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5614发布日期:2019-05-22 02:2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8年9月25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111165824,名称为“水杯”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将其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中,自带吸管的水杯得到广泛使用。水杯一般包括相互连接的杯盖以及杯体,吸管插接固定在杯盖上,一些水杯的杯盖上还设置了翻盖,通过该翻盖的运动间接的抵靠吸管,使吸管折弯收纳,杯盖与翻盖之间可设置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以保持吸管的收纳状态,但翻盖的复位一般需配合金属弹簧,结构复杂而且存在卫生以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清洁且方便使用的水杯。

一种水杯,包括杯盖及与杯盖相连接的杯体,所述杯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上还设有插设在所述盖体上的弹性吸管以及安装在盖体顶部的限位座;所述弹性吸管上安装有连动件,所述限位座上设有与所述连动件配合的锁定部;所述盖体上滑动安装有带动连动件与锁定部解除锁合的释锁驱动机构;

所述弹性吸管具有折弯的收纳状态,收纳状态下连动件与锁定部之间相互锁合;

所述弹性吸管还具有连动件脱离锁定部容许弹性吸管展开的释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管上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转动安装在所述盖体上,所述连动件转动安装在固定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座上设有滑道,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上设有伸入滑道的导向轴,该导向轴转动且可滑动地安装于滑道内;

所述连动件通过导向轴在滑道内的运动解除与锁定部的锁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为相对布置的两条,所述导向轴相应的为两根且分别滑动设置在对应的一条滑道中,两根导向轴共轴线的布置在固定套径向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座为平置固定在盖体顶面的u形结构,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三侧壁,所述滑道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相对侧,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处,所述弹性吸管安装在u形结构所包围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释锁驱动机构包括滑动架以及与滑动架连接的释锁按钮,所述滑动架与所述固定套联动。

进一步地,滑动架包括与盖体顶面配合的滑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滑板上且与所述固定套转动配合的传动件;

所述释锁按钮连接在所述滑板的侧沿,所述释锁按钮相对于所述滑板折弯并延伸至盖体的外周面处。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为两支撑臂,两支撑臂分别设有轴孔,两根导向轴活动的穿过相应轴孔后延伸至所述滑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管一端带有进水口且与所述盖体相固定,另一端带有出水口,且带有出水口的一端穿出所述固定套,在穿出部位上设置有受限于所述固定套的防脱头。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连动件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错位布置;相对于导向轴的转动轴线,所述连动件的转动轴线更靠近弹性吸管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连动件为盖板,所述弹性吸管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盖板遮挡弹性吸管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管的至少一段为用于驱动弹性吸管展开的弹性段,所述弹性吸管在收纳状态下,该弹性段通过自身折弯封闭管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邻近出水口的一侧为顶沿,且所述防脱头抵接在该顶沿处,所述固定套的另一侧为底沿,收纳状态下,所述弹性段绕固定套底沿折弯且呈张紧状态;张紧状态的弹性段驱动连动件与锁定部保持在相互锁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部为锁合时抵压在连动件顶面的锁舌。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座上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套在释锁状态下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弹性吸管具有未完全展开的部分释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沿指向固定套的方向延伸并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持所述固定套并限制所述固定套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弹性吸管达到部分释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释锁驱动机构解除所述固定套与所述限位部的抵持,并使得弹性吸管从部分释锁状态翻转至完全展开的释锁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该水杯通过设置连动件、弹性吸管、释锁驱动机构及限位座之间相互配合达到锁合和释锁弹性吸管的目的,使水杯的弹性吸管安装及操作方式更为安全卫生,水杯整体便于使用和清洁,可相应延长水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水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水杯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水杯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水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水杯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水杯在收纳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水杯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水杯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水杯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杯100,该水杯100包括杯体10及与杯体10相连接的杯盖20,其中,杯盖20包括盖体21、限位座22、插设在盖体21上的弹性吸管23及连动件24,且限位座22上设有与连动件24配合的锁定部221。盖体21上滑动安装有带动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解除锁合的释锁驱动机构40。

释锁驱动机构40可以是单个部件也可以是多个部件组成,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之间相互锁合,在连动件24改变位置或发生形变时,可以解除与锁定部221之间的锁合状态,释锁驱动机构40相对于盖体21可以往复滑动便于操作,在滑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带动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解除锁合状态。

杯体10与盖体21之间可以采用螺纹等方式密封连接,限位座22位于盖体21的顶部且与盖体21固定安装在一起,例如采用粘结、螺纹固定等方式,可选地,限位座22与盖体21为一体结构。

弹性吸管23用于引流杯体10内的液体,弹性吸管23一端连接在盖体21上,例如采用密封卡接等方式并可以根据需要向杯体10内延伸,根据延伸与否或延伸的长度,相应的采用倾倒或吸取的方式饮水,弹性吸管23的另一端带有出水口。

连动件24与弹性吸管23相连接,可以是两者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而并非仅仅是相互接触,连动件24与弹性吸管23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即一者运动时可牵引另一者随动,连动件24还可以与弹性吸管23转动配合,例如在弹性吸管23上直接或间接的安装转轴256,而连动件24通过该转轴256安装在弹性吸管23上。

弹性吸管23由于自身可发生形变,因此可具有折弯的收纳状态,收纳状态下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之间相互锁合;弹性吸管23还具有连动件24脱离锁定部221容许弹性吸管23展开的释锁状态。

水杯100在未使用时,为了将弹性吸管23保持收纳状态,限位座22上设有与连动件24配合的锁定部221,将弹性吸管23带有出水口的一端限定在盖体21内,用户通过释锁驱动机构40打开连动件24的同时,弹性吸管23通过自身的弹力复位,一方面使得管腔内部畅通,另外出水口一端也会翻起便于衔持供用户喝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体21外缘带有翻边,翻边内缘设置有内螺纹并与杯体10螺纹配合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21同杯体10的连接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直接在杯体10与盖体21上设置相应的凸台,通过扣合连接,且杯体10与盖体21连接处可以增设垫圈增加密封性。

盖体21作为安装弹性吸管23、限位座22的基体,盖体顶面211开设有用于固定插接弹性吸管23的通孔212,通孔212内壁沿盖体21轴线向杯体10方向延伸出一段,增大与弹性吸管23的接触面积,通孔212内径的大小与弹性吸管23相适应且紧密连接,避免连接处漏水。

优选地,盖体顶面211还开设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未标号),在水杯100内装有液体时,通气孔(未标号)保持内外部压强一致,使用户可以通过弹性吸管23顺利饮用水杯100内的液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体21的外侧面设有突出的防滑纹,用于增强与手部之间的摩擦力,可使用户方便拧开杯盖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吸管23的一端还套设有固定套25,固定套25转动安装在盖体21上,此处安装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盖体21上,连动件24转动安装在固定套25上,固定套25转动,带动弹性吸管23发生翻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释锁驱动机构40包括滑动架41以及与滑动架41连接的释锁按钮42,滑动架41与固定套25联动。释锁按钮42驱动滑动架41滑动,带动固定套25、弹性吸管23移动,同时联动连接在弹性吸管23上的连动件24向远离锁定部221的方向移动,解除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的锁合状态。

释锁按钮42与滑动架4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架41包括与盖体21顶面配合的滑板411以及固定连接在滑板411上且与固定套25转动配合的传动件413。滑板411平置在盖体21顶面,释锁按钮42驱动滑板411沿着平行盖体21顶面的方向移动,带动传动件413及固定套25移动。优选地,释锁按钮42连接在滑板411的侧沿,即实现推动滑板411沿盖体21顶面移动即可。释锁按钮42相对于滑板411折弯并延伸至盖体21的外周面处,即盖体21的翻边外侧,盖体21外周对应设置按钮槽214,该按钮槽214用于提供容置并按动释锁按钮42的驱动空间。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释锁驱动机构40的安装位置及形式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直接在固定套25或者连动件24上直接连接能够驱动固定套25或连动件24的拨块,拨块带动固定套25或连动件24解除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的锁合状态。拨块直接或间接地相对于盖体21滑动安装。

优选地,滑板411上具有避让弹性吸管23的开口区412,滑板411的一侧避让开口区412,并从开口区412两侧进一步在自身滑动方向上延伸,获得较大的长度,提高滑动的稳定性。

固定套25的材质为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例如塑料,以驱动弹性吸管23弯折。

固定套25套接在弹性吸管23上,可以是一体结构,固定套25也可是分体结构。当固定套25为分体结构时,分体结构的各部分绕弹性吸管23周向布置且相互扣合固定,分体结构的固定套25便于组装。

优选地,弹性吸管23进水口一端插入盖体21,弹性吸管23的出水口一端穿出固定套25,在穿出部位上设置有受限于固定套25的防脱头233。防脱头233的内径略大于固定套25内径,避免出水口在锁合的过程中脱出固定套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套25邻近出水口的一侧为顶沿254,且防脱头233抵接在该顶沿254处,固定套25的另一侧为底沿255,收纳状态下,弹性吸管23绕固定套25底沿255折弯且呈张紧状态;张紧状态的弹性吸管23驱动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保持在相互锁合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定套25顶沿254和底沿255之间即为弹性吸管23的弹性段231,弹性段231与固定套25底沿255的位置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套25绕第一轴线251转动的安装在盖体21上,即导向轴253的转动轴线为第一轴线251,连动件24绕第二轴线252转动安装在固定套25上,即连动件24的转动轴线为第二轴线252,第一轴线251和第二轴线252相互平行。优选地,第一轴线251和第二轴线252错位布置。优选地,相对于第一轴线251,第二轴线252更靠近弹性吸管23的出水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座22上设有滑道228,滑道228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弹性吸管23的运动路径。滑道228可以为相对布置的两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套25的外壁相对两侧上设有伸入限位座22滑道228的导向轴253,导向轴253的设置与滑道228数量相同,导向轴253对应地伸入各自的滑道228内,优选地,导向轴253数量为两根,且两根导向轴253共轴线的布置在固定套25径向两侧。该固定套25用于将弹性吸管23转动且可滑动地安装在盖体21上,即固定套25转动安装在与盖体21连接的限位座22上,导向轴253用于导向固定套25的滑动方向,导向轴253在滑道228内绕第一轴线251转动,在解除弹性吸管23的释锁状态时,导向轴253在滑道228内滑动的同时,第一轴线251的位置随着导向轴253的位置发生变化。

优选地,限位座22为平置固定在盖体21顶部的u形结构222,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223、第二侧壁224,以及连接在第一侧壁223和第二侧壁224之间的第三侧壁225。限位座22为平置可理解为u形的开口朝向是杯体10(或盖体21)的径向,即正常状态下,u形的开口具有大致水平的朝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道228开设在第一侧壁223和第二侧壁224的相对侧,弹性吸管23安装在u形结构222所包围的区域内,即收纳区226。弹性吸管23的局部可置入该滑道228,或者是在弹性吸管23上固定套25的导向轴253置入该滑道228,通过以上方式滑道228能够用于限定弹性吸管23的运动路径,至少可以限定弹性吸管23局部位置的运动路径,使得弹性吸管23在收纳状态与释锁状态之间切换时按照预定的轴线部位折弯,甚至可以限制折弯的角度。

优选地,第三侧壁225上设有用于与连动件24相互扣合的锁定部221,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配合将弹性吸管23收纳在限位座22的收纳区226内。优选地,该锁定部221为向u形开口延伸的锁舌,该锁舌用于与连动件24顶壁相抵来锁定弹性吸管23。

滑动架41上固定有与固定套25转动配合的传动件413,优选地,传动件413为两支撑臂,两支撑臂分别设有轴孔414,两根导向轴253活动的穿过相应轴孔414后延伸至滑道228中。

第一侧壁223、第二侧壁224及第三侧壁225与盖体21连接处开设有用于容纳滑板411的滑板槽223a,滑板槽223a用于容置滑板411且滑板411沿盖体21顶面滑动。

优选地,第一侧壁223和第二侧壁224的相对侧还设有定位台阶227,弹性吸管23在收纳状态下,连动件24的边缘搭置在定位台阶227上,定位台阶227用于限定连动件24在u形结构222内转动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限位座22与盖体21为分体结构且相互固定时,第一侧壁223和第二侧壁224的相对侧还设有与相应滑道228连通用于安装导向轴253的引导槽229,各引导槽229延伸至所在侧壁与盖体21相交的部位,引导槽229便于将导向轴253安装至滑道228内,且盖体21上设有插接在引导槽229内的限位台阶213,当盖体21同限位座22固定安装后,限位台阶213可避免导向轴253从引导槽229方向移动。

为了提高第一、第二及第三侧壁225的结构稳定性,限位座22上还可设置固定盘30,第一、第二及第三侧壁225形成的u形结构222平置固定在固定盘30上,当然与固定盘30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固定盘30上与收纳区226位置对应的区域为镂空结构,方便安装以及避让弹性吸管23和通气孔(未标号),固定盘30的外缘可径向延伸至边缘,或进一步向下延伸将盖体21边缘包裹,或至少包裹一部分,固定盘30底面与盖体顶面211相互固定,增强限位座22与盖体21的连接强度。优选地,固定盘30外缘向盖体21边缘包裹的部位,在覆盖盖体21按钮槽214处开设一按钮口31,用以露出释锁按钮4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吸管23插设固定于盖体21的通孔212内,弹性吸管23一端带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与通孔212内壁紧密贴合,并可通过密封圈进一步密封,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弹性吸管23的另一端带有出水口。弹性吸管23在收纳状态下,出水口密闭在收纳区226内;弹性吸管23在释锁状态下,出水口弹出收纳区2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吸管23的进水口还设有一个与盖体21的通孔212形状大小相适应的接头232,该接头232卡接在盖体21的通孔212内。接头232可以是弹性材料制作,且与弹性吸管23为一体结构;该接头232与弹性吸管23也可以是分体结构,紧密套接在弹性吸管23一端并紧贴通孔212内壁。接头232能够增强接头232与通孔212内壁的连接紧密性,也增强弹性吸管23的插接在盖体21上的牢固度,加强水杯100整体的密封性能。

优选地,接头232部位插接有向杯体10底部延伸的插底管234,或者,该插底管234与弹性吸管23为一体结构。该插底管234用于引流杯体10底部的液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吸管23的至少一段为用于驱动弹性吸管23展开的弹性段231,弹性吸管23在收纳状态下,该弹性段231通过自身折弯封闭管腔。优选地,弹性吸管23的弹性段231设置在靠近出水口的位置。弹性段231能够使弹性吸管23具有相对弯折的收纳状态及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展开的释锁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释锁状态下,弹性吸管23露出盖体21的部分与盖体21轴线倾斜设置,倾斜的弹性吸管23与盖体顶面211夹钝角,弹性吸管23与盖体顶面211可视为夹钝角的两边,弹性吸管23折弯时朝钝角的另一边翻折,如图1所示,由于所夹为钝角,因此折弯时弹性吸管23自身可以获得更大的形变量,使得连动件24在解除与锁定部221的收纳状态时,弹性吸管23可以提供更大的回复弹力。

弹性吸管23的防脱头233、弹性段231、接头232及插底管234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部分或全部为分体结构,当弹性吸管23为分体结构时相互部件之间固定连接,且在展开状态时内部腔体相互连通。

弹性吸管23为硅胶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弹性吸管23也可以是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动件24连接在弹性吸管23的出水口一端,与弹性吸管23可转动连接。连动件24通过自身形变或通过所述导向轴253在滑道228内的运动与锁定部221解除相互锁合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动件24为盖板,弹性吸管23在收纳状态下,盖板能够遮挡弹性吸管23的出水口,阻挡灰尘或异物,保持出水口部位的清洁。

当然若不严格要求该遮挡功能,则连动件24形状没有严格限制,例如可以是板状、条状等。

作为连动件24的盖板通过导向轴253在滑道228内运动与锁定部221解除相互锁合状态。优选地,盖板的大小设置能恰好置入u形结构222的收纳区226,收纳状态下盖板搭接在u形结构222的定位台阶227上。

盖板的一侧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连接耳242,盖板通过这两个连接耳242与弹性吸管23转动连接,当采用固定套25时,可在固定套25径向的相对两侧设置转轴256,两个连接耳242转动套设在对应的一根转轴256上,实现盖板与固定套25的转动配合,转轴256的轴线为连动件24(盖板)的转动轴线,即为第二轴线252,当然也可以在两个连接耳242上固定有转轴256,而固定套25径向的相对两侧设置轴孔,用于插入对应的一根转轴256。

盖板远离第三侧壁225的一侧(收纳状态下)与弹性吸管23直接或间接地转动连接,盖板靠近第三侧壁225的一侧(收纳状态下)设有向第三侧壁225凸起的凸块241,凸块241用于配合锁舌将弹性吸管23锁合在收纳状态,收纳状态下,凸块241的顶壁与锁舌相抵。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锁定形式可以有其他结构,例如在限位座22第三侧壁225的外缘设置为凸出的锁钩,相应地,连动件24延伸至第三侧壁225且设有与该锁钩相互配合的钩部,即能实现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相互锁合的目的即可。连动件24与弹性吸管23(或通过固定套25间接带动弹性吸管23)的转动连接,更便于连动件24直接或间接地连动弹性吸管23,并切换弹性吸管23的收纳状态及释锁状态。

收纳时,凸块241与锁舌先接触的部位(收纳状态下的凸块241的底缘)具有倒角结构,通过倒角部位的斜面引导凸块241与锁舌接触时,凸块241略后撤,后撤时可通过盖板自身形变或导向轴253沿滑道228运动提供后撤空间,待凸块241进一步下压越过锁舌后,凸块241伸入锁舌下方,即锁舌抵压凸块241的顶面,保持锁合状态。

同理还可以在锁舌上设置倒角结构,即收纳时锁舌与凸块241先接触的部位带有斜面,引导凸块241就位。锁舌与凸块241两者的倒角结构也可以结合使用。

优选地,连动件24顶面设置突出的防滑纹,在收纳弹性吸管23时,手部作用在连动件24上时不易打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杯体10大致呈圆柱体,并在杯体10侧面设有方便手握的凹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于杯体10的结构及杯体10的材料也不做严格限定,只要能实现与杯盖20相互密封连接并能盛装液体即可,杯体10可以是双层结构的保温杯体10,也可以是单层的杯体10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手26采用了软胶包覆塑料环形提手直接固定安装在杯盖20上,便于用户携带水杯10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提手26可以是其他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绳子。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水杯100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当弹性吸管23处于释锁状态时,用户通过如图2所示f2的施力方向作用于连动件24(盖板)顶面,当盖板与固定套25贴靠在一起时,进一步推动盖板同时连动固定套25绕导向轴253向锁定部221(锁舌)翻转,弹性吸管23的弹性段231沿固定套25底沿255翻折封闭管腔,同时固定套25底沿255将与之接触的弹性段231抵向远离锁舌的方向,弹性吸管23的防脱头233搭接在固定套25上,固定套25顶沿254牵动弹性吸管23的防脱头233向锁舌方向拉伸,固定套25克服弹性吸管23本身的弹力带动弹性吸管23翻折,弹性吸管23的弹性段231向两个相反方向拉伸,弹性段231处于张紧状态,随着固定套25翻转角度的增大,弹性段231的拉伸度增加,张紧状态更为明显,即需要克服弹性吸管23本身的弹力变大,在收纳弹性吸管23的过程中,张紧状态的弹性段231驱使滑道228内的导向轴253向锁舌平移,与导向轴253转动连接的传动件413带动滑板411及释锁按钮42重新退回到锁合状态时的位置,同时连接在固定套25上的盖板向锁舌靠近,直至凸块241与锁舌相接触,用力按压盖板使凸块241越过锁舌,张紧状态的弹性段231驱使凸块241顶面与锁舌相抵且保持在锁合状态,盖板将弹性吸管23及固定套25推动至收纳区226内,即弹性吸管23处于折弯的收纳状态,弹性段231通过自身折弯封闭管腔,防止液体从弹性吸管23漏出。

当弹性吸管23处于收纳状态时,用户沿图2所示f1的方向按动释锁按钮42,带动滑板411及传动件413沿盖体顶面滑动,传动件413联动导向轴253在滑道228内向远离锁舌的方向滑动,驱动固定套25、弹性吸管23及盖板向远离锁舌的方向移动,释锁驱动机构40克服弹性吸管23本身的弹力,直至盖板完全脱出与锁舌的抵接区域,即解除盖板顶面与锁舌的锁合,此时弹性吸管23弹性段231由于自身的弹力恢复形变将弹性吸管23出水口一端弹出收纳区226,弹性吸管23处于释锁状态,即弹性段231处于展开状态,弹性段231管腔开启,用户可通过弹性吸管23饮用水杯100内的液体。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0,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水杯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水杯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水杯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座22上固定设置有限位件27,限位件27用以限制固定套25的转动角度,使得与固定套25固定连接的弹性吸管23在到达完全展开的释锁状态前先行达到部分释锁状态,从而使得连动件24可以避免因弹性吸管23直接达到完全展开的释锁状态而击打操作人员的手部,并且防止内部液体的直接冲出。

具体地,限位件27设置在限位座22上u形结构222的开口一侧。优选地,限位件27大致呈板状结构,限位件27的一端与第一侧壁2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224固定连接,且限位件27与限位座22的第三侧壁225相对设置。

限位件27与第三侧壁225相对的表面向外延伸并形成限位部271,限位部271用以抵持固定套25的底沿255。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271大致呈直条形的凸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部271的形状还可以是波浪形或者突出的卡爪等,只要能实现与固定套25的相互抵持并限制固定套25的转动角度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27上设有两个限位部271且两个限位部271平行设置,这使得两个限位部271与固定套25底沿255的接触稳固性更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部271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限位部271的设置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必要的部件。例如对固定套25转动角度的限位可以通过限位件27的表面与固定套25的摩擦式接触来实现。

如图10所示,下面阐释弹性吸管23达到部分释锁状态及进一步完全展开的释锁状态的运动原理:

当外力f2驱动释锁驱动机构40解除连动件24与锁定部221的锁合后,弹性吸管23处于释锁状态,弹性吸管23与固定套25联动,弹性吸管23因自身恢复形变而转动,并带动固定套25相应转动,固定套25偏转一预设角度后,限位件27的限位部271与固定套25的底沿255相抵,以限制固定套25的进一步转动,从而使得弹性吸管23处于部分释锁状态。

具体地,弹性吸管23在弹性段231的作用下弹出u形结构222所包围的区域,并带动固定套25的导向轴253在滑道228内的转动,固定套25的底沿255将弹性段231向远离锁定部221的方向拉伸;当固定套25的底沿255抵接在限位部271上时,此时外力f2仍然作用于释锁驱动机构40,释锁驱动机构40使得固定套25与限位部271保持在相互卡止的状态,以限制导向轴253在滑道228内进一步地转动,同时固定套25的底沿255抵持在弹性段231上并进一步通过弹性段231挤压限位部271,且卡止在固定套25与限位部271之间的弹性段231处于拉伸的张紧状态,此时弹性吸管23处于未完全展开的部分释锁状态(从收纳状态至未完全展开状态,弹性吸管23翻转的角度优选为30°~80°)。弹性吸管23的未完全展开状态处于收纳状态及完全展开状态之间

当外力f2撤除后,释锁驱动机构40解除固定套25与限位部271之间的卡止状态,处于张紧状态的弹性段231进一步向远离锁定部221的方向回弹并恢复形变,直至弹性吸管23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从收纳状态至完全展开状态,弹性吸管23翻转的角度优选为100°~160°)。在弹性吸管23进一步的回弹并翻转过程中,弹性吸管23的弹性段231因恢复形变而驱动固定套25的底沿255朝向锁定部221的方向移动,同时固定套25的导向轴253在滑道228内进一步转动,直至弹性段231完全恢复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弹性段231的管腔开启,此时,弹性吸管23处于完全展开的释锁状态,释锁驱动机构40在弹性吸管23的作用下恢复至锁合状态时的位置。

弹性吸管23的完全展开状态是指在无外力作用时自然展开的状态,如图2所示的弹性吸管23为本实施例中的完全展开状态。可以理解,弹性吸管23在完全展开状态下与盖体的顶面211形成的夹角可以是其他角度,例如160°或者90°等,只要能实现弹性吸管23在释锁状态下的回弹并展开自身管腔即可。

限位件27与固定套25的相互配合,使得弹性吸管23在达到完全展开的释锁状态之前具有未完全展开的部分释锁状态及展开的释锁状态,设置弹性吸管23的两次开启过程可以有效解决连动件24在解除锁合的过程中因弹开的冲击力过大而打伤操作人员手部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防止水杯内的液体直接冲出弹性吸管23,导致操作人员溅湿或烫伤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杯100,该水杯100通过设置连动件24、弹性吸管23、释锁驱动机构40及限位座22之间相互配合达到锁合和释锁弹性吸管23的目的,使水杯100的弹性吸管23安装及操作方式更为安全卫生,水杯100整体便于使用和清洁,可相应延长水杯10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