到支架50a,使得臂44a相对于固定到框架20的支架50a旋转。在可选择的实施方案中,关于面板13的移动描述的轴承组件53和轴承外壳51可用于代替螺母、螺栓和垫圈布置在臂44a和支架50之间提供枢转连接。类似地,关于致动器40和横向构件46之间的枢转连接所描述的轴承组件和外壳布置可以提供致动器40a和横向构件46a之间的枢转连接。

致动器40a具有枢转地安装到横向构件31a的第一端(马达和齿轮箱端)和枢转地连接到支架56a(其固定到横向构件46a)的第二端(杆)。面板17的旋转移动因此通过线性电致动器40a的启动实现,线性电致动器40a导致横向构件46a和臂44a旋转。因此,面板17通过致动器40a的相应伸出和缩回而升高和降低。由于面板18通过铰链43’连接到面板17,因此面板18也随着面板17的升高和降低而升高和降低。支杆(brace)81固定到面板18的下侧和框架20,以在面板18处于负载时提供额外的刚性和支撑(图3)。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面板12和13由通过臂44作用在面板12上的致动器40旋转,并且面板17和18由作用在面板17上的致动器40a旋转,也就是说,第一连接装置44、44a作用在相应的面板12、17上并与其接合。事实上,面板17和18以及面板12和13通过相应的铰链43’和25’连接,其导致面板18随着面板17的旋转而旋转,并且面板13随着面板12的旋转而旋转。

参考图17至图25,可选择的床110与图1至图16中所描述的床相同,除了不是单个连接装置作用在面板17上,而是一对臂144a形式的第一连接装置或部件作用在面板118上并接合面板118,以及一对臂190形式的第二连接装置或部件作用在面板117上并接合面板117,使得与致动器40a相同的致动器140a同时驱动两个面板117、118。

致动器140a以与致动器40连接到图1至图16的实施方案的框架20和横向构件46相同的方式连接到框架120和横向构件146a。

臂144从横向构件146延伸,并且在一端处具有与轴承52相同的滚子轴承152,并且在另一端处通过与轴承外壳51相同的整体轴承外壳151在枢转点148处枢转地连接到框架120,且凸起部分171位于支架150上,凸起部分171与凸起部分71相同(图20)。角支杆199设置在臂144和横向构件46之间,以提供刚性。支架150固定到框架120并从框架120悬垂。轴承外壳151以与关于轴承外壳51和轴承组件53所描述的相同方式保持轴承组件(未示出)。支架150和臂144之间的枢转连接以与关于支架50和臂44所描述的相同方式设置。

轴承外壳151和轴承组件位于臂144a(第一部件)上,并且凸起部分171位于支架150(第二部件)上,这与支架50和臂44之间的枢转连接(其中凸起部分71设置在臂44上,轴承外壳51和轴承组件53设置在支架50上)相反。因此,应当理解,轴承外壳和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部件之一上,并且特征(例如具有凸起部分的支架)可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部件的另一个上,以提供枢转连接。

臂190在枢转点191处通过凸起部分171a枢转地连接到臂144,枢转点191大致位于沿臂144的长度的中间,凸起部分171a与轴承组件(未示出)接合,轴承组件与轴承组件53相同,容纳在臂190的一端上的整体轴承外壳151a内。凸起部分171a(图21)与凸起部分171相同,并且整体轴承外壳151a与整体轴承外壳151相同。臂144的凸起部分171a和臂190之间的枢转连接以与关于支架50和臂44所描述的相同方式设置。

臂190在其另一端处具有另一个与整体轴承外壳151a相同的整体轴承外壳151b,该另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支架195,支架195使用诸如螺钉196的固定装置固定到大腿支撑面板117的下侧。支架195包括与凸起部分71、171a相同的凸起部分171b(图24)。整体轴承外壳151保持与轴承组件53相同的轴承组件(未示出)。臂190的凸起部分171b和支架195之间的枢转连接以与关于支架50和臂44所描述的相同方式设置。支架195位于大腿支撑面板117上,使得枢转连接围绕靠近面板117和118之间的铰接点143的轴线。应当理解,支架195可以位于面板117长度上的任何位置,只要该位置能够使面板117和118在降低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枢转移动。

在操作中,线性电致动器140a的启动导致横向构件146a和臂44a绕枢转点148旋转。随着臂144a旋转,轴承152作用在面板118的下侧,导致面板118相对于框架120升高。同时,臂144的旋转导致枢转连接的臂190旋转并作用在面板117的下侧,导致面板17相对于框架120围绕铰链122’(图17)旋转。因此,致动器140a的操作借助于第一连接装置(臂144)和第二连接装置(臂190)同时驱动面板117和118。

参考图26,可选择的床210与图1至图16中所描述的床相同,除了不是臂44形式的单个连接装置作用在面板12上,而是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用于驱动面板212和213,其方式与图17至图25的实施方案中致动器40a驱动面板117和118的方式相同。臂244形式的第一连接装置与臂44相同,除了它还包括与臂44上的凸起部分63相同的额外凸起部分263。凸起部分263能够与臂290形式的第二连接装置进行枢转连接,臂290与臂190相同。支架250与支架50相同,并且以与支架50连接到臂44相同的方式枢转地连接到臂244。凸起部分263朝向支架250沿着臂244的长度大约四分之三定位。凸起部分263沿着臂244的长度定位,以在面板213和212相对于框架220在降低构造和升高构造之间移动时提供面板213和212之间所需的相对旋转。

操作类似于图17至图25的实施方案中致动器40a驱动面板117和118的方式。线性电致动器(未示出,但与致动器40相同)的启动导致臂244绕枢转点248旋转。随着臂244旋转,轴承252作用在面板212的下侧上,导致其相对于框架220旋转。同时,臂244的旋转导致枢转连接的臂290旋转并作用在面板213的下侧,导致面板213相对于框架220围绕铰链222’旋转。因此,致动器的操作借助于第一连接装置(臂244)和第二连接装置(臂290)同时驱动面板212和213。

应当理解,在图1至图26的实施方案中,已经描述了至少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涉及提供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其作用在可调节床的面板上,以使面板能够进行协调的枢转移动。第二个概念涉及提供轴承组件,以允许可调节床的部件之间的枢转移动。此外,这两个概念已经关于腰椎支撑面板和背部支撑面板之间的枢转移动以及足部支撑面板和大腿支撑面板之间的枢转移动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这两个概念可以彼此独立地使用,并且每个概念可以用于提供腰椎支撑面板和背部支撑面板之间的枢转移动和/或足部支撑面板和大腿支撑面板之间的枢转移动。

还应当理解,虽然关于可调节床描述了以上实施方案,但是这些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可调节椅子。例如,轴承组件和外壳可用于在椅子的移动部件之间提供枢转连接,椅子的移动部件例如为支撑在固定基座部分上的致动器和枢转地连接到致动器的可移动座椅部分。类似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可以用于同时移动椅子上的支撑面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